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yicainiao xuyicainiao
关注数: 100 粉丝数: 1,282 发帖数: 6,622 关注贴吧数: 21
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考古成果通过论证(多图)--来自人民网 近日,来自各地的考古专家在江苏盱眙县举行了“盱眙大云山汉墓考古成果论证会”。专家们认为,作为西汉诸侯王陵园的大云山汉墓,整体结构及布局清晰完整,出土众多重要文物,其考古发现对研究汉代诸侯王葬制、汉代中外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9月,南京博物院开始对大云山汉墓区进行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揭示出一处约25万平方米的西汉诸侯王陵园。该陵园东西南北均筑有陵墙,陵园内发现主墓3座、陪葬墓13座、车马坑两座、兵器坑两座、建筑基址两处、道路一条,出土珍贵文物万余件,一号墓墓主确定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刘非。据悉,有关方面已计划建大云山汉墓博物馆,以保护、展示、研究、清理修复这里的文物。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这是大云山汉墓一座车马坑内清理出的实用马车(摄于11月21日)。媒体记者在参观大云山汉墓7号坑内清理出的偶车(摄于11月21日)。工作人员在对大云山汉墓陪葬墓区一墓葬内的文物采取保护措施(摄于11月21日)。这是发掘清理后的大云山汉墓一号墓内黄肠题凑结构墓室(摄于11月21日)。这是大云山汉墓出土的一套琉璃编磬的一部分(摄于11月21日)。考古人员展示大云山汉墓出土的一只可以像虎符一样分为两半的银带钩,其中一半的内侧有“长毋相忘”4字铭文媒体记者在考古人员引导下参观大云山汉墓陪葬墓区内的陪葬墓这是发掘清理后的大云山汉墓一号墓内黄肠题凑结构墓室以及斜坡形墓道工作人员在大云山汉墓的一座车马坑内对文物采取保护措施
金湖记者走进盱眙,感叹盱眙名不虚传 15日,金湖县委宣传部组织外宣办、报社、电视台有关记者到盱眙县进行异地“走、转、改”采访和新闻交流,大家都惊叹:“盱眙现象”名副其实。 在淮安日报社记者刘华和电视台记者林泽鹏的指导下,金湖新闻战线人员与盱眙同行共同采访了盱眙龙虾产业和盱眙文化工程。 盱眙龙虾产业在龙头企业——盱眙龙虾股份有限公司的带领下,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产业链不断延伸,在繁殖、养殖、深加工、餐饮和文化创新等领域有序突破。为解决龙虾产量和品质以及深加工技术问题,引人高校和科研所,成立龙虾科技研究院。目前已经形成3000亩的人工繁殖基地,龙虾繁殖研究中心设在池塘边,池边、埂上穿梭着专家教授、博士、硕士,室内试验池中龙虾眨着眼欢迎来访人员,预示盱眙龙虾正在突破30%的人工繁殖成活率,为快速提高龙虾产量奠定虾苗基础。龙虾深加工在现有2000平米车间基础上不断扩大,速冻龙虾、龙虾酱、龙虾月饼、龙虾方便面、虾青素(一种抗衰老食品因子)等深加工产品在一个个向世界走来。 龙虾带动盱眙餐饮走向世界,在餐饮界造就“盱眙现象”。仅就盱眙龙虾股份有限公司而言,长三角地区超过60家宾馆饭店加盟盱眙餐饮连锁店,南京地区参股30余家,龙虾餐饮的总部大厦盱眙龙虾大厦投资1.8亿元已经竣工,正在准备运营。 龙虾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激发盱眙人不断进行文化投入和创新,龙虾博物馆已经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盱眙地质博物馆让人们看到了上天赋予盱眙人的丰富资源,盱眙龙虾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邹公明告诉我们:拟筹集成立“淮河文化基金”,拟拍摄淮河风情文化纪录片100集,我的祖国纪录片300集,投资300亿元建设“红楼梦世界”,……一个个文化大项目脱颖而出。 盱眙人脚踏实地,把一个小小的龙虾打造成世界有影响,餐饮“盱眙现象”,经济上通过龙虾集聚世界财富,文化上也在出现新的“盱眙现象”。 虽然时间很短,但金湖记者们依然感受到了盱眙开发区的活力、城市建设的张力、旅游文化的引力,干部群众的尽力以及凹土产业的潜力。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