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勇敢的雄鹰 知名园骑
丝芭十年老粉
关注数: 2 粉丝数: 18 发帖数: 1,513 关注贴吧数: 6
谈谈偶像圈粉丝群体为什么这么“毒” — 谈谈偶像圈粉丝群体为什么这么“毒” ——宗教理念的商业应用 最近,内娱某男艺人的粉丝事件在全网引起了大量讨论,这些粉丝们的疯狂和执着令很多人感到震惊,似乎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许多人将之归因于教育失败甚至于作业太少。在笔者看来,这种简单的归因是相当错误的,我们可以看到,某粉丝群体的行为在娱乐圈内并不罕见,几乎每一个较火的偶像粉丝里都有这种现象,只不过由于该男偶像的粉丝体量很大,事件规模大、影响大,所以引起大家的震惊。 在我国偶像产业刚刚起步之时,由于受限于当时的技术,粉丝之间的聚集基本以传统的线下见面会和电话联系为主,这种传统的方式成本高、组织难度大,自然也无法建立起足够的粉丝黏性,所以当时的偶像还是多强调业务能力,向传统的歌手和舞者靠拢,主要也是上电视,与电视台合作,这个时候偶像公司能发挥的作用还不大。 但是,当互联网行业兴起的时候,当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之时,形势发生了变化。以往成本颇高、需要大量放出的宣传海报和电视广告,变成了互联网自媒体上的动态公告,以往需要费劲心力组织的线下粉丝活动,变成了只需轻轻一点就可成立的网络群聊,以往需要一个一个通知粉丝的群体行动,变成了只需群发的网络公告,互联网的发展让这些偶像公司发现了新的商机,而粉丝群体急剧减少的聚集成本使偶像生态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宗教化。 这些偶像公司发现,让艺人辛苦的训练歌舞,投入太高,收益太低,不如人设来钱快,而粉丝群体的盲目投入也让他们更加努力的塑造偶像人设,加快偶像的符号化。宗教理念恰恰成为了他们赚钱的工具。 一个成功的宗教,需要一个坚定的信念来支撑,并把信徒们聚集起来,用复杂的礼拜仪式和隔绝的环境坚定教徒的信仰,而且需要坚定不移的布道者不断的传播自身的理念,吸引新的信徒。这些公司该怎么做呢? 信仰的建立:很简单,偶像本身就是信仰,或者说是信仰的人格化,公司首先把偶像与粉丝隔绝开来,偶像说什么做什么、给粉丝看到的一面都要服务于偶像的人设,人设会被简化为几个简单的品质,这些品质也是粉丝们的口号,同时公司要把粉丝和偶像真正的生活彻底隔绝,因为这些偶像并没有把握自己人设的能力,如果粉丝过多的接触偶像真正的生活,就会发现偶像也是普通人,那时粉丝的信仰就会萎靡,对偶像的热情也会消退。 坚定的布道者:任何一个发展的宗教,都离不开坚定的布道者,他们会克服千难万险来传播理念,比如玄奘大师和基督教的信徒保罗。这些布道者该如何培养?答案就是建立一个依附于宗教的利益阶层,他们能在组织内得到利益。这些偶像产业的布道者就是众多的职业粉丝、应援会管理、粉头和营销号。相信管理海景房的新闻大家已经都看过不知道多少了,这些职粉和管理在组织活动时得到普通粉丝的尊敬也大大满足了他们社会认同的需要,营销号自不必说,只有这个偶像和行业有流量,他们才能赚钱,如果这个行业消亡,他们也会失去挣钱的机会。偶像产业通过构建了这样依附于自己的利益阶层,大大强化了自身的传播力度和宣传成本,毕竟信徒自发的宣传(视频、文案)不需要花费公司一分钱,效果还非常好。 虔诚的信徒:信徒的建立十分关键,因为只有大量虔诚且坚定的信徒,才能养活偶像产业及附属的利益阶层。在这里,他们构建了一套隔绝的体系,通过网络群聊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粉丝组织,在这里,只有一种声音,大家每天说着一样的话,所有外界的话语、观点都会被屏蔽,当信徒们每天只能面对这一种话语,洗脑就不可避免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虔诚的信徒需要一个敌人,希特勒曾说过,战争需要魔鬼,敌人越明确,我们越明确,当敌人不存在了,我们也就不存在了,最高明的隔离绝不是物理隔离,那样成本高,风险大,最高明的隔离是将信徒的思想同别人分离,并把一切不同的声音都打成敌人,通过不断树立敌人,来强化信徒们的认同。毕竟,只有不断有人迫害自己的偶像(无论是真是假),粉丝们才能更卖力的集资和做数据,成为公司的一头好奶牛。 随着娱乐圈的发展,这种风气会愈演愈烈,我们会不断的看到火起来和出村偶像的粉丝回踩,不断的把从前的朋友变成敌人,不要奇怪,因为这是他们一定会做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