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月客 悲月客
关注数: 43 粉丝数: 82 发帖数: 2,925 关注贴吧数: 36
<<联 律 通 则>>                         联 律 通 则                          (修订稿)                          中国楹联学会         引  言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       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定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一章 基本规则      第一条 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 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 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 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  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 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 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第二章 传统对格      第七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八条 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第九条 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十条 避忌问题。(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第三章 词性对从宽范围      第十一条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介词与助词、联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第十二条 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由中国楹联学会解释。       第十四条 本通则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2007年6月1日公布的《联律通则(试行)》同时废止。 
<<联律通则》                         联 律 通 则                         (修订稿)                         中国楹联学会       引  言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      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定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一章 基本规则     第一条 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 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 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 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 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 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 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第二章 传统对格     第七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八条 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第九条 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十条 避忌问题。(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第三章 词性对从宽范围     第十一条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介词与助词、联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第十二条 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由中国楹联学会解释。      第十四条 本通则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2007年6月1日公布的《联律通则(试行)》同时废止。
<<联律通则>>                               联 律 通 则                               (修订稿)                              中国楹联学会   引  言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      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定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一章 基本规则     第一条 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 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 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 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 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 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 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第二章 传统对格     第七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八条 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第九条 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十条 避忌问题。(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第三章 词性对从宽范围     第十一条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介词与助词、联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第十二条 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由中国楹联学会解释。      第十四条 本通则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2007年6月1日公布的《联律通则(试行)》同时废止。
疯子 疯子  村里来了一个小伙子,模样很英俊,头发却是脏兮兮的。   他一手紧抓一根光溜溜的棍子,一手端着个破碗。皮鞋前方探出五个趾,裤子上关部还是完好的,遮住了关键地方,一身中山装像抹了一层油,黑得发亮。上衣口袋中居然还插了一支钢笔。   他脸上有浅浅的微笑,有时暗淡的眼神突然发光,笑容就浓了起来,仿佛一下子悟出了一个天大的道理。   善良的老人往他碗里放了红薯或油粑,我也忍不住把啃得有滋有味的饭粑(父亲爱从正在热炒的锅里抓住已炒熟的饭,然后用双手握紧成一团苹果大小的饭粑,于是,我可以拿在手中吃了)稳稳地放在他的碗中央。   他总是用右脚踏地,很有节奏的响,口里还“啪啪”地念。有时,他一脚踏得十分轻柔,好象脚下是块棉花;有时,一脚踏得很重,好象脚下是条毒蛇。   老人说,多可惜的小伙子,有模有样的,怎么就颠了呢?   村里几个正怀春的姑娘居然还围着他谈笑风生,我听不懂他们在笑些什么。但我偶尔看到隔壁的大姑姐姐脸蛋会涌起两朵红云,羞涩暴露了心底的秘密,多情的季节让姑娘们胆大起来。   我和伙伴看久了,便觉得无趣,慢慢地散开了。   傍晚的时候,我在池塘边洗脚。看到那个疯子正躺在塘边的大石头上睡觉,碗里还有一些东西。   我想:如果下雨了,他怎么办?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我已记不得那个年轻人的模样了,我也从不懂事的毛头小孩变成经过了一些世事的青年。   那年回家,我背着行李快到村口时,在一棵大树下,看到一个佝偻的身影有节奏地用右脚在原地踏步,口里是“啪啪”有声。   我的某些记忆被突然激活。心仿佛被什么刺了一下,很疼。   我绕过两丘水田,站在了他的身后。当年挺拔的身子,现在弯得像河里的虾子,好象他肩上压着太重的包袱,至今没有卸下。   天色已近黄昏。但他的面目我看得很清楚,头发依旧脏乱,大半却已花白,上面还有泥屑。眉毛几乎脱落。两眼深陷,眼下有一片阴影。尖尖的下巴似刀削一般,鼻子显得很硕大,下面的胡子盖住了半张嘴。光着脚板,右脚比左脚大得多。   居然还是一件中山装,上衣口袋还是有一支钢笔。   寒风卷起的枯叶在他身后打转,我心里有些冷。就在他转过身来,一片落叶缓缓地从我面前飘下,黄叶刚落地,就被风掀起,滚落而去。   他静静地看着我。突然他阴暗的瞳孔像射出两道光,脸上的微笑更浓了。   “拍”的一声,他手中的瓷碗从僵硬的手里坠落。他口中不是“啪啪”,而“哑哑”地叫,原来他是一个哑巴。左手握着的光溜溜的棍子挥动起来了。我连忙后退一步。他竟然向前赶上一步,他的目光我终于看清了,不但有很多光亮,还有一种狂喜。   我惊呆了,他难道认得我?我眼里全是疑惑。   我抛掉棍子,双手在比划。时而双手成圆球状,时而把捧着的双手微微张开往嘴里送。   我还在摇头。   他显得十分焦急,把右手伸直,五指并拢,轻轻地往下压,然后重重地往上抬,眼睛盯着我。   我喃喃自语:“饭粑?”   他居然听清楚了,不停地点头,点得很重。      我不由得全身震颤起来。   我没想到那一次小小的恩赐,竟让一个疯子记住了。我的容貌应该改变了不少,但他还是认出了我。他混乱的精神世界里,竟然还保留着某些珍贵的记忆。     感动像电流一样让我颤抖,但心底的惭愧像感动的潮水下面渐渐露出来的礁石。我长这么大,受过别人多少的恩惠?但我又真正记住了谁?受过别人的恩惠后,我又真正有过感恩的心吗?   我从来都认为,我的所得是我应该拥有的,我需要感谢的仅仅是我的能力和运气。我从来没有想过,生活中的每一束阳光,四季中的每一缕和风,都应该让我感恩。我把自己看得太重,却往往忽视了良心在缩小。   其实,我们活在世界上,就是一种幸运。我们要感谢的人和事太多了,抱怨多半是自私在作怪。以一种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微笑面对人生。   我打开行李,把衣服掏出来时,他却不见了。   连一个不正常的人都能让我感动,做为一个正常人,我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别人感动? 08/12/17晚于宁波
疯子 疯子  村里来了一个小伙子,模样很英俊,头发却是脏兮兮的。   他一手紧抓一根光溜溜的棍子,一手端着个破碗。皮鞋前方探出五个趾,裤子上关部还是完好的,遮住了关键地方,一身中山装像抹了一层油,黑得发亮。上衣口袋中居然还插了一支钢笔。   他脸上有浅浅的微笑,有时暗淡的眼神突然发光,笑容就浓了起来,仿佛一下子悟出了一个天大的道理。   善良的老人往他碗里放了红薯或油粑,我也忍不住把啃得有滋有味的饭粑(父亲爱从正在热炒的锅里抓住已炒熟的饭,然后用双手握紧成一团苹果大小的饭粑,于是,我可以拿在手中吃了)稳稳地放在他的碗中央。   他总是用右脚踏地,很有节奏的响,口里还“啪啪”地念。有时,他一脚踏得十分轻柔,好象脚下是块棉花;有时,一脚踏得很重,好象脚下是条毒蛇。   老人说,多可惜的小伙子,有模有样的,怎么就颠了呢?   村里几个正怀春的姑娘居然还围着他谈笑风生,我听不懂他们在笑些什么。但我偶尔看到隔壁的大姑姐姐脸蛋会涌起两朵红云,羞涩暴露了心底的秘密,多情的季节让姑娘们胆大起来。   我和伙伴看久了,便觉得无趣,慢慢地散开了。   傍晚的时候,我在池塘边洗脚。看到那个疯子正躺在塘边的大石头上睡觉,碗里还有一些东西。   我想:如果下雨了,他怎么办?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我已记不得那个年轻人的模样了,我也从不懂事的毛头小孩变成经过了一些世事的青年。   那年回家,我背着行李快到村口时,在一棵大树下,看到一个佝偻的身影有节奏地用右脚在原地踏步,口里是“啪啪”有声。   我的某些记忆被突然激活。心仿佛被什么刺了一下,很疼。   我绕过两丘水田,站在了他的身后。当年挺拔的身子,现在弯得像河里的虾子,好象他肩上压着太重的包袱,至今没有卸下。   天色已近黄昏。但他的面目我看得很清楚,头发依旧脏乱,大半却已花白,上面还有泥屑。眉毛几乎脱落。两眼深陷,眼下有一片阴影。尖尖的下巴似刀削一般,鼻子显得很硕大,下面的胡子盖住了半张嘴。光着脚板,右脚比左脚大得多。   居然还是一件中山装,上衣口袋还是有一支钢笔。   寒风卷起的枯叶在他身后打转,我心里有些冷。就在他转过身来,一片落叶缓缓地从我面前飘下,黄叶刚落地,就被风掀起,滚落而去。   他静静地看着我。突然他阴暗的瞳孔像射出两道光,脸上的微笑更浓了。   “拍”的一声,他手中的瓷碗从僵硬的手里坠落。他口中不是“啪啪”,而“哑哑”地叫,原来他是一个哑巴。左手握着的光溜溜的棍子挥动起来了。我连忙后退一步。他竟然向前赶上一步,他的目光我终于看清了,不但有很多光亮,还有一种狂喜。   我惊呆了,他难道认得我?我眼里全是疑惑。   我抛掉棍子,双手在比划。时而双手成圆球状,时而把捧着的双手微微张开往嘴里送。   我还在摇头。   他显得十分焦急,把右手伸直,五指并拢,轻轻地往下压,然后重重地往上抬,眼睛盯着我。   我喃喃自语:“饭粑?”   他居然听清楚了,不停地点头,点得很重。      我不由得全身震颤起来。   我没想到那一次小小的恩赐,竟让一个疯子记住了。我的容貌应该改变了不少,但他还是认出了我。他混乱的精神世界里,竟然还保留着某些珍贵的记忆。     感动像电流一样让我颤抖,但心底的惭愧像感动的潮水下面渐渐露出来的礁石。我长这么大,受过别人多少的恩惠?但我又真正记住了谁?受过别人的恩惠后,我又真正有过感恩的心吗?   我从来都认为,我的所得是我应该拥有的,我需要感谢的仅仅是我的能力和运气。我从来没有想过,生活中的每一束阳光,四季中的每一缕和风,都应该让我感恩。我把自己看得太重,却往往忽视了良心在缩小。   其实,我们活在世界上,就是一种幸运。我们要感谢的人和事太多了,抱怨多半是自私在作怪。以一种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微笑面对人生。   我打开行李,把衣服掏出来时,他却不见了。   连一个不正常的人都能让我感动,做为一个正常人,我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别人感动? 08/12/17晚于宁波
疯子 疯子  村里来了一个小伙子,模样很英俊,头发却是脏兮兮的。   他一手紧抓一根光溜溜的棍子,一手端着个破碗。皮鞋前方探出五个趾,裤子上关部还是完好的,遮住了关键地方,一身中山装像抹了一层油,黑得发亮。上衣口袋中居然还插了一支钢笔。   他脸上有浅浅的微笑,有时暗淡的眼神突然发光,笑容就浓了起来,仿佛一下子悟出了一个天大的道理。   善良的老人往他碗里放了红薯或油粑,我也忍不住把啃得有滋有味的饭粑(父亲爱从正在热炒的锅里抓住已炒熟的饭,然后用双手握紧成一团苹果大小的饭粑,于是,我可以拿在手中吃了)稳稳地放在他的碗中央。   他总是用右脚踏地,很有节奏的响,口里还“啪啪”地念。有时,他一脚踏得十分轻柔,好象脚下是块棉花;有时,一脚踏得很重,好象脚下是条毒蛇。   老人说,多可惜的小伙子,有模有样的,怎么就颠了呢?   村里几个正怀春的姑娘居然还围着他谈笑风生,我听不懂他们在笑些什么。但我偶尔看到隔壁的大姑姐姐脸蛋会涌起两朵红云,羞涩暴露了心底的秘密,多情的季节让姑娘们胆大起来。   我和伙伴看久了,便觉得无趣,慢慢地散开了。   傍晚的时候,我在池塘边洗脚。看到那个疯子正躺在塘边的大石头上睡觉,碗里还有一些东西。   我想:如果下雨了,他怎么办?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我已记不得那个年轻人的模样了,我也从不懂事的毛头小孩变成经过了一些世事的青年。   那年回家,我背着行李快到村口时,在一棵大树下,看到一个佝偻的身影有节奏地用右脚在原地踏步,口里是“啪啪”有声。   我的某些记忆被突然激活。心仿佛被什么刺了一下,很疼。   我绕过两丘水田,站在了他的身后。当年挺拔的身子,现在弯得像河里的虾子,好象他肩上压着太重的包袱,至今没有卸下。   天色已近黄昏。但他的面目我看得很清楚,头发依旧脏乱,大半却已花白,上面还有泥屑。眉毛几乎脱落。两眼深陷,眼下有一片阴影。尖尖的下巴似刀削一般,鼻子显得很硕大,下面的胡子盖住了半张嘴。光着脚板,右脚比左脚大得多。   居然还是一件中山装,上衣口袋还是有一支钢笔。   寒风卷起的枯叶在他身后打转,我心里有些冷。就在他转过身来,一片落叶缓缓地从我面前飘下,黄叶刚落地,就被风掀起,滚落而去。   他静静地看着我。突然他阴暗的瞳孔像射出两道光,脸上的微笑更浓了。   “拍”的一声,他手中的瓷碗从僵硬的手里坠落。他口中不是“啪啪”,而“哑哑”地叫,原来他是一个哑巴。左手握着的光溜溜的棍子挥动起来了。我连忙后退一步。他竟然向前赶上一步,他的目光我终于看清了,不但有很多光亮,还有一种狂喜。   我惊呆了,他难道认得我?我眼里全是疑惑。   我抛掉棍子,双手在比划。时而双手成圆球状,时而把捧着的双手微微张开往嘴里送。   我还在摇头。   他显得十分焦急,把右手伸直,五指并拢,轻轻地往下压,然后重重地往上抬,眼睛盯着我。   我喃喃自语:“饭粑?”   他居然听清楚了,不停地点头,点得很重。      我不由得全身震颤起来。   我没想到那一次小小的恩赐,竟让一个疯子记住了。我的容貌应该改变了不少,但他还是认出了我。他混乱的精神世界里,竟然还保留着某些珍贵的记忆。     感动像电流一样让我颤抖,但心底的惭愧像感动的潮水下面渐渐露出来的礁石。我长这么大,受过别人多少的恩惠?但我又真正记住了谁?受过别人的恩惠后,我又真正有过感恩的心吗?   我从来都认为,我的所得是我应该拥有的,我需要感谢的仅仅是我的能力和运气。我从来没有想过,生活中的每一束阳光,四季中的每一缕和风,都应该让我感恩。我把自己看得太重,却往往忽视了良心在缩小。   其实,我们活在世界上,就是一种幸运。我们要感谢的人和事太多了,抱怨多半是自私在作怪。以一种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微笑面对人生。   我打开行李,把衣服掏出来时,他却不见了。   连一个不正常的人都能让我感动,做为一个正常人,我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别人感动? 08/12/17晚于宁波
疯子 疯子  村里来了一个小伙子,模样很英俊,头发却是脏兮兮的。   他一手紧抓一根光溜溜的棍子,一手端着个破碗。皮鞋前方探出五个趾,裤子上关部还是完好的,遮住了关键地方,一身中山装像抹了一层油,黑得发亮。上衣口袋中居然还插了一支钢笔。   他脸上有浅浅的微笑,有时暗淡的眼神突然发光,笑容就浓了起来,仿佛一下子悟出了一个天大的道理。   善良的老人往他碗里放了红薯或油粑,我也忍不住把啃得有滋有味的饭粑(父亲爱从正在热炒的锅里抓住已炒熟的饭,然后用双手握紧成一团苹果大小的饭粑,于是,我可以拿在手中吃了)稳稳地放在他的碗中央。   他总是用右脚踏地,很有节奏的响,口里还“啪啪”地念。有时,他一脚踏得十分轻柔,好象脚下是块棉花;有时,一脚踏得很重,好象脚下是条毒蛇。   老人说,多可惜的小伙子,有模有样的,怎么就颠了呢?   村里几个正怀春的姑娘居然还围着他谈笑风生,我听不懂他们在笑些什么。但我偶尔看到隔壁的大姑姐姐脸蛋会涌起两朵红云,羞涩暴露了心底的秘密,多情的季节让姑娘们胆大起来。   我和伙伴看久了,便觉得无趣,慢慢地散开了。   傍晚的时候,我在池塘边洗脚。看到那个疯子正躺在塘边的大石头上睡觉,碗里还有一些东西。   我想:如果下雨了,他怎么办?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我已记不得那个年轻人的模样了,我也从不懂事的毛头小孩变成经过了一些世事的青年。   那年回家,我背着行李快到村口时,在一棵大树下,看到一个佝偻的身影有节奏地用右脚在原地踏步,口里是“啪啪”有声。   我的某些记忆被突然激活。心仿佛被什么刺了一下,很疼。   我绕过两丘水田,站在了他的身后。当年挺拔的身子,现在弯得像河里的虾子,好象他肩上压着太重的包袱,至今没有卸下。   天色已近黄昏。但他的面目我看得很清楚,头发依旧脏乱,大半却已花白,上面还有泥屑。眉毛几乎脱落。两眼深陷,眼下有一片阴影。尖尖的下巴似刀削一般,鼻子显得很硕大,下面的胡子盖住了半张嘴。光着脚板,右脚比左脚大得多。   居然还是一件中山装,上衣口袋还是有一支钢笔。   寒风卷起的枯叶在他身后打转,我心里有些冷。就在他转过身来,一片落叶缓缓地从我面前飘下,黄叶刚落地,就被风掀起,滚落而去。   他静静地看着我。突然他阴暗的瞳孔像射出两道光,脸上的微笑更浓了。   “拍”的一声,他手中的瓷碗从僵硬的手里坠落。他口中不是“啪啪”,而“哑哑”地叫,原来他是一个哑巴。左手握着的光溜溜的棍子挥动起来了。我连忙后退一步。他竟然向前赶上一步,他的目光我终于看清了,不但有很多光亮,还有一种狂喜。   我惊呆了,他难道认得我?我眼里全是疑惑。   我抛掉棍子,双手在比划。时而双手成圆球状,时而把捧着的双手微微张开往嘴里送。   我还在摇头。   他显得十分焦急,把右手伸直,五指并拢,轻轻地往下压,然后重重地往上抬,眼睛盯着我。   我喃喃自语:“饭粑?”   他居然听清楚了,不停地点头,点得很重。      我不由得全身震颤起来。   我没想到那一次小小的恩赐,竟让一个疯子记住了。我的容貌应该改变了不少,但他还是认出了我。他混乱的精神世界里,竟然还保留着某些珍贵的记忆。     感动像电流一样让我颤抖,但心底的惭愧像感动的潮水下面渐渐露出来的礁石。我长这么大,受过别人多少的恩惠?但我又真正记住了谁?受过别人的恩惠后,我又真正有过感恩的心吗?   我从来都认为,我的所得是我应该拥有的,我需要感谢的仅仅是我的能力和运气。我从来没有想过,生活中的每一束阳光,四季中的每一缕和风,都应该让我感恩。我把自己看得太重,却往往忽视了良心在缩小。   其实,我们活在世界上,就是一种幸运。我们要感谢的人和事太多了,抱怨多半是自私在作怪。以一种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微笑面对人生。   我打开行李,把衣服掏出来时,他却不见了。   连一个不正常的人都能让我感动,做为一个正常人,我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别人感动? 08/12/17晚于宁波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