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光野 榆光野
"你总会在特定的时间遇到特定的事情,面临特定的场景,而一切努力不过是将他们尽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联系电话:
关注数: 46 粉丝数: 67 发帖数: 3,391 关注贴吧数: 19
《另一种讲述的方式》——为了人与记忆的相遇 每一个生活中的瞬间,每一张照片凝固的静态,我们质疑留下的是镜头背后的真实,还是被虚化的记忆。但无论如何,那些神奇的光影以高傲的姿态认定了我们模糊的过去,以我们想要的、或我们以为我们想要的方式修订了记忆,摆正了历史。 《另一种讲述的方式》是约翰·伯格和瑞士著名摄影家让·摩尔合作的第四本书。在这些年合作的过程中,作家和摄影师不断地检验着摄影的本质。他们关注着医生与病人、医疗与病痛之间关系的含义以及视觉艺术家们的状态。这次,他们探讨摄影究竟是以怎样的手段、影像和文本,如何一同趋近读者的。 书的第一部分是让·摩尔在山区拍摄的照片。他走过千千万万的地方,特地走上集市拍摄的边城闹市之景。或者只是在驻足停留的地方遇到一个美丽的盲女,为她摄下种种神态。在他和农夫一起生活的日子里,他为主人拍下奶牛的眼睛、辽阔的草原,让主人衣装整洁,为孙子留下音容笑貌。森林伐木工人的妻子央求他为自己的丈夫留下影像,因为那将是她唯一可以用来纪念和回忆他的方法。 他潜移默化地告诉我们,相片像是一道阀门,带来通向其他任何回忆方式的渠道。神奇的光影留下的痕迹。给人们无限追溯的可能性。 然而当人们随着这条河流到达记忆的彼端,我们其中的一部分喜爱质疑者,又开始怀疑它所带来的真实性。 一张相片可以被添加、删减、篡改,在胶片上玩的光影游戏和在电脑上玩的后期制作,简单地影响了我们回忆的逻辑。或者说,照片本身是真实的,但它并没有以我们以为的影像显示,它并没有以我们原先设想的方式发生意义。约翰·伯格说,它所抓住的过去的瞬间,永远不可能导向现在。一切照片都充满歧义,它们以拍摄者从未所料的方式衍射着可能性。 让·摩尔从自己数据库中挑出一些照片,找来工人、花匠、银行业者与精神科医生等不同人群来观察。这是一个游戏、问题还是实验?三者都是,甚至不止这三者。这是一个摄影师的提问,想要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他所拍摄的相片,如何解读,甚至拒斥。 他提问说:“你看到什么?”各人五花八门地解读之后再对照作者的注释,不禁叫人哑然失笑。照片像一面镜子,观看后把自己的东西投射其上。时光的切片终究是谜,当讯息不明时,留下的只是含混的猜度。而当我们求助于文字,却容易限定住了影像的空间,造成教条式的武断效果。 所以约翰·伯格和让·摩尔在书的另一部分,将150张照片编辑成一组系列:“假如每一次……”。里面不附带任何文字,照片排序与阅读方式也无规范可循,主轴是一个农妇生活的回想,读者却可以沿着这条线若即若离,自由解读,在主观与客观的交融中自行走出一条路来。他们以散文的方式,让影像暧昧的本质牵引出更大的联想空间。
影室拍摄实例——简单布光 一、前期计划:1、拍摄初衷:技术+艺术≥教学 刚刚接触影室人像摄影的创作者,都会对灯光的使用和曝光有很多疑惑。面对模特时,不知该在何处安排灯具,是左还是右,是高还是低;不知该使用何种性质的光源,是软光源还是硬光源;测光时,不是很清楚测光的来龙去脉;服装和化妆造型的艺术化处理更需要推敲。因此,在拍摄这组片子时,主要考虑的是最终呈现的影像既要有一定的创意性,又能为入行者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2、前期对整体效果的设计:多元的美。 拍摄前是以服装、模特以及灯光的使用互为参考来进行整体把握的,尽量让多种元素在同一画面里相互映衬,产生视觉上相对综合的美感。虽然有非常形式感的服装在画面里出现,但服装的细节不是要表达的主体。模特是专业模特,表现力很好。因此,面孔与肢体之间的关系,人与服装的关系,这些是需要多方面展现的。色调与影调的把握,气氛的营造,更是创作片成功的关键。3、灯光方面的设计:灯在于“精”。 以尽可能少的灯具使用量,实现尽可能丰富的光影变化。一支灯,加上一个放置于合理位置的反光板,便可以拍摄出有影调变化的画面;两支灯,安放位置可以多变,再加上分别应用软硬不同的光源,对形体的描述和塑造就显得余地更大;在不超过三支灯的情况下,软硬光源组合应用,考虑照射角度的控制,加上蜂巢和挡板的应用,技巧和方法更多。因为既是创作片,又是教学片,灯光的即兴使用程度将会被降到最低程度。4、教学计划:用光造型。 由单灯入手,掌握入射表及反射表的操作方法,由浅入深,解决准确曝光量的计算问题。灯的布控,直接影响最终画面的影调和色彩还原,将是此课的研究重点。同时要根据模特的面孔及身体条件来分析化妆和造型的定位,掌握与化妆人员的沟通方法,让信息能尽量准确的传递,实现最初构想的设计思路。二、现场调整:计划基本不变,只有微调。 拍摄图一时,原计划用两支灯拍摄,都照射模特,一支在左侧为主灯,一支偏向右为辅灯。根据服装及妆面的色彩,又加入一支灯,在光源前加了蓝色色片,令其以羽化的方式投射到白色背景墙上形成渐变,画面萦绕在蓝色构成的主色调中。 拍摄图二时,为红色服装的背景选择多花了些时间。用白色背景可能会使服装的红色显得黯淡,用黑色背景可能会使红色显得突兀,用其它有色背景也可能会和红色不协调,因此最终选择了灰背景纸,令观者能集中注意力于画面主体,同时又不显得主体与背景空间上失去呼应。因为模特身高有优势,及地的长裙在她身上看起来不会显得累赘,因此最终拍摄时除了拍摄一些静态的画面以外,也令模特将长裙左右摇摆,画面会有动静的对比。 拍摄图三时,模特身材纤细,配合吊带式黑色长裙,更突显其优势。为了加强视觉效果,选择黑背景纸,在斜后方打一支灯给模特,使其从浓重的黑色中分离出来。前面的主灯保持不变。三组片子的妆面都没有十分特殊的处理,以润和透的自然妆为主,稍微加入一些和服装相关的颜色。
摄影艺术的韵律 生命作为自由的突变的延迟形式,在不断的返回生死存亡之中寻求自己的韵律。我们的每一天,甚至是每一瞬间就是生与死。否则。世界是很可怕的。人与事物的存在又存在的运动就是韵律。 何谓摄影艺术的韵律?摄影艺术的韵律,就是和谐运动中的限制所表现造成和赋予音乐意象的一种视力感觉。它是摄影艺术家手中的创造力。任何形式的艺术只要赋予了它以韵律,它就有了生命运动的感觉,它就会完美性的闪闪发光。如陈长苌芬老师的作品《日月》就是体现宇宙万物阴阳结合,生命运动的周而复始的伟大韵律。作品的载体是静止不动的。然而,它素有的内容揭示出的韵律赋予这种静止不动以运动的诗境。这种诗境如音乐一般在我们的感觉意识中回响,同时给予我们的感觉意识以运动的自然的韵律,这种自然韵律与摄影艺术的所特有的感觉韵律合拍。 完美的韵律是摄影艺术作品具有星星的属性。这星星看起来是静止不动的,但却永恒运动着。这韵律把摄影艺术作品变作初看是静止不动的,实际上是内容运动的火焰。而报上新闻摄影作品,甚至是最富于悲剧性的新闻摄影作品,是死的。某些新闻摄影作品无声无息地就在报纸上消失了,丝毫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若赋予它们以适当的韵律,它就会光彩夺目。如获得1980年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最隹图片奖的英国迈克 韦尔斯拍摄的《乌干达旱灾的恶果》,黑人干枯无肉的手与白人肥大的手形成了震撼灵魂的对比韵律,给读者以刻骨铭心的记忆。摄影艺术就是这样,只要一触到它的魔棒,与作者的个性结合在一起,任何事物便具有不朽的现实性。我们对摄影艺术作品说,知道你就象我们的生命一样具有生生不息运动韵律,是实实在在的。
关于人像摄影的几个简单技巧 出色的人像并非必须出众的摄影器材,实际上,一盏离机闪光灯就能创造出奇迹。 当《国家地理》杂志派摄影师外出执行任务时,他们被告知做一件并且是唯一的一件事:针对特定的地点和主题带回有史以来最好的照片,几乎不惜代价和花费多长时间。依仗无以匹敌的才干、付出和资助,难怪《国家地理》不断发表世界上有关异域和动植物的最伟大的图片。但这本杂志有史以来出版的最受欢迎的照片,在世界各地翻印,几乎被公认为是象可口可乐一样的标志,是一幅长着满头黑发和动人眼神、身着红色斗篷的阿富汗小姑娘的简单肖像。意外吗?我想不该。一幅恰到好处的人像,带着迷人的表情、美妙的构图和光线,拥有相对于其它形式的照片更强的感染力,更大的魔力。 出色的人像并非必须出众的摄影器材。依靠少许知识,你可以摈弃昂贵的工作室频闪灯、帆布悬挂、手持测光表、宝丽来后背、柔光箱和一些你认为严肃人像摄影所必须的随身用具。 为了证明它,我们将要一步步演示给你如何仅使用单反相机、机顶闪光灯、几块床单,一张硬纸板和其它几种便宜的零星物件拍出艺术性的专业人像照。人像摄影是个很大的话题,我们无法以几页篇幅囊括它,但我们可以告诉你几个随时随地都非常实用的灯光设置方案,不搀杂任何术语和理论的基本设备和技巧。 你可以找到令人像摄影由平俗到引人注目的技巧和捷径-而这一切都无须你去抢劫银行。
教您卖图片  据国内一份权威摄影报统计,中国国内07年的摄影人已经达到8000万的惊人数量,并且随着数码科技的进步,数码摄影器材价格的进一步平民化,这个数量还在呈现不断增长态势。小DC已经逐步专业化,单反进一步成为摄影爱好者手中新宠,以至于我们有时候都很难单凭一张图片去区分该摄影人是否从事摄影专业或者仅仅只是个人的一种业余爱好,直白一点说——“全民摄影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但是,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每个持有专业摄影器材的人、每一次按下快门都可以出作品,都可以拍出一幅为市场所接受的图片。毕竟,创作、记录还因个人对摄影对图像的理解程度不同而有明显差距。南方图片网之所以设立南方图片网摄影论坛,初衷就是希望有一定摄影水平的摄影爱好者能在这里交流互动,在提高摄技之余给自己多一点自信,让自己的摄影作品为自己创造应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对于摄影入门者而言,论坛更是一个学习的好平台,这对于摄技的提高以及以后走向市场肯定大有裨益。羞答答,只知道藏拙的人肯定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艺术家!最后,存储在电脑硬盘里的肯定只能是一堆没用的“垃圾”。所以,当摄影器材已经不再能制约你前进的脚步时,你还在犹豫什么呢?只要好好学习便能天天向上,多花点心机,多了解一下当前的图片市场,每按动一下快门,你听到的也许不单只是钱袋的“叮当”响,更多的也许是来自于内心满足的呐喊。 主观因素之一:武器装备武器装备指的当然是相机以及辅助器材。传统器材加反转片的效果就不用多说了,就数码相机而言,像素当然是越高越好。在图片不裁减的情况下,300万像素出来的图片最多只能用于豆腐块大小的报纸插图;600万像素的图片还可以勉强杂志内页配图;而1000万像素或者以上的图片就可以运用于杂志封面或者户外、高精度广告。所以,入这一行首先必须考虑自己的“米袋”,有“米”的当然选择千万像素的中高档武器,没“米”的也可以根据自己拥有的武器为自己的作品细分定位市场,判断应该从哪个方面入手并加强相关知识的积累学习。 就以新闻出版市场为例,手头上拥有一部600万像素的武器已经可以大有作为了。另外,还必须养成良好的备战状态。随身携带武器,随时准备按动快门,养成敏锐的新闻触觉是你“一举成名”的必备条件。南方图片网编辑部有这样一句话:911就是这样拍出来的!当然,有人会反驳,那是运气的问题。我们认为,运气固然是有一部分,主观因素还是占了绝大部分。因为我们不知道,运气什么时候会自动找上门来,当运气真的找上门来了,而你的手中却无机可“举”,就算你能把瞳孔放大到F-1.4,就算你能拿牙齿当快门——你也哭不出来!随身携带武器还有另一好处,就是你可以扫街,随时可以拍点偶发小事件拍些配图等等。哦,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出行之前,记着先把自己的武器上膛,设置好了才不会到时手忙脚乱。现在,国内的图片网对商业代理的图片大部分都要求长边在3000以上,JPEG格式。南方图片网从实际要求,要求长边在2500以上,也是JPEG格式。所以,我们建议大家,把自己的相机调整到最高精度和最大尺寸,处理器比较强大的武器最好用RAW格式或者TIFF格式拍摄,上传时转为JPEG,自己保存原始文件。最大限度保证图片的精度是销售利润最大化的前提。 主观因素之二:克服自身的惰性我们这里所说的惰性可以分成两种。首先是克服思维的惰性。第一种惰性源自儒家传统,中国国内爱好摄影的摄影人不少,但敢于直言“名利”的人不多,大多只是抱着一种玩的心态在论坛上或者博客上玩玩自我,听听他人的吹捧,即使被其他媒体“转载”了也懂的如何安慰自己,而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往往也不敢挺身而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实,这种思维的惰性是非常有害的,可以说是损人而不利己。第二种是由传统传承下来的另外一种比较好玩的东西,美其名曰:谦虚。谦虚是一件好事,但过分谦虚只能过分放大自己的缺点,导致自己信心不足乃至裹足不前,不敢做进一步的尝试。南方图片网摄影论坛之所以把“批评就是表扬”作为论坛的宗旨,原因也正是想鼓励有益的批评(严禁人身攻击),使摄影爱好者在批评中准确定位自己。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