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zj2716 hlzj2716
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关注数: 3 粉丝数: 63 发帖数: 5,635 关注贴吧数: 17
春节8天沭阳火车站车均到发200人次,潜力和困境并存! 2025年春运春节(1月28日-2月4日)期间共8天,宿迁全市铁路到发旅客超20万人次,其中高铁宿迁站到发超13万人次,普速沭阳站到发1.6万人次。春节期间,沭阳站日开行旅客列车是10列,宿迁站日均开行旅客列车大约是110列。换算一下,沭阳站10列8天1.6万人次,平均每天每列车次到发200人次(粗放理解为100人上车100人下车);宿迁站110列8天13万人次,平均每天每列车次到发约150人次(粗放理解为75人上车75人下车)。 参考一下淮安春节期间铁路客流情况:淮安全市累计开行旅客列车1523列(不确定是否有市内多站停靠少算列次的问题),春节8天日均开行190列;发送旅客19.01万人次、到达旅客16.12万人次,到发共35.13万人次。换算一下,淮安全市平均每天每列车次到发230人次(粗放理解为115人上车115人下车)。常规估算,全市车均230人次,淮安东站的车均人次只会更高! 对比淮安,不论是宿迁站还是沭阳站,车均客流表现其实都很一般,除了人口汇集效应不如淮安,主要问题还是高铁线路车次太少,互联互通太弱。其中宿迁站的车均人次表现不理想,被淮安东站拉开较大差距。 —————————————————————— 沭阳铁路客运需求旺盛,同时也受限于没有高铁以及普铁车次极少的现实,导致车均人次的潜力尚未被激发出来。希望未来高铁早日落地、车次增长,让往返沭阳变得舒适舒心。
我们关心城市的发展与竞争,背后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一座城市更优秀、更好,实际上说的是这座城市拥有更好的各类资源。而老百姓和城市的关系,是你是否能够低成本和高效率地利用及享受这些城市资源。老百姓日常关心的是衣食住行、工作教育医疗和文娱消费等,这些领域的资源差距,就是城市之间的差距。 而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不同城市间的距离大大缩短,A城的百姓也是可以很便利的享受到B城的资源,城市行政界限导致的结界随着交通效率的提高而变得无关紧要。另外像是医疗领域的异地就医互认政策的逐步放开,让中小城市的百姓可以更方面的享受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可以说,软硬件方面都在进步。 所以,对于一座城市的普通人而言,城市内的和城市周边的优质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 以沭阳普通老百姓为例,生病了要看病,可以选择县内的普通医院,也可以选择市内宿迁市区的医院,还可以选择市外的淮安、徐州、南京的高水平医院,以及北京上海更顶级的医院。除了医疗水平本身的差异以外,它们的区别主要是在距离时间和医保政策上。而医保大方向是逐步放开和均等化的,高铁等交通的完善也让时空差异影响减弱。那么,离北京上海这些顶级资源越近的地方,老百姓就越低成本、高效率,就越得实惠。 所以像是上海周边的市县,可以一小时内甚至半小时内通达上海核心区,享受到上海各项最顶级的资源,在我看来,是要比很多所畏新一线城市更具吸引力的。尤其是当地人,没有语言沟通障碍,更是幸福的不得了,如果再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那生活在这些市县的人幸福感是相当高的! 回过头来说,城市发展竞争的东西其实也就是这些好的资源,再说的直白一些,就是能让当地百姓以更短时间、更低成本享受到这些优质资源。很显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城市内的资源相比城市外的还是非常具有效率和成本优势的。所以,大家争着要着往自己兜里抢。 “宿沭一体化”说是突破城市发展宿命的一种方案,其实本质上就是要让宿迁市区和沭阳通过一体化来跳跃式获得远高于常规模式下所能获得资源的水平档次。 由此,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所生活常住的沭阳周边,若能崛起一座拥有各项顶级、高级资源的城市,管它是谁,只要我能快速低成本的到达这座城市,只要我能享受到它的资源,就足够了。什么吸不吸,压不压的,和不和的,都是浮云。
新长铁路外绕耿圩并站高铁,沭阳应该学习淮安抓住机会! 2023年8月10日,淮安市铁路建设办公室发布“新长铁路线路利用及土地开发方案研究“公告,相关磋商文件里详细描述了项目的背景,介绍了新长铁路穿城淮安的弊端,对新长铁路淮安段外绕的可行性及利弊性比选提出了研究要求,同时把新长铁路既有土地利用的问题也囊括在研究之内。 磋商文件里有这么两句话:【...目前,新长铁路扩能改造预工可研究正在开展中,我市提前开展新长铁路线路利用的相关研究,有利于发挥新长铁路淮安段的最大效益。 】、【...有必要借助新长铁路扩能改造及外绕的机会,适时研究新长铁路淮安城区段土地利用和综合开发方案,解决旧线对淮安城区的割裂,推动新时代背景下淮安市高质量发展。】 本人认为新长铁路在沭阳的情况和淮安非常相似,我们完全可以学习淮安,和淮安一起联手对接研究相关项目,把握好新长电气化、淮新新建、连宿蚌新建前这个重要的有限时间节点,将新长外绕耿圩,并利用好新长既有土地的开发,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新老城区空间割裂的问题。 有关外绕和现有路线的利弊对比,我抽空后续在本贴例举一些。现在先上一张自制设想图,给大家看个大概,如果能起到一丝的参考作用,也算时间花的值得! ▼
户口在沭城、常住在南湖,你就叫“省内流动人口”! 抽空认真看了一下宿迁全市七普人口数据,乍一看常住中流动人口100万,其中省外流入近9万、省内流动91万。初理解,宿迁户籍590万,常住500万,流动100万,岂不是意味着户籍人口外流将近200万?!!1/3户籍人口离开?也意味着江苏除宿迁外的12市有超过90万人在宿迁常住?!! ▼ 这一结果非常不符合实际观感!后仔细理解了此次统计中的几个人口概念:常住人口、人户分离人口、流动人口。最终得出结论:除了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区内和区与区之间)的流动人口都叫“省内流动人口”,没有“县内流动人口”这个统计概念。这意味着,如果你户口在沭阳沭城街道却常住在南湖街道,那么你就算是“省内流动人口”,是不是挺离谱的! ▼ 上面七普中全市91万的省内流动人口中包含了大量三县内部和三县之间跨乡镇街道的人口,减去这部分之后,江苏12市在宿迁的常住人口也就剩不太多了。七普市区常住162万,人户分离23.45万,占比14.48%;三县常住336万,按同比例测算出三县人户分离人口为48.6万。意味着江苏其余12市在宿迁的常住人口为91万-48.6万=42.4万,省内市外人口可以大致理解为40万的规模。 ▼▼以沭阳为例,户口和常住在下面的不同街道和乡镇,即算是“省内流动人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