昨夜的風
昨夜的風
关注数: 39
粉丝数: 641
发帖数: 2,509
关注贴吧数: 19
漫画版易学基础知识
符咒力量探索 提到符咒,绝大多数人认为是迷信,唬人的东西,但是经过我自身的学习和应用,认为符咒的力量是真实存在有效的。 举个例子,师门的金光五雷掌,先要用符在地上布一符场,双脚踏入,口念密令,画符于掌。当施术者踏入地面符场,念咒,用心感受,会感觉到身体突然发紧,有能量从脚传入至全身,随即力量从全身爆发,如果继续念咒则会出掌宣泄。当然这是施术者所能感受到的,由于能量非肉眼所见,故外人看来可能是在癫狂,其究竟如何如人饮水,只有个中人知。 用符意念要专心,有信心,如此才能灵验,切忌心里自问灵不灵啊,行不行啊?如果不能用心用符,或是用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则不能灵验有效。 再举一例,前一段时间修炼水碗显像法,类似于圆光术,其中需要修炼开眼,用密符密咒之后,额头天目处似温水涌动,脑袋中有气开通,感觉颇异。修炼此法要每日坚持,后因工作的原因中途停止修炼,未竟全功,很是可惜。 由此可见,不同的符咒,具有不同的作用,其理是以符聚场能,作用与人体或是自然。 修炼符咒要具有师门传承,一方面可以打通与天地能量沟通的通道,另一方面,避免对自己造成伤害,比如会透支自身的福德元气等,让自己阴疾缠身。
好久没回来过了,来看看大家 大家一切都安好么?
好久没回来过了,来看看大家 大家一切还好么?
天清日明化雨天 用符的要点存乎一心,只要沟通得当,必有奇效。实践证明用符确实需要认真感悟了解效果,这样用法才能无往不利。
偶来此贵地,有点乱啊 有吧主怎么还那么乱?法术吧应该是讨论法术应用的问题,到处都是收徒拜师留qq的
欢迎大家加入正医学社 正医学社论坛已经建立,开始测试。旨在发扬传承中医,欢迎各位吧友前往注册体验。2013年1月1日前开放注册,之后只接受邀请注册。www.正医学社(拼音).com
【转】号脉一点通 看很多爱好者对脉学摸不到头脑,在网上找到一篇简单易学的号脉一点通,转过来同大家分享。
其实没必要纠结闫芳视频的真假 这个世界上神奇的事情多了,有些事情就同喝水一样,水是凉的还是热的,自己喝了才知道。有时间在圈外站着指指点点不如自己跳进去看看真假,也喝口水,尝尝是温的还是凉的。
谢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 很久没有登录了,黄元御吧里面也荒芜了很多,长了很多的草。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刚才看到了很多的消息,让我很惭愧,我没有做好吧主,也没尽到吧主的引导责任。 前一段日子一直在学习中医知识,我同大家一样,是一个中医的爱好学习者,不是医师,暂时也不能为大家解除病痛,有关中医或者易学方面的事情大家可以问我,如果是要求诊的话,我只能让大家转诊了,嘿嘿,不过我会转诊给比较有水平的医师,水平很高,不会向医院那样的花冤枉钱。 我的中医师承暂时还没有,根尘不偶老师是我的中医师父,虽然师父一直不肯承认,大概是因为感觉我太愚笨了,天资还未达到,但是学习期间指点了我很多问题,让我茅塞顿开。在我心里,根尘老师就是我的中医师父。尊师重道,这是每个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后学者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根尘老师托我说明,所有以他的弟子为名义的,全部都是假的,根尘老师至今未收一名真正入室弟子。 最近我在茅山师门学习茅山道法,这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很多神奇的东西,有些东西师门有规定不可轻泄,所以我也没办法告诉大家很多。有人问过一个问题,鬼神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存在。如果要我说的话,他们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看不见他们而已,所以以为不存在。 我们这个世界有很多未知的东西,所以我认为大家应该怀着虔诚的心去面对这个不平凡的世界。善恶有报终有时,平常要多一点宽容,谦让。 关于拜师我想给大家讲明白一个道理,拜师不是盲目的去拜,看到一个人有些本事就像去拜师学艺。这个是要看机缘的,平时自己要多努力,机缘一到,自会有明师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时刻准备着,而不是每天去寻找。 中国的有些文化是需要传承的,这个传承不是简单的传承,关键在于师父给你的传承,这样你才会。不然永远是在墙外打转。所以我们的东西,外国人是永远抢不走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扎根在我们中国,非我族类。 好了,暂时就写到这里吧,有时间我会更新一些东西。
每周一由根尘不偶老师带领大家读中医经典,欢迎报名 每周一晚上由根尘不偶老师带领大家读中医经典,欢迎大家报名索取读经典Q群号。 请跟帖报名。
【根尘不偶老师】药象体会——黄芩 1楼! 根尘不偶老师博客: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zhongyiguilai.blog.sohu.com%2F&urlrefer=4b4756e3fc8d00de766a8d23697fb728 欢迎访问!
【根尘不偶老师】药象体会——黄柏 1楼! 根尘不偶老师博客: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zhongyiguilai.blog.sohu.com%2F&urlrefer=4b4756e3fc8d00de766a8d23697fb728
【根尘不偶老师】药象体会——黄连 1楼
【普及贴】【转】八类中医不能看 1. 既吃西药又吃中药的中医师。 除非是意外事故导致的外伤。只要是病,不经过西医插手,你能想到的,感冒、失眠、胃炎、痛经、腹泻、便秘、高血压、糖尿病等等,你不能想到的,如脑瘤、肺癌、乳腺癌、淋巴癌、肝癌等各种重症。只要经过象倪师一样的正统经方中医师治疗,效果是往往是第一剂就知道效果。轻病时常是一剂就痊愈了,乳癌等也不过几周的时间。请问读者,如果是病不是外伤,你何时有机会和必要吃众所周知副作用大的西药?这些既吃西药又吃中药的中医师,就是因为自己都不会治,才会明知西药副作用大也吃西药,还对别人说是因为中医无效。(不是中医无效,是他们的知识不够,水平不够。自己不检讨,还嫁祸于中医。)因为他们自己都治不好,也不会治好你。 2. 定时服用各种维他命的中医师。 因为他们不知真正的中医养生之道,因此,他们相信所谓的维他命厂家和广告等所吹嘘的保健,是因为自己不能分辨是非,盲目相信某方为了商业利益拼命灌输的“保健知识。”岂不知,人体“宁虚勿实”。任何人的体内都有癌细胞的存在-----西医认为,癌细胞为体内正常细胞的特殊变异。读者请思考,无论动物或是植物,世界万物要生长,是否需要营养?营养充足时,长得飞快,维他命是人体所需的多余的大量的营养,正常人体细胞吸收部分外,大量的被自身变异细胞(癌细胞)吸收,它们就会茁状成长,正常人体有能力清除此些异种的细胞,当人体清除的能力下降或是此类变异细胞得到营养快速成长时过多时,量变到质变,此些变异细胞聚集成块,或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便会显示在西医的仪器中,西医所谓的肝癌,肺癌等便被诊断出来。读者请思考,不然,西医怎么会说肝癌发病隐形,且没有办法预测,只有到机器照出肝内有“团”或“块”时,才引起注意,才进行所谓的确诊诊断法。------- 肝内组织切片病理检查。 读者请再思考: 1.此“团”或“块”,不会马上长出来,在能用机器和肉眼看出之前,必定很小,虽然机器看不出,但此时病人已有很多不适的症状,如厌食,厌油腻,大便不规则,每天晚上1AM—3AM无原因醒多来等等。当病人有此些症状但机器,血液化验正常时,西医不会重视,也无良好的办法去诊断和治疗。因为西医看待1AM—3AM醒来和别的时间醒来和全夜醒来无特殊意义,都是失眠,他们只是认为一者失眠较轻,一者失眠较重而已。西医怎知,1AM—3AM是属肝的时间,每夜1AM—3AM准时无原因醒来就已表示肝脏受损,(此时的西医仪器和血液检查可能是显示正常)经方家此时就会赶快动手治疗。那又怎会等到肝有结块的形成(肝癌),治未病为上工-----真正的经方家才可以做到,西医和别的中医都将束手无策。 2.西医早期时都无法预测,非要等到长大了很明显时才想到去如何诊断,此时早应是治疗之时,西医却在用病理检查企图了解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此种检查意义有几何? 3. 各种维他命是不是自身变异细胞(癌细胞)的好朋友? 3. 每年进行一年一次健康体检的中医师。 因为他们不掌握真正经方家------正统中医的健康准则。(此准则倪师早已在网上公布于众。)所以他们相信西医的仪器和血液报告,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西医所谓的健康数字范围没有以人为本,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此种体检忽视人本身的冷暖寒热是多么的片面和欠整体观念。他们没有用真正的健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健康,那他们怎么会健康?他们自己都不健康,又怎能帮助你健康?不是中医不好,是他们没有真正学到家,那是他们的悲哀,不会帮助自己,更不会帮助别人。 如果今天以前你曾经相信,那是笔者之过,没有将此文尽早公布于众,如果今天以后你依然相信,那是你自己的悲哀,因为你没有选对真正的标准来衡量你的健康,健康标准不对,那你渴求和追求的健康又怎会正确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聪明的读者,你仔细想想,又多少人每年例行健康体检,却照样心脏病突发死亡。只有真正的经方家才知如何爱护心脏,如何保证心脏病不会发生。所以,此种中医师不能看。
八类中医不能看 一楼给大家
根尘不偶老师:治疗甲型流感,一剂退烧病愈 【转帖自民间中医论坛】 治疗甲型流感,一剂退烧病愈 通过部分网友的反馈,目前甲型流感的病机,我与几位网友认为可能如下: 甲型流感病毒带来的这股浊邪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郁滞一气的周流,主要引起肺气不能宣降,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二是气机郁滞导致产生全身性的湿邪停滞,引发全身酸痛,小便不利的症状。 用麻杏石甘汤宣通一身气机,用猪苓汤通利一身湿气,二方合用,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部分用此方案治疗的患者,病情大多可以在一两天内迅速好转,进而痊愈。 参考处方: 生麻黄6g,炒杏仁(打碎)6g,生石膏(打碎)30g,生甘草3g,炒苍术10g,茯苓15g,泽泻15g,滑石(包煎)12g,阿胶珠(冲服)6g,生苡米30g,蝉蜕6g,黄芩6g 水煎服,日1-2剂。 适用于甲流高烧不退的患者。 甲流患者的主要症状是下午开始发烧,或发烧下午加重,伴有全身酸痛无力,这是甲流的特征性症状。除此之外,多数患者还有干咳少痰,胃口较差,精神不振,小便不利等表现。 普通感冒患者,只要主证符合上述特点的,也可使用。 此方的关键药物为麻黄、杏仁、滑石、阿胶。经过西医误治的患者,可再加入生姜15g,白蔻(打碎)6g,以加强中焦运化之力。其他药物,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灵活变通。 不方便煎药的患者,也可以打粉冲服。把方中生石膏减为10g,生薏米改为炒苡米,余药不变,所有药共同打粉,小儿每服3-5克(成人加倍),每天2-3次。 此处方经过部分网友的使用反馈,对于未经西医误治的甲流患者,大多可以一剂退烧,进而病愈。汤剂或散剂疗效都比较理想。尤其感谢网友小青鸟的反馈,散剂用于小儿尤其方便。需要的朋友可以在当地医生指导下试用。 处方谨供大家参考,请在当地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治疗方案,恳请热心提供。 ========================================================================================== 近期各地陆续出现了聚集性流感病例,尤其学校里的学生为多,据报道甲型流感占多数。因未见具体患者,故搜集各地患者的病情与治疗情况,与大家讨论,共同商讨中医防治策略。 根据各地网友的反馈,汇总目前流感的主要症状如下: 1、发热:突发高热,多为午后开始发热或加重,药物退烧后易反复。 2、咳嗽多较轻或干咳,痰偏少或无痰。 3、多有胸闷短气感,部分孩子胸片出现肺炎空洞。 4、多伴有纳差。 5、全身酸痛明显,乏力。 6、天气越冷,发病越多,病情越重。 对近期天气与发病关系的分析: 现在已是深秋,然而各地气温多较往年偏高,该冷不冷,是阳明不降的表现。南方部分地区大旱,应该也是阳明燥金的表现。从近期卫星云图看,云层多沿天然山脉地形自然分布,表明云层流动性较差,天空有时会见到环形云,也反映出一气周流偏于结滞不行。 流感发烧必然是一气郁滞的结果。发烧午后加重多属阳明不降。干咳少痰表明一气偏燥。肺炎空洞应该是一气郁滞较重,在局部停滞不行引起气郁化火,肉腐成脓导致的。全身酸痛也表明一气郁滞较重,土气壅滞明显,故多伴纳差。寒则收引,会加剧一气本来的结滞不行,故病情随天气转冷而加剧。 治疗建议: 治疗应该以流通一气,恢复阳明敛降为重点。可以考虑麻杏石甘汤合白虎汤为底方。初期可以麻黄汤为主,高热期可以白虎汤为主,皆可佐以平胃散、二陈汤、泻心汤类以运中焦。未见具体患者,处方建议仅是估计,尚需临证灵活变通。 网友反馈近期流感病例: 1、一小儿,感冒发烧初起,予麻黄汤,一剂而愈。 2、黑龙江一学生,突发高热干咳无痰,西药消炎抗病毒解热剂不能降温,不得已用激素退烧,后用平胃散合泻心汤善后,未再复发。 3、一患者,感冒发烧,类似甲流,二陈汤合五苓散,四日愈。 4、一小儿感冒,每日午后发烧,至夜不退,纳差面红,予肥儿丸(巴豆霜),泻下粘稠大便而退烧。隔日复烧,规律相同。说明单纯通腑不能完全恢复阳明通降,当从阳明经气的角度,加用润降之药。 资料有限,可能无法完全准确反映目前流感的准确病情,请大家多提供病情资料和治疗病案,集思广益,共商对策。
求书者请进本吧Q群,在群共享里面 83401595
多一分严谨,少一分骄躁 病人生死一线,悬于吾辈之手. 多一分治学严谨的态度,世上就会少一个因误诊导致死亡的病人. 利害关系,自可辨之. 医者,握病人死生大权. 未有确诊之判断,岂可随意开方抓药? 自叹庸医之多,误病人之深. 若只凭几副经方恣意而为,与庸医有何区别? 不明病症之根源,如何能发而用之.仅凭病人一言之断,难免会用错经方,以致病机贻误.不若多看点良书,多总结病症之根源,熟悉药性,则可以相机而用. 经方多为前辈之心血凝聚,可以以其方,反推其意.以意遣药,则先辈之意,吾辈可以得之.先辈之心得,吾辈亦可传承之.
关于SY,ZW导致梦遗伤精的一些自助方法 一楼百度大叔
本吧交流Q群83401595,恭候各位莅临 QQ群:83401595
四圣心源必备中医基础知识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一篇曰:“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 、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 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 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 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 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 《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 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 由此可见,欲学中医,必须熟谙阴阳五行,明干支,知八卦。近闻不少人因为此基础,对于《四圣心源》望而却步,难于精进,或参考其他医学书籍(多为今人所著),冀能有所得,却不知,多为庸工所著,即使参考,恐思想已经被误导,再难回头。尝有人问我,是否有《四圣心源》注解。殊不知,《四圣》已经写的很清晰明了了,而注释多良莠不齐,难以达黄师之意,故,学习中医必须靠自己的切身理解,方可有长足进步。本人不才,虽难解《易经》之意,对于其基础还是略有所了解,今开篇此文,希望能帮助各位一解其惑,所写东西,仅供参考。
但做好事,莫问前程 莫在意人言 赠清风,布局。
四圣心源 卷8 七窍解 耳目根原 耳目者,清阳之门户也。阴位于下,左升而化清阳,阳位于上,右降而化浊阴。浊阴降泄,则开窍于下,清阳升露,则开窍于上。莫浊于渣滓,故阴窍于二便而传粪溺,莫清于神气,故阳窍于五官而司见闻。清阳上达,则七窍空明,浊阴上逆,则五官晦塞。晦则不睹,塞则不闻,明则善视,空则善听。 木主五色,以血藏于肝,血华则为色也。血,阴也,而阳魂生焉,故血之内华者则为色,而魂之外光者则为视。金主五声,以气藏于肺,气发则为声也。气,阳也,而阴魄生焉,故气之外发者则为声,而魄之内涵者则为闻。 木火升清,清升则阳光外发而为两目,金水降浊,浊降则阳体内存而为双耳。盖神明而精暗,气虚而血实,外明乃见,内虚乃闻。木火阴体而阳用,魂中有魄,外明内暗,故能见不能闻,金水阳体而阴用,魄中有魂,内虚外实,故能闻不能见。目以用神,耳以体灵,用神则明,体灵则聪。木火之用,金水之体,皆阳也,体善存而用善发,是以聪明而神灵。 耳聋者善视,阳体已败,故神于用,目瞽者善听,阳用既废,故灵于体,所谓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也。清阳一败,体用皆亡,浊阴逆上,孔窍障塞,则熟视不睹泰山,静听不闻雷霆,耳目之官废矣。
四圣心源 卷7 杂病解 下 中风根原 中风者,土湿阳衰,四肢失秉而外感风邪者也。四肢,诸阳之本,营卫之所起止,而追其根原,实秉气于脾胃。脾土左旋,水升而化血,胃土右转,火降而化气。血藏于肝,气统于肺,而行于经络,则曰营卫。四肢之轻健而柔和者,营卫之滋荣,而即脾胃之灌注也。 阳亏土湿,中气不能四达,四支经络,凝涩不运,卫气阻梗,则生麻木。麻木者,肺气之郁,肺主皮毛,卫气郁遏,不能煦濡皮毛,故皮肤枯槁而顽废也。诸筋者,司于肝而会于节,土湿木郁,风动血耗,筋脉结涩,故支节枯硬。一日七情郁伤,八风感袭,闭其皮毛而郁其经藏,经络之燥盛,则筋脉急挛,支节拳缩,屈而不伸,痹而不仁也,脏腑之湿盛,则化生败浊,堵塞清道,神迷言拙,顽昧不灵也。人身之气,愈郁则愈盛,皮毛被感,孔窍不开,郁其筋节之燥,故成瘫痪,郁其心肺之湿,故作痴喑。 脏腑者,支节之根本,支节者,脏腑之枝叶,根本既拔,枝叶必瘁,非尽关风邪之为害也。风者,百病之长,变无常态,实以病家本气之不一,因人而变,而风未尝变。风无刻而不扬,人有时而病作,风同而人异也。此与外感风伤卫气之风,原无悬殊,粗工不解,谬分西北东南,真假是非之名,以误千古,良可伤也。 ---桂枝乌苓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首乌(三钱) 茯苓(三钱) 砂仁(一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左半偏枯者。 中下寒,加干姜、附子。 ---黄芪姜苓汤--- 黄芪(三钱)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生姜(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右半偏枯者。、中下寒,加干姜、附子。病重者,黄芪、生姜可用一二两。 中风之证,因于土湿,土湿之故,原于水寒。寒水侮土,土败不能行气于四肢,一当七情内伤,八风外袭,则病中风。 肝藏血而左升,肺藏气而右降,气分偏虚,则病于右,血分偏虚,则病于左,随其所虚而病枯槁,故曰偏枯。左半偏枯,应病在足大指,足厥阴肝经行于足大指也。若手大指亦病拳曲,则是血中之气滞也。右半偏枯,应病在手大指,手太阴肺经行于手大指也。若足大指亦病拳曲,则是气中之血枯也。究之左右偏枯,足大指无不病者,以足太阴脾行足大指,太阴脾土之湿,乃左右偏枯之原也。 土湿则肾水必寒,其中亦有湿郁而生热者。然热在上而不在下,热在肝胆而不在脾肾。而肝胆之燥热,究不及脾肾寒湿者之多,总宜温燥水土,以达肝木之郁。风袭于表,郁其肝木,木郁风生,耗伤津血,故病挛缩。木达风息,血复筋柔,则挛缩自伸。其血枯筋燥,未尝不宜阿胶、首乌之类,要当适可而止,过用则滋湿而败脾阳,不可不慎。 风家支节挛缩,莫妙于熨法。右半偏枯,用黄芪、茯苓、生姜、附子,左半偏枯,用首乌、茯苓、桂枝、附子,研末布包,热熨病处关节。药气透彻,则寒湿消散,筋脉和柔,拳曲自松。药用布巾缚住,外以火炉温之,三四次后,气味稍减,另易新者。久而经络温畅,发出臭汗一身,气息非常,胶粘如饴,则支体活软,屈伸如意矣。 其神迷不清者,胃土之逆也,其舌强不语者,脾土之陷也。以胃土上逆,浊气郁蒸,化生痰涎,心窍迷塞,故昏愦不知人事,脾土下陷,筋脉紧急,牵引舌本,短缩不舒,故謇涩不能言语。此总由湿气之盛也。仲景《金匮》: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者,风邪外袭,郁其脏腑之气,非风邪之内入于脏腑也。一切羌、独、艽、防驱风之法,皆庸工之妄作,切不可服!惟经脏病轻,但是鼻口偏邪,可以解表。用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浮萍,略取微汗,偏斜即止。 其大便结燥,缘于风动血耗,而风动之由,则因土湿而木郁。法宜阿胶、苁蓉,清风润燥,以滑大肠。结甚者,重用苁蓉,滋生枯槁。龟板、地黄、天冬之类,滋湿伐阳,慎不可用,中气一败,则大事去矣。庸工至用大黄,可恨之极! 其痰涎胶塞,迷惑不清者,用葶苈散下之,痰去则神清。 ---葶苈散--- 葶苈(三钱) 白芥子(三钱) 甘遂(一钱) 研细,每服五分。 宿痰即从便下。
四圣心源 卷6 杂病解 中 腹痛根原 腹痛者,土湿而木贼之也。乙木升于己土,甲木降于戊土,肝脾左旋,胆胃右转,土气回运而木气条达,故不痛也。水寒土湿,脾气陷而胃气逆,肝胆郁遏,是以痛作。 盖乙木上升,是为枝叶,甲木下降,是为根本。脾陷则乙木之枝叶不能上发,横塞地下而克己土,故痛在少腹,胃逆则甲木之根本不能下培,盘郁地上而克戊土,故痛在心胸。肝胆之经,旁循胁肋,左右并行,而三阳之病,则外归于经,三阴之病,则内归于藏。以阴盛于内而阳盛于外,故痛在脏腑者,厥阴之邪,痛在胁肋者,少阳之邪也。至于中气颓败,木邪内侵,则不上不下,非左非右,而痛在当脐,更为剧也。 此其中间,有木郁而生风热者。肝以风木主令,胆从相火化气,下痛者,风多而热少,上痛者,热多而风少。而究其根原,总属湿寒。 若有水谷停瘀,当以温药下之,仲景大黄附子汤,最善之制也。若宿物留滞,而生郁热,则厚朴七物汤,是良法也。如其瘀血堙塞,气道梗阻,而生痛者,则以破结行瘀之品利之,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酌其寒热而选用焉。若无宿物,法宜培土疏木,温寒去湿之剂,大建中、附子粳米、乌头石脂三方,实诸痛证之准绳也。 ---姜苓桂枝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干姜(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脾肝下陷,痛在少腹者。 ---柴胡桂枝鳖甲汤--- 柴胡(三钱) 鳖甲(三钱,醋炙)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半夏(三钱) 芍药(三钱) 茯苓(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胃胆上逆,痛在心胸者。 胃寒,加干姜、川椒、附子。 凡心腹疼痛,率因水寒土湿,木气郁冲所致。心腹痛剧欲死,四肢冰冷,唇口指甲青白者,宜姜、椒、附、桂,驱寒邪而达木郁,必重用苓、甘,泻湿培土,而缓其迫急,其痛自止。肝以风木主令,胆从相火化气,其间木郁风动,火郁热发,亦往往而有,而推其脾肾,无不湿寒之理。即有风热兼作,用芍药、柴、芩,以泻肝胆,而脾肾之药,必宜温燥,此定法也。 肝主藏血,风动血耗,乙木枯槁,生意不遂,郁怒而贼脾土,则生疼痛。若血枯木燥,宜芍药、阿胶、归、地、首乌之类,以滋风木。木荣风退,即当减去,不可肆用,以败土气。 血郁痛作,或内在脏腑,或外在经络。其证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多怒而善忘。以肝窍于目,主藏血而华色,血瘀不能外华,故皮肤粗涩而黑黯也。宜用丹皮、桃仁,破其瘀血。若症结难开,加 虫、虻虫之类行之。寻常血瘀,五灵脂、山羊血,功力亦良。 饮食停滞,土困木郁,以致作痛,用仲景温下之法,大黄、姜、附,泻其食水。剧者,少加巴霜一二鳖,扩清陈宿,功效最捷。一切宿物壅阻,并宜此法。
四圣心源 卷5 杂病解 上 噎膈根原 噎膈者,阳衰土湿,上下之窍俱闭也。脾阳左升,则下窍能开,胃阴右降,则上窍不闭。下窍开,故旧谷善出,上窍开,故新谷善纳,新旧递嬗,出纳无阻,气化循环,所以无病。 其上下之开,全在中气,中气虚败,湿土湮塞,则肝脾遏陷,下窍闭涩而不出,肺胃冲逆,上窍梗阻而不纳,是故便结而溺癃,饮碍而食格也。缘气之为性,实则清空,虚则滞寒。胃主降浊,脾主升清,胃降则浊气下传,上窍清空而无碍,是以善纳,脾升则清气上行,下窍洞达而莫壅,是以善出。胃逆则肺金不降,浊气郁塞而不纳,脾陷则肝木不升,清气涩结而不出。以阳衰土湿,中气不运,故脾陷而杜其下窍,胃逆而窒其上窍,升降之枢轴俱废,出纳之机针皆息也。 其糟粕之不出,全因脾陷而肝郁,而谷食之不纳,则不止胃逆而肺壅,兼有甲木之邪焉。甲木逆行,克贼戊土,土木搏结,肺无下行之路,雾气堙瘀,化生痰涎,胸膈滞塞,故食噎不下。肺津化痰,不能下润,水谷二窍,枯槁失滋,而乙木之疏泄莫遂,故便溺难涩。总缘中气不治,所以升降反作,出纳无灵也。 ---苓桂半夏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半夏(三钱) 干姜(三钱) 生姜(三钱) 芍药(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噎病胸膈滞塞,雾气淫蒸而化痰饮。上脘不开,加以痰涎胶粘,故食阻不下。法宜重用半夏,以降胃气。痰盛者,加茯苓、橘皮,行其瘀浊,生姜取汁,多用益善。痰饮极旺,用瓜蒂散,吐其宿痰,下其停饮。胸膈洗荡,腐败清空,则饮食渐下矣。 胸膈之痞,缘肺胃上逆,浊气不降,而其中全是少阳甲木之邪。盖胃逆则肺胆俱无降路,胆木盘结,不得下行,经气郁迫,是以胸胁痛楚。当以甘草缓其迫急,芍药泻其木邪,柴胡、鳖甲,散其结郁。若兼风木枯燥,则加阿胶、当归,滋木清风,其痛自瘥。 其大便燥结,粪粒坚硬,缘土湿胃逆,肺郁痰盛,不能化生津液,以滋大肠。大肠以阳明燥金之府,枯槁失滋,自应难涩。而阴凝气闭,下窍不开,重以饮食非多,消化不速,谷滓有限,未能充满胃肠,顺行而下。盖以肝木郁陷,关窍堵塞,疏泄之令不行,是以便难。此宜以干姜、砂仁,温中破滞,益脾阳而开肠窍,以桂枝达木郁而行疏泄。干涩难下者,重用肉苁蓉,以滑肠窍,白蜜亦佳。木枯血燥,不能疏泄,加阿胶、当归,滋其风木。 其小便红涩,缘肺郁痰盛,不能生水以渗膀胱,而土湿木郁,疏泄不行,故水道不利。此宜苓、泽、桂枝,泻湿疏木,以通前窍。甚者,用猪苓汤加桂枝,猪、茯、滑、泽,泻湿燥土,桂枝、阿胶,疏木清风,水道自利。噎家痰多溲少,全是土湿。湿土莫运,肝不升达,是以溺癃。肺不降敛,是以痰盛。泻湿以苓、泽为主,佐以利肺疏肝之品,则痰消而溲长矣。 下窍闭塞,浊无泄路,痞郁胸膈,食自难下。下窍续开,胸膈浊气,渐有去路,上脘自开。再以疏利之品,去其胸中腐败,食无不下之理,而上下之开,总以温中燥土为主,土气温燥,胃不上逆,则肺降而噎开,脾不下陷,则肝升而便利矣。 庸工以为阴虚燥旺,用地黄、牛乳滋润之药。更可诛者,至用大黄,噎病之人,百不一生。尚可寿及一年者,若服汤药,则数月死矣。 医法失传,千古不得解人。能悟此理,则病去年增,不得死矣。
不知谁有子午流注针法的资料? 不知谁有子午流注针法的资料?
诚聘,吧主一名 要求: 1,稳定在线 2,有中医基础,是一名中医高手更好 3,有良好的道德标准,火热的心肠 如有意,请在吧内发帖申请小吧主职位,一月后看表现是否转正
本吧公告 一楼百度
学中医必读黄元御医学全书 黄元御为一代宗师.其最伟大的功绩在于,医易相通,还原了中医的本来面目.继承了四圣的薪火,在张仲景之后唯一的医学大家,可以称之为千年以来的唯一一人. 可惜因为门派之见,黄氏的医学一直遭到排斥.叹惜啊! 无论你属于中医的哪一派,至少,他的书值得去发掘. 学东西必定要知道他的体系是什么,而黄氏的书,就恰恰揭示了中医的体系,中医的框架. 学习黄氏的医学,从四圣心源下手,最好是完全理解,背诵下来. 不懂就不要翻到下一卷,不要囫囵吞枣,那是没有效果的. 四圣心源完全掌握了,那么,下面看黄氏的书乃至内经,伤寒,基本没有障碍了. 切忌,一蹴而就
四圣心源 卷4 中气 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化,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 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神病则惊怯而不宁,精病则遗泄而不秘,血病则凝瘀而不流,气病则痞塞而不宣。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婴儿姹女之交,非媒不得,其义精矣。医书不解,滋阴泻火,伐削中气,故病不皆死,而药不一生。盖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是以阳明之燥,不敌太阴之湿。及其病也,胃阳衰而脾阴旺,十人之中,湿居八九而不止也。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 ---黄芽汤---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炙) 茯苓(二钱) 干姜(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姜,培土泻水,则宜甘、苓。 其有心火上炎,荒悸烦乱,则加黄连、白芍以清心。肾水下寒,遗泄滑溏,则加附子、川椒以温肾。肝血左郁,凝涩不行,则加桂枝、丹皮以舒肝。肺气右滞,痞闷不通,则加陈皮,杏仁以理肺。 四维之病,另有专方,此四维之根本也。
四圣心源 卷一 天人解 卷一 天人解 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 慨自越人、仲景而后,秘典弗著,至教无传。叹帝宰之杳茫,怅民义之幽深,徒托大象,不测其原,空抚渺躬,莫解其要。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群称乳虎,众号苍鹰。哀彼下泉之人,念我同门之友,作天人解。 阴阳变化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五行生克 五行之理,有生有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盖天地之位,北寒、南热、东温、西凉。阳升于东,则温气成春,升于南,则热气成夏,阴降于西,则凉气成秋,降于北,则寒气成冬。春之温生夏之热,夏之热生秋之凉,秋之凉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温。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宫在六月火令之后,六月湿盛,湿为土气也。其实水火交蒸,乃生湿气,六月之时,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热相逼,是以湿动。湿者,水火之中气。土寄位于西南,南热而西凉,故曰火生土,土生金也。 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 腑脏生成 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祖气初凝,美恶攸分,清浊纯杂,是不一致;厚薄完缺,亦非同伦。后日之灵蠢寿夭,贵贱贫富,悉于此判。所谓命秉于生初也。 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已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 五行之中,各有阴阳,阴生五脏,阳生六腑。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心为丁火,小肠为丙火;肝为乙木,胆为甲木;肺为辛金,大肠为庚金。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脏有心主相火之阴,腑有三焦相火之阳也。 气血原本 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半阳生,阳生则升,三阳左升,则为肝木。肝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故肝血温暖而性生发。肾水温升而化木者,缘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为生血之本。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缘戊土之右转也,是以胃为化气之原。
四圣心源 卷3 脉法解 寸口脉法 饮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阴散其精华,游溢经络,以化气血。气血周流,现于气口,以成尺寸。 气口者,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也。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尺为阴而寸为阳,关者,阴阳之中气也。寸口在鱼际之分,关上在大渊之分,尺中在经渠之分。 心与小肠,候于左寸,肺与大肠,候于右寸,肝胆候于左关,脾胃候于右关,肾与膀胱,候于两尺,心主三焦,随水下蛰,亦附此焉。《素问·脉要精微论》: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关部也。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两寸部也。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谨调尺寸,而表里上下,于此得矣。 盖肺主藏气,而朝百脉,十二经之气,皆受之于肺。平旦寅初,肺气流布,起于寸口,运行十二经中,周而复始。一日一夜,五十度毕,次日平旦寅初,复会于寸口。寸口者,脉之大会,(此曰寸口,乃寸尺三部之总名,非但鱼际己也。)故十二经之盛衰,悉见于此。《灵枢·经脉》: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此气口所以独为五脏主也。(气口即寸口手之三阳,自手走头,大小肠腑虽至浊,而经行头上,则为至清,故与心肺同候于两寸,越人十难,实为定法。近人乃欲候大小肠于两尺,乖谬极矣!)
四圣心源 卷2 六气解 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也。仲景既没,此义遂晦,寒热错讹,燥湿乖谬,零素雪于寒泉,飘温风于阳谷,以水益水而愈深,以火益火而弥热。生灵夭札,念之疚心,作六气解。
请管理员批准此吧的建立 黄元御为中医的一代宗师,请管理员批准此吧的建立作为一个研究黄元御中医思想的舞台,谢谢
举报 梅花易数 吧 黄贴泛滥 多好的一个文化贴吧因为没人管理而变成黄贴广告的泛滥地.原吧主已经卸任,为何贴吧管理人员不肯批准申请吧主?难道被暴光到媒体上面讲百度贴吧黄毒泛滥对百度有了负面影响才好吗?请贴吧管理人员重视起来,尤其是奥运期间!请管理人员去梅花易数吧一观:http://tieba.baidu.com/f?ct=&tn=&rn=&pn=&lm=&sc=&kw=%C3%B7%BB%A8%D2%D7%CA%FD&rs2=0&myselectvalue=1&word=%C3%B7%BB%A8%D2%D7%CA%FD&tb=on
测刘翔能否在奥运会夺冠
都米事情做,我来起一卦大家来练练 今年毕业了,暑假跟同学一起搞招生,看看顺利不:起的卦是水山蹙变水地比
继续射覆?我写两位数,大家继续占 2位数字,10楼之后出答案
紫薇斗数精成 第一章 基础知识第一节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是五大方术的基本哲学观点。它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归结为阴阳两大性质,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都是由于阴阳二气的运动与转换的结果。 在数术易学中,阴阳是通过五行的属性来展现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中国古代先哲们把宇宙的构成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物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都是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相互作的结果。 根据自然现象,金熔化成液体,水滋生树木,木能生火,火烧成灰土,土中埋藏有金矿,中国先圣们总结出五行有两个最基本的特性和规律:即相生和相克。五行的相生和相克都具有循环往复的规律。 相生,好比母生子,是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起到滋生、促进、推动、助长的作用。五行相生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如此循环不断。相克,是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起到制约抑制的作用。五行相克有: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如此循环不断。相生和相克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如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五行随着每年四季的改变,会有旺衰的变化,依根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旺、相、休、囚、死等五个等级。旺为旺盛;相为次旺;休为退休;囚为衰落被囚困住;死为生气全无,到了死亡的程度。 旺衰的推算方法为:当令者旺,令生者相,生令者休,克令者囚,令克者死。(令是指四季。春季木当令,夏季火当令,秋季金当令,冬季水当令,三、六、九、十二月为土当令)。例如,木生于春季,正为当令而旺,而木生的火为相,生木的水为休,克木的金为囚,木克的土为死等等,其余类推。 五行的旺衰状态还有另一种表达方法,即长生十二神。长生十二神的顺序为: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它把五行的旺衰程度形象于人从怀胎到死亡,直至消失绝灭的全过程。金长生在巳,木长生在亥,火长生在寅,水土长生在申。在斗数中,长生、冠带、临官、帝旺,这四种状态属于旺相;衰、病、死、墓、绝,这五种状态属于衰落;沐浴属于破败;胎养属于中间温养状态。第二节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古人用于记忆年、月、日、时、方位、数据等的方法符号。年月日时为时间,方位为空间,所以,天干地支就是代表时空体系的符号。 一、天干 1、十天干:天干共有十个,顺序为: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天干简称为“干”。 其中单数属阳性,双数属阴性。具体来讲,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 2、天干配属五行:甲乙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属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辛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3、天干配方位:甲乙东方,丙丁南方,戊己中央,庚辛西方,壬癸北方。 4、天干相冲:甲庚,乙辛,壬丙,癸丁。(这里,冲为强烈相克之意) 5、天干相合: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二、地支 1、十二地支:地支共十二个,顺序为: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戍,12亥。其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即子寅辰午申戍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地支简称为“支”。 2、地支配属五行:寅卯属木,寅属阳木,卯属阴木;巳午属火,巳属阳火,午属阴火;申酉属金,申属阳金,酉属阴金;子亥属水,子属阳水,丑属阴水;辰戍丑未属土,辰戍属阳土,丑未属阴土。 3、地支配属方位及季节:寅卯辰东方,属春季;巳午未南方,属夏季;申酉戍西方,属秋季;亥子丑北方,属冬季。 4、地支配属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
紫薇之名人命盘 比尔盖茨的命盘
来做客啦~欢迎不啊? 呵呵,没有想到啊,我说大清早听到鞭炮声了,原来这边开张了,恭喜恭喜啊,来晚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