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abAGyW2
关注数: 22
粉丝数: 79
发帖数: 8,228
关注贴吧数: 46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有49家地方文旅集团 据山东省文旅厅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山东文旅贷款余额1749.3亿元,比年初增加142.3亿元,同比增长113.2亿元。其中,精品旅游贷款余额1177亿元,同比增长12.95%,高出同期全部企业贷款增速的1.24个百分点。 同期,山东省文旅厅还帮助超过80家文旅企业在2021年获得8.98亿元融资;通过与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签署合作协议,计划3年内为山东文旅产业提供100亿元新增授信额度,支持重点文旅项目的建设。
2021年淄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29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 2021年淄博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29亿元,同比增长10%,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增速位列全省第4位;缴纳税金32.3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了逆势上扬。 建筑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桓台县就以“建筑之乡”的美称享誉大江南北。 目前,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超过24万,其中85%以上是农民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出了巨大贡献,建筑业越来越成为淄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一季度,全市建筑业总产值127亿元,同比增长9.3%,令人欣慰。 截至目前,全市建筑企业已达1818家,其中特级资质5家、一级资质90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40余家,其中超百亿企业2家,50至100亿元的企业4家,10至50亿元企业14家。全市建筑行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骨干企业为支撑的高质量企业梯队已然形成。全市建筑业正从“建筑业大市”向“建筑业强市”迈进。 目前,全市建筑业已形成了立足淄博、深耕全省、辐射全国的格局。2021年,有上百家建筑企业在河北、江苏、内蒙古、天津等11个省区市承揽工程,出省产值超202亿元,同比增长14%,态势喜人。 2021年,全市广大建筑企业用匠心回馈社会,全年共获得鲁班奖4个(全省仅有7个)、国家优质工程4个、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1个、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2个、中国安装之星奖5个、中国钢结构金奖1个……获奖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8年历程发展考 从2014年成立至今,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已走过8年历程,累计挂牌企业2025家,展示企业1220家,纯托管企业142家,托管股权2023亿,聚拢专业投资机构500余家,投资者7.98万户,实现融资234.41亿元。8年来,蓝海股权不断探索区域股权市场的“塔基”潜力,推进金融要素集聚、构建资本科技体系,以金融科技赋能县域经济。
青岛市已培育形成35家导数字服务和特色领域产业园区 2021年,青岛市服务进出口总额1101.7亿元,同比增长37.1%,占全省比重达到41.5%,稳居全省首位;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规模达到17.44亿美元,同比增长23.86%,辐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文化服务出口同比增长2.4倍。
今年一季度乳山市实际利用外资1368万美元,同比增长349%。 2022年一季度,乳山市还围绕先进制造业、纺织服务业等开展了102次招商活动,引进外资项目22个,到账外资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1368万美元,同比增长349%。
潍坊是农业产业化发源地、食品工业强市。 2021年,潍坊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83.5亿元、同比增长8.5%,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28.4亿元、同比增长7.6%,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总量达到2516.4亿元、同比增长18.2%,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132.3亿元、同比增长19.16%,四项指标总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潍坊用全国1‰的淡水、1.7‰的土地,贡献了全国7.2‰的粮食、15.7‰的蔬菜,是全国闻名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园子”和“种子库”。 潍坊农产品门类齐全,肉、菜、奶、蛋、果、水产供应充足。以老百姓日常消费量最大的蔬菜和肉类为例,全市猪牛羊禽肉年产量110万吨,蔬菜年产量达1200万吨,均占全省的1/7,是全国4座年产蔬菜千万吨级、年产肉百万吨级城市之一。
2022年一季度, 烟台市实际使用外资7.65亿美元 一季度,全市实际使用外资7.65亿美元、增长27.8%,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增幅高于全省14.7个百分点,实现首季“开门红”。 外资结构持续优化 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2亿美元、增长149.4%,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的55.5%。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7亿美元、增长82.4%,总量居全省第二,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的35.8%,较去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3.3亿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的43.7%。 传统来源地支撑明显 香港地区、日本、韩国、欧美等重点外资来源地实际使用外资7.1亿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的93.4%,其中,实际使用日资1.2亿美元、增长1687.6%;实际使用韩资5325万美元、增长40.1%;实际使用欧美资3613万美元、增长397.7%。 日韩资占比不断提升 新设日韩资企业19个、合同外资3.4亿美元,实际使用日韩资1.7亿美元、增长281.5%,总量居全省第一,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的22.2%,较去年同期提高14.8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增长迅猛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839.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984.2%,土木工程建筑业2411.7%,食品制造业增长1641.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34.6%。
2022年一季度,青岛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4.27万吨。 目前,青岛机场共有7条国际货运航线,分别为仁川、东京、阿拉木图、伦敦、多伦多、列日、洛杉矶,航线覆盖亚洲、欧洲及美洲。今年一季度,青岛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4.27万吨。
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153所,其中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14.8万人 我省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53所,其中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14.8万人,近年来在推动科技研发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力军作用,已经成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重要策源地。据统计,2021年,我省高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数超8.3万项,同比增长16.3%;获科研经费160亿元,同比增长14.3%;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500余项、合同金额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2%、12.5%;授权专利19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920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8800余项,同比分别增长26.2%、31.9%、15.7%。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我省高校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数量占全省获奖总数的72.7%。
截至2022年一季度,淄博市有A股上市公司29家。 据统计,淄博目前在境内外上市公司共计32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9家(其中,11家在深交所主板上市、8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6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3家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1家在北交所上市。从上市公司属性来看,在29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接近七成,有20家。此外,国有企业有6家,外资企业有3家。)、港交所上市公司3家。仅仅在2021年,淄博就新增上市公司6家,实现上市公司科创板、北交所上市零突破,境内上市公司区县域全覆盖、交易所各板块全覆盖。目前,淄博有上市辅导备案企业14家、IPO申报企业5家,拟上市企业达19家。 截至2021年年底,化工产业已成为淄博工业第一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上下游一体、门类品种较齐全、产品基本配套的产业体系,形成了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板块,聚烯烃、聚氨酯、氟硅材料、工程塑料四大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3160万吨、乙烯产能80万吨、烧碱116万吨、聚醚多元醇150万吨、增塑剂70万吨,绿色制冷剂、聚四氟乙烯、甲乙酮、氯化亚砜、聚醚多元醇、增塑剂等产品产能居全国首位,近百种化工产品形成较大规模,综合竞争力居国内地级市前列。目前淄博全市化工生产企业514家,从业人员7万余人。
福建大东海集团 据了解,福建大东海集团旗下拥有河北东海特钢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大东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大东海地产集团等30余家企业,员工20000余人。获选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福建企业100强、福建制造业企业100强、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福建省民营企业制造业50强,入选全球50大钢企排行榜。 图片大东海集团2020年产值达880多亿元。其中实业板块铁、钢、材单体年产量2000万吨以上,钢铁产品质量、生产能力等位居全国民营钢铁行业领先地位。产品已覆盖国内主要省市,并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美洲、非洲等国际市场。
国资国企助力济宁市经济发展首季开门红 截至2022年3月底,济宁市市管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达到1784.8亿元、56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20%;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194.8亿元、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4%、650%;上交税费13.3亿元、工业总产值10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8%、194.9%。
山东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2021年度行业数据统计年报。 截至2021年12月末,山东省私募基金管理人总数超过800家,基金数量超过2800只,基金管理规模超过3200亿元。 4月1日,从济南基金业协会了解到,该协会会员数量突破100家,2022年以来新增山东黄金创投、山东铁发资产管理、招商银行济南分行、青岛京铭创新资本等会员单位。
2021年济南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0倍 去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0倍,外贸依存度由2017年的9.8%提高至16.8%……济南对外开放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链上自贸”创新模式在全国推广,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一批高能级开放平台加快建设,中欧班列开行700多列、占全省近一半,去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0倍,外贸依存度由2017年的9.8%提高至16.8%……系统推进要素赋能,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达195家,金融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居全省第1位,获批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高标准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首次以城市名义举行大学生毕业典礼,举办2021中国(济南)人力资本产业发展大会,人才总量达242万,人才吸引力指数居全国第8位; 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国企改革,小鸭、轻骑、康巴丝等老工业品牌实现“凤凰涅槃”。实施百强民营企业培育行动,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突破145万户;推进高水平开放,新增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1150家,预计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35%。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增长273.2%,跨境电商呈现爆发式增长; 全力抓好双招双引,成功举办中国企业论坛、亚信金融峰会、进博会济南专题推介活动、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等高端活动,实际使用外资大幅增长……
2022年一季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投资实现开门红 2022年一季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运行良好,新设基金认缴规模共39.1亿元,新增投资项目58个,推动4家投资企业挂牌交易,完成基金投资37.2亿元,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融资273.8亿元,锚定关键领域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功能作用,有效支持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持续增强,助力巩固全省“稳中求进、进中提质”良好局面。
衡量经济运行情况,企业开工率是一个重要指标。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剔除不可比因素)开工率达98.48%。 截至3月31日,山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达98.48%;前两个月,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447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5%。
未来山东基础化工领域将形成青岛烟台东营淄博等少数几个产业核心区 2021年产业整治成效充分显现,叠加化工市场十年一遇的景气行情,山东化工行业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营收重返2.5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1.5%;实现利润1650亿元,增长102.7%,均止住下滑势头强劲回升,全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攀升。 未来不论是基础化工还是高端化工,山东都不会缺席,都会培育出在国内乃至全球具有标杆意味的龙头企业,领航未来的高质量发展竞技,这是值得推崇与期待的。 未来山东在基础化工领域将形成青岛、烟台、东营、淄博等少数几个产业核心,辐射带动分布于全省各地的特色化工片区,形成一个个主线清晰、相得益彰、协同共进的产业集群。以现代产业集群为主体的产业新格局,将助力山东继续担当起中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老大哥”角色。
2022年一季度,山东省内海关和贸促会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2.4万份,居全国首位 2022年一季度,山东省内海关和贸促会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2.4万份,居全国首位,签证出口货物货值73.8亿元,相关企业可享受RCEP其他成员国关税减让超过7000万元。 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RCEP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山东享惠RCEP的主要出口货物为纺织服装、塑料制品、化工品、蔬菜制品及水产品。
2021年,全省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6859家,实现营业收入1.8万亿,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7.6%。 在山东现代轻工纺织产业中,食品产业规模总量及出口额均居全国第一,纺织服装产业涵盖了所有细分门类,造纸产业涵盖了上中下游三个完整环节。2021年,全省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6859家,实现营业收入1.8万亿,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7.6%。体量庞大、品类丰富、配套齐全,意味着产业链、价值链一个环节的创新可在另一个环节快速应用转化,从而激发出创新叠加效应。 再看出口:2021年山东纺织服装、食品农产品、家用电器、家具等现代轻纺产业实现出口4087.2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3.2%——山东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这意味着,企业应对复杂环境与多变预期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东旅游民宿达1.74万家、房间35.11万间、床位68.07万个,实现了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截至2022年4月初,全省旅游民宿达1.74万家。其中,高品质旅游民宿占全省旅游民宿的1/9,主要分布在沿湖、沿海、环山等区域及重点5A级、4A级旅游景区周边乡村,基本实现旅游民宿的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品牌是产品的生命力所在,是产品的灵魂。近年来,山东通过整合旅游民宿集聚区资源,统一塑造品牌形象,打造形象IP标识,相继推出山东省旅游民宿装备展、民宿招商推介等专题活动,策划举办山东省旅游民宿设计案例评选活动,先后涌现出一批像朴宿、不负、九如山、院里等本土品牌民宿,引进花筑、原舍、花间堂等外地品牌民宿。目前,山东培育了泉城人家、沂蒙人家、泰山人家等一批乡村品牌民宿,规模化旅游民宿品牌达20余个,初步形成“集聚片区引领,品牌民宿驱动,多元业态融合”的发展格局。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树娥表示,下一步,山东将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绿色发展、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引导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旅游民宿品牌化、精品化、集聚化发展,提升全省旅游民宿发展水平。 比如,在旅游民宿发展中,尤其是在破解民宿特种行业许可证办理瓶颈问题上,探索推广济南、日照先进模式,创新联审联批机制,实现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和特种行业许可证等证件办理的流程再造和“一表式审批”,在全省建立试点,逐步推广开来。同时,借鉴浙江、四川等地的民宿发展先进做法,发挥民宿行业协会“资源共享、行业自律、诚信经营、有序发展”的重要作用,高位嫁接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此外,山东还将引导推进旅游民宿公司化、市场化运营,通过国有参股、农户以房屋作价入股或租赁经营等形式,吸纳部分社会资金,组建民宿经营管理公司,构建资源整合和融资运作平台。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着力引进民宿品牌企业、专业化团队重点参与民宿项目投资运营,策划举办全省旅游民宿设计案例评选、旅游民宿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旅游民宿装备展及招商推介等活动,加强旅游民宿发展人才队伍建设。
2022年3月青岛市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金家岭金融区 2022-04-12 22:52 一、各项存款情况 3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744亿元,同比增长10.15%,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39个百分点,比上月下降0.9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369亿元,同比多增319亿元。其中3月份存款增加728亿元,同比少增108亿元。 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958亿元,同比增长12.43%,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08个百分点;前3个月住户存款增加805亿元,其中3月份增加32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9266亿元,同比增长10.41%,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61个百分点;前3个月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17亿元,其中3月份增加502亿元。 二、各项贷款情况 3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995亿元,同比增长11.2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比上月下降1.0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906亿元,同比少增502亿元。其中3月份贷款增加267亿元,同比少增186亿元。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余额7712亿元,同比增长10.8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7.44个百分点;前3个月住户贷款增加35亿元,其中3月份增加35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6970亿元,同比增长12.02%,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09个百分点;前3个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89亿元,其中3月份增加232亿元。 分期限看,短期贷款余额6426亿元,同比增长12.61%,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82个百分点;前3个月短期贷款增加403亿元,其中3月份增加15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6952亿元,同比增长10.03%,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7.53个百分点;前3个月中长期贷款增加563亿元,其中3月份增加206亿元。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支
2022年一季度,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实现“开门稳”“开门红”! 拍摄剧组达到11个,2022年一季度新区31家规上企业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168.74%。截至2021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影视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210.35%,招商项目26个,总投资53.6亿元。 近两年,新区在影视产业政策扶持上不断加码,先后出台《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青岛西海岸新区支持影视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等影视产业扶持政策,已为影视企业和剧组兑现补贴资金超过1.6亿元人民币。 目前,西海岸新区出台的影视全产业链扶持政策(《青岛西海岸新区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与青岛市、山东省影视产业扶持政策形成组合叠加优势,扶持对象覆盖影视企业、培训机构和个人,贯穿影视产业全链条。2020、2021年连续两年入驻企业超过150家,吸引剧组连续两年每年超过60个。
淄博:基金招商引资 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 截至2022年3月底,淄博市政府参股类基金共76支、总规模1485亿元,其中,投资相关项目250个、投资额185亿元。通过构建“产业资本+产业基地+龙头企业”招引模式,以“大基金+大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成功招引了蓝星智云、晶优光伏等十多个优质项目落地淄博,扶持淄博市内60多家企业发展壮大、3家企业成功上市,基金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得到逐步凸显。
沂蒙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山东省全面建成投运装机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 近日,沂蒙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投产发电,至此电站4台机组实现并网发电。 据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介绍,沂蒙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山东省全面建成投运装机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0.08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26.7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67万吨。 目前,山东已建成泰山、沂蒙两座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220万千瓦。2021年以来,7台已投运机组共计发电4110次、发电量约16.41亿千瓦时,抽水3229次、抽水电量约20.49亿千瓦时,在冬季电力保供、春节和冬奥保电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鲁南(日兰)高铁曲菏段开通百日,发送旅客超百万人! 鲁南(日兰)高铁曲菏段开通百日,发送旅客超百万人! 菏泽日报2022-04-07 20:04 2022年4月5日是鲁南(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开通100天。记者从济南客运段了解到,其在这条高铁客运线上运行的12趟列车发送旅客超100万人,平均每趟车发送8.4万人,实现运输收入1.17亿元。该条线路的开通,使菏泽至济南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单程4小时变为最快1小时25分。
今年一季度,日照港铁路拖运公司月度托运量首次突破900万吨。 2022年一季度山东港口日照港铁路运输完成拖运量同比增长13.2%,9次刷新拖运量、车辆出港疏港排重等作业纪录,月度拖运量首次突破900万吨大关,再次实现历史新突破!
2022年一季度山东高速岚坪铁路完成货运量685.2万吨 今年一季度,岚山管理处认真贯彻落实轨道交通集团部署要求,坚持稳固拓新,狠抓提质增效,生产经营形势稳步向好。坪岚线完成货运量685.2万吨,环比增幅26.8%,超年进度计划36.7万吨,实现首季度“开门红”。 多方协调港口、国铁,全力满足各钢企需求,创下单月117万吨、季度282万吨的铁矿石发送记录。大力开拓集装箱业务,开发了5个流向的集装箱班列;深度对接河南丰利及西南地区炼厂,实现了油品增量。 充分利用现有集装箱、敞车等运输设备,组成3列管内运输车列,形成月运量30万吨的运力。另外,协调卸车站增加正面吊,将益羊管理处调拨的55辆C70敞车运输到位,进一步提升运输能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难到畅的良好发展势头。
2022年一季度烟台港铁路公司发运量320万吨,同比增长19% 2022年一季度,烟台港铁路公司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完成装卸车54776辆,同比增长15%;完成发运量320万吨,同比增长19%;提前18天完成2022年一季度生产指标,实现首季生产“开门红”。
2022年一季度,山东港口集团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3%,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6%,实现稳健开局、稳中向好。
2022年一季度山东省交通运输投资累计完成536亿元,创历史。 一季度,全省交通运输投资累计完成536亿元,同比增长35.9%,创历史新高,圆满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公路方面。累计完成230.6亿元。计划年内建成通车的5个高速公路项目中,新台高速台儿庄马兰屯至鲁苏界段1月份建成通车,济南至高青等4个项目完成总投资的65%;计划新开工的17个高速公路项目中,泰安至东平、东营至青州改扩建、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3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余正在加快设计审批和用地报批。 铁路方面。累计完成124.6亿元。济莱高铁、黄东联络线2个项目计划年内建成,目前线下工程大部分已完成,完成总投资的74%;雄商高铁、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济滨高铁3个年内计划开工项目可研报告已批复。 水运方面。累计完成71.1亿元,小清河复航工程已完成总投资的72%,年底前将完成航道主体工程。 机场方面。累计完成29.9亿元。济宁机场迁建工程计划年内建成,年内计划开工的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新建枣庄机场2个项目可研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评估。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累计完成41.8亿元,青岛地铁4号线全线贯通。 场站方面。累计完成38.1亿元,水发国际物流园等重点场站枢纽建设进展顺利。
2021年威海跨境电商进出口超过270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2021年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超过270亿元,同比增长近7倍,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出口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位,跨境电商占进出口比重居全省第一位。2022年1-2月,威海市进出口额284亿元,同比增长19.3%,高于全省发展速度4.8个百分点,其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起到了非常大的带动作用。 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威海市以巩固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为基础,不断延伸产业链,发展壮大B2B出口业务,着力在跨境电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产业集聚上下功夫,建成全省首个全模式跨境电商创新产业园,实现跨境电商产业链全覆盖。2021年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超过270亿元,同比增长近7倍,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出口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位,跨境电商占进出口比重居全省第一位。
2021年,临沂市实际使用外资13.75亿美元,居全省第四位。 实现进出口1766.8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实际使用外资13.75亿美元,居鲁南经济带第一位;实现网络零售额440.2亿元,临沂快手电商注册量居全国第一位;位列全国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第十二位,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位......刚刚走过的2021年,面对疫情持续影响和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临沂商务工作逆势量质齐升,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对外贸易稳健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1766.8亿元、增长51.4%,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出口1584.8亿元、增长59.8%,增幅居全省第二位;进口182亿元、增长3.8%;完成市场采购出口685.76亿元,增长99.8%,居全国前列。 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2021年,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2家;实际使用外资13.75亿美元,居全省第四位、鲁南经济带第一位,增长46.65%。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6.46亿美元,占全市利用外资的46.99%;利用日韩资金1.81亿美元,占全市利用外资的13.17%。 对外合作增势强劲。2021年,全市累计有实际出资的境外投资企业17家,对外投资0.76亿美元、增长280.6%,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企业12家,投资0.66亿美元,约占全市的87.5%。安哥拉奥德工作园、尼日利亚大众工业园成功获批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2021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440.2亿元、增长24.8%。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8.6亿元、增长30.4%。据快手官方反馈,临沂快手电商注册量居全国第一位,交易量居全国前三。兰陵县成功创建2021年度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市示范县数量达到7个。传统消费提质,成功举办“百万补贴共抗疫情”家电促销活动、“临沂市首届绿色美食创新大赛”“2021远通国庆车展”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培育了沂州古城等省级、市级示范步行街,居民消费活力进一步释放。 会展经济持续繁荣。2021年,全市共举办首届RCEP区域(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2021(第70届)秋季全国五金商品交易会、第二届山东体育用品博览会等各类会展活动137个,共计展位数6.07万个、参展企业2.02万家,展出总面积121.5万平方米,实现展会交易额211.6亿元。在“2020中国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中,位列全国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第十二位,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位。 开发区发展步伐加快。2021年,全市经济开发区预计实现税收16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进出口总额1500亿元、增长52.13%。全市开发区拥有高新企业1004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363个,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37个;拥有发明专利6867个。
2021年临沂举办大型展会137个,实现交易额212亿元,临沂列中国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第12位;建成标准仓108万平方米,罗滨逊智慧云仓获全国首批数字化仓库企业试点,国内首个顺丰保税中心仓成功落地;顺和智慧物流园、公铁联运物流园投入运营,欧亚班列到发203列、增长83%。未来,“商仓流”一体化推进的全新格局,将为临沂商贸物流发展提供持久竞争力。
2021年临沂网络零售额实现440.2亿元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2018年至2021年,临沂市网络零售额累计实现1348亿元,年均增长20.6%,其中2021年实现440.2亿元;直播电商迅速发展,带动小商品年销售额超200亿元,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根据快手发布的用户生态报告,2019年,临沂全市快手直播电商交易额超100亿元,占据快手电商交易总额的五分之一。临沂商城管委会数据显示,目前,临沂带货主播数量达5 000余人,月GMV超2 000万元的主播十余人,每天直播带货150万单以上。2019年,临沂直播带货GMV超过100亿元。临沂电商直播的交易额已超1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在快手的注册商家高居全国第一,月度GMV转化超过2000万的商家有10余家;2019年前三季度,有赞快手成交量可进入全国TOP3。 据临沂快递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8年,临沂快递单量是85万单/天,仅仅1年后,这个数字就翻了两倍多。 改革开放前期,物资交易管制较严,没有资源优势和工业优势的临沂对商品贸易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姿态,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人(比如温州、福建商人)。 他们一开始在临沂的宾馆里挂广告,后来在街边搭大棚,再进入专业批发市场,临沂逐渐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 在临沂众多专业批发市场中,遍布着家具建材、母幼、美妆日化、服饰等各个品类的众多代理商和批发商,涵盖27个大类6万个品种,是全国第二大批发市场。 据临沂当地人回忆,最初商贸老板们大多通过大巴车捎货,甚至像洗衣机冰箱这样的大件也不例外。 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多,临沂成为北方著名的物流中心,每天有2万辆货车跑在2 000多条线路上。据悉,临沂物流价格比全国平均低30%,在中国各城市中仅次于浙江义乌。 由于临沂本身不是商品产地,批发贸易模式的本质是把各个产地的商品再次聚集中转,利用商业信息的不透明来倒手赚差价。 当电商普及之后,信息透明化大大提高,赚差价的模式很难再“大行其道”。
2022年1-2月山东省累计进出口金额为70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7.1%。 2022年1-2月山东进出口统计 原创信艾易信艾易数据2022-04-06 16:05 一、总体分析 据CIEDATA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我国山东省累计进出口金额为70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在中国省市中排第六位。
烟台港滚装物流公司 一季度共完成 商品车作业9.9万辆 同比增长54.7% 2022年一季度套尔河港区完成铝土矿吞吐量1538艘次/1020.97万吨,同比增长36.5 %,魏桥港口公司完成铝土矿吞吐量647艘次/403.56万吨,同比增长38.93%,实现首季生产经营“开门红。
烟台第二家科创板荣昌生物成功上市,至此烟台A股上市公司46家。 3月31日,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昌生物”)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这是烟台市第2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也是全市第46家A股上市公司。 荣昌生物科创板上市后,烟台市拥有2家科创板上市公司,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34家主板上市公司,共46家A股上市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这46家上市公司所属同花顺行业包括有色金属、医药生物、通信、食品饮料、石油石化、轻工制造、农林牧渔、交运设备、交通运输、计算机、基础化工、机械设备、国防军工、纺织服装、电子、电力设备、综合等共17个行业分类。 这意味着,烟台近20个行业里有崭露头角的领军企业。 据统计,在荣昌生物上市后,烟台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55家。其中,在港股上市的有招金矿业、鸿承环保科技、安德利果汁、绿叶制药、荣昌生物-B,所属恒生行业分别是黄金及贵金属、工业工程、食物饮品、药品及生物科技、药品及生物科技。 至此,烟台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为55家,青岛市A股上市公司5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为72家。 上市公司数量中,A股占比最高。据公开信息,长期以来,山东A股版图处于济青烟三核引领的态势。 2004年,深交所中小板的推出,使大批中小型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这一年,山东资本市场前四名形成了济南15家,淄博10家,青岛9家,烟台8家上市公司的格局。 2008年,借助3家中小板企业的上市,烟台上市公司达到13家,成功超越青岛,排在济南之后,位居山东第二。2011年5月正海磁材上市之后,烟台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越此前多年一直保持第一的济南,并持续了9年时间。 2009年起青岛开始集中推动企业上市,当年,青岛辖区新增A股上市公司9家,数量占全省的56%、全国的4%。2020年5月,青岛随着威奥股份的上市,A股公司数量开始与烟台并驾齐驱。2020年7月,酷特智能深交所敲钟成功,青岛辖区A股上市公司正式达到40家,成功超越烟台。 2021年,青岛新增A股上市公司14家,而烟台只收获了3家,差距进一步拉开。另一方面,截至目前,济南市A股上市公司为43家,与烟台市相差3家,烟台市推进公司上市工作遭遇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局面。 我们能够看到,作为曾长时间引领山东资本市场的“龙头”,烟台企业有着强劲实力。比如,睿创微纳是全国首批、全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南山智尚是全省首家创业板注册制上市公司;荣昌生物是全省首家港交所上市生物科技企业。 从上市公司市值方面,截至3月30日,烟台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7214.26亿元,平均156.83亿元;青岛市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7081.38亿元,平均124.23亿元。两项指标烟台均超过青岛。数量上虽不及青岛,但鲁股龙头万华化学在烟台,且拥有较多百亿以上的企业,因此烟台被称为“鲁股市值聚集地”。 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等类企业方面,2021年,烟台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217家、累计597家,培育数量均居全省前3。他们应是上市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交所的设立,为山东企业上市带来了机遇。3月23日,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等胶东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北京证券交易所,共同举办了“深化新三板改革 设立北交所政策解读”专题线上培训活动,烟台市40余家上市后备企业参加培训。烟台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文称,烟台市高度重视新三板市场发展,先后有90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其中10家企业启动上市程序。 据同花顺i问财数据显示,截至3月30日,烟台市新三板挂牌企业共45家,其中3家创新层企业。这些企业也会是冲击上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据统计,2020年全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50.6亿元,列江苏、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三位。全省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国的8.3%、4.7%、7.9%。大型散货船、豪华客滚船建造能力不断提升,游艇出口量约占全国的50%,先后交付了新一代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首制船“天津”号、大型豪华客滚船“中华复兴”号等一批国际领先船型。海洋油气装备总装建造水平进一步提升,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交付量占全国的78%,建造了国内首座适合北极海域作业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维京龙”号,世界最大吨位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P70”和国内最大作业水深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洋石油119”在我省总装交付;参与实施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液化天然气核心工艺模块建造能力显著增强。向新型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加速转型,交付“深蓝1号”“长鲸1号”等8座具有标志性的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全国首座综合性现代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国内首个海上航天发射平台在我省投入使用。
截至3月29日,山东共有18家企业登陆科创板,分布7个市。 截至3月29日,山东共有18家企业登陆科创板,分布7个市,其中济南6家、青岛5家、淄博3家、德州、济宁、威海、烟台各1家;从科创板战略新兴产业角度来看,节能环保产业4家,生物产业4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4家,新能源产业3家,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2家,新材料产业1家。 科创板成立三年来,山东企业凭借“硬核”科技创出新战绩,展示了山东的新形象。
2021年青岛市民营经济税收 2021年,青岛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251.9亿元,同比增长16.5%,民营税收延续前期稳定恢复态势,全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民营税收占同期国内税收的比重全年稳定在六成以上,12月末占比为62.8%,民营经济继续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年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10.7亿元,为加快生产恢复、稳步向好发展提供了宝贵支持。
2021年崂山区高企数量达到628家,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3家 2021年,崂山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0%,高新技术企业达62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2%。同时,崂山区是名副其实的“上市公司大本营”。2021年,崂山区新增上市企业5家,上市总数达13家,上市企业数量以及总市值全市位列第一。 得益于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的赋能,崂山区金融业近五年来全面起势,飞速发展。2021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05亿元,是2016年的2.4倍;新增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647家,大型法人机构达到23家,基金管理规模突破900亿元;现代金融产业方面,落户了光大理财、青银理财、恒丰理财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万亿元。截至目前,崂山区税收过亿元楼宇总数达到35座,位居全市第一。亿元楼宇以投出产出比较高的金融楼宇为主。
经科学测算,2019年潍坊市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456.22亿元,占全市GDP的8.02% 经省版权局确认,2021年度潍坊全市登记版权作品64413件,同比增长211.93%,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再次蝉联全省第一。2021年底,潍坊首次委托编制《潍坊市版权产业发展报告》完成。经科学测算,2019年潍坊市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456.22亿元,占全市GDP的8.02%,版权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 我国目前版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7.39%。于利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标准,一个产业增加值如果能占到GDP的5%以上,就可以认定为支柱产业。 从2018年开始,在山东省版权局的指导和帮助下,潍坊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版权进乡村”活动,3年间,潍坊对全市西瓜、萝卜、花卉、蔬菜等农产品和风筝、年画、花纹布、艺术雕塑、泥塑等民间手工艺品实施版权保护、运用和创造,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明显提升了全市农村产业经济效益。通过实施“版权+”系列活动,全市已有21个农业产品进行了版权登记保护,千余名非遗传承人和农村文化人才进行了作品登记,与3年前的“零登记、零保护”状态相比,实现了质的飞跃。“郭”牌西瓜、农民画、泥老虎等品牌附加值增幅明显,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收入显著提高。 在创建过程中,潍坊意识到产业联盟在版权保护中的重要性。于是决定选取书画、非遗、摄影、教育、纺织、新闻出版传播等十大优势版权产业,探索建立十大行业版权保护联盟。目前由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发起的“潍坊市教育版权保护联盟”和由山东新华书店潍坊分公司、潍坊高新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发起的“潍坊市新闻出版传播版权保护联盟”已率先成立。 自2010年国家版权局开展“全国版权示范城市”认定工作以来,目前全国仅有13座城市成功创建国家版权示范城市,分别是杭州、成都、青岛、苏州、昆山、广州、厦门、张家港、东莞、即墨、廊坊、绵阳、景德镇。 潍坊市创建版权示范城市工作专班办公室副主任、二级调研员于利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版权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科学发展理念、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发展水平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潍坊创建国家版权示范城市不像其他城市那样将某个领域作为落脚点,而是全产业创建,全流程服务。 以书画产业为例,作为“中国画都”的潍坊,近年来书画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全市书画经营机构有2000家以上,年交易额超过200亿元,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6家,形成了良好的书画产业版权保护氛围,书画作品登记数量保持高速递增。 潍坊还是全国著名的四大纺织品集散中心之一,但纺织品花色图案版权保护一直被侵权盗版行为所困扰。为了抓住这一关键领域,2018年,潍坊市在潍坊星河国际轻纺城、昌邑市棉纺城分别建立了版权保护站,加大了纺织品领域版权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纺织品侵权盗版案件。 目前为止,潍坊已建立起婚纱摄影、教育、艺术、纺织、华光和宝石、正信、民间艺术8大版权登记平台,其中省级平台四家,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2022年1-2月份,山东省建筑业完成税收同比增长9.7%。 今年1-2月份,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城建投资合计迈上1000亿元台阶,建筑业完成税收同比增长9.7%,住建领域行业稳定运行。
2019年,青岛全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约7110万吨,较2017年下降1.04%; “十三五”期间,青岛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1.5%,碳排放强度下降27%,跻身全国低碳城市前列; 2021年,青岛获批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紧接着《青岛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继续加压: 到2025年,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23.5%左右。煤电电量、清洁能源电量、市外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优化到21.5%、27.0%、51.5%。
2021年,青岛与阿联酋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15.4亿美元,同比增长77.8%。阿联酋累计在青投资项目43个,合同外资1.6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600多万美元。青岛核准对阿联酋投资项目28个,中方协议投资额7000多万美元。 青岛与阿联酋的合作潜力深厚、发展前景广阔,青岛日活动更为双方共商机遇、共话发展,搭建了难得的高端对话平台。
齐鲁号首次开通临沂至蒙古国线路,并将进入常态化运营。 截至2022年3月25日,“齐鲁号”在临沂已累计开行44列,“运贸一体化”新模式实现常态化运营,带动了木材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临沂的班列特色。
青岛第5个综保区,山东首个临空型既第14个综保区得到批复 据青岛海关统计,2022年前2个月,山东省13个已运作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值803.4亿元,同比增长66.1%。其中青岛市已运作的4个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304.1亿元,增长70.6%。近日,国♚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这是山东省第14个获批的综合保税区,也是山东首个临空型综合保税区,是青岛第5个综合保税区。
万得数据显示,截至3月18日,在新三板挂牌的青岛企业共有64家。 万得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18日,在新三板挂牌的青岛企业共有64家。截至目前,青岛共有两家专精特新企业登陆北交所,分别是丰光精密和建邦科技。冲刺北交所的雷神科技于3月14日的完成上市辅导,青岛积成和泰德股份正在等待上会。 3月23日下午,由青岛市金融局牵头,联合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四市金融局,携手北京证券交易所举办拟上市企业在线专题培训活动,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发展部执行经理、北方基地主任石富元围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交所政策”为主题,就北交所相关政策和上市规则进行了解读,胶东五市超400家拟上市企业负责人在线参加了培训活动。
2021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之山东省 民航局发布2021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并发布2020年民航机场吞吐量排名榜单。2021年,我国境内运输机场(港澳台地区数据另行统计)共有248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运输机场248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或地区)244个。 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90748.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恢复到2019年的67.1%。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9044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6%,恢复到2019年的74.6%(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167.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8.4%,恢复到2019年的6.0%);国际航线完成305.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2.0%,恢复到2019年的2.2%。 各省(区、市)旅客吞吐量较上年有升有降,其中,增幅在20%以上的省(区、市)有2个,分别是湖北(50%)和新疆(45.9%),增幅在0-20%的有22个,降幅在0-20%的有7个。 货邮吞吐量增幅在20%以上的省(区、市)有2个,分别是湖北(65%)和北京(23.3%),增幅在0-20%的有23个,降幅在0-20%的有4个,降幅在20%以上的有2个。
山东省水文事业发展 目前,全山东省设有国家基本水文站157处,中小河流水文站330处,中型水库水文专用站68处,水位站202处;雨量站1895处,墒情站155处,地表水国家重点水质站89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站55处,省级河湖长制水质监测站346处,地下水监测井2670眼,水土保持监测站30处。再加上市级监测网络,各类监测站点1.1万多处,基本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完备的监测网络体系。
2019年,沧港铁路完成货运量1613万吨,稳居全国地方铁路第四、河北省第一的行业领先地位,被评为河北省民营企业服务业百强。
2021年山东省进出口统计分析 信艾易数据 2022-03-21 12:16 一、总体分析 据CIEDATA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我国山东省累计进出口金额为4536.25亿美元,同比增长41.7%。但总体排中国省市第六位,与江苏的距离越来越大。 山东省累计贸易差额为908.4亿美元,同比增长52.4%。
3月21日,威海第14家A股上市公司克莱特于北交所成功上市 3月21日,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克莱特”)成功在北交所上市,成为第89只北交所股票,也是“北交所通风装备第一股”。同时,克莱特也成为山东省第9家、威海市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 那么,威海市企业资源的“厚度”如何?上市公司方面,包括克莱特在内,威海市共有A股上市公司14家。此外,有3家公司在港股上市。威海市还拥有新三板挂牌企业35家;上市“后备军”方面,这些维度统计的企业值得关注:去年,威海26家企业进入全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实施上市三年攻坚计划,将202家企业纳入上市后备资源库。
2022年前两个月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 2022年1-2月份,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比2021年12月加快7.9个百分点。3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工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1-2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0.1%,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7.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6.2%。 统计显示,1-2月份,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比2021年加快4.2个百分点,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4.7个百分点,实现良好开局。 1-2月份,外贸进出口总值1321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出口800.9亿元,增长18.3%;进口520.1亿元,增长8.7%。一般贸易进出口888.9亿元,增长8.0%,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7.3%。民营企业进出口877.7亿元,增长15.2%,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6.4%,占比提升0.6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持续改善。1-2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6.8%,比2021年加快1.9个百分点,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9.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3.0%,58.1%、24.2%。网络消费蓬勃发展,1-2月份,全市限额以上零售业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5.3%,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快26.1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稳步复苏,1-2月份,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38.7%、13.4%,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分别加快39.8和2.5个百分点。
山东多项妇儿健康指标再上新水平 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我省妇女儿童健康事业再上新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7.67/10万、3.31‰和4.12‰,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截至2021年,全山东省助产机构共822家,产科床位数30616张,儿科(新生儿)床位数40715张;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共156家;建立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1家、省级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7家;创建8个国家级和39个省级妇幼保健特色专科、18个国家级和23个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市、区),不断满足妇女儿童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2021年,我省将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受众人数280多万,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5.87%,为困难患者发放补助金835万元。全省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88.92%,孕产妇HIV检测率达99.80%以上。扎实开展新生儿先心病筛查项目试点;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5.06%;儿童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021年,全省婚前医学检查率为87.69%,为56.52万人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产前筛查率达93.71%,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病和听力筛查率均达到99%以上。实施国家先天性结构畸形和出生缺陷(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累计救助贫困患儿2924人,发放救助金2834.5万元。累计花费3.75亿元,为5000多例听障儿童进行免费救治。
2021年西海岸新区金融业发展情况 2021年,西海岸新区存贷款余额创新高,达6066.67亿元,同比增长16.92%;新增贷款余额555.53亿元,占全市六分之一以上;新区银行机构表外业务余额453.30亿元,中间业务余额188.26亿元,合计641.56亿元,占表内业务余额的23.73%。中长期贷款的增加,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资金保障。 金融业增加值99亿元,同比增长6.3%;累计上市企业达到18家,1家企业交易所排队、7家企业青岛证监局辅导,股权投资达224.3亿元。 2021年,新增登记基金管理公司7家、备案基金产品76支、认缴规模501.16亿元。累计中基协登记基金管理公司49家、备案基金产品186支、基金规模达930.33亿元。截至3月10日,新区私募股权类基金已对外投资项目373个,投资金额224.3亿元。其中,投向新区项目65个,投资新区金额119.96亿元,占已投金额的53.48%。
国家能源局公布2021年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 数据显示,山东2021年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为1070.9万千瓦(10.709吉瓦),约占全国19.5%,规模居全国第一。
2022年前2个月,山东省外资外贸发展情况 2022年前2个月,山东省实际使用外资32.9亿美元,同比增长45.6%,较2020年同期增长101.5%,两年平均增长41.9%,实现“开门稳”。 从各行业看,前两个月我省制造业吸收外资表现抢眼,实际使用外资12亿美元,同比增长127.9%,占全省比重达到36.5%。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751%和638%。此外,从外资来源地看,各主要外资来源地对我省投资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来自香港地区、日本、新加坡、韩国、德国、美国的实际投资分别增长29.5%、429.4%、20.5%、70.3%、853.7%和161.5%。
交通运输部发布2022年前2个月全国港口吞吐量数据 1-2月,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360万TEU,同比增长2.9%;完成货物吞吐量23.58亿吨,同比增长2.7%,其中,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7.35亿吨,同比下降3.9%。
《2021年山东省房地产行业发展报告》 近期,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和省房地产业协会联合发布了《2021年山东省房地产行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在山东,去年,TOP100强房企总销售面积环比下降18.35%,总成交金额环比下降20.44%;在土地市场方面,成交面积连续三年下降,成交金额近年来首次下降。 从报告发布的房企总体表现看,2021年,山东全品牌榜100强房企总销售面积5020.97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8.35%,总成交金额5523.07亿元,环比下降20.44%;本土100强房企总销售面积3478.7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9.0%,总成交金额3431.87亿元,比2020年减少了13.19%。 报告显示,与2020年相比,2021年山东房企销售TOP30的上榜门槛明显降低(2020年上榜门槛为71.49亿元),降幅约20%。从全品牌销售面积看,2021年销售面积TOP30上榜门槛为51.1万平方米,上榜门槛与2020年基本持平,报告称,上榜金额门槛降低,但面积门槛持平,显示市场集中度有所降低。 再来看土地市场,根据上述报告,2021年山东省招拍挂经营性土地成交建面为22924万平方米,相较于2020年的27073万平方米下降明显,降幅为15.3%,已连续三年为下降趋势,处近五年来最低位。 在成交金额方面,报告显示,2015年-2021年,山东省招拍挂经营性土地成交金额呈先增后稳趋势,2018年以后土地成交金额保持高位平稳态势。2021年土地成交金额5232.11亿元,较2020年下降1.3%,为近年来首次下降。从土地溢价率来看,土地市场已逐渐回归理性,溢价率保持在理性水平。2021年山东省招拍挂经营性土地平均溢价率为5.7%,较去年同期下降1.94%。 从全国房地产市场看,根据报告,2021年,改善需求稳步释放,三室产品依然稳居成交主力地位,四室产品成交占比延续增长态势。194个重点监测城市普通住宅成交数据显示,三室户型成交占比54.45%,较2020年微降0.13个百分点,四房成交比重持续提升,较2020年增长0.69个百分点至20.72%。 户型小型化的趋势进一步强化,数据显示,2021年,120平方米以下三室产品、140平方米以下四室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