衾诗苜暮 衾诗苜暮
关注数: 0 粉丝数: 5 发帖数: 1,422 关注贴吧数: 8
[080819]赛前放松一下--小眯地新闻 邹凯:男团夺金已无压力 单杠将拿出秘密武器捷报联盟记者王智报道 拼下一枚自由体操金牌,四川小将一人就为四川贡献了两枚北京奥运会金牌,而他接下来还要参加男子单杠决赛。邹凯赛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他在最后一个单杠项目肯定拼了,不仅要拿出自己全部难度动作,难度分来到7.2,这套新编排的动作还是首次亮相。“目标就是单杠金牌!” 心理素质 没感觉紧张 拿到自由体操金牌后,邹凯参加了新闻发布会,还在混合采访区接受无数媒体狂轰滥炸,然后他和肖钦受邀到腾讯网站和网友聊天,到最后他还再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不累不累!”邹凯笑笑说,“我已经把枕头被子搬出来了,免得影响其他队员休息,明天陈一冰还有吊环比赛。” “比赛前我就知道我出场次序还不错,两个强的都在我前面比,最差可以拿铜牌。”没想到罗马尼亚和巴西的两个世界冠军都失误了,在这种情况下邹凯还能顶住压力成功完成动作,在加上男团比赛邹凯最后出场顶住压力站住,所有人都说邹凯心理素质太好了。 “我们男团已经拿金牌了,那是最重要的项目,所以现在我已经没有一点压力了。当时我想的就是把这套动作完成就好,因为我最难的是第一个串,第一个串成功,后面就没问题了。”邹凯回忆说。 记者提醒他迄今为止四川的所有金牌都由他一人拿到,邹凯很高兴,“是不是哦?那我再拿一个呢?”四川遭遇大地震后,四川泸州出生的小伙子就一直受到体操队特殊照顾,从总教练到主管白教练都安慰邹凯,用赛场上的行动证明四川是震不垮的。所以邹凯夺冠后不停地重复这样一句话,“这枚金牌是为四川人民拼下来的,我要感谢支持我的家乡人民!” 奥运生活 饭菜太淡想吃火锅 四川两金小将在奥运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邹凯说他觉得一切都很新奇,到处都是穿得“花里花哨”的人。因为攒足了劲要在奥运会上展示自己,邹凯每天早上都出去跑步,为的是减肥。怕记者不理解,他还专门科普到:“体操就是把自己举起来的运动,所以不能太胖了,太胖了完成动作太艰难了!”邹凯在国家队的外号,除了小眯就是小胖。和他一样来自四川的兄弟冯喆也被叫做“胖子”。邹凯解释说:“我如果放开了吃,容易长胖。” 奥运村的餐厅获得广泛好评,可来自四川的邹凯觉得不过瘾,为此他一直安慰自己,比完所有比赛要去吃大餐,点一桌青椒肉丝和牛排,还要吃一顿火锅。 “我在奥运村只能吃西餐,就是香肠意大利面之类的,吃几次就腻了。”邹凯一脸委屈的表情,“饭菜样式都很多,就是口味太淡了,有些根本就没有盐味,可能是为了照顾外国运动员。” 邹凯和黄旭住一屋,黄旭是体操队的老大哥,很照顾邹凯。不仅是黄旭,其他队员也经常开邹凯玩笑。肖钦和邹凯都在昨日拿到金牌后,两人还互挖墙脚。“邹凯你就加入我们八一队吧,你是多么黑的黑马啊?”肖钦拿邹凯开心。“你应该来四川队,你那么强的,你应该来四川支援灾区人民。”邹凯也不甘示弱。 短短两周的奥运村生活,小眯说他会记住一辈子不忘。“我们整个团队凝聚力很强,平时感情很好,这是我们强大的原因。” 想见妈妈 九寨沟计划不变 邹凯为了训练三年没回家,家里一年前搬进的电梯公寓他还没有“参观”过。得知父母要来看自己比赛,小眯有点激动,也有点失望。“今年春节他们就过来看我,我们在白教练家里吃的饭。但是这次妈妈过来也见不到我,我们比赛完就直接回奥运村,她们只有自己在北京玩玩儿。” “邹凯!啊!长得好乖啊!”球迷都觉得邹凯可爱,可邹凯很囧地说,“我都21了,已经不小了,但是所有人还是把我当小娃儿。” 邹凯赛前豪言夺冠后请体操队的教练和兄弟们去九寨沟玩,拿到两块金牌,这个旅游计划会不会改变呢?“不得,现在时间可能有问题。”邹凯说,“听几个大队员说,我们比赛完了可能要一起去参加活动,只有这些活动结束了,才有时间弄自己的事情!到时候他们还想去九寨沟,我们肯定去!” “拿到三块金牌就请大家去马尔代夫噻!”记者的这个建议把邹凯吓得舌头都伸出来了。“哈哈,到时候请两次九寨沟哈,支持灾区就不去国外耍了。” 接下来还有比赛,邹凯在教练要求下很快返回奥运村,邹凯心里想的是另一个单项单杠。“德国那个运动员汉布岑难度能到7.3,但是越难越容易失误,不晓得他决赛会不会用这套动作。我肯定拿出那套没亮相过的新编排,冲这枚金牌!” 邹凯坐车向奥运村进发,他心里想着单杠动作,也想着怎么轻松一下。“回去打游戏,嘿嘿,凌晨再睡觉。”
[080819]体操曾让邹凯“捡”回一命 外号小眯又叫邹大胆 转自(某浪)母子俩有个特殊约定  四川小将邹凯和队友一起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邹凯的家乡泸州处处洋溢着喜气,火热到了“沸”点。  比赛前一天,邹凯的冠军妈妈就接到超过30通电话,都是表达希望和邹凯家人一起看比赛的。昨日上午9时不到,数十位亲友已经聚集在泸州滨江路边的一个茶楼里,他们有的插小旗,有的吹气球,“小眯加油、邹凯雄起”的横幅挂了起来,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大厅中央高高飘起。9时半左右,邹凯父亲邹小龙、母亲朱世群来到了茶楼大厅,此外还有邹凯的启蒙教练林朝阳。  10时7分,邹凯初次登场,就以一套近乎完美的自由体操赢得了15.925的高分,现场掌声雷动。在等待比分的时刻,邹凯对着直播摄像机有力地招了一下手,妈妈朱世群回头告诉亲友,这是他们母子俩的特殊约定,“我能感受到,他是在向父母,向家乡的亲人挥手。”  最后一轮,随着邹凯稳稳落地,一时间掌声雷动,茶楼内不管认识与否,大家都欢呼雀跃,拥抱在一起。邹凯父母的电话也不断响起,电话里,母亲朱世群一声声地说着“感谢”,说话间双眼已满是泪花。面对热情的记者,邹妈妈不得不再三复述邹凯的一切。但其中复述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了迎接北京奥运,邹凯已是三年没有回家。”  本报记者 王智 新华社  成长经历  感谢体操 车轮下捡回一命  邹凯1988年出生在四川酒城泸州。小时候的邹凯像有多动症一样,每天又跑又跳,回家就在沙发上翻筋斗。在热爱体育的姑姑劝说下,同样热爱体育的父母把4岁就“猴跳舞跳”的小邹凯送进业余体校,目的是锻炼身体。而这一练就一发不可收拾,最终眼睛近视、被队友称为“小眯”的邹凯,走上了奥运冠军领奖台。  从车上摔出去“是完整一坨”  邹凯的记忆中,少年时期的一次重要比赛和严重车祸至今还在脑海中。1993年四川省青少年运动会,林朝阳给邹凯报名参赛,并给队员们放假休息。比赛前,邹凯随家人坐出租车去会亲戚,走在泸州最繁华的一条道上时,坐在邹凯一旁的朱世群突然发现儿子不在了。停车后大家冲上马路,才看到十多米外邹凯蜷缩成一团,躺在马路上。到了医院医生都惊讶邹凯居然毫发不伤,只是脸因为摔伤肿得老高。  原来邹凯坐在出租车后座靠左的一侧,按道理这道门是打不开的,但不知怎么车子快速转弯时门突然打开了,靠着门坐的邹凯被甩到马路上。家人都惊叹邹凯命大,因为那条繁华路段上平时车很多,但就是邹凯被甩在马路上两分钟居然没有来车!  “还是练体操救了小凯子。”冠军妈妈说,邹凯的特点就是协调性好,连从出租车上摔出去都是完整的“一坨”。这次意外车祸让邹凯在病床上躺了好久,差点失去参加省运会的机会,最后参加比赛时邹凯贴着膏药上阵,完成动作的同时痛得直叫!   敢做动作 小眯又叫邹大胆  正是意外车祸后的带伤比赛,四川队教练雷鸣看中了邹凯这个苗子把他带到省队。喜悦,但很快是失落。邹凯发现自己的能力无论如何也比不过年龄大的队员。邹凯几次给母亲说想回家了,但教练坚信邹凯是练体操的料。另一名在省队带过邹凯的教练王瑜说,邹凯在省队的小名是邹大胆,什么动作都敢做,而且学动作特别快。  启蒙教练林朝阳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邹凯时,他害羞得不会说话。林教练的训练就是让孩子们自己疯耍,邹凯因此乐得合不拢嘴。练了两天,第三天邹凯的父亲想睡懒觉,还被儿子硬拉起来去体校训练。林朝阳回忆说,“他不是队员里最突出的,但从小就是协调性最好的一个。”本报记者 王智  邹凯自述  一次脚伤 单杠突飞猛进  凭着一股拼劲,2001年邹凯进入四川省队。2001年在宜昌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比赛上,邹凯引起国家队教练白远韶的注意。2002年,邹凯进入国家队。  在接到通知说要进国家集训队训练的那个晚上,邹凯还做着奥运梦。不过一进入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大院,巨大的落差就把他打晕了。“真的是巨大落差,我在四川队那批队员里是最强的,但到了国家队,我的天啊,每个人都比我厉害,我当时状态也不断下滑,咋个说呢,梦想破灭了。”  邹凯同时还要面对成长的烦恼,体操运动就是一项把自己举起来的运动,体重非常重要,但14岁的邹凯进国家队后,迎来了迟到的青春期:“那时候又在长个子,又在长体重,训练起来非常困难,很多东西都要从头练起。”  失望在不断累积,但小邹凯懂得给自己减压,他有“阿Q精神”,“反正我不被看好,我就没那么大压力。”在国家队,倒霉的事难不住邹凯,有一次队员间踢坝坝足球赛,他被一位舞蹈老师踩到了脚,这次扭伤让他歇了两个月。但倒霉的结果是:脚受伤的邹凯只能练单杠,单杠成绩扶摇直上。本报记者 王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