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保男人 小保男人
关注数: 57 粉丝数: 126 发帖数: 2,170 关注贴吧数: 55
郎咸平: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用信用卡? 信用卡(英语:Credit Card),又叫贷记卡。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简单的信贷服务。信用卡在国外是消费结账的首选方式,因为他可以透支,消费也方便、安全,所以深受国外消费者喜爱。而在中国信用卡使用现状如何呢?中国人为什么会不喜欢使用信用卡呢?下面看看郎咸平教授对此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吧。2014年3月22日,继工行、农行、中行之后,建行也下调了快捷支付转账额度限制。目前,四大行快捷支付最低限额5000元,支付宝、理财通等“宝宝类”产品将受影响。在此之前,央行还下发紧急文件叫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的还有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给老百姓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支付宝等产品为什么被央行带上了“紧箍咒”,甚至判了“死刑”? 目前的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对立的垄断,支付宝、财富通、余额宝、理财通,这四种不同的支付系统彻底的改变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习惯。过去的传统生活模式基本上是以现金、银联卡和少数的信用卡作为主要的支付工具。支付宝和财富通出现之后,老百姓食衣住行娱乐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或者微信进行支付。听起很简单,但这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系统。如果我们以后的支付习惯变成手机,手机没电怎么办?当地的餐厅或者电影院没有3G网络怎么办?这样一来老百姓就不能支付了,所以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我们的支付系统的复杂程度是全世界之最,原因就是垄断。由于我们的银行和银联是垄断的,他们的垄断把我们老百姓逼得不得不用支付宝或者是财富通来作为我们的支付工具,这是一种非常迂回、非常复杂、非常麻烦的一个系统。
市委书记田向利到海港区就老旧小区改造进行实地调研 转自 本报讯(记者刘军)4月29日,市委书记田向利到海港区就老旧小区改造进行实地调研。田向利强调,老旧小区改造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务必要精心组织、细致谋划,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新刷的楼体,使普庆里这个建成近20年的小区看起来整洁大方,小区地面全部硬化,一改此前污水横流的局面,美中不足的是受面积所限,几乎没有空间进行绿化;新征南里的楼栋前,有三层绿化带,树木的绿叶与花草清香混杂在一起,让人心旷神怡,而就在四年前,这个小区的绿化带还都是“城市里的菜园子”;军安小区的小路上,工作人员正在补种补栽苗木,今年将有近万株蔷薇、丁香把“家”安在这里;西港里的院心,一颗大树张开“手臂”,树荫覆盖半径接近3米,老人和已经放学的孩子在体育器材上锻炼着身体,就在三年前这里还是私搭乱建林立,杂物垃圾遍地;还未进行改造的迎秋西里,几乎没有绿化,院心被居民占据种着韭菜,一些破旧家具随意堆放,深一脚浅一脚的路面,让出行的居民小心翼翼。   调研中,田向利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与居民聊天:小区改造后感觉怎么样?现在交物业费愿意吗?盼不盼着改造?对改造提升有哪些想法和意见?   田向利强调,老旧小区改造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务必要加大力度、精心组织、细致谋划、积极推进,把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使居民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使群众心情更加愉悦,使城市面貌更加靓丽。在改造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小区硬化、楼房防水、楼体粉刷、垃圾箱设置和便民服务设施完善等问题,尤其是要做好小区的绿化,让居民一出家门就能感受到满眼的绿意。老旧小区改造和群众关系密切,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并及时充实到改造方案中来。街道社区干部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要真正把群众的事看作自己的家事,入户走访、听取意见、密切联系,通过老旧小区改造、便民事项代办等实实在在的工作,让群众感受到干部作风的转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自己管,对已经改造完的小区,要动员组织居民细心呵护来之不易的绿意和环境,让家园永远美丽。   市委常委、副市长邢留逮陪同调研。(来源秦皇岛日报)
抚宁县香营村绿树掩映的村庄宁静祥和 抚宁县城东南角紫金山下的一个小山村“香营村”,由于人烟稀少、地方偏僻,曾经是被人忽视的角落。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短短几年,香营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成为全县知名的绿都,成为一个令人向往、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走进村内,绿树掩映的村庄宁静祥和,干净的路面看不到一点儿垃圾,几位老人带着孙子孙女在小区内纳凉、玩耍。18栋“5+1”式楼房拔地而起,新潮的半地下车库搭配空中花园,甬道、公园、绿地、物业和“两委”办公设施高档齐全。 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实施以来,香营村被确定为30个精品村之一,这给香营村进一步提升环境增添了新的动力。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从活动开始,香营村就高标准、高定位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把小区的管理交给物业公司,完善了社区路网、污水排放、集中供暖、统一供水、燃气管道等设施配套建设,全部实行了市场化运作,小区的水电、卫生等,全部由物业公司负责。 村主任吕成民告诉记者:“由于县城周边农村务工人员的增加,周边土地出现了部分荒芜。2010年以来,我们主动融入县城东南片区‘新民居建设、土地收储、公益项目建设’三位一体开发建设,到2012年1月,435户村民全部迁入新居。” 香营新村改造伊始,坚持“拆迁安置与村址开发同步,土地整体流转与土地收储同步,壮大集体积累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步”的原则,激发村民参与建设美好新农村的激情。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把握民主程序,提高工作透明度,无论是规划制定、户型设计,还是设施配套、房屋分配,每项工程、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程序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讨论决定,真正做到新民居怎么建,群众说了算。 “真没想到,住了一辈子的平房,到老了居然住上这么好的楼房了,而且楼前还有个小菜园,方便我们这些老人种种菜啥的,感觉跟以前的生活没脱轨,这日子过得真是美透了。”74岁的倪世品老人站在自家阳台上,看着楼外的一切,心里暖洋洋的。 倪世品告诉记者,起初村里要实施旧村改造工程,想到要离开住了大半辈子的老房子,心里多少有些不舍。楼房下来后,看到家里原来的老房子换到了新的楼房,水电暖一应俱全,并且还分得一块菜地,这让倪世品一改从前的看法。“还是住楼房好,环境好不说,一个村的1000多口人都聚到一块儿了,一天热热闹闹的,早晨没啥事,就上外头遛遛弯,晚上想乐呵啦,就在广场上跳跳舞,心里可敞亮了。” 让村民住得好,也要让村民住得起。为减轻村民住楼负担,香营村盖起1万多平米的商业门店,租金属于集体,全部用于村民物业补贴。 “我们下一步准备打2眼深水井,让村民用水问题无后顾之忧。再有,通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这个行动,争取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更温馨。”对于未来,吕成民信心满满。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