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粽死你不罢休 不粽死你不罢休
关注数: 4,076 粉丝数: 85 发帖数: 1,750 关注贴吧数: 0
子贡赎人 春秋的时候,鲁国有一个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别国沦为奴隶,有人出钱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当众把凭据撕毁,蛮以为会得到孔子的称赞。谁知孔子说:“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於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赐呀,你做得不对啊。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 什么意思?子贡把道德标准提高了,子贡是最有钱的孔门弟子,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可以不在乎那点赎金。但普通百姓会想:我去报销吧,那么我的品行人们会质疑;不报销吧,我的生活又会受到很大影响。 人们在赎不赎、报不报销的问题上有了疑虑,在外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也就不能回国,原本立意很好的国家政策就会被破坏了。 汶川大震,举国悲悼,善心人士慷慨解囊,然而有人议论纷,谁谁拥有多少身价,才捐那么点,如何如何......搞得人家不上不下,不尴不尬。 其实这些人是在无谓地拨高捐赠尺度与道德标准,本来捐款的本意是无偿和自愿,如果行善的标准比较低,不至于影响自己的生活,那么人人都愿意尽一份自己的心力,涓涓细流就会汇聚成海。如果行善的标准很高,高到大多数人无法达到,只是那么几股洪流在那里涌现,那么很快善心就会枯竭。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