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朗的晨曦雅轩 爽朗的晨曦雅轩
关注数: 21 粉丝数: 53 发帖数: 2,172 关注贴吧数: 9
文学大神们,剧本也要选秀了。 正午侯总还是很有眼光的,终于意识到了剧本才是一部剧的灵魂,导演演员制片都是围绕剧本核心掌勺的。虽然对比赛不知结果,但是这个努力方向是我一个观众非常期待的。 编剧需要年轻血液需要更多激励举措,让编剧行业地位提升必然会有更多大神跨行而来。 希望这是一个信号,有更多先见之明的行业公司看得到业内存在的问题,凛冬是需要稳住心态反思过往并提前布局的好机会,所谓危机,必然是危中有机。期待中国影视业能从现在的危机中反思,做不到文化出口至少可以活下来做到人民文艺为人民。 我对电影行业深恶痛绝,希望他们继续冰冻,至今不思反省,还在向国家要补助要政策抱腿哭穷,丢人!大公司联合产业链上下游,自己出品自己制作自己宣发自己打分自己排片自己买票房甚至控制上市影片!你们以为这样就能有高票房?真当观众是***? 重复的题材重复的面孔重复的手段,将行业集中垄断的结果就是拖行业下沉!你们这些所谓的电影人关心过观众想看什么吗?看看上市的题材,你们从来没把观众当做目标客户!你们的目标客户是投资商是国家补助是资源置换唯独没有观众。 暑期档创2014年以来新低。新年档的高票房背后是观影人次的下降和宣发成本的巨额上升,中秋档创四年新低,无效观影人次大福上升。接下来还有创新低的国庆档。没有巨亏没有让你们赔钱的现实,你们永远高高在上的自以为阳春白雪,直到现有的阴暗手段依然阻挡不了赔钱的事实,才会有希望破而后立。 我用我的钱投票,电影不看。
真敢说!别人都这样就是对的吗? 《王耀庆:大陆影视行业的现状,很有趣》   澎湃新闻:这部戏里,你和江莱的对手戏网上观众有一些另类的解读,比如说兄妹cp、觉得这两个角色很配之类的。你知道吗?   王耀庆:我觉得这只能满足他们自己对兄妹的某种幻想吧。   澎湃新闻:但确实,你和江疏影的对手戏冲突强烈,很有火花。对于江疏影这位演员会有怎样的评价?   王耀庆:凭良心讲,我其实不大能理解……你知道她每天在片场要喝起码二两白酒,每天哦。她可能是为了要抓到戏里角色的某一种感觉,作出这样的付出和努力。当然我没有跟她很深入地探讨过这件事。但是从我个人来讲,如果你非得喝酒才能演醉态的话,那很多事情,就不成立。   澎湃新闻:那也有体验派的表演方式嘛。   王耀庆:有可能哦,那我们就祈祷我们不会接到吸毒、杀人犯之类的角色吧。我是觉得,这其实有一点点危险,就是你借助外力,进入某一种状态。即便是体验派来说,你去调动某一些记忆让你进入某种状态,这本身对演员来说,是有风险的。演员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的想象和模仿来创作,这里有一个要去拿捏的度的问题,如果你沉溺其中,这是有点危险的。最后,表演是导演来评断,导演说了算,是导演在借由镜头说故事给观众,演员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影视是一个团队的创作,不能脱离。   澎湃新闻:你这几年在大陆拍了很多戏,这正好是大陆的影视发展迅猛的阶段。对这个行业的现状有什么观点或者看法吗?   王耀庆:其实,我也只能说,很有趣。因为说实在的,我看不懂。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个逻辑:如果别人做了一件事,你去质疑别人,而对方给你的回答是“别人都这样啊”,这是合理的回答吗?   “别人都这么做,所以这么做是对的”,这个逻辑本身就是错的。   说起来,以前我们拍戏的时候,戏剧的核心是先有一个好的文本,然后导演召集演员,接着我们讨论怎样把它做成一个感动人的作品,讨论背后要诉说什么,是情感,是意气,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但现在已经不是这样,【在大数据面前,演技,或者艺德,都是不值钱的东西。首先我们用大数据找出一个人来,他背后代表某一个粉丝群体,于是我们大概知道这个盘子拼起来能卖多少钱,跟这个人与角色是否吻合,半毛钱关系没有,我们只要确定这个人来,这个片子就能卖】。   然后,我们有了IP之后,谁还在乎剧本呢?投资人的钱,50%给到演员,剩下50%留在制作上了吗?怎么可能?前期我们发营销号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