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平淡 繁华平淡
无爱更需珍惜
关注数: 183 粉丝数: 328 发帖数: 5,757 关注贴吧数: 25
突然被调岗 你是顺从还是抗拒?南岸区南坪东路,肖先生进入公司 突然被调岗 你是顺从还是抗拒? 南岸区南坪东路,肖先生进入公司10年,公司突然让肖先生换岗,他对公司的这个决定十分不理解 南岸区南坪东路,肖先生进入公司10年,公司突然让肖先生换岗,他对公司的这个决定十分不理解 工作做得好好的,领导突然对你另有安排,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有人说领导的心思你别猜,作为手下,到底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接受?一步步退到无路可退 工作十年忽然被调岗 当事人:肖先生 原岗位:自动售货机的补货、收钱 调动岗位:先是换工作地点,后调到做自动售货机的维修 肖先生的工作是南坪一家公司的机管员,公司是做自动售货机的。每个机管员的工作就是负责自己那几个点的自动售货机,定时补货、收钱,工作不算复杂。 肖先生干这个工作已经将近10年,收入一个月2000多元。现在的老板倒是才接手不久的新人。 今年4月份,肖先生所负责的一个学校不允许再摆放自动售货机,肖先生所管理的自动售货机就减少了一部分,也意味着他的收入大打折扣,公司给他另外安排了一些点。 问题来了。 这些新的点距肖先生家很远,坐车都得一个多小时,加上此前的点,他每天的工作量增加很多,也辛苦很多。以往肖先生下班比爱人早,下班回家在家做饭什么的,爱人回来就有饭吃。如果接下这几个点,他们两口子下班回家都没有热饭吃了。 不过,肖先生还是接受了公司的安排,接受的同时,免不了发了不少牢骚。 几个月过去,肖先生突然接到公司的电话,说他接下的那几个点太远了,让他把所负责的机器交了,换一个工作岗位,去做维修。 这一次肖先生没法平静了,自己虽然对自动售货机有些了解,但还远没达到维修人员的标准,而且公司还不给培训,“我就觉得公司是在变相让我离开!”这事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不接受?有时候由不得自己 公司要调采购员去当保安 当事人:徐先生 原岗位:公司采购 调动岗位:保安 也是在南坪,有一家海鲜城,徐先生也遭遇了与肖先生类似的情况。 徐先生是这家海鲜城的老员工,入职以来一直都在做采购工作。以前做采购还要出门去跑,现在公司生意走上正轨,采购基本就成了一个闲职,多是等供货商送货上门,日常工作不过就是收货点货。 海鲜城的采购有两名,徐先生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人也是男性。 前几天,公司的老总来到采购部,把徐先生和另外那个采购叫到一起,“他说现在公司都是供货商直接供货,两个采购有点多了,只需要一个,所以要把我们两个其中一人调去做保安。” 徐先生和同事谁都不愿去做保安,收入降低不说,工作还更辛苦一些。但当着老总的面,两人都没有表态。 之后,领导私底下找过徐先生,他把自己不愿调动岗位的意愿表达了。 可是,过了一两天,徐先生接到通知,公司决定调他过去当保安。 “我肯定不会去的,这好让人想不通嘛,莫名其妙被降工资,反正我是觉得公司这就是在变相裁员,我要是屈服了,公司也没有损失,我要是不答应也只有自己主动离职。”徐先生说。
你回避社交,不是因为你内向。| 丛非从 本来我想说,内向是一种病。 想想还是算了,毕竟我也很内向的,骂自己是不太好。其实内向也挺好的,这么多年来,不知道给我做了多少次挡箭牌。每当我在跟不熟悉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出现在陌生场合的时候,有重要人物在场的时候,跟姑娘单独相处的时候,我都觉得有压力,甚是尴尬。但是因为我内向啊,所以我不会说话啊。多好的解释。 然后我就成了宅男。 说起我很内向,很多要好的朋友都不服:就你?没比你能闹腾的。 是啊。为什么在有的人面前我就内向,有的人面前我就很外向呢? 因为内向是一种间歇性发作的病,有时候犯病,有时候不犯啊。 2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染的这种病呢? 我相信人天生是外向的,因为与人连接,是一件非常滋养的事情。婴儿需要妈妈,对于婴儿来说,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比不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更有利于生存。要相信上帝造人的时候,一定会把出厂设置设置为最佳生存状态。 与人连接,是那么的美好。喜悦与人分享,喜悦就会加倍。难过与人分享,难过就会减半。孤单与人分享,孤单就会消失。困难与人分享,就会得到帮助。有一个人或很多人能在你身边,接纳你,抱持你,允许你,关注你,认可你,看见你,那是多么滋养的一件事。 外向就更加容易得到关系。关系是滋养人的,所以外向更加符合人性。 那么是谁修改了上帝的设置,把人变得开始回避社交,开始内向了呢? 对婴儿来说,当不哭比哭更安全的时候,就慢慢学会先不哭了。 当关系不再是滋养,而是压力的时候,人就会回避社交——趋利避害的本能。果子好吃,人就会想吃。果子变坏的时候,人就想扔掉。 对于婴儿来说,当他表达需求,如果得到满足,婴儿就会更加渴望关系。如果需求被忽视,他就会怀疑关系。如果需求被否定,他就会逃避关系。如果还被反过来要求,他就更想逃避。 婴儿哭泣时,妈妈是什么态度很重要。在他长大的过程中,他是否是被环境所允许和接纳的,他是否是被认可和看见的,他是否是自由的,他是否能做自己,他周围的关系有没有在滋养他。这都在决定着小孩子在怎样感受关系。 答案如果是没有得到,那么小孩子就会回避关系,因为在关系中实在没得到什么好处。 如果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妈妈还做了很多破坏关系的事,忽视孩子,看不见他的需求,看不到他的委屈、难过与害怕,还会反过来告诉他应该懂事、听话、礼貌。当小孩子感觉到恐惧与无助,妈妈不会帮助他,反而会指责他笨、懒。妈妈会反复的要求他,否定他,嫌弃他,让他不自在。 小孩子潜意识里就会对关系产生恐惧。为了生存,他必须使用高焦虑来应对关系,必须小心翼翼谨慎地安全着,好累。 久而久之,累成了一种常态,都不觉得自己在焦虑和累了。关系成了负担的一种象征。 这种累与焦虑,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就会被激活一点。 潜意识里形成了这样的印象: 关系即要求。 关系即评判。 关系即压力。 这种感觉被带到大,所有的关系,都感受到了有某种潜在的要求和批判而感觉到有压力。最后发现,还是跟自己呆着比较舒服。 3 跟一个人在一起,如果你总觉得应该好好表现才觉得踏实,应该掩饰自己不好的一面不被人知道。总要刻意表现与掩饰,不能乱动乱说,生怕别人发现自己哪表现得不够好,批判、嫌弃自己。 在一起的时候,还要顾及下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有时候宁愿委屈自己,也要处处照顾别人的感受,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 想想就很烦,好累。 因为不相信自己是被接纳的,不相信别人对自己没要求。 即使别人对自己有点好,也不敢接受。人家愿意跟你建立关系,愿意滋养你,爱你,对你好,因为你值得。然而你却总有一种收受不起的感觉,不敢享受,你总想着这给别人添麻烦了,多不好,你就压力好大。 来不及感动,就开始了焦虑。根本无法享受。 别人的好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你就想着怎么回报人家。生怕自己欠了别人的,生怕别人觉得自己自私,生怕因为自己没付出就搞砸了关系。 如果你说是啊,人家对你好你就是要回报人家啊。可问题是,拜托你先在当下好好享受,好好感动,好好被温暖。享受完了再图回报好吗?你这还没开始享受就开始思考该如何回报了。 那感觉就像是: 今天周五晚上,假期刚刚开始,然后满脑子都是:假期结束总是要回来好好上班的啊,没有单位会在你毫不贡献的时候还给你放假。然后你就开始焦虑:下周一要来了,下周工作要认真啊,要认真。假期也没享受,光想着干活的事了。 你就开始讨厌工作了,因为你从来不曾真正休息,光想着如何工作。 你也开始讨厌关系了,因为你从来不曾真正享受,光想着如何付出。 虽然你还是很渴望,但你却不敢接受别人的好了:还得回报,还给别人添麻烦,好累哦。 跟人相处,如果累、焦虑、有压力、不享受、不自由,带来的不舒适感远远大于舒适感,为何还要与人相处。 4 偏偏成功学家和鸡汤学家都在告诉我们说:你要社交啊,你要人脉啊,你要阳光啊,你要善言啊,巴拉巴。 然后你就又开始强迫自己,我应该去社交啊。 潜意识听到的就是:我应该去受罪啊。 潜意识就开始反抗:好讨厌,不想去。 意识说:你应该去,这是为你好,这是对的。 潜意识说:太累太焦虑太痛苦,不想去。 pk战开始。 内耗开始。最后把自己搞得抑郁了。因为你的精力在神不知鬼不觉中都消耗完了,抑郁就会登场说:别想了,对世界的感觉再麻木点,你就不用消耗了。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关系是滋养的,那么你就会自动想建立关系。如果关系是压力,你就想远离关系。 所以如果你回避社交,那是因为关系对你来说不是滋养,而是压力。 这时候强迫自己去社交,只能把自己搞得更挫败,自我否定,抑郁。 5 你从来不曾相信,关系对你是安全的。其实你是被接纳的,你是被允许的。只要你不表现得太出格,你都是被欢迎的。 你会发现外向的人,什么都敢说。敢唱、敢跳、敢讲黄段子。你敢吗?你怕,怕自己说错了还不如不说安全,说错了比不说惩罚更大。因为你小时候就是这样:不说才是安全的,一说就被指责。不表现自己才是安全的,一表现自己就被发现不好。 外向的人的确容易说错话,然后被一些人喜欢,也被一些人讨厌。你敢吗?我猜即使有99个人喜欢你,只要有1个人讨厌你,你就安慰自己才不在乎,然后就不敢说话了。 你为了确保自己绝对安全和不被讨厌——闭嘴是唯一的选择。 内向都是被自己吓出来的。因为内向者的潜意识目标就是: 我要说出一些话,让所有人都不讨厌我,都喜欢我。当我准备好这样的话题,并且准备好怎么说的时候,并且在最恰当的时机的时候,我才能开口说出来。不然我选择等待。 结果…… 你可以想到吧。 6 你会发现内向的人如果被鼓励,被耐心,被赞扬,他就会慢慢活过来,而且还表现得很好。其实就是他已经在潜意识里酝酿了很久了,只等待着有人邀请他。 如果一个人相信环境是安全的,他就会很外向;如果一个人相信环境是不安全的,他就会很内向。这个安全与否与真实的环境无关,只与内心的信念有关。而内心的信念,则来自于童年的经验。 关系本来就一种滋养,虽然不是所有关系。但当你开始相信其实你遇到的很多人都是接纳你的,对你不求回报的,认可你的。 你就开始享受起关系来。 外向,也就来了。 正如你小时候或者你刚出生的时候那样—— 大胆表现,无所畏惧。 因为你坚信,无论你怎样,你都是被接纳的。 你要相信,你正在被支持着,而非被评判着。 你也可以说这是生理因素,我相信后天心理的变化会导致脑结构、神经系统等生理的变化。你说天生如此也很好,这样更理所当然地坦然些。反正天生的,我什么都做不了。 是不是天生的又怎样,你都可以在后天让自己更被滋养,更开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