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蔼的军兔🔥 天剑鹰
关注数: 3 粉丝数: 6 发帖数: 1,119 关注贴吧数: 74
赤焰军兵士冤,但祁王和林帅却不冤 个人感觉不算冤枉,注意剧中对祁王的罪名是“谋反”而非“造反” 所以想要罪名成立,不需要真的要祁王起兵逼宫,只要他有“谋”的证据就算,那么他到底有没有呢?对于祁王到底干过些什么,从剧中结尾处皇帝与林殊的对话,我们可以窥测一二。 1.对于皇帝派至军中的监军人员,林燮一概旁置,但却重用祁王的人。 这里真的只是显示了皇帝的多疑吗?请注意,一支军队里重用的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用tg的话说是“能打仗,打胜仗”的,那不就是有军功、有战力的人吗,当然看客们会说“皇帝派去的人都是草包,祁王的人派去的才是精英,用祁王的人有什么不对!”这里的奇怪之处不在于林帅为什么重用祁王的人,而在于,赤焰军中为什么会有祁王的人!祁王为什么要往赤焰军派人!不要说是为了加强dang对军队的指挥,呵呵,我不信。身为皇长子,主动勾结边军大将,这算是一条证据吧。 2.在朝笼络人心。在府,清谈狂论,连大臣们的奏本都言必称祁王之意 在朝笼络人心,这句话下一条再分析。先看后半句,祁王在自己家中清谈狂论,不仅皇帝知道,连大臣们都知道祁王对于各种政策的解读,以至于上书时都要附上祁王之意,这么做的潜台词就是告诉皇帝“这么想不是我的意思,这是祁王的意愿。陛下您看,祁王有贤王之名,他的意思肯定不会错的,所以您还是快快同意了吧~”大臣们每次上书都这么写,都打着祁王的旗号,如果说祁王不知情,这可能吗?祁王必然是知道的,在知道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授意还是默许,祁王至少没有阻止大臣们这种做法,那就只说明:祁王是有意让皇帝知道的!“看到了吧,满朝大臣都是在我授意的情况下上书,他们是尊奉了明主,父皇你也从善如流,按照我的意思下圣旨吧”,请告诉我,这样的儿子,有顾忌父亲的意愿吗?这样的亲王,有在乎过皇权的政权稳定性吗? 3.他既是臣又是子。却在朝堂之上,屡屡顶撞朕。动不动就是天下天下 此处说明了上一条中,祁王“在朝笼络人心”的具体做法,就是在朝堂上屡屡顶撞皇帝,而且以“我是为天下着想”的名义,将皇帝置于“为自己着想而非为了天下”的境地,借此逼皇帝让步,同时树立自己的威信。其实在整部琅琊榜里,基本都是权谋斗争是事情,真正关于皇帝的内政政策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严惩庆国公,严打土地兼并之风”,从这一条看来,皇帝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昏君,有一些政策是利国利民的。那么由此推想,当年皇帝与祁王的争执,难道祁王就一定是对的,皇帝一定是错的吗?可是,在朝堂上皇帝的权威就如同在战场上将军的军令一样,军令一旦决断,便得三军用命,不许异议再出。试想,当国家的一项政策经过皇帝议决后仍有一个人要再三再四地固执己见,且此人不是寻常大臣,而是万众瞩目的亲王甚至是众望所归的储君,你若是皇帝将如何处置?如果真的不同意某些政策,为什么不可以在后宫告诉皇帝,而非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挟百官之威反对皇帝?祁王之错,恰恰在于不在决策之前与皇帝私下商讨,偏要皇帝决策已定之后搅扰国政,刻意打压皇帝威信。 祁王、林燮想要的朝局,梁帝给不了他们。然而,这两人他们有权、有兵,索性与皇帝对着干,这样的做法还有父子、君臣之礼吗?用今天的话说:还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和组织流程吗?他们的做法确确实实是结党营私。假如,祁王和林燮不死,梁帝的结局会是什么呢?会被他们架空,成为一个傀儡皇帝。谁又愿意成为傀儡呢?没人愿意,尤其一个通过兵变得到皇位的梁帝还是个有政治理想的政治家。楼上说祁王像扶苏,个人以为不对,因为扶苏是秦始皇看好的太子人选,专门送到蒙恬军中磨练,秦始皇是本人愿意他们两人结党,用以加强扶苏对于皇位的统治力,与祁王主动勾结边将有着本质区别。如果一定要与历史人物对比的话,我倒觉得祁王林燮二人如果不死,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曹操的情况:架空皇帝,富国强兵。毕竟曹操比汉献帝对于国家的治理能力要强很多,因此这个儿皇帝被架空成为傀儡对于老百姓来讲还是一件幸运的事,但看看所有讨伐曹操的口号吧:奉旨讨逆。你可以强,你可以英明,你可以忽视皇权,你可以无愧于百姓,但说你是个逆贼,不冤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