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谷小蚊 溪谷小蚊
寒风掩残阳
关注数: 8 粉丝数: 96 发帖数: 1,831 关注贴吧数: 41
(转载)地震中国7.0级=美国6.6级? 作者:刘植荣 2013年4月20日新华社发文《美专家认为雅安地震为汶川地震余震》,文中称: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杰西卡·特纳当地时间19日晚间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此次雅安地震是在南北走向的龙门山断层上发生东西反向运动造成的,“目前我们认为,此次地震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一次余震”。 文中还解释说: 中国地震台网公布的雅安地震为7.0级,而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的震级为6.6级。两个数字的差异是由于地震震级计算标度不同造成的,美国地质勘探局主要使用矩震级,而中国使用面波震级,对同一场地震就有不同的震级数字,但矩震级的6.6级与面波震级7.0级等同。同样,对2008年的汶川地震,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震级为7.9级,而中国发布的震级为8.0级。 笔者对比中国地震信息网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地震信息,实在找不出中国使用的面波震级与美国使用的矩震级之间有何关联。按照新华社的文章,应该是中国震级比美国震级大,如这次雅安地震中国震级是7.0级,美国震级是6.6级;2008年汶川地震中国震级是8.0级,美国震级是7.9级。但笔者考察最近一周全球发生的大震,发现中国震级和美国震级的对应关系并非是中国震级比美国震级大,而是有时大,有时小,有时相等。下表是最近一周全球发生的6.3级以上地震中国震级与美国震级对照表: 最近一周世界大震中美震级对照 地点 北京时间 中国震级 美国震级 两国震级关系 伊朗 2013-04-16 19:16 7.7 7.8 中国震级<美国震级 俄罗斯千岛群岛 2013-04-19 11:40 7.0 7.2 中国震级<美国震级 中国雅安 2013-04-20 08:14 7.0 6.6 中国震级>美国震级 巴布亚新几内亚 2013-04-17 07:29 6.7 6.6 中国震级>美国震级 巴布亚新几内亚 2013-04-14 10:12 6.6 6.6 中国震级=美国震级 俄罗斯千岛群岛 2013-04-20 21:42 6.3 6.1 中国震级>美国震级 按照新华社的文章,中国震级7.0级等同于美国震级6.6级,可美国发布的巴布亚新几内亚14日和16日两次地震均为6.6级,而中国发布的这两次地震分别是6.6级和6.7级,一次中国震级与美国震级相同,一次高出0.1级。再有,如果说中国震级比美国震级大,那伊朗16日的地震中国震级是7.7级,而美国震级是7.8级,这次地震中国震级比美国震级又小。 不管用什么方法测量地震的震级,肯定有种对应的关系,就像摄氏度和华氏度一样,摄氏度=(5÷9)×(华氏度-32),要么中国震级比美国震级小,要么中国震级比美国震级大,但绝不可能忽而大,忽而小,忽而相等。如果真这样,这说明中国震级成了橡皮筋,可以收缩,也可以伸长,这就无法作为尺子去测量地震级别了,也无法比较中国与外国的地震大小了。 下面,我在把中国雅安地震及其几次余震的中国震级与美国震级比较一下,看是何种情况,见下表: 雅安地震及其余震中美震级对照 北京时间 中国震级 美国震级 两国震级关系 2013-04-20 08:14 7.0 6.6 中国震级>美国震级 2013-04-20 08:41 4.1 4.8 中国震级<美国震级 2013-04-20 08:45 4.8 4.8 中国震级=美国震级 2013-04-20 08:48 4.1 4.7 中国震级<美国震级 2013-04-20 08:55 5.1 5.0 中国震级>美国震级 2013-04-20 09:10 4.6 4.8 中国震级<美国震级 2013-04-20 09:25 4.3 4.6 中国震级<美国震级 2013-04-20 09:34 4.6 5.1 中国震级<美国震级 2013-04-20 09:42 4.4 4.5 中国震级<美国震级 从以上列表可以看出,雅安主震后的8次余震,中国震级大于美国震级的只有1次,中国震级小于美国震级的有6次,中国震级等于美国震级的有1次。 这更让人迷惑不解,8次余震的震级在4.1-5.1之间,级差仅有一个震级,也显示中国震级与美国震级的对应关系跳跃很大,无法判断是中国的震级大,还是美国的震级大。但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震级大多数情况又比美国的震级小。 如果中国震级如上所述是橡皮筋,那怎么科学度量地震的震级呢?又有如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地震进行大小强弱比较呢?中国的面波震级与美国的矩震级究竟有何种对应关系? 中国香港天文台对雅安地震测报是6.5级。外媒报道雅安地震一般都用USGS数据,即6.6级。希望地震局的专家给予解释,解开公众对此的疑惑,也算是一次科普宣传。
个人觉得20%是善政,理由如下: 首先,基于吧里有一批基友对这一条很愤慨,相信愤慨中大多数都是房产的利益群体,因为卢瑟有能力买房却没买的比较少,所以一般会对此政策迷茫,相对于阶敌会淡定很多。阶敌不淡定了,开始鼓吹了,就证明政策起到效果了。当然,这一点只是感觉,并不能成为真正的理由。 第二,对这类问题,很多人会习惯从微观角度来分析。微观经济学告诉我们,供求双方都有价格弹性,哪方对价格的承受能力越弱就越吃亏,承担的税负就越重。政府提高税收,这样直接结果就会导致房价上涨(?)和交易量下降。 二手房交易量下降吃亏的谁呢?囤房者,对吧?当然大伙会说,可以把房子出租嘛。当然可以!但那毕竟是次优的选择,出租就类似于吃股利,中国股民是等着吃股利的多还是赚差价的多?炒房者的资本成本是很高的。对卢瑟而言,1块钱一年的资本成本可能是3分(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而阶敌却可能是好几毛。高昂的投机成本加上销量的下降,对投机者、囤房者的打击是不是很大?阶敌的压力是不是很大呢? 那房价是不是到底会不会暴涨呢?这就需要看新房的供应量了。事实上二手房交易量并不是很大,2012年全国二手房交易量为六十万套,主要集中在一线十几个大城市,北京貌似十几万套,上海有二十万套。保障性住房每年新增一百来万套,加上商品房,能不能补偿六十万二手房的缺失还有城镇化过程中新增加的需求呢? 税收与保障性住房相结合,政策效果就很明显了。 综合的结果,似乎就是一线城市房价可能还会涨一些,但是对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却是利好消息。目前一线城市过度膨胀已经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了。包括房价在内的这些负面影响让一部分人止步一线城市前,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事嘛。 补充一点,我觉得这个政策应该给一段时间的缓冲,比如半年,相信在这段缓冲期里大量的阶敌会很不淡定,压低房价以迅速转让,从而形成-------的浪潮。 瞎扯淡了一些内容,希望各路英豪给以严厉的鞭挞!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