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缘baby 香缘baby
关注数: 62 粉丝数: 36 发帖数: 4,197 关注贴吧数: 24
老子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亳州人,今河南鹿邑东太清宫镇,古属亳州谯城)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 (未完待续)
★留★碗★母亲★洗★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从实习归来,我们在带队的教授家撮了一顿。 愉快的晚餐结束后,桌上杯盘狼藉。几个同学抢着要洗碗,教授却满脸笑容的阻止道:“不急,有人洗呢。” 教授将碗筷放进水池,先冲去油污,然后轻轻地走到他八十高龄的老母亲身边:“妈,洗碗啰。。。。。。”声音中有撒娇,还有些许求助。 同学们一下愣住了。教授一边搀着老母亲走进厨房,一边絮絮叨叨:“妈,儿子不会洗碗,还是您来洗吧。” 老太太一改餐桌上的萎靡,精神焕发地走到水池边,慢腾腾地洗起碗来:“洗涤剂不能放多了,洗好了还要冲水,洗涤剂有的。。。。。。”她像教小孩子一样,不时还责备几句:“还叫学生呢,连碗都洗不好。” “思维紊乱了不是,自己三下五除二洗了算了,让老太太洗,劳神又受气。”我们在客厅里七嘴八舌地笑话教授。 教授的母亲花了半个小时,才把碗洗完。教授高兴地对老太太说:“您辛苦了,歇歇吧。”他拿了块毛巾给母亲擦手。 教授搀母亲回房后,又到厨房把碗洗了一遍,洗净抹干,收拾进橱柜。 “有没有疼人之心啊,让八十岁老太太给我们洗碗,不孝。”“碗洗这么多遍,浪费水资源啊。”同学们有些夸张的声讨。 教授依然笑容满面,说:“你们的学问还没有做到家不是?爱老人有不同方式。记住,做母亲的没有不想为孩子做点什么的,即使她老了的时候,即使孩子也老了,但在母亲眼中,儿子永远还是个孩子,永远需要她的帮助。让她洗碗,她会感到儿子需要她,需要她的帮助,一整天都会过得充实。孝敬父母,除了帮助父母外,还要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爱你。” 同学们听得鸦鹊无声。碗究竟要洗多少遍,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活常识。 敢问:您看了此文作何感想?
[转]新律诗的写作与平仄 新律诗的写作与平仄 1、 用现代汉语做五言、七言诗,是必须打破平仄规则的束缚的,如果一定要死循平平仄仄的套套,那就只好不要写了! 2、 真正的诗人们,哪个写起诗来是先按套来套自己的呢?诗是从心中涌出来的,它才有情感,有意味。所以平仄是应当突破的! 3、 即使是对联的创作,我的主张就是只讲对偶而不计平仄,能做到联尾用字上联仄声下联平声,以便区分上下联,也就可以了! 4、 无论诗词还是对联,以立意为要,以表达文明健康的思想内容为要。 摘自《新国风》2007年第7期 不要格律的误区——这是最大的误区!   格律是旧体诗词创作要过的第一关,没有了格律,律诗就不成律诗,绝句就不成绝句,词也就不成词了。当然,古风和古绝是不拘格律的。   现在写诗词的人很多,数以百万(甚至千万),但是不懂格律或不肯学格律的却占很大部分。有许多人认为格律束缚太严,不肯学,还以“突破格律”自诩。事实上,这些“突破”的背后,往往隐含着对音韵的无知和在词汇组织方面的无能!汉语里同意词,近意词相当多,这给了作者很大的选择余地,同一意思完全可以用平仄相反的词来表达。如果词汇严重匮乏,自然无法适应格律的要求!   有人认为格律可有可无,实际上他根本没有领会格律在诗词发展史上的作用。格律是古人总结了上千年经验才制定的,它使得诗词不但歌唱时优美动听,还使得诗词在朗读时一样拥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所以,即使乐谱失传,歌词仍然可以流传至今。现代的歌曲,虽然歌唱时很动听,但是一旦用来朗读,顿时觉得拗口——正是因为没有了格律的缘故。如果没有了曲谱,几百年后谁还会记得现在的歌词? 再:初学者会觉得平仄时束缚,但过了这段时期,相反会觉得平仄更有韵味。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