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不痛 麻醉不痛
关注数: 0 粉丝数: 18 发帖数: 2,882 关注贴吧数: 2
纷乱的思绪 无法理顺思绪,在工作和家庭中挣扎,要做的,只是周而复始,除了大是大非,不需要去辨别什么,更不能去随心所欲的计划。爱情是奢侈的东西,那只属于天真的年龄,夫妻之间需要的只是一份迁就与依赖,让彼此的存在成为一种习惯,同样的利害关系构建共同的未来,别无它求。当亲情成为一种无奈,这种无奈是一种没有理由可讲的安慰与责任,更是自己真正价值的体现,也许它限制了你的手脚,也许它折磨了你的身心,但最终,那是自己的归宿,无论恨了还是爱了,最后都会算了。没有闲暇停下来想什么,自己开头的故事,永远只有自己书写结果,谁也怪不得,谁也怨不得;睡得很晚,梦却很多,睡得累了,天明了,继续来过。不想成为别人计划里的角色,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因为我们已不需要谁来负责。如今的如今,似乎除了适应我们别无选择,适应敌人的微笑,适应向敌人微笑,适应忽略亲人的问候,适应问候并不牵挂的人。太多不真实的虚构,组成真实的生活,而真实的东西,埋藏在地壳的底层,不能在阳光下表露,井底之蛙,骄傲自大,但它感觉自己是安全的、明白的、无忧无虑的,更会认为自己的视野是宽广的,真的让它知道了天大地大,它会迷惑,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地,找不到自己的家,会感觉世界狭小的让它不能呼吸了。疲惫的心不需要什么,谁又会将谁真的牵挂,来了,走了,淡忘了,只不过是梦一场;谎言,真话,都不重要了;真的,假的,都随他吧。固执也罢,任性也罢,不要说什么可行不可行的话,责任我的,委屈你的,风停了,就这样安静的过吧。幸福的花儿还没栽下,却无端着盼着它开花,累了,真的累了,微醉花架下,花瓣落下,飘落掌心,醉看飞花。
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 (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本为金陵女子;生卒年不详,唐代金陵(今南京市)女子,能歌善舞。杜牧有《杜秋娘诗》述其事。这是唐代的新歌;乐府诗集列它在近代曲辞中,并题为李绮所作,全唐诗则视为无名氏作。 金缕衣:原指金线刺绣的华美衣服,此为唐代乐府新题。 《金缕衣》中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脍炙人口,是历来传颂的名句。 很多旧诗都有新说的,新的说法新的看法是根据时代的变迁而来,当然每个人的感悟也不尽同,于是这一句确实被应用在很多地方很多事情上面,除了学校教育劝学生不要荒废功课外,在社会也广为应用,如炒股如球场如情感婚姻等等。 ��纵观所有,我用一个“主义”来概之,即整首诗讲的其实是一种“实用主义”。 ��自己的幸福不是在别人手里,其实是在自己的手里。一生错失多少良机,一生又为多少错失而空叹?但是人还真总是要等到到了终点才记起要去看风景,不过还好,你毕竟还有感觉并且知道自己错过了很多的风景。 ��上面谈到幸福,又是因为这首诗而提起的“幸福”,不禁想起柏杨在一篇杂文中讲了这么一个正好给这句诗作最好诠释的故事:一个年轻人在一条花径上,要选择摘下一朵最大最美的花,但条件是不许回头。年轻人走啊走的,见一朵不错的,想伸手摘下,回心一想,前面也许有更大更美的吧。往前走果然又见一朵属意的,想伸手摘下时,又希望前面有更大更美的,于是再往前走。如此周而复始,结果走尽花径,空手而归。 ��什么是幸福?谁都会说在追求幸福,但总在过程中却步了,于是又总会感慨幸福为什么总离我那么遥远?人生本来就是一条风雨路,风雨后总会有亮丽的晴天,人要知足常乐而不是因噎废食,很多人总是将“因噎废食”行为自以为潇洒地当成是一种“知足常乐”。很多事情并不只有结果才能解释,一心想着拥有幸福结果的人往往忽略了错过了过程的幸福,过程才是第一,任何事情只有经历了才知道酸甜苦辣,才识得个中滋味。 ��人生的感叹多来自时间的压力,而对于时间压力的感悟,自古至今从中到外一直都是人们的共同话题。从孔子临江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到亚里士多德“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的哲学话题,无不都是一句时间稍纵即逝、不容轻掷的警语。 ��再回头看这一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你明白“花”是什么呢?是生命中所有珍贵的事物:生命中的感情、时光、理想、自由、精力、健康、金钱……这一切可都是你满手盈握生命的宝藏。 ��当通篇文字打到这里时,我自己突然有点被时间遗弃的感觉,感伤、悲凉、怆然……人的生命短长非能自主,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其实都是在一种剩余价值中,价值还剩下多少,价值有多高多低其实没有一个人清楚,惟独那种无力折取的慨叹与失落感会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沉重! ��于是,教人油然而生“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来了。时间,到底是轻还是重呢?为何?为何?轻也无法承受,重也无法承受!以上为转帖,看着不错,帖给大家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