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one Christone
关注数: 0 粉丝数: 257 发帖数: 25,020 关注贴吧数: 18
处女座的完整分析 处女座(VIRGO) 8月23日~9月22日 星座特征: 有点挑剔又追求完美的星座。缺乏信心的个性,常在潜意识里责怪自己不够美好;虽然难免会使心情沉重,但天生的优点就是放得开,不会就此一蹶不振。 处女座的特色是有丰富的知性,做事一丝不苟,有旺盛的批判精神(那是因为他们总希望世事能和他们的主观标准相同),是个完美主义者,极度的厌恶虚伪与不正当的事。无论年纪大小,都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及对未来的梦想。通常他们也很实际,总是可以使爱幻想和实际的性格共存且并荣。 做事周到、细心、谨慎而有条理,并非常理性,甚至冷酷。有特殊的评论能力,喜欢把事情一点一点的分析、批判。强调完整性,不喜欢半途而废;对任何事都有一套详细的规划,然后一步步的实施并完全掌握。做什么事都很投入,而且好学、好奇、求知欲旺盛。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从不妥协、让步,是个优秀的幕僚人才及工作狂。 外表安静沉默,对外力的冲突,总是采取逃避的方式,那是因为他们天生较内向、胆怯和孤独的缘故;但只要自己能够确定时,便会变得比较大胆。 性格代表字汇:我分析 守护星:水星(象征知性与工作) 守护神:希腊-汉密斯 罗马-墨格利 神话由来 : 根据罗马神话,处女座又名艾思翠诗(Astraes),为天神丘比特和希蜜丝女神的女儿,是正义女神。黄金时代末期,人类触犯了她,於是大怒之下回到天庭。 符号与象征意义: 这个有点神秘的符号,各方的解释均不相同:有的说是圣母玛丽亚的“M”(MARY VIRGIN);或说是指这个星座的守护星--“水星”(MERCURY)。无论如何,它尾端的交叉是象征着讲求实际、脚踏实地和自我压抑的性格。 外形: 处女座的人看起来乾乾净净、伶俐过人,拥有一双眼神柔和且观察入微的眼睛,嘴型优美,下颚宽阔,整体而言,散发着清新而高雅的气质。喜欢批评他人。 特点: 天生纤细的心思,可能与他的守护神水星是座心智之行星有关。处女座向来是个”为人服务的星座”,这个特质,使得他们的人缘虽不见得好到那里,却也不会多差,成为十二个星座中, EQ商数落差最小的星座。处女座大概有是黄道十二个星座里最严格自制、 最修养到家的星座,但他习惯性的”自我批评”常使人误会处女座的人有一自制,有点冷漠。而完美主义 者的个性有常使他身边的人喘不过气来。处女座通常适合做会计、影评人、看护及医药界 ,而且往往会在同一工作岗位上待好几年,即使别人可能觉得无聊乏味,他们却能乐在其中。 优点: 谦虚、喜欢整洁、处事小心、头脑清晰而分析能力强、能明辨是非。 缺点: 喜欢鸡蛋里挑骨头、要求太高以致吹毛求疵、多愁善感、小题大作、古板、难以取悦。 性格: 处女座的人十分看重枝微末节,常为了小地方的 完美而忽略了大局。水星的位置影响这种倾向的强弱,例如若太阳的位置在处女座,水星的位置 在狮子座时,则较能顾全大局。他们工作勤奋、重实际,优秀的处女座人不仅慎重且具有乐於助 人的天性,他们具有服务精神,并充分享受施予的乐趣。因为有一股来自精神的力量支撑其行动力,所以 他们看起来总是忙得团团转,但却乐在其中。问题是他们很难放松心情去享受休闲生活,要他停 下来休息,受困扰的情况就像别人遇到难题一般。假如此星座的守护行星水星的位置在天平座时 ,就较能悠闲地享受空暇时光。水星虽然也是双子座的守护行星,但处女座的人却不像双子座之 轻躁浮夸。或许是因为这星座和「纯洁」脱离不了关系,处 女座的人特别对人体的健康和卫生感到兴趣,有许多是素食者,如若不然,也会对日常饮食力行 节制。他们天生喜爱整洁并笃信精确,且如同此星座名称所暗示,性喜纯洁,有时甚而会因此至 於洁癖之地步,为自己和别人带来困扰,也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阻碍。只要纠正上述的缺点,处女座悲天悯人的胸怀和 温和的个性在在具备了良朋益友的条件,而他天生有所保留的态度反而增添了几许神秘魅力。
转帖:央视《艺术人生》把人往死里夸,至今已有七位嘉宾被夸死了 “黛玉”陈晓旭去世时,有观众赫然发现,上过《艺术人生》节目的“德艺双馨人民艺术家”已经有七位去世。有人得出结论——《艺术人生》的名字不吉利,像是“遗书人生”。听着怪吓人的。 很爱看《艺术人生》,让我们拉近了和艺术大师们的距离,了解到他们人生成长的经历,知道了他们的酸甜苦辣,一直认为这个是一个很好的节目。 今天,打开新浪首页忽然发现侯耀文去世了,忽然意识到他也上过艺术人生,前几天刚去世的陈晓旭,去年的傅彪,脑子里闪过一个龌龊的念头,难道和《艺术人生》有关? 于是,我决定整理一下最近几年上了艺术人生以后去世的艺术家们,一来以示追忆,而来,如果能找到规律,也可以对活着的大师们予以警示。 1、 2007.6.23 日 侯耀文 死于 北京昌平家中 突发心脏病 2、 2007.5.23 日 陈晓旭 死于深圳 乳腺癌 3、 2006.12.24 马季 死于北京 心脏病 4 傅彪 2005年8月 死于 天津 肝病 5、 高秀敏 2005年8月18日 心脏病 (医生说高温是重要诱因) 6 赵丽蓉 2005年 7月 18日 肺癌 7、 2004年 常香玉   其实,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危言耸听。每天都有人去世,上过《艺术人生》的人当然不是长生不老的,去世几个也符合自然规律。不过,仔细想想,倒是发现了一个玄机——《艺术人生》这节目,果然和追悼会有一拼。   《艺术人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追忆”,追悼会的主题往往也是“追忆”。从一个人的出生开始,回顾他(她)的孩童、少年与青春,从艰辛成名路,一直到星光灿烂时。大屏幕上老照片泛黄,耳边音乐无限感伤。被请来的“艺术人生托儿”也都在奋不顾身地配合这追悼会式的气氛。朱军的满怀深情在哭腔的映衬下,竟是哀伤,加上他的眼眶时常有泪珠打转,不禁让人悲从中来——这人生一旦“艺术”了,果然如此不同,实在是“凄凄惨惨戚戚”。整个现场被催泪弹催出N立升的泪水,直至泪流满面、一片哀号,搞得健在的艺术家们也跟已经西去或就要诀别一样。   老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是说人死了之后,别人就该对他善了,说白了就是“不说死人的坏话”。《艺术人生》正是这样,把嘉宾往死里夸,或者夸的就跟死了一样。“德艺双馨”啊,“鞠躬尽瘁”啊,接下去直接就奔着“死而后已”了。朱军率领嘉宾的亲戚、朋友、同事和八竿子打不着的“托儿”们使出吃奶的劲儿夸啊夸,和追悼会上的情形一模一样——“他(她)烧媸歉龃蠛萌税。?她)这辈子可真是不容易啊”诸如此类。那些嘉宾们也被夸得欲仙欲死,大有“死了也要二”的劲头,更何况只是“死”这么一会儿,还好,出了央视大门,立马就能还魂了。   据说,《艺术人生》的“遗书人生式追悼会”是容易上瘾的。谁不爱听好话啊,艺术家们也不能免俗的。至于朱军及众“托儿”更过瘾,有时候,可着劲儿把一个人往死里夸感觉太爽了,最起码他们都得到渲泄,那叫一个痛快。活人高兴,没死的“死人”也乐呵。于是,“追悼会情结”支撑起《艺术人生》的“遗书”事业,而朱军,真难为他了,连年哭啊哭的,脸上皱纹都多了起来。   让我们一起高呼:珍爱生命;远离朱军!
汗...转帖:央视《艺术人生》把人往死里夸,至今已有七位嘉宾被夸死 “黛玉”陈晓旭去世时,有观众赫然发现,上过《艺术人生》节目的“德艺双馨人民艺术家”已经有七位去世。有人得出结论——《艺术人生》的名字不吉利,像是“遗书人生”。听着怪吓人的。 很爱看《艺术人生》,让我们拉近了和艺术大师们的距离,了解到他们人生成长的经历,知道了他们的酸甜苦辣,一直认为这个是一个很好的节目。 今天,打开新浪首页忽然发现侯耀文去世了,忽然意识到他也上过艺术人生,前几天刚去世的陈晓旭,去年的傅彪,脑子里闪过一个龌龊的念头,难道和《艺术人生》有关? 于是,我决定整理一下最近几年上了艺术人生以后去世的艺术家们,一来以示追忆,而来,如果能找到规律,也可以对活着的大师们予以警示。 1、 2007.6.23 日 侯耀文 死于 北京昌平家中 突发心脏病 2、 2007.5.23 日 陈晓旭 死于深圳 乳腺癌 3、 2006.12.24 马季 死于北京 心脏病 4 傅彪 2005年8月 死于 天津 肝病 5、 高秀敏 2005年8月18日 心脏病 (医生说高温是重要诱因) 6 赵丽蓉 2005年 7月 18日 肺癌 7、 2004年 常香玉   其实,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危言耸听。每天都有人去世,上过《艺术人生》的人当然不是长生不老的,去世几个也符合自然规律。不过,仔细想想,倒是发现了一个玄机——《艺术人生》这节目,果然和追悼会有一拼。   《艺术人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追忆”,追悼会的主题往往也是“追忆”。从一个人的出生开始,回顾他(她)的孩童、少年与青春,从艰辛成名路,一直到星光灿烂时。大屏幕上老照片泛黄,耳边音乐无限感伤。被请来的“艺术人生托儿”也都在奋不顾身地配合这追悼会式的气氛。朱军的满怀深情在哭腔的映衬下,竟是哀伤,加上他的眼眶时常有泪珠打转,不禁让人悲从中来——这人生一旦“艺术”了,果然如此不同,实在是“凄凄惨惨戚戚”。整个现场被催泪弹催出N立升的泪水,直至泪流满面、一片哀号,搞得健在的艺术家们也跟已经西去或就要诀别一样。   老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是说人死了之后,别人就该对他善了,说白了就是“不说死人的坏话”。《艺术人生》正是这样,把嘉宾往死里夸,或者夸的就跟死了一样。“德艺双馨”啊,“鞠躬尽瘁”啊,接下去直接就奔着“死而后已”了。朱军率领嘉宾的亲戚、朋友、同事和八竿子打不着的“托儿”们使出吃奶的劲儿夸啊夸,和追悼会上的情形一模一样——“他(她)烧媸歉龃蠛萌税。?她)这辈子可真是不容易啊”诸如此类。那些嘉宾们也被夸得欲仙欲死,大有“死了也要二”的劲头,更何况只是“死”这么一会儿,还好,出了央视大门,立马就能还魂了。   据说,《艺术人生》的“遗书人生式追悼会”是容易上瘾的。谁不爱听好话啊,艺术家们也不能免俗的。至于朱军及众“托儿”更过瘾,有时候,可着劲儿把一个人往死里夸感觉太爽了,最起码他们都得到渲泄,那叫一个痛快。活人高兴,没死的“死人”也乐呵。于是,“追悼会情结”支撑起《艺术人生》的“遗书”事业,而朱军,真难为他了,连年哭啊哭的,脸上皱纹都多了起来。   让我们一起高呼:珍爱生命;远离朱军!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