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娃娃 lc541580780
大美陕西欢迎您!
关注数: 9 粉丝数: 391 发帖数: 8,330 关注贴吧数: 45
第七届宝鸡文化旅游节26日启幕 第七届宝鸡市文化旅游节将于4月26日精彩启幕,3大类15项70多个特色文化旅游活动邀您游览宝鸡。   据了解,第七届宝鸡市文化旅游节以“看中国 来宝鸡”和“游宝鸡 赏山水 知古今 品美食”为主题,时间从4月底开始至12月底结束。文化旅游节期间,宝鸡市各区县、景点将举办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旅游活动。   旅游节期间将举办第七届宝鸡市文化旅游节暨西府老街开园启动仪式、岐山县民俗文化艺术节、太白山秦岭山水文化旅游节、法门寺佛文化景区2018年佛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陇县草原文化艺术节、凤县文化旅游节、太白县生态休闲旅游节、麟游县文化旅游节、凤翔县大东湖景区文化旅游节、扶风县文化旅游节、千阳县生态休闲旅游节、陈仓区休闲旅游节、2018渭滨欢乐游文化旅游节、金台区太极文化旅游节、高新区狂欢旅游节等活动。   第七届宝鸡市文化旅游节将依托文化旅游大项目建设,充分展现宝鸡旅游大项目建设新成果和宝鸡旅游新风貌,做到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特色,深度挖掘宝鸡文物和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把宝鸡厚重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转变为旅游产业发展资源,让文物“活”起来,加快宝鸡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步伐。   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创建,是宝鸡市旅游产业的重中之重。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宝鸡市将积极构筑“一核一廊两带三区四组团”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宝鸡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全景、全季、全业、全民”宝鸡文化旅游战略新高地。宝鸡市提出,到2020年,宝鸡市旅游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要突破1.2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5%以上。   未来三年宝鸡还将实施厕所革命“3115工程”,投资3亿元,市县两级财政补助1亿元,新改扩建、免费开放旅游厕所1000座,其中新改扩建533座,加快建设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集散地,助推宝鸡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建设。
电视剧《一号文件》在宝鸡开机拍摄 这几天,电视连续剧《一号文件》即将开拍的消息在宝鸡人的朋友圈不断“发酵”,究其原因,那就是拍摄地就选在麟游县!这是一部根据著名作家莫伸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通过一个村三代人的奋斗历程及全国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变化,反应农村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和农民精神风貌的提升。已被列入国家广电总局100部重点影片,计划作为2018年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剧目播出;编剧张强,导演阚卫平。 麟游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丽,2017年年底,该剧剧组就深入麟游县九成宫镇澄铭窑村、北马坊煤矿、铁炉沟村、老县城、崔木镇杨家堡村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看到麟游县有这么多自然、原生态的景观,剧组人员一致认为,非常符合这部电视剧的拍摄要求,并随即确定在麟游县丰塬村新城组开始现场置景工作。所以选中了麟游作为拍摄地。 据了解,《一号文件》剧组早在2017年底,就深入麟游县九成宫镇澄铭窑村、北马坊煤矿、铁炉沟村、老县城、碑亭景区、西海公园、电影院、制药厂、崔木镇杨家堡村等地实地进行考察,看到麟游自然、原生态景观,剧组一致认为非常符合这部电视剧的拍摄要求,并确定随即在丰塬村新城组开始现场置景工作。2018年1月22日,陕西文化产业(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昌博、总经理程宇一行曾前往麟游调研《一号文件》拍摄场地改造工作。 据悉,该剧于3月16日在麟游县九成宫镇丰塬村正式开机。届时,麟游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的自然风光,也将通过《一号文件》的镜头,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给全国观众。
陕西发布2017年度全省消费环境指数 3月1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陕西省2017年度消费环境指数新闻发布会。据获悉, 2017年陕西省全省消费环境总指数为79.06,基本接近百分制指数区间中等偏上水平,说明全省消费环境总体状况较好。   据了解,该指数指标体系包括消费环境总指数,消费安全放心、质量放心、价格放心、服务放心、维权放心5个分项指数和15个测度指标以及98个测评点。本次调查对全省12个市(区)进行分层抽样调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覆盖全省所有城乡的12.5万个标准地理网格作为抽样框,以该抽样框对陕西省12个市(区)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解决随机抽样的公平性。本次调查共派出数据采集调查人员150人,发放调查表1.1万份,收回8565份,召开相关座谈会、研讨会31场。   指数报告显示, 2017年陕西省全省消费环境总指数为79.06。从分项指数测算结果看,价格放心指数排名最高(80.49),其余指数依次为:安全放心指数(79.76)、服务放心指数(79.64)、质量放心指数(76.15),维权放心指数(69.54)。   全省12个市(区)的消费环境指数从高到低的排名依次是:西安(82.43)、宝鸡(80.56)、韩城(79.94)、渭南(78.61)、汉中(78.48)、榆林(77.48)、商洛(77.47)、安康(75.58)、延安(74.85)、杨凌(74.82)、咸阳(74.59)、铜川(74.29)。   全省十个行业的消费环境指数从高到低的排名依次是:旅游行业(77.92)、信息与计算机服务行业(76.31)、金融与保险行业(74.97)、交通运输与物流行业(74.68)、居民服务与其他服务行业(74.64)、住宿餐饮行业(73.37)、教育文化行业(72.62)、医疗卫生行业(71.61)、房地产行业(69.32)、商品零售行业(69.09)。   此外,在区域五大放心消费环境指数及排名中,经评测在安全放心指数、质量放心指数、价格放心指数、服务放心指数等排名中,西安均在全省12个市(区)中位列第一名。全省12个市(区)维权放心指数依次排名是:汉中(73.76)、安康(73.47)、渭南(72.89)、西安(71.84)、宝鸡(70.50)、榆林(68.41)、韩城(67.46)、商洛(67.35)、杨凌(66.21)、延安(64.55)、咸阳(62.95)、铜川(62.90)。
西安将用5年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建成全产业链条 陕西省西安市政府日前发布《关于支持西安经开区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用5年时间,扶持西安经开区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具体目标是在西安建成集重卡、客车、轿车为一体的汽车生产基地,形成涵盖整车制造、专用车、零部件等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汽车全产业链条。 意见中称,将从做大整车生产制造、增强零部件生产实力、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和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这四大重点领域出发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在整车制造方面,西安将着力加快吉利汽车、陕汽重卡等企业的发展,积极引进知名汽车企业和先进汽车生产技术,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产品系列,提升汽车整车生产实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意见中称西安将以科教资源为依托,加快研发和引进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电子控制系统及充电站等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将经开区建设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制造基地。 意见中称,西安市自2017年至2021年,每年统筹安排不低于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经开区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资金综合运用股权投资、产业补助、奖励补贴等多种方式,通过简政放权方式切块下达,由经开区根据区域内重大汽车产业招商引资、技术研发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建设需求自主安排。等到汽车产业集群建成,整车生产基地每年将拥有超过一百万辆车的产能,以及超过一千亿元人民币的产值。
宝鸡是民俗文化的富矿区 著名文化学者文怀沙在《中华根与本》一书中明确指出:“宝鸡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丰盈偏仓。这块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从未因承嗣过几千年文明的香火而稍改其浑朴、厚实的质性,却因其与一系列‘华夏文化源’的命题关系太密而平添了几分神奇。在这里,诞生了‘人文初祖’炎帝,由其开创的姜炎文化于此大幅度向四周伸拓;华夏文明的雏形在此初具,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周秦文化亦在此孕育、繁衍……”   后世将“文字、城邑、青铜器、礼乐仪式”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典籍载:“伏羲都陈”“一画开天”结束了结绳记事,始有文字。语言先于文字,如称天为“老天爷”,地为“土地爷”,太阳为“日头爷”“暖暖婆”。将量长短称“等”“拃”,量轻重称“掂”或“掬”等都源于神农时代“斫木为耜,揉木为耒”之人的“圣手”。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人们摆脱石器、木器等工具,跨入了文明阶段。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之多、品类之全、造型之美、浇铸之精、铭文之重要,举世公认。岐山“古卷阿”是周公舍寓(今周公庙),周公在此以夏商历史作为借鉴,并对已有的文明现象作了总汇,而制礼作乐,形成以“敬天事祖”“慎终追远”为精神支柱的一整套社会生活守则。礼乐相渗,成为后世治国化民的大纲,儒家文化的源头。   民俗从历史走来,又向未来走去,甚至每时每刻都在解构重组。“以文化成天下”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共同理想,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点。在文化史上,雅俗分流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作为整个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文化,对于精英文化,或雅文化而言,它属于基础的层次。没有这个基础,再高雅的文化,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基础文化是特定的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它是一个地域的人们生活文化的传统形态,是尚存的原生态的东西,也是一个地域的文化象征和宝 贵财富。如一提到“日中为市”“草药疗疾”,人们就会想到宝鸡是炎帝故里,中国城市的肇端;一提到“画地为牢”“虞芮问礼”,人们就会想到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在宝鸡制礼作乐等。中国的农耕文化、礼乐文化乃至饮食文化、酒文化的源头不少在宝鸡。 二   纵观五千年来的中国历史,王朝如走马灯似的轮番更替,每一新兴王朝从中央到地方,一开始都会制定出一系列“修齐治平”的王朝规则。而在王朝统治下的芸芸众生,也都能充满智慧驾轻就熟地迅速生产出适应新王朝规则的乡规民俗。历史上,宝鸡成为民俗文化的“富矿区”自有它的必然性。   其一,西府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宝鸡先后产生了姜炎文化、先周文化和雍秦文化。这些文化在当时处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位置,进而成为主导文化。周秦以后,宝鸡仍是汉唐的京畿辅佑之地,直至明清仍保持着“关西都会”地位风貌。历史文化积淀,即“背景遗传”的文化基因形成民俗,如由于炎帝开创农耕文化、医药文化、日中为市文化,而被尊为人文初祖。从先秦至当今,宝鸡城乡官民“祭炎”活动从未停止。   其二,宝鸡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宝鸡地处秦陇交界、关中西端,是京畿通往西北和西南的交通枢纽,从而使以雍(凤翔)、陈仓(宝鸡)为中心的“旱码头”形成。雍有“关西都会”之称,脚户运输,驿站遍布,商行林立。同时,还有大散关、固关、留凤关等关隘重地,不仅有军事设防,而且有关市贸易,胡汉民族文化在此融合,形成的商业文化、手工业文化以及异域文化方面的民俗较为独特。   其三,自然环境相对优越。西府盛产麦、米、菜籽油,加之石磨的发明,人们由粒食变成粉食,由此形成的秦陇馔食颇具特色,臊子面、锅盔、面皮名震全国。由于生存条件的优越,造就了西府人的安家守土、不离家门的风气。 三   我国自古有“采风问俗”“辨风正俗”“文化寻根”的传统风习。《礼记·王制》中有“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的记载。《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民歌。《汉书·艺文志》有:“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东汉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序言中说:“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其上也。”“采风问俗”目的是“治国化民”。   如今,优秀民俗乃至民俗文物,在新世纪里被视为准“国宝”,贴上了“非遗”的神圣标签。“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宝鸡民间故事集成》 《宝鸡歌谣集成》 《宝鸡谚语集成》这三套集成是世代生息于宝鸡这块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还有不少人文学者和研究机构,采风、研讨、撰文出版了不少地域民俗书刊,如《西府民俗》 《西府城市民俗》 《宝鸡民俗文化丛书》等研究宝鸡民间文化、民俗风情、历史沿革的宝贵资料。   《宝鸡民俗集萃》一书是对宝鸡五千多年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的沃土上所生成的民俗文化的大收录,是时逢盛世、保护“非遗”、建馆展示、记录回忆、传承民俗文化的大举措,使这一人们日常生活文化的“活化石”成为以资教化的“活档案”。   (作者系宝鸡民俗博物馆副研究员 李亚龙)
陕西两会:渭南补齐两大短板 建设“三地一中心” 近日,随着陕西省2017年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的发布,我省各市GDP陆续公布中。渭南市2017年生产总值也于1月23日向社会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渭南市生产总值1656.62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1月27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渭南市发改委主任杨武民就2017年渭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接受了陕西网记者专访。 2017年以来,按照“五个扎实”和“追赶超越”的要求,渭南市积极践行“五新”战略,全面推进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三地一中心”建设。未来五年,渭南要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地、新型工业聚集地、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关中东部及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趋优的良好态势。杨武民表示,2017年,渭南发展情况与其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基本吻合。 发展产业集群 补齐工业化短板 在关乎渭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分析研判上,杨武民表示,现阶段GDP总量、社会有效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均处在全省上中游,在追赶超越中渭南急需补齐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短板。 2017年,渭南工业生产总值为778.40亿元,而追赶对象宝鸡市工业生产总值已达到1400多亿元,是渭南的将近两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渭南市委、市政府将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等五大产业作为工业转型的重点和方向。 “这五大产业,将是未来几年渭南补工业化短板的希望所在。为此,市发改委按照年度目标任务出台了相应的产业规划,策划了一批项目,希望通过五大产业规划的实施和项目的推动,让渭南构建起‘三个千亿’的产业集群和‘三个五百亿’的产业集群,补上工业化短板。”杨武民说。 推进城镇化水平 建设陕西东大门 2017年,渭南市城镇化指标为46%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更滞后于全国水平。杨武民表示,为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渭南将修订出台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抓好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县城和重点镇发展,三点及面,增加人口聚集,完善城市功能,力争使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众所周知,渭南历来都是瓜果大市、农业大市,为陕西守好“粮仓”意义重大。杨武民介绍,渭南农业将打造“一县一品”,例如,蒲城酥梨、白水苹果、大荔冬枣、韩城花椒、临渭葡萄、华阴蔬菜等等,在品牌化发展的前提下,走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的路子最大力度提升农业产值。同时,根据省上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山水灵气的陕西东大门。 发展三种经济 促进西渭融合 随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国家级规划的获批实施,渭南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向东还是向西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潜力,很宽阔的空间,为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杨武民表示。 同时,他恳切希望省委、省政府在三大经济发展时,能够依据渭南的区位优势和人文历史、资源禀赋,加大扶持与倾斜,促进西渭融合,除推动富阎一体化进程外,给予西渭融合更多的产业协作,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错位互补,在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批“中国森林氧吧”发布 近日,在首届中国绿色时报年度峰会暨2017中国森林氧吧论坛上,第三批“中国森林氧吧”榜单正式发布,共31家。 第三批“中国森林氧吧”是: 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园; 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 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福建永定仙岽森林公园; 甘肃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 甘肃榜沙河省级森林公园; 甘肃卧牛山省级森林公园; 广东平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省济源市九里沟-水洪池风景名胜区; 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 湖南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 吉林大石头亚光湖国家湿地公园; 吉林甑峰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省敦化市老白山原始生态景区; 江苏省金坛茅山森林氧吧; 江西贵溪国家森林公园; 江西黎川岩泉国家森林公园; 江西遂川五斗江国家湿地公园;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绰尔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内蒙古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 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东新泰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 山西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汉中佛坪熊猫谷景区; 陕西汉中葱滩国家湿地公园。 至此,全国已有115家森林生态优胜之地入选“中国森林氧吧”榜单,入选者皆为森林茂密、景观优美之地。115家“中国森林氧吧”分布在全国24个省份,重庆最多,有11家,其次是贵州,有10家,陕西和湖南分别有9家。
陕西首届冰雪旅游季即将启动 为进一步提升陕西省冬季旅游热度和冰雪运动水平,推动全省“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喜迎冬奥盛会、助推全民健身,陕西省将于1月15日至3月20日,开展以“相约太白 冰雪盛会 激情陕西”为主题的陕西首届冰雪旅游季活动。 陕西首届冰雪旅游季将以冰雪旅游惠民和丰富的冰雪旅游活动为主要内容,举办的活动主要有: 陕西首届冰雪旅游季暨太白县首届冰雪大会启动仪式、2018首届中国大学生冰雪旅游音乐会、陕西省冰雪旅游联盟成立大会、太白县首届冰雪大会、陕西首届冰雪旅游季惠民活动、全省各地市组织的冬季旅游活动等。 陕西首届冰雪旅游季期间,陕西省旅发委将组织全省40余家滑雪场,推出各具特色的冬季旅游活动和大力度优惠政策,并向游客发放迎冬奥2018陕西滑雪惠民一卡通。‘据悉’由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宝鸡市人民政府、陕西省体育局主办的陕西首届冰雪旅游季暨太白县首届冰雪大会启动仪式将于1月15日在宝鸡市太白县鳌山滑雪场举行,届时,将拉开此次活动的大幕。 ‘鳌山滑雪场’是目前西北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首座度假型滑雪场,它的建成和开放,进一步增强了宝鸡市及全省冬季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于提升全省冰雪运动水平意义重大。 同时,在西安翠华山、白鹿原、铜川照金、汉中紫柏山四个分会场还将开展特色冰雪旅游活动,共同吹响陕西冬季旅游的号角,开启陕西冬季旅游的激情之旅。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