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田野的皓月
希望田野的皓月
关注数: 20
粉丝数: 40
发帖数: 331
关注贴吧数: 1
六小龙,正在远去 突然一阵悲哀,也许,这就是岁月的流逝
六小龙的2004五 张超:被马林点拨了一年 “一件事情哭是这样.笑也是这样,我何不笑着面对呢。”张超说自己的乐观是天生的。 德国站输球后,张超在房间咣咣咣地直砸床,他的外号可是“张钢”,跟他住一个屋的陈玘劝了他半天。“奥地利站又输了,这哥们儿又开始咣咣咣地砸。”陈圮说。可访欧回来见到张超时,在他脸上已经看不出半点的郁闷,“在那边刚输那会儿,人也不太爱说话,确实特别郁闷。可人也不能老郁闷吧,总要尽快调整过来。” 可能情绪宣泄出来,反倒会加速那种恢复的过程。访欧回来第三天,张超已经面对失利开始找差距了,“前两局在领先的情况下喻了,没有很快调整过来。不像国正这样的若队员.在场上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即使落后也能咬住。同样。比3落后.我也会尽力晚回,可韧劲还是不够。”这与刘国梁的说法如出一辙,“如果对方咬住比分,张超自己的摆脱能力和韧劲上要稍微差点。”张超说出征前,单双打他都是;中着冠军去的,可在国外打比赛的感觉跟国内却是大相径庭。在国内大家球路都比较熟悉,可对外国选手的了解大多是通过看技术录像,当对方的技术持点完全发挥出来的时候。那种场上的应变与调节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虽然张超实力比较突出.可战术意识及素养还是不够.在比赛中就反映为‘硬了一点‘愣了一点’。”对荷兰选手凯恩那场球.张超一上来前两局打得比较差,凯恩的特点完全发挥出来,可张超没有及时进行变化。在比赛中豁出去的狠劲不够。“刘国粱说。 张超也很清楚自己的问题。可他还是把目标定在能参加明年的世乒赛上。“这次我们几个年轻的打得都一般。后面还有一系列比赛,队内还会有竞争,我希望自己能报上明年的世乒赛。现在我们正是往上冲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打上去,如果没那份心,可能也坚持不到现在。” 张超因为年轻也曾浪费过一些机会,可他凡事都会往积极的方面想,在他看来,所有挫折都是一种磨砺,而所有的经历终将成为一笔财富。 张超到吴敬平这组已经有一年了.他深知教练栽培自己的苦心,现在每天训练结束后,他都会自觉地加练一阵儿,“我不属于那种特聪明的,平时就多练点呗。”在张超眼中,现役队员中打球最聪明的要属和他同一家俱乐部的老大哥马林,平日里马林没少点拨他。今年的联赛,张超几乎没怎么输球,他们队最终打了第一。可马林一个月磨破四双鞋的苦练劲头同样是张超要学习的,“我要苦练的主要还是技术”。对于自己的身体素质,张超一向很自信。据张爸爸回忆说.张超打小就好动,尤其表现为能跑。幼儿园里100多号孩子,没一个能跑过他的。老师说,别的小孩都是骑着小三轮车,唯有你家张超推着车子跑。 身为体校教练的爸爸,当初觉得跑步成才太难.而自己打过几年乒乓球,觉得儿子身体素质好,加之比较灵巧,便把张超带上了乒乓球之路。拆去家里的一间小房,摆下一张乒乓球台.爸爸就带着张超在上面乒乒乓乓地练开了。从此,张超手中的球拍就再也没有放下过,从北打到南,一路打进了国家队。 张超去广东前一直由爸爸带着练,“那会儿就觉得他有股不服输的劲头”。一次,他在学校和一个大队员较劲,张超年龄比那个队员小。原本嬴不了人家,可后来居上水平超过了那个队员。一天他俩打比赛,张超输给了人家,心里很不服气。第二天趁课间操的工夫,两人偷偷从窗户爬进球房,在屋里比上了,教练听到打球的声音,赶过来问怎么回事。那个队员说,“张超非要让我来跟他打比赛。”后来,张超还是把那个大队员赢了,“他一直要赢完才能了事,这点像我.做任何事情,不弄个明白绝不罢休。”爸爸说儿子这点遗传他。 可男孩子难免有顽皮捣蛋的时候,更何况张超从小胆子就特别大,很多别的小孩不敢做的事情他都敢干,他也有过被国家队退回的经历.2002年,一次他归队迟到,因违反队规而被退了回来。那段日子里,张超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争取早日打回国家队。六个月后,张超重披国家队战袍,训练中他更加刻苦努力,同时,他也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以后绝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从10岁起,张超就开始一个人在外闯荡.这种经历也把他性格磨得更加沉稳。“张超小时候,挺爱说爱笑的”,现在隔很长时间才能见上一面,爸爸觉得儿子的话变少了。可张超说起自己的性格,仍然是那四个字:外向开朗。所以,失利后会有短暂的低沉.但他更渴望拨云见日后的阳光灿烂。“虽然这次访欧没打好,可我会尽快调整出来,毕竟我还年轻,我相信自己还有机会。”
六小龙的2004三 郝帅:小小的“野心”在萌动 2003年访欧前,采访郝帅,他说自己的目标是如果能参加年底的访欧,就争取打进总决赛。12月份,在广州总决赛上,郝帅一路连胜庄智渊、柳承敏闯进了决赛,这是他第一次打进顶级比赛的决赛,对他的意义不言而喻。可最终郝帅还是输在了关键局、关键球的处理上,以3比4负于王皓的结果,让他难过了好一阵。“打第二跟第一的差距可大了.也许就这一次冠军就能把你那口气提上来”.冠军得主王皓这样说。 “当时觉得自己肯定能拿下那场比赛,可到关键时刻手却变软了”。 “手软的那几个球。我就那么一溜神,王皓就赢了。” 问他“是不是想‘甲壳虫’了?”郝帅那张长不大的娃娃脸上,两只眼睛笑得眯成了缝。 关键时刻好犯嘀咕,这个问题已经困扰郝帅很长一段时间了.“这些可能不是在训练中能够完全解决的,而要通过比赛不断改进。” 过去的2004年,郝帅自己概括起来就两个字:平淡。 “其实在一年开始的时候,也想过这一年应该是什么样子,可现实总跟想像不一样。这一年一眨眼就过完了,感觉真的就是平淡。”这一年郝帅一共打了三站公开赛,两站输给香港运动员.一站负于了自己的队友。在联赛中,他所在的陕西银河国梁俱乐部发挥不错,最终位列三甲。 在年底德国、奥地利两站访欧中.郝帅由来已久的“心理问题”又暴露出来。“郝帅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心理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技术水平的发挥。”刘国粱说。德国公开赛上。郝帅输给香港的张钰。而此前中国公开赛长春站他输给了高礼泽。“因为香港队的队员都是从内地出去的,球路非常清楚。加之他们心态上调整得比较好,而他自己没有摆正心态。”刘国梁这样分析郝帅两次输给香港选手的原因。郝帅占一个左手优势.技术上又很有特点。跟外国选手打时,他们可能会不适应,而他通常能发挥得比较好,但与香港选手交锋,在对手适应自己后.郝帅的变化明显不够。“面对国外选手,我倒不会手紧或发怵,所以这次访欧没打好,不能归结为出去打比赛打得少,问题还是出在自己的心理上。”追问他的这个“心理问题”到底是什么?郝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就是自己在场上想法多了点。”显然,郝帅已经意识到这点,这一年里他也一直很努力地在改,可收效似乎不大。“我们几个年轻的,除了王皓在综合能力上比我们几个更强一些.其他人都差不多,没有太明显的谁比谁好。从比赛来看,我的好时坏,主要还是看心理了,如果能处理得好一点,自己可能还比较占优势。” 可这种优势最终还要在比赛中转化为胜势。“2005年上海世乒赛,说实话.不想去是假的。参赛名额通过竞争产生,这次访欧我们几个发挥都一般,以后一系列比赛.我们肯定还会面临队内选拔,我自己会努力的。”但郝帅说,这种竞争不会影响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大家都是平时玩得很好的哥们儿,经常在一起闹,出去吃个饭什么的。
六小龙的2004二 邱贻可:酒醉正在醒来 2003年巴黎世乒赛前.很多人都没想到邱贻可会入选,包括他自己。对波尔一役,让邱贻可充分享受到了踩着巨星肩膀成名的感觉。 名是出了,可接踵而来的却是烦恼。“世乒赛回来以后,外界媒体给我的赞誉太多了,我本身也不希望这样。自己是信心越来越强,可到后来就有点盲目自信。把自己的位置摆高了,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好。”世乒赛后很长一段时间,邱贻可在训练中投入的精力明显不如以往,那种“飘飘然”的感觉影响着他的进步。2003年12月份的广州总决赛上,他因为深夜醉酒,为年轻付出了代价。“那事出了以后,自己感觉有点懵,因为从小到大我都特调皮。什么也不怕,属于做事情不考虑后果那种。”害怕、惶恐、后悔、焦虑,都是邱贻可在等待“宣判”日子里有过的最真实的感受。“我知道队里一定会处理我,可又不知道会怎么处理,也想过自己会不会被调整了。”可那时候.邱贻可脑海中唯一的念头还是,我想在国家队打球。 总决赛后,邱贻可直接从广州飞回四川,以往他每次回去,俱乐部都会有人来接他。可这一次,他是一个人拎着箱子回去的。“我知道俱乐部肯定对我特失望,当时感觉自己真的做错了,对不起很多关心我的人。”回到家,妈妈气得也不跟他说话。“家里所有的人都说我,开始几天我妈根本不理我,后来就骂我,说一些很重的话,可我知道她很爱我的。”妈妈说,那天她好像有心灵感应似的,急急忙忙往家赶,总觉得有事情发生,就守在电话旁。家里人都知道她脾气急,没敢告诉她,而邱贻可的爸爸当时正好在外地出差。第二天,儿子的事情就见报了,有的写得还很夸张,她感觉整个人都要崩溃了,想立刻到广州把儿子揪回来问个清楚。“我们当然希望他能打好球有出息,可如果像报纸上说的那样,他就太坏了。”爱之深而责之切,做父母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开始自己觉得都没法活了,俱乐部这么对我,家里也这么对我。每天晚上我都做恶梦.睡得特不踏实,想想自己真的愧对太多人。”后来.俱乐部领导和教练开始找邱贻可谈话,帮他分析认识自己的错误。 “那时候.脑子里特别乱,每天除了写检查,吃饭,睡觉,就是再写检查.很多事情现在都想不起来了。”对于邱贻可,那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他为自己不成熟的性格付出了代价,或许他自己也不太愿意再去回忆那段经历。但邱贻可保证:今后滴酒不沾。
六小龙的2004 被并称为国乒“六小龙”的王皓、陈玘、邱贻可、郝帅、单明杰、张超,在2003年手国际国内乒坛上演了一幕新人风暴,这股“龙旋风”走势强劲。 “所谓的六小龙,他们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和差距的。但他们都具备了一定的冲击力,究竟谁能冲上主力位置,就看这一两年。”男队主教练刘国梁2003年年底的时候这样说。 如今,一年过去了。这六个人当中,王皓已经成了世界冠军,但是在雅典与奥运冠军失之交臂,这种痛楚让他经历了人生中最迅速的一次成长;2004年之于陈玘是一次突破,一种幸福,连他自己都说,“能拿奥运冠军,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半年的禁赛是邱贻可为年轻付出的代价,在痛定思痛中他渐渐成熟起来,年底访欧,他重拾自信;而对于郝帅、单明杰、张超而言,2004年像过去的很多年一样普通,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平淡”两个字来形容这一年,底底访欧的铩羽而归,让三人多少有点郁闷,可平淡中自有一种积累,年轻的生命期待着那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