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脚儒 独脚儒
死神草草,又名白草,白姓得于某陌生人,其余资料,不明。
关注数: 67 粉丝数: 93 发帖数: 9,342 关注贴吧数: 156
【三两句】关于《盗梦空间》 前几天,还像是盛夏。一转眼,仿佛正值金秋。气候多变的,就好像当下的双子座。 各种考试,各种麻烦。从肉体和灵魂,鞭挞和救赎;也许是命运之轮转动到这个节点,流年不利。 就好像《盗梦空间》里说的,莫名其妙的各种遭遇,让人分不清,梦境和现实的距离。想要离开一个梦境,死掉的话,一定能办到。但人生不一样。死去,就能成为谁的梦境中,莫须有的投影。 就好像依稀中有谁对我说:“人生就像了连环的陷阱,痛苦,繁琐,疲惫,没有尽头的一拨一拨。”哈,除了最后的解脱。也许每次都以为可以逃脱,又重进入,那刹那的希望好像一个可笑的小丑。 在盗梦空间的结尾,我情愿相信那不是梦境。从心底里,我可望看到命运被打破。悲剧被缓释。呵,天方夜谭,就好像提出四季如春的奢望,就好像诅咒终究要来得冬霜和夏雷。 有那么一瞬间,我又想说那句以前常说的,真的,安安静静就好。对生活,对梦境,也可笑的对悲剧片闹剧片的剧情。 如果,能有一个自由的梦境,你会把它建设成什么样子?我想回答,憩园。可我从未到过,如何投影。……空中楼阁的可笑,又可悲。 越来越频繁,从心底热情洋溢的祝福,以及歇斯底里的诅咒。没有经历太多,却想多了。 现实,如同最真切的梦魇,伴随午夜的风与雷的狂想曲,长久的演奏下去。直道它认为,那是终焉。 而唯一不同的是,你们不是投影人物,你们存在着,比什么都真实。 我不知道,自己潜意识里面是什么样。 魔法与剑的时代?勇气和权术的制衡? 救出过去,找到未来。 “这样高难度的任务,恐怕不适合游客参与。” 我在看世界,世界也看我。 我知道我怎么看它,却总猜想它怎么看我。 我怀疑它,它也怀疑我。 也许真是庸人自扰。 想多了……
【三两句】关于过去的愚人节 ——写下这篇文字,是在四月第一天的最后一小时。 0 愚者 愚者,塔罗牌的第一张,同样也是最后一张。是开始的懵懂无知,也是终末的大智若愚。是特例独行,果断前进,昂首挺胸,不顾阻拦的追求家。也是武断无知,我行我素,轻率冒进的盲旅人。 愚人节 曾经有点期待愚人节。也同样惊恐着。 好像这个日子可以肆无忌惮,畅所欲言。正大光明的整盅,旁敲侧击的表白,还有种种,明显已经批量生产好的,打着玩笑标签的陷阱。 有整人的冲动,也充斥避整地忐忑。 这是个叫人说那些,不想说,不该说,不能说的话的日子。 过去 愚人节,一点没变。二十四小时。 不像初高中那样,喧嚣的在走廊当中胡来,起哄,旁观,笑得前仆后继,或者干脆加入其中,抑或深受其害。 有的只是默不作声的看过些文字,会心一笑。24小时,除去六小时睡眠,竟一点不觉多。 寻找 也曾被玩笑。 说我喜欢哪一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谈何真正的喜欢。自嘲的摇过头。发觉,已经遗忘,萌动,勇敢,追求,甚至玩笑。还有其它。 失去愚者的塔罗不再是完整的塔罗。 有人说,抛弃“0 愚者”是蜕变成“1 魔术师”的第一步,犹如人生路上,告别真纯,开启灵智。也许被抛弃的“0 愚者”被放置到了22的位置,成为世界后面,真正,超脱完美成为平凡的终焉。 也许愚人节,就是每年有一次的品味? 有点感慨? 但终究不太喜欢愚人节。
【读后感】 《盗贼》读后感 《盗贼》读后感 小引 有人说,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具有其怪异性。我想,与其说其作品有怪异性,不如说其作品有一定艰涩程度。这种艰涩,并不是学究玩弄文字的花哨,也不是故作深沉的悬疑。而是其独特的融合了文化的笔触。那句“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具有其怪异性”的评论想必是生活文化迥异于日本的读者说的吧。而细读其作品,则会泛滥出一种透析生死的感动。 生死 笔者说的“透析生死”可能有点突兀。但对于三岛由纪夫小说中“携带”的日本文化,“生死观”绝对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盗贼》《太阳与铁》当中,主角由生寻死,走在死的道路上又不止思考着生。《盗贼》里三岛先生用旁人的口吻这样说:“死并非仅为了填补生的空白而受人召唤,也是为了使生更加充实而应召而来。”似乎也正应和着“樱花文化”中灿烂的充实的死。 内在 当然《盗贼》言述的不仅仅是生死,还复杂的讨论着“肉体的爱”“精神的依恋”“背弃和追随”“嫉妒和幸福的毁灭”“情感的真实隐瞒与欺骗”……作为一个年轻的读者,作为一个对日本文化所知不多的中国人,我甚至不能通晓其中暗藏的所有内涵,表和里埋葬的一切深思。又或许,三岛先生只是记述一个真实故事的蓝本。只是深刻如哲人的思考,和简单到日记的文字,两者相加,叠合了真实与灵性。 水印 《盗贼》里,明秀的失恋,母亲的模糊的态度(可能是对儿子的掌控感,还有对幸福的不同定义),以及那一段渲染过玄异的“死亡预演”的旅途。不似情感小说那样喋喋不休的抱怨,也不似伦理片中血泪糅合的笔触。只是普通,平凡,像水印一样参杂上情感。从“校园中的青涩恋情”“不明不白的离开”(令人见笑,笔者读到此段,深有同感)“悲伤的酝酿,有心事的旅程”一直到“死亡的前奏”。这些水印样的情感,不单独存在,他们一起,有次序却重叠的,排列在“浅薄文字”描绘得故事世界中。很淡,很真实。 平凡 和三岛先生的大部分作品一样《盗贼》文字简单,没有华丽的词藻(或者只是译者能力所限?)正如前文笔者浅浅提到的“平凡如日记的文字”,恰是这,带给故事以更大的真实,相信很多人经历过失恋吧,明秀失恋情节中,从悲伤,到叹息,到怨恨,到对对方新生活的嫉妒,一切的文字,是这么真实,就好像一个视野范围内发生的故事。 我想,小说这一将幻想真实化的产物,只有真实到脱离幻想,才是最高的境界吧。 爱情 爱情是什么?这是对三岛先生这部作品,最深和最浅的思考。因为爱情,是最浅显的剧情,从“明秀恋爱”“明秀失恋”到“明秀清子相遇”“明秀清子结合(然后死亡)”的主线。而爱情,也恰恰是这部小说最深切的求索,什么是爱情?因爱生恨?还是嫉妒?还是苟合?还是同样追求?还是精神寄托?还是盗贼? 小说的最后,当男女主角的前恋人相会的时候,他们发现。“幸福”早已被一个盗贼高手窃取了。 终末 三岛先生是不相信幸福的,他最终死于自杀。但是早年的三岛由纪夫,相信爱情,荣誉,武士道精神。也遭遇过“明秀样的失恋”“幸福状的嘲讽”,也走过无数路,试图看透,真实和虚妄的边界。这种超然,甚至读这些作品的刨问,以笔者的浅薄,根本是做不到的。 我相信幸福,存在于这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就算深深浅浅的读过那些不幸,还偏执的相信着。超脱也罢,固执也好。也许《盗贼》,其实讲述的是命运。 仅以这篇过时的读后感,作为对幸福的祭奠,以及对三岛先生的缅怀。
【三两句】关于秋 写夏还是七八月的事情,转眼,已经到十一月写秋的时节。 我无数次动笔写每一季,甚至这只言片语还会雷同。可自身,可世界,都早已不复往昔。就好像秋天,永恒不变的上演着最残酷的改变。 这个秋天,最长的一段日子我在杉达的校园里度过,比起城市,比起先前常驻的两座不大的校园,我更喜欢大学,喜欢它映缀的苍翠,喜欢它的安静恬然。据说,那些名校更加的大而漂亮。恩,那又怎样,反正,我如同种子,已经落到这里。 曾经在一篇小说里,我写道:“暮色的校园,有点电视剧谢幕的唏嘘和冷清。”那么,秋天的校园随着呼啸穿堂的风,更为这唏嘘和清冷平添萧索几分。 也许是还没到落叶的日子,也许是杉达校园选择的大都是常青树,又也许是校园职工劳作勤苦。走在校园里很少看到厚厚的一沓落叶,在风中飞舞,在土里沉郁的凄美。但仅是那种风,那种挣脱了都市焰火气的风,那种收敛了水和月的冷的风,那种风吹过来的时候,叫人想到“清寒”这个词汇。 不同于夏的炽烈,春的暖润,冬的酷冷,秋的清寒更加由表及里,从袖口透进来,打个趔趄,咒骂两句自不可少,平添几分不曾有的清醒冷静也确是真。 就好像青春的火燃烧过后必有浪子的醒。 还记得去年的十一月开始,就是上个秋天,每天都连片累牍的写护生,好像还是昨天的事,却再也提不起续写得兴致,谈论起那些日子,或想起那些事,不会说年少无知,却依旧一笑付之。时间这东西,的确就像春流水,秋落叶,一去不复返着。 而撕扯落叶的秋风,好像告诉我们,落叶,时间,往事,这一切一切失去时候的痛,还有冷彻骨。 秋天,不止有风,夏雨结束,秋日的阳光开始多起来。说实话,这阳光,其实很漂亮。 大概是因为在郊区的缘故,要么阴沉着密布云层,要么万里无云灿烂得让人羡慕。阳光或洒或泄下来,折射和反射出七彩的颜色。我很喜欢穿着拖鞋,眯起眼,走到阳台上晒太阳。看匆匆的人,想匆匆的事,仿佛从来不会匆匆的慵懒老猫。 也许,我追求的就那么简单。也许不是。 也许是因为天气渐冷的原因,秋天的阳光很舒服,和秋天的风一起,把这个季节,化作多变的梦。 温暖和清寒,纠结到一起,细分不开。 太多的东西,总是以这种姿态出现在生命里的。 而我,爱它们。
【三两句】长街 不曾在长街上行走已经很多年了,那种夜色笼罩大地以后,梧桐树,星点的麻雀,稀薄或凝筹的霓虹光影。若有若无的月色。一边是喧嚣的街,一边是沉凝的河,头顶是变幻的夜。这种感觉,似曾相识,又阔别已久。 记得以前夏日还有乘凉活动的时候,晚间的天潼路也是这样的一个融合体,那时候很小,不知道什么折射衍射。从觉得拉长缩短的霓虹光影背后,一定蕴含了玄奥的法则,那些一段段的光彩或许是一个个不同的世界。现在想来,有点憧憬,有点好笑。 后来的时候,更多的是在田林奔走,那种夜色,那种街景,断断续续,忙碌和绝望。说实话这段回忆,我不喜欢。 然后,这样行走在街边的感受,就只有在苏州河边散步的片刻了。迎面而来的江风,奔走的小孩子,显得和煦温暖的太阳,油绿树丛中泛滥的新鲜空气。与这座城市这样的格格不入,却让人得到久违的舒心。 行走在这考场边的晚间林荫路上,我最多的还是感慨,不多久,就是高考,三年,或者六年,或者十二年,就这样过去了。行走在四川北路或昆山路的疯闹的日子,年少轻狂的岁月,还像是昨天一样,那些仙剑,学农,军训的日子,还像是上一瞬间一样。可眨眼,它们就都一去不复返了。 就像夜已深,车水马龙,霓虹缤纷,就都不再了。换上十成的安静淡薄,催旅人入睡去了。
【私以为】无题 夜半的时候,电台里响起莫文蔚的歌声。没有阿信那样的激昂和热烈,没有陈绮贞那样的美好和深沉。只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快乐,却有种缺失的角落被填补的感觉。我不知道,我们到底丢失了什么,是不是快乐。有的时候,我们好像很快乐,可是,那种简单纯粹的,看一缕阳光,白草红叶黄花时候的快乐,那些做梦也会笑出来的快乐,已经找不到了。 诚如朱先生所言“那么聪明的你,能否告诉我,为什么那些日子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呢?” 很多次想听离歌,但最终都没有把它放出来。也许,信乐团的离歌,已经不是真正的离歌了吧。那是一首断肠的情歌。真正的离别,我执着的坚持着应该是李叔同的那首:“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芳草甸大都被圈拦,长亭也已然不再。送到七里还是九里,早已记不分明。只是离别,根本不曾,也永远不会远离每一个生命。 莫名的,有一种阴云笼罩的感受,一次次的想摆脱,摆脱不了。我知道,只有面对。 烦躁不堪的丢下孟尝君和信陵君,丢下椭圆和双曲线,丢下卡文迪许和牛顿,丢下give away和make away。其实我需要的最多的不是他们,是仔细,勇气,还有平静的心。 好歹,我相信,这些我终将有。 看到那个小狗做梦笑醒的视频,然后我也笑了,难得的笑了。 谁说这些日子不会过去呢?谁说那些美好一去不复返了呢?
【辄止】关于 ——这篇应该是琐屑的杂记 1. 在填写档案的时候,偶然间写到过往学历的时候。 小学的六年,初中的三年,高中的三年,只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三串数字。 到了今天,那些快乐,那些泪水,那些感动,那些辛酸。都遥远的好像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 或者提起,或者记起,都能付诸一句“年少轻狂”了之。 一笔落下,十年寒窗就这么刻下了。 2. 几个小孩子,在那里推着父母卖烧烤的老旧手推车,好象出征的战将,玩着我不所知的疑似战车类的游戏。 我叹了一口气,因为那手推车用木板,简陋的拼凑而成。一眼就能看出做的辛苦。 我很自以为是的把这当作一段心路历程的记忆。 而后来才想起,简单的小孩子只是把这当作一件大型玩具。 3. 听音乐加点糖的时候。一首歌突然唱出了这样一句话:“不知不觉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突然,很震动。然后,追忆,有点感动,又不屑起来。 原来,时间让我们改变的那样容易。 林岚和顾小北的爱情。陆叙的真诚。微微和火柴。 我们曾经的津津乐道和火树银花。到今天,已经不屑起来。 诚然,时间它从来没有失败过。 4. 曾经,说起光之神帕西斯。总谈起他指引道路,因为那时候,迷茫。 后来,说起他,总挂在嘴边的是他的仁慈。因为,生活太坚硬。 现在,却仰仗从前最不屑的战无不胜起来。 大概是,太想要,胜利了吧? 这样的急功近利,也许正是,我无法胜利的原因吧? 5. 校园里的,那几棵玫瑰或者月季又开了。 而桃花谢了,枫叶正茂盛着。 我记得那年,天说要采枫叶的。 可枫叶已经红过了,又绿了。 年齢の时间覚えていて、风は林の梢の小鸟で叫んで、どのように寝ついたことが分からないで、梦の中で花落知多少.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