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京戏的外行
爱京戏的外行
关注数: 35
粉丝数: 141
发帖数: 7,848
关注贴吧数: 7
缕缕行行(都是平声) 不知道是不是这几个字,昨天去了趟玉渊潭,那人缕缕行行的,比大栅栏还热闹呢。忽然想起这个词儿。
雕塑园的玉兰 昨天去的,只在东边看了看,西边更好。
前几天随团游览武夷山,福州,泉州,厦门,景色也很美。 武夷山
忽然想起个词儿“擅脸” 不知道怎么写正确。
玉渊潭(小南门)的腊梅 最近多次播报腊梅开花了,今天去了趟玉渊潭,小南门里不远处几十株腊梅。都开花了。
紫竹院的雪
在西哈努克港过年 索卡酒店
开门红 新年伊始,以前常听到的一个词儿叫开门红。让大家在工作,学习中积极,努力有个良好的开端。如今墩在家中,别说是门儿,连窗户都不能开了。
想到一个词儿“排(4声)着” 连续几天被霾着,不能出门,在家里糗着。忽然想起一个词儿“该干点儿什么干点什么去,别老在炕上排(4声)着。”
想起一句老北京话 看近期热门话题,忽然想起一句老北京话,叫“吃孙喝孙不谢孙”。现在很少听到了,说的是不孝子孙吃着老家儿,喝着老家儿,还骂着老家儿。可就是不敢改姓儿,一改姓儿就不能合法继承祖产了。
昨儿去逛书店,看见架子上的一本书,打心眼儿里喜欢。犹豫半天还是买了。虽然眼下电子书很方便,还是喜欢纸质书沉甸甸的感觉。
想起一句话“散德性” 老北京对在公共场合做事,说话不检点。就会说“你别在这儿满大街的散德性了”。 刚刚就见到这一幕。一半老女人,在一条街的便道上,拿把剪子给狗铰毛,弄了一地,随风乱飘。身边连个笤帚,簸箕都没有。
植物园的月季花 照过菊花,牡丹,荷花。今天第一次照月季花。照了许多就这么几张清楚的。
费点儿周折或花点儿时间,寻找,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常说淘换(轻读)。 “一直没拾闲儿,最近有空儿,淘换了俩小玩意儿 。”
买豆腐还叫个老边儿呢 很多年不买市场的豆腐,只吃超市盒装的了,昨天偶尔买了一块市场现切的豆腐。一个老人说给我拿一块边上的。让我想起了这句话:“买豆腐还叫个老边儿呢。”这句老北京话提到豆腐,可说的不是豆腐。
今年春节在船上过,经历了晴天,大雾,下雪。
《北京,1912》不常听到的北京话 自(2声)要 觍着脸 没法(2声)子 落(lao 4声)炕了 烟不出,火不进 这本书比其他描写北京的作品京味儿更浓。
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今儿的天够冷的。 熬腊八粥的豆米准备好了。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些旧照,摘出几张,作为对“老窝”的怀念,这些已成为过去了。
没大量(亮)儿 今儿和一玩儿股票的人聊天儿,他说:“贵的不买,也不买多了,就一二百股,赚一两毛钱就跑”,我想起个词儿:“你火虫儿的屁股~没大亮儿。”
总算见着蓝天了 这些日子,一直雾气沼沼的,天天儿盼着刮风,今儿个总算见着蓝天了。赶紧照一张留个念想。
北京的西北风 针眼儿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刚发的几句话被白肚秒删了)
红黄白黑 红口白牙;瞧这孩子哭的红口白牙的,透着委屈。 黄皮寡瘦;最近这孩子黄皮子寡瘦的,也没精 神,带他捏捏积去吧。 白眉赤眼;去他家聚会,人家都没空手儿,就我白眉赤眼儿的去了。弄得我臊眉耷眼的,怪不好意思。下次去给带两串糖葫芦。 黑灯瞎火;这都多早晚儿了,黑灯瞎火的别出去野去了,在家踏踏实实的坐会儿吧。一会儿中国足球队就开始比赛了。(我还是出去吧!)
雪后北宫森林公园
忽然想起了“心”字 上心;这孩子做功课从来不上心,老出错。 寒心;这么照顾他,最后落个这个,真叫人寒心。 闹心;一会儿没拾闲儿的工夫,真闹心。 屈心;说话不能屈人心。 淹心;那么大的艺术家,家里那样,看着真够淹心的。 可心;这事办得最可心了。 新词“走心”;这个选手唱歌走心。 还有称心,乱心,揪心,留心,放心。
今年第一场雪
说“苦” 很多时候苦不是说的味道。 “这孩子苦夏,一过夏进天儿就瘦好几斤。” “这裤子穿得够苦的,膝盖,屁股,裤脚都磨破了。”(“人家那是时髦限量版”) “指甲铰得太苦了。”
在这边住了几十年都没进过礼拜寺。昨天路过,花了5元钱门票参观。问了一下,只有做礼拜的殿不能进去,其他地方可以随便参观,拍照。
再说“下” 下楼 下班 下单 下海(经商) 下作(尖口坛子不叫尖口坛子) 下蛋
“上”的不同用法 上楼 上班 上保险 上药 上眼药儿 上岁数儿
不知不觉差4点1W了,发几张照片凑个数儿
5块钱4个,茶水白喝,和北京的味道不一样。
前几天,新修的紫竹禅院免费开放,进去参观。看到几幅楹联有点意思。
处理的 现在买东西随时可见“特价”,“降价”,“优惠价”,“体验价”,“会员价”,“出厂价”,“批发价”。 过去就说“处理的”。就为省俩钱儿。现在不说了。
今天又去了一次南宫 现在建得比以前更好了。盆花也不贵。
想起句北京话 惹不起砂锅惹笊篱。
几个儿话音的词儿 挑挑儿,担担儿。 包包儿,片片儿。 钉钉儿,垫垫儿。 唱唱儿,画画儿。 扣扣儿,扇扇儿。 圈圈儿,串串儿。 ……
玉兰花儿开了 石景山国际雕塑园的玉兰花开了,今天下午去照了几张。
消失的“豆儿纸” 豆纸一词儿快忘记了,偶然在博客里看到了这些图文,摘录了一些。 早年间老北京没有机械生产的卫生纸,上厕所就用土法生产的”豆纸“。(”豆纸“一词的来源还不清楚,也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这种叫法。)当年的白纸坊一带就是土法生产豆纸的主要产地。 豆纸的生产过程极其简陋,让我们通过pangong先生的文章【白纸坊旧事】,了解一些当年造”豆纸“的情景吧。豆纸最脏。原料是“捡烂纸的”送上门来,按重量付钱。不管好赖脏净,用过的鼻涕纸大便纸月经纸都捡。“抄纸”是关键工序,成本、产量、质量,都看抄纸的。抄的纸厚,费料。成本高。抄的过薄,质量低。没人要。所以对抄纸师傅敬重三分,高看一眼。用平板独轮车把湿纸坨平放上头,推到墙道。从左上角揭起湿纸,顺上沿往右揭开一溜,搭在刷子上。左手提着纸的一角,右手拿着刷子和纸的另一角,就往墙上贴,先把上边刷住,再由上往下两三下,一张纸就贴上了。 记忆中豆纸是黄褐色,粗糙,好像按刀卖。捡烂纸的是北京贫民干的事儿,背着一个筐,用一个带针的长棍扎起烂纸来磕到筐里。
今天早上路过稻香村看到的“闹元宵”
明天是灯节,想起两句老话:“你逛灯哪!”“忙得跟走马灯似的!” 现在的人们都注意元宵,忘了花灯。以前各单位都会制作花灯在北京的各个公园展示,可热闹了。 再早,小孩每人都打着一个纸灯笼,有折叠的圆灯,有圆柱形的,还有走马儿灯。都插着蜡烛。
甭找钱 又想起一个词儿:甭找钱。
逮(dei3)着(zhao2)苦子。 “ 告诉他开车别看手机,就是不听,他这是没逮着苦子。” “喝多了酒,还躺在炕上抽烟,把被窝烧了个大窟窿,这回逮着苦子了吧,看你还长不长记性。”
拿(拾)不起个儿来了 开了一宿半天儿的车,半道儿还把带扎了,总算进家门儿了,往炕上一躺,忽然想起个词儿来:“拾(拿)不起个儿来了。
购物中心的小吃
初二聚会 博璨德国啤酒餐厅
今年没在北京过年,一顿南北结合的年夜饭。在此祝大伙儿过年好!
蒲包儿 开过年了,今天去稻乡村忽然想起来一个词儿,蒲包儿,那时候过年串亲戚点心和水果是不能少的,最早装点心是用蒲包,具体啥样记不清了只记得方形的上边蒙着一张红纸,后来改用点心匣子,长方形,上边也蒙着红纸(印着店名),用纸绳捆住。装满满的一盒点心用2元钱。 那时亲戚送来的点心匣子,是舍不得全都打开来吃的,要搭上点水果转送出去,为得是省钱。最可乐的是自己送出的点心几经辗转又回来了,可能蛋糕上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绿毛儿了。
几个口头语儿 横是;照您说的又改了一遍,这回横(横是)行了吧。 敢情;我说您怎么不着急呢,敢情都准备好了。 和着;我跟你这费了半天唾沫,和着你一点儿没听进去。 指不定;您先别着急下手,这事儿还指不定怎么样呢。 保不齐;这俩保不齐就真成了。
腊八儿 一转眼又是腊八了。熬粥,泡蒜。过去的小孩儿们一到这的时候就兴奋了,快能穿新衣,放鞭炮了。想起了那个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腊八儿粥喝几天,沥沥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
也算老物件了 收拾东西,翻出了这个,这可是纯手工自己做的,当年有许多人用它。
菜团子 肉馅炒熟。 便萝卜切片煮熟,剁碎(不要攥汤)。 拌好馅。 轻团成团。 撒干玉米面,边撒面边团,成形。 蒸锅烧开,放团子,大火蒸20-30分钟。 出锅。 皮薄,馅大,松软。
一段相声里的北京话 闲了拿笔记了一下,一段相声里有这么多北京话(词儿); 这主儿知道,擎(音)时,斗气儿,能耐,找衅(轻读),回头我这一段,多早晚(zan),晚傍(be)晌儿,没有做大人之才,抽(丑)冷子,掉点儿,甭说闲白儿,拨拉(bule),抄近儿,绕远儿,翻过来掉过去。
苹果园喜隆多宽板凳火锅
语不惊人死不休。 急惊风偏遇慢郎中。 今天上午,北京的上空惊现蓝天。
说“事儿” 怎么回子事儿 怎么档子事儿 一堆事儿 一件事儿 一码子事儿 一揽子事儿 没那八宗事儿 大事儿,小事儿,坏事儿,好事儿,善事儿,闲事儿。 挑事儿,闹事儿,生事儿,揽事儿,懂事儿。 请大家伙儿帮忙“找事儿”。
又赶上个好天儿 有点儿不习惯了。
去北宫的公交车上 只发图,不骂街。
这两天去了趟山东。
这回真的看到了“黄河入海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