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老迷 排球老迷
关注数: 3 粉丝数: 156 发帖数: 3,526 关注贴吧数: 1
张景胤,横空出世,前途无量,不能又废了。。。 张景胤,去年还在浙江打联赛的时候,就觉得眼前一亮,感觉王贺兵教练对他也特别和蔼可亲,对于有天赋的队员,教练很少愿意骂的。后来看了一篇介绍他的文章,果然 与众不同,比较深刻的一点,这个孩子 模仿力特别强,很多技术动作要领,很快就能掌握,这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太重要了。很少教练会这样夸奖自己的弟子,我还听到过另外一个例子,女排的诸韵颖,当年教练也是这样说她的。这大概是共识。天赋非常高!- 相对于刘立宾,天赋差很多,尽管非常努力。 张景胤的比赛气质也好极了,也没有见过啥世面,没有去欧美打过联赛,国内联赛也是一年而已,但是走上国家联赛的赛场,一点不怯场,这个也是天赋,很多队员练的好好的,一上场就晕,就缩手缩脚。打了几场比赛,都很老练,不昏,有企图心,应变能力强,攻击力更是我见过的中国男排最好的边攻手了,主攻。而且才18岁。地面也是不弱,一传都能顶起来,防守也有不少惊艳。小球不慌不忙,相比较另外几个慌慌张张的家伙。我很好奇,他是怎么能做到的,才18岁。 张景胤,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就看自己的努力和劳尔教练的栽培了。放出去吧,去欧美见见世面。一定是男排冲击东京门票的 重要棋子。。。
龚翔宇 东京 周期的 成长点 在哪里? 东京周期,第一值得期待的是,被火线加盟到国家女排征战奥运会的 龚翔宇。里约对于她来说,只是一个起点,对于郎平对她的评估也只是一个新队员。那么东京周期,郎平有理由期待龚翔宇 的第一个 巅峰期的到来。龚翔宇的巅峰期,应该有这些特征: 1. 进一步平衡与左翼进攻的数量和质量。里约周期,中国女排的左翼进攻还是明显倾斜的,即使是大队长在前排,依然会让大队长去搏一下,而不敢轻易甩给右翼。当中,一方面有2传背传火候和信心的问题,当然也有作为攻手的龚翔宇的处理球的能力和效果问题。相信,这个周期 这是一个上升点,小宇宙处理右翼调整攻,困难球的能力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对于女排来说,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比小宇宙接6轮一传意义更大。 2. 当然也有可能,教练组会更强调 小宇宙 的 “摇摆”角色,类似于里约周期的 张常宁。这个摇摆角色,在里约最危急的时候,让巴西一筹莫展,鸡教练一定做梦也没有想到,杨方旭和小宇宙,都是烟幕。是应急吗?我不相信,我以为是早有预案,也半遮半掩地尝试过几次。东京周期,估计还是要用这个摇摆来锻炼队员,龚能否承担起这个角色的扮演,拭目以待。也许还将加入点,中国传统的 快变,也完全有可能。如果扮演摇摆,那么小宇的一传是肯定要练了。跑动进攻会加强,搞几套准备着。 按照一个队员的成长规律,这个周期龚翔宇,应该会出线一个巅峰期了,希望在几个大赛上,进一步分担朱婷的进攻压力,能撑起右翼的进攻。是一个重要的 看点。
我印象深刻的古典音乐作品,都是有一些特别抓人的“切入点“ 不少脍炙人口的古典音乐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一些抓人的旋律,作为切入点,整部作品,你就比较容易进去了。有些切入点,为几乎所有人感知的,有些切入点,为部分人群感知。有些切入点当时不明显,而某个契机,突然激起了你的共鸣,一下子你就对作品产生了好感。 比如,贝多芬不同寻常的,毫无铺垫的横冲直撞般的开始,绝大多数人的神经一下子就绷紧了,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 比如,斯特拉斯的 蓝色多瑙河,似有若无的开场白,沁人心脾般的吸引了你的注意; 比如,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那折磨得几乎要压垮人神经的旋律;再比如,哥萨科夫的 野蜂飞舞,炫技般的旋律,让人跟着一起眩晕了。这样一下子就直指人心的作品,太多了。 当然有些作品, 刚开始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切入点,虽然名气如雷贯耳,但是也只是忍着,正经危坐地听,完了也就完了。但是有一天,有那么一天,你不经意地找到了切入点,共鸣点,对作品的理解,一下子就从似是而非装模做样,变成了入木三分,挥洒自如。比如,老柴的煌煌巨作,悲怆。老实说,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是很敏感,很懂,很有耐心,跟老柴其他很多作品的抓人的旋律感不同。但是,有一天,我记得,是一个黄昏,落日正在红红地烧尽在远处的地平线,望着窗外一望无际的树林,我住16楼,学校的边上是一大片草甸子。也不知怎么的, 耳机里传来了 一段平静地让人流泪的法国号的倾述。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段旋律重复了几次,我豁然开朗,这就是我的进入 悲怆切入点。后来,我从油管上从头到尾听了一遍 伯恩斯坦指挥的 悲怆,非常有感,到了法国号那段,依然情不自禁,整部作品被带了起来。我听懂了 悲怆。。。
教练组对于龚翔宇的使用是主观主义的 教练组坚决使用龚翔宇,即使到现在为止,我都认为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何使用她,从一开始我就是持异议的。一个从未有过世界大赛经历,更谈不上奥运经历,球龄也短的,年轻队员,却要承担“老队员”的角色,这个冒险是过分了。也是主观主义的。比较合理的用法是,2点换3点上去,看情况,但是主打接应/首发接应是谁?杨?显然不是,她根本承担不下来,估计一场比赛就报销了。曾,也有点勉强,但是毕竟有经验,有一传,毕竟好过伤病员。其实,最好的搭档是 张龚 配。这个张龚 配,不是到了现在才想起,早就应该稳定下来,磨合下来,效果会更好。不知道教练组是咋想的,抹不开面子,不想得罪安?现在看来,杨对阵巴西的比赛,迷了大家的眼。 如果我们的小惠一直在场上,不下球,这样就逼着2传传2号位,后攻,也许现在情况就好多了。不会那么被动。接应张龚都打不出应有的效果,2传的球至少是一般的责任。平时都没有啥比赛机会磨合,奥运会那么大的压力,传不熟悉的位置,2传当然不敢了。所以成了1点攻,不管谁在4号位。而且,据说今年的连击持球吹的特别严格,哈哈,就更可想而知了。教练组失算了。藏着掖着,结果害了自己。教训啊。 目前来看,张龚 接应搭配,是女排最佳的搭配,必须坚持。才有那么点可能跟巴西拼一拼。即使接应进攻受阻,也依然要敢于给,保持一定比例,减轻4号位,减轻朱婷的压力。
里约奥运会,郎之队的十大“欠考虑”? 1. 挑选安家杰,地方主教练,作为副教练,效果不好啊。户口 阴影总是在那里,结果 关键时刻,王杨都不靠谱,还耽误了其他队员。即使安不是地方主教练,未来担当国家 队主教练也非常勉强,毫无“灵气”,也不踏实,更无胸襟。 2。 主打风格显然太唯心主义了。重攻轻守,终于在奥运会全面品尝恶果。用强悍的进 攻,缓解一传,防守的压力,结果是一传防守没有缓解,进攻也没有打出来,与强队只 能一败涂地,顶一会儿,就露馅。郎平不是一直强调攻防平衡的吗? 3. 对于2传的培养,使用,磨练,现在看来是失败的。姚,魏,沈,丁,王,没有一个 能打出来的,这也是目前最要命的。整整4年,苗子还是苗子,没有蜕变。 4.给队员改打法,扣球动作,现在看来也是成功的少,牵强的多。很多队员给人感觉, 一年不如一年。进步不明显,反而激情也没有了。教练组是不是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主观 主义的影子。 5.奥运准备,主力阵容一直不确定,没有一个磨合的阶段,巴西,美国,塞尔维亚,没 有奇兵,没有猫腻,没有藏着掖着,一直在磨合阵容,而我们呢,各种换人,各种猫咪 ,各种奇兵。恶果来了。 6.队员的挑选,是否真正做到了最合理,显然不是。很多能打的,有经验的被排除在外 ,冒险成分多了,林丽第2年,第一次奥运会缺没有替补,杨方旭明明腿脚不灵便,教 练组视而不见吗?龚翔宇,明明第一次打大赛,却要承担老队员的角色,这是要冒多大 的风险啊。 7.我们的应变措施,不是郎平的强项吗?这机场硬战,几乎看不见。一传飞,自由人也 飞。防守没有,2传昏聩,我们的减压措施何在? 8. 发球明明是关键,却没有了效果,这是咋练的?为何人家的发球总是那么有效,把 我们的自由人都发的几乎崩溃了,而我们的发球呢? 9. 大国家队的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实行和效果是不理想的。大国家队4年,我们除了惠 若琪,还是没有其他人会接一传,选了两个刘都是进攻一传防守平平,没有特点。 10.对于老队员的全面放弃,一刀切,也是值得商榷的。
龚翔宇没有发挥,不是小宇宙的错!教练组要总结教训了 龚翔宇奥运会这几场比赛,没有发挥出来,退货声音很大,但是我要说,作为一个19岁从来没有打过大赛的年轻队员,要让她在其他老队员发挥失常的情况下,挺身而出,是不切实际的。她应该是被“带”着打,而不是带着其他人打。教练组在使用小宇宙的思考上,是很失败的。可以这样说,这次奥运会的准备是不成功的。大家一直到大奖赛结束才知道自己的去留,是欠考虑的。 这次准备的最大败笔是 主力阵容 无法确定。更谈不上磨合了。郎平怎么了?跟我以前认识的郎平不一样了。她也被一个世界亚军,一个世界冠军,一个超级主攻,冲昏了头吗? 接下来的比赛怎么打?估计是两场球,美国,巴西/俄国,赌一把,搏一把,各种尝试偸一把,估计是不灵验了。唯一的可能能形成对抗的是,我们必须放出一个攻防平衡,左右平衡,进攻压力平衡,一传压力平衡的阵容。某些位置必须做出调整。去拼一把,不是去偸一把,或者赌一把。 张龚杨组成新的接应组合,惠刘组成新的小主攻组合。这样的组合是最大限度的分担了攻防的压力。是我们去拼一把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靠运气,就越没有运气。 张常宁/龚翔宇搭档接应,是早就应该想到的,不是到了今天才想起来了。教练组这么简单的道理为啥就想不到吗?户口原因?不应该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