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百思特 ago1985
签到日久,当建奇功。
关注数: 15 粉丝数: 165 发帖数: 13,403 关注贴吧数: 53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与分歧,有时甚至发生伤害。 面对他人的伤害,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作为回应呢? 爱因斯坦曾说: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 孔子在《论语》中也提到,面对伤害,最好的态度是以直抱怨。以怨报怨的报复行为并不是君子所为。 对待伤害,面对怨恨时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 以怨报怨指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种以报复心态面对伤害的态度。 报复,往往是弱者所体现的姿态。 在《天龙八部》中,萧远山因为被带头大哥带领的武林高手伏击,痛失爱妻。巨大打击之下,为了复仇开展了一系列的报复行为。 他先是偷走叶二娘的儿子,此后又接连杀死谭公、谭婆、玄苦,甚至连不懂武功、无辜的乔三槐夫妇也死在他掌下。 萧远山这样的报复行为,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本能,它是一种以暴制暴,非理性行为的典型体现。 但这样做,他又得到了什么呢? 原来温柔端庄的叶二娘因为思子成疾变得无恶不作,专抢他人小孩,成为了四大恶人之一,而他的儿子萧峰被误认为杀人凶手,背负上了不忠不孝,杀害养父母以及授业恩师的骂名,甚至还险些中了慕容博的诡计,挑起宋辽之间的大战。 最终扫地僧对萧远山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杀了他,到时候他儿子找你报仇,然后你儿子又找他报仇,冤冤相报何时了。” 类似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闹得两败俱伤,逞了一时之快,却是害人害己。 若是以怨报怨,则仇恨永远没法消泯,只会让自己束缚在仇恨之中,内心变得越来越狭窄,逐渐迷失自我,最终沦为生活的弱者。 以直抱怨是孔子所最为推崇的一种对待怨恨的态度。 直是指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因为先前的伤害而影响自己的判断,依然给出正确的态度作为回应。 春秋时期,齐桓公刚刚继承王位,管仲就被关押了起来。 因为在先前的夺位过程中,管仲是公子纠的支持者,并且曾经差点一箭射死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初登帝位的齐桓公,急需人才辅助,鲍叔牙一再推荐管仲,并且表示如果想要让齐国称霸,必须任用管仲为相。 齐桓公在与管仲聊了三天三夜后,认为管仲有大才,于是放下前仇选择原谅,并且尊管仲为 “仲父”,委以大权。 最终,管仲也是不负所托,帮助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与此类似的例子还有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徵。 魏徵起初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曾劝李建成早日除去李世民,但李建成没有听。 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非但没有怪罪魏徵,反而重用魏徵。 因为魏徵敢于直谏,在他的辅佐下,李世民最终成就了 “贞观之治” 的大业。 对待伤害能够做到原谅,体现了强者的姿态。 宫崎骏说:内心强大,才能道歉,但必须更强大,才能原谅。 对待伤害,齐桓公和李世民选择了原谅,正是这样一种对待伤害的态度,也让他们变得更加强大,最终成就伟业。 子贡也曾问孔子,说是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 孔子给出的答案就是一个 “恕” 字,也就是宽容与原谅。 原谅他人最主要的是为了解放自己,避免陷入仇恨中,无法自拔,至于那些伤害你的人,自然会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或是道德的谴责。 须知,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善恶到头终有报,你只管善良,恶人自有天安排。 当你做到了宽容与原谅,内心也就会变得逐渐强大,所有的大事也就都小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怨恨都能被轻易原谅和放下的。 《道德经》有言:“和大怨,必有余怨。” 意思是说,有些大的怨恨或是伤害,即使调节成功了,总有一些是消除不了的。在这种情况下,忽略或许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三国时期,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 因为实力悬殊,曹操阵营中有不少人都认为无法战胜袁绍。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随后,曹操一位心腹在袁绍军中发现了许多部下与袁绍往来的书信,其中不乏一些示好之词。 他立刻把这些书信交给了曹操,但曹操随即下令将这些书信立刻焚毁。 曹操说,如果他知道了这些人的名字,心中必有隔阂,难免日后会有怨恨,不如直接付之一炬,不知道为好。 曹操的这一行为,让那些原本惊恐不安的部将转惊恐为感激,变得更加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人心基础。 有些事,知道了难免无法释怀,与其难以放下,不如直接忽略。 《寒山拾得问对录》有云:“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面对伤害、中伤,学会一笑置之,超然待之。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让自己远离情绪的控制,正确面对他人的伤害和内心的怨恨。 像强者一样,学会原谅与宽容;像智者一样,学会放下与忽略。 少了怨恨,你会发现更美好的世界,遇见更强大的自己。
人和动物的关系,会阶段性地不一样。小的时候,我特别需要生活里有动物的陪伴,好像从来没有经历过不养活物的年纪。 我天然地喜欢它们,小鸡、小鸭、老鼠、狗、鸟,而开始养猫,那是十一岁。最早的时候,我写过一篇小说《黑猫不睡》,讲的就是童年的这只猫。它傍晚的时候总是叫,我爸爸一生气就把它踢出去了,那次,猫的牙齿在门槛上磕断了。我因此很记恨爸爸,决定把这件事情写成小说。 那时我和猫的感情是很深的,而且喜欢将猫拟人化,到什么程度?它是只公猫,没有牙齿,后来,它一半时间在家里,一半时间又在外面。我就开始幻想它在外面的情感生活特别失败。有次我目睹了它和另一只母猫对峙,因为没有牙,战胜不了这只母猫。看到这个我很难受。 这时它已经没有了家猫的习气,而我们要搬家了,猫不能一块搬去新家,使我非常苦恼。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天它走了,再也没有回来。我悲伤地觉得它死了,大人说猫不会死在家里;神奇的是,猫就是在我们都不知如何处理它的时候不见的。 现在身边的这只猫,我已经养了五年。它是只流浪猫。有一年冬天,它妈妈带着一窝小猫来到我家,讨东西吃。母猫吃饱后也不管自己的孩子,任由它们在我家院子里上蹿下跳,也不认生。外面很冷,这些小猫看起来刚刚足月,应该活不下来,我就把它们陆续送人了。最后给自己留了一只。这时,那母猫立刻就走了,有点像把孩子终生托付给我的样子。 我的猫叫团团。那时候电视新闻里提到一对送给台湾的大熊猫,里面有只就叫团团。而我的小猫是黑色的,又有四个白色的小爪子,是“踏雪寻梅”,便取了一个熊猫的名字。 我的这只小母猫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发情了,医生警告如果不做结扎,就会影响它的发育。我带它去做绝育手术时,又经历了一刻童年时常常突如其来的那种拟人化幻想,我想,这只猫一生的爱情都结束了。好在做完手术,它便迅速胖了起来。 许多流浪猫都患有免疫系统性口炎,养猫经验丰富的朋友一开始就告诉了我。这是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主要症状是牙龈红肿、溃烂流血,而且会传染别的猫。发病期间,猫不能正常进食,备受痛苦。我在院子里见过一只患了这种病的流浪猫,它的脸肿胀发炎,不停地流口水,从某一天起便再也没来过了。我揣测它死了,这种病确实会影响猫的寿命。 带着我的小猫去打疫苗的时候,它便被医生当场确诊患有这种病。唯一的办法就是拔牙。如果整口牙都拔掉,身体状况会好很多,但从此它便只能吃软的东西,有点过于悲惨。于是我决定先不拔牙。可是病注定要发作,从今年开始,有时牙疼得不行,三四天不吃东西,只能送到医院打针吃药,稳定病情。我打算下次再发病,就坚决拔牙,而医生又告诉我,其实拔了牙,以后也会有并发症。小猫失去了牙齿,又多了抑郁的危险。我忽然想到童年那只黑猫,心里又难受了一次。 没有办法,只能接受现实。同时,我也觉得应该做好料理后事的準备。有一次,朋友问我:如果它病情严重到无法控制,你有没有想过给它安乐死?而我现在还很难接受这件事。 我以前养过一条狗。它很小的时候就死在了宠物医院,对我的冲击特别大。它属于至今都很流行的犬种——泰迪贵宾。这种狗以小为美,而我现在觉得,这个犬种像被杂交出来的,完全不人性。我的狗当时患了胃病,吐了一大口血,但是它太小,血管太细了,甚至没办法输血,就这么死掉了。它天生就带着一种很脆弱很危险的东西。 那条狗去世以后,我对动物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对它们再没有那么深的感情了。这可能是种自我保护。可以说,小时候我是个和动物特别亲近的人,长大后却不是了。甚至,从养这只猫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它不那么重要,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存在。 疾病会一直折磨它吗?我不知道,大概只有非常严重、疼痛不堪的时候,我才能有所察觉。它的牙齿可能一直在疼。或许正因为这样,它脾气古怪,让人猜不透心思。它很少叫,是我见过最不爱舔舐自己皮毛的猫。它睡觉的地方经常会换,亲密的人也经常会换,一点也不顽固。之前院子里时有流浪猫闯进来晃悠,它不会和它们打招呼,更不会与它们打斗。它不关心什么,没有兴趣,没有爱好,是一只很木讷的猫。它也不爱玩,就是待着。我觉得它很孤僻,很沉默,不是一只很高兴的猫。 而我似乎也体会不到猫的情感。如果我出了意外,它会难过吗?我觉得不会。我看待人和猫的关系特别理性,真的认为我的猫不懂。有时又觉得它很神奇。平常除了抓沙发之外,它没有别的恶习,但去年初我们刚搬家,房间里都是新的家具,如果它再抓沙发,家里人就要把它送走。奇怪的是,来到新家以后,它一下都没有抓过,甚至从此没有了这个习惯。 有段时间,我的腿动了一个手术,每天只能躺在家里,这时猫便很爱来找我。它经常躺在我的床边,让我安心。面对与它建立的这种关系,我感到舒适,但即使是这样生活在一起,我也没有试图去理解它,甚至很难产生一种与它真正平等的想法。我们的沟通也许永远都是鸡同鸭讲。 我想,人和猫的关系折射出的永远是人的变化,是人如何社会化的过程。我们可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冷酷,但是猫没有变。因此这从来都是单方面的情感,猫还是猫,它对我们的态度一直都没有变,变的是我们。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