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探辛辛 断孟雯
关注数: 2 粉丝数: 53 发帖数: 386 关注贴吧数: 3
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命名的?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含义。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中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春天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所以立春代表着春委的开始,此时万物复苏,劳动人民开始备耕,准备春播。等到春风吹遍大地,冰雪消融,降水就会逐渐增多,因此取名“雨水”的节气就到来了,而雨水过去,春雷乍动,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动物都被惊醒了, 这就来到了“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春耕开始的日子。等到太阳真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就到了“春分”,它标志着北半球进入了春天。渐渐地气候变暖,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迎来了既是书气又是节日的“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时适合种植瓜豆类作物。等到了暮春时节,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悄然而至,此时降雨量充足,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雨生百谷因而得名。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极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至20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 奇怪有趣的节气名 过了春天,其他季节也有许多奇怪有趣的节气名, 如夏天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意思是到了这个时节,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都开始变得饱满,所以取名“小满”。小满之后,就迎来了芒种节气。“芒”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所以芒种是一个忙碌的节气,既要忙着抢收已经成熟的大麦、小麦等长着芒刺的谷物,同时还要忙着播种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所以“芒种”也叫“忙种”,忙着种的意思。 等到夏天结束,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过后,天气依然很热,这是因为立秋还处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因此被称作“秋老虎”。随后,气温逐渐下降,就来到了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这时炎热才会过去;“处”就是停止的意思,然后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渐渐地,随着天气转凉,清晨的草术上会凝结着晶莹的露水,古人将秋季与五行中的“金”相对,而“金”又对应白色,因此就有了白露这个节气。到了十月底,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翩然而至,由于天气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标志着秋季就此结束。等进入天寒地冻的冬天,从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的名字里就能判断出,它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年度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的? 作为精准的年度天气预报,古人用三种方法测定出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那时候人们通过长期夜观星象,发现天空中有七颗明亮的星星排列成了长长的勺子形状,它们就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旋转,斗柄旋转一圈就是一岁,而随着斗柄转动,地球上的天气也在发生变化,于是,人们就将斗柄移动的位置和十二地支相结合,用“斗柄指向法”来确立二十四节气,以斗柄指寅为起点,就是立春,以斗柄指丑为终点,就是大寒,终而复始,就诞生了最早的二十四节气。 到了汉朝,人们觉得原先通过观星来测定二十四节气的方法不够精确,于是他们把注意力转向了太阳。古人发现,一年四季的日影长度一直在发生变化,于是他们发明了一种叫“圭表”的仪器专门来测量日影的长度。测量之后,古人把一年之中日影最长的一天叫作“冬至”,日影最短的那一天叫作“夏至”,将春季和秋季日影长短相同的那两天分别叫作“春分”“秋分”。为了更加精确,古人又将两至两分再次平分,于是春夏秋冬刚刚开始的日子就被依次命名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些就是八节。之后又根据气候、自然现象等特征,把八节的每一个时段平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约15天,这就诞生了二十四节气。 现代 看太阳的“黄经度数法”我们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300多年前订立的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划分的方法,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 古人发现,太阳的周年运行和四季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他们把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周期划分为24等份,黄道是一个360度的圆周,划分为24等份,每15°就是一等份。而在天文学上,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坐标用黄经来度量,春分就是0°的起点,太阳从春分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所以清明是春分之后的第一个节气因此它的黄经坐标度数是15度。就这样,太阳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现在是2月,翻开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季天气预报,可以看到春天共有6个名字好听的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它们充满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共同的主题是播种。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