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控◎ 小茶控2020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
关注数: 8 粉丝数: 138 发帖数: 937 关注贴吧数: 15
茶汤.茶香.茶干.叶底都有专门的”术语“,你知道吗? 【茶汤滋味术语】 1.水味 一般形容茶汤滋味的。指喝茶时,明显感到茶味和水的分离、不融合,尤其在咽下之后,口腔中空无茶味的感觉。一般茶水分离的情况,会有两种可能:冲泡不当或者茶叶品质不佳。 2.化 形容茶滋味,多数指喝茶的苦味、涩味在口腔内短暂停留后消失。通常来说,苦味和涩味能在口腔中化开的茶,才算是好茶。 3.生津 生津,是喝茶时茶汤中的多酚类等物质,刺激口腔内壁,使其紧束收敛,口腔中分泌出唾液。 4.舌底鸣泉 舌底鸣泉,是指喝完茶后,舌下清晰感受到不断有津液大量生成的过程。生成的津液,能使口腔持续保持润滑,带来舒适的感觉。通常品质很好的茶都会带来舌底鸣泉的感受。 5.两颊生津 两颊生津,是指饮茶后,口腔内壁面颊两侧的部位,能够明显感受到津液不断涌出的过程。一般普洱生茶、乌龙茶、绿茶容易感受到,一般品质好的茶叶,都带有两颊生津的感受。 6.喉韵 茶汤咽下后,带给喉部的舒适感,或爽快、或清凉、或甘甜、或滋润或多种感受同时产生,持久不断。通常品质好的岩茶、普洱生茶、绿茶等都能带来喉韵。 7.锁喉 指茶汤咽下后带来的喉部的不舒适感,或干涩、或麻痒、或肿胀、或有异物感等,也会称为挂喉、叮喉咙。通常带来锁喉的茶叶,其品质会存在严重的问题或缺陷。 8.回甘 指饮完茶后,口内感到甘甜。通常回甘与苦味相关连,有“苦能回甘”之说。 9.苦 构成茶叶中的苦味成分主要是咖啡碱、花青素、茶皂素,而儿茶素、黄酮类等既呈涩味、又具有苦味。茶的苦味和涩味总是相伴而生,两者的协同作用主导了茶叶的呈味特性。 10.涩 涩味是上皮细胞暴露在单宁(即多酚类物质)或明矾溶液时造成的起皱、收缩的感觉。涩味不属于基本味,与苦味有本质区别。
普洱茶是最“脏”的茶?让我们从各类研究中寻找答案 1.【哪些微生物会存在于普洱茶(干茶)中?】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类群分析』这篇文献指出,细菌、霉菌、酵母菌与放线菌分别存在普洱茶製作过程中的各阶段,如下图 :普洱茶后发酵的主要微生物是霉菌与酵母菌,细菌数量不多,而且多为乳酸菌(细菌中的益菌)。霉菌产生了大量的多醣和单醣,为酵母提供足够的营养使其迅速繁殖,促使茶叶转化出香甜、醇滑的特点。此外,霉菌主要是曲霉类(亦写做麴霉)的真菌,如黑曲霉、棒曲霉、米曲霉、灰绿曲霉、土曲霉…等,其中黑曲霉(食品工业上用来生产柠檬酸与酵素)数量居优势。 至于有没有致病的霉菌毒素产生?『普洱茶中霉菌毒素之研究』中指出,从市售44种普洱茶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普洱茶中可能存在的四种霉菌毒素-黄麴毒素(aflatoxins)、黄霉毒素(sterigmatocystin)、赭麴毒素(ochratoxin A)和橘毒素(citrinin)均未发现。 『普洱茶饮用安全性研究』这篇文献指出,实验中的三款样本茶均未检验出大肠菌群等肠道致病菌 在『陈香普洱茶品质安全性评价与分析』这篇研究中指出,11款样本中有一款(熟茶)检验出致病的沙门氏菌(沙门氏杆菌不耐热,80度C以上热水就淋死它了),其余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黄曲霉毒素等均未检出。既然普洱茶干中含有大量的细菌、霉菌、酵母菌等,经过冲泡后的茶汤呢? 饮用的安全性呢?
滋味最丰富之茶叶,非古树普洱茶莫属 多达30种,你能闻出几种呢 1.清香味 这是普洱茶(生茶)以及晒青茶最常用的一个香气描述,以其有清鲜淡然之意,与浓郁芬芳截然不同,让人嗅来有素雅之感,如深山老林、广袤草原之气,无扑鼻之香,却自然和谐,让人舒适。 茶叶的清香的气味分子构成主要是青叶醇以及一些简单脂肪族分子。杀青初期,随着叶温上升,顺势青叶醇大量挥发以及转变成反式青叶醇,加上一些高温下降解产生的简单脂肪族分子共同形成了清香的特征。 2.毫香味 这是在普洱茶级别很高的时候会表现出来的香气特色。顾名思义就是“毫”所表现出来的香气,这种小芽未展的鲜嫩也独具一种特色之香,让人更觉清新可人。 3.鲜爽型花香 花香在普洱茶(生茶)中很常见,而且表现得多种多样,其中很多具有鲜爽花香特色的茶往往令人印象深刻。这种类型的花香或如铃花、或如百合,虽可香得扑鼻,香得沁人心脾,但香得纯粹,单只是一种纯嗅觉的享受,不似果香蜜香一般嗅来令人流涎生唾。“鲜爽型花香”也可以叫做“高扬型花香”。 对生茶的鲜爽型花香贡献最大的物质是芳樟醇,这是一种高沸点香气物质,通过杀青将以青叶醇为代表的低沸点香气物质挥发掉后,其如百合或铃兰的花香就显现出来了。 4.甜醇型花香 此类香气或如茉莉,或如栀子,嗅来令人愉悦,往往使人不自觉地深呼吸,精神更为之一振。此类香气在生茶中极为常见,β-紫罗酮、茉莉酮以及部分紫罗酮衍生物等香气物质在生茶中都参与了这种香型的表现。这些香气物质基本在加工过程中生成,沸点高低不同,不同含量不同比例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是普洱茶香气特色多样的原因之一。 5.柔和型花香 此类香气以玫瑰香为代表,一些存放了几年的生茶会表现出这种香型。这种表现在普洱茶(生茶)中的柔和型香气与鲜爽或甜醇类的较易刺激嗅觉的香气不同,让人感觉不温不火,在普洱茶中较为少见,独具特色。所谓“兰香型”也可以属于此类,只是兰香比玫瑰香更低沉更轻柔。 6.糖香 糖香在普洱茶中也较为常见,其中以冰糖香最为突出,它往往伴随着强劲的回甘与凉爽的喉感,因此是茶叶品质优异的特征。还有如甘蔗香者,也自成风格。糖香的构成一方面与蜜香甜香有一些重复之处,另一方面就是一些糖类本身的香气。可溶性糖在普洱茶中含量很高,一般占干物质的4-7%。但此处所说糖香都是对普洱茶品质做出肯定判断的积极香型,并不包括以下将要描述的焦糖香。
茶叶浑身是宝!泡过的茶叶别着急丢,还有这么些个妙用呢~ 1. 驱蚊 。将用过的茶叶晒干,在夏季的黄昏点燃起来,可以驱除蚊虫,和蚊香的效果相同,而且对人体绝对无害,也可以驱除室内的臭虫。 2. 茶浴。绿茶能深层清洁肌肤,具有柔软角质层、使肌肤细嫩美白的功效。收集饮茶后的茶渣,自然晾干后装入棉布袋中,系紧袋口后投入浴缸,浴后会感觉到肌肤柔和嫩滑。 3. 泡脚。患脚气的人,每晚将泡过的茶叶煮成浓汁来洗脚,日久便会不治而愈。不过煮茶洗脚,要持之以恒,短时间内不会有显著的效果。而且最好用绿茶,经过发酵的红茶,单宁酸的含量就少得多了。 4.去异味 。将喝剩下的茶叶渣晒干装入纱布袋里,放在冰箱内,可祛除鱼、肉类食物散发出来的腥味。放在厨房里,可消除烹饪产生的气味。放在厕所里,可消除臭味;放在衣柜里,可除去附在衣服上的香烟味。放在鞋中,可消除鞋内的潮湿和臭味。 铺撒在潮湿处,能够去潮。因为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5.阻止害虫。 像是老鼠、蟑螂之类的害虫,可是恨死薄荷、肉桂之类的味道了。把薄荷茶包和肉桂茶包放在老鼠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很快他们就不会再出现在家里了! 6.让伤口愈合更快。 用泡过的茶包按住伤口,舒缓疼痛,能帮助修复创伤组织。 茶叶能治疗烫伤,方法是:取一匙茶叶,加少量的水以火煮成浓汁,然后将浓汁迅速冷却,把烫伤部位浸泡在茶汁中。如果不便浸泡,就将茶叶敷在烫伤部位上,这样做可以止痛,防止组织液渗出,对伤口结痂有促进作用。(在轻度烫伤时,将焙干研细的茶渣,与适量菜油混和调成糊状,涂擦患处,可起消炎、止痛的作用。)
茶叶烘焙过程中产生哪些化学反应?对茶叶品质又有啥影响? 【梅纳反应:】 梅纳反应会改变香气、⽑茶及茶汤⾊泽与⼝感。 梅纳反应是在百年前由法国⼈梅纳所发表,⻑久以来皆以其它食品类为实验对象,在茶叶相关部份资料甚少,因此针对茶叶的梅纳反应温度启动点,和食品皆不同。 基础上,借温度裂解分⼦,梅纳反应细分化学式三步骤,在实际茶叶烘焙过程也可分为三阶段,在加温过程可分为:1.启动阶段 2.进⾏中 3.缓慢或停⽌反应,但以上过程⼜分为低、中、⾼温阶段,反复进⾏。 传统师傅依经验焙茶,靠闻气味、⼿感分辨烘焙的变化,茶叶在成品后进⾏烘焙机干燥阶段,会闻到⽔味、菁味、杂味、渐渐使以上排除到清香及纯粹茶叶本质的气味,其原理是藉温度蒸散製茶过程中所带的多馀菁味、⽔份、杂质、液泡等低沸点物质及降低⽔份,也排除茶叶的苦、涩、杂味、陈味等等...。 茶叶进⾏烘焙过程,从增温初期、中期,苦涩味跑曲线峰,皆因为茶叶干燥修饰、烘焙稳定性不⾜,初期⼤致可闻到腻甜、香甜、清甜、稳定后清淡香气。 所闻到的甜味经测试茶汤为苦味或带涩味,化学原理上可解释咖啡因由固态(结晶体)跳过液态昇华为气体,气味由重转淡,茶叶品质趋之稳定,也可形容茶叶烘焙阶段性缓慢进⾏或停⽌梅纳反应,除非同温度拉⻑烘焙时间或增温,才会再次进⾏启动下⼀阶段梅纳反应。 结论以上所述,茶叶干燥修饰或烘焙,均是借由适当的时间与温度,改变茶叶的组成分,排除低沸点不好的物质,提⾼温度带出⾼沸点好的物质,例如:酯型儿茶素(苦涩之源)成份降低,游离型儿茶素(苦味降低,涩味挥发)增加,⽬的均在制作出更⾼品质的茶叶。较⽩话的解释,长期以来品茗者与烘焙师均认为烘焙可以提⾼茶叶的⽢甜度,其实只是将苦味、涩味、杂味等缺点降低,因⽽凸显出好的特⾊,所以感觉茶汤更加⽢甜,若回归茶叶本质⽢甜度,还是回归从茶园管理、品种、气候、⼟壤等等因素来探讨。 备注: 酯型儿茶素与游离型儿茶素并非异构物,是同时存在于茶叶内的物质,酯型儿茶素因制茶过程、加热或氧化切断键结,游离出没食⼦酸⽽变化为游离型儿茶素,此作⽤不能称为异构化作。 EGCG (表没食⼦酸儿茶素没食⼦酸酯) 因加热或氧化切断酯键,游离出没食⼦酸⽽变成EGC (表没食⼦酸儿茶素)。 经研究证实,陈年茶、老茶具有保健成份是因为含有⼤量没食⼦酸,此物质可由多年陈放,⾼温烘焙、复火、及⾃然氧化得来。‘
引发结石.导致骨质疏松和贫血……喝茶居然有这么多危害? 喝茶导致贫血(铁流失) 茶中的单宁对铁的结合⼒甚强,许多实验皆证明茶中的单宁会引起动物或⼈的缺铁现像。要如何解决茶对⼈体铁吸收⼒的影响?液体进入⼈体⼤约半⼩后即可由胃进入⼩肠,⽽蛋⽩质或脂肪则须经过2—3⼩时后⽅能渐入⼩肠。因此食物与茶同时在胃部时,单宁和铁的结合,造成⼈体无法吸收铁质。若善⽤时间差,于喝茶后⼀或⼆⼩时再进食,如此在胃中的食物没有机会和茶中的单宁结合,即可避免缺铁的问题发⽣。 食物中铁的来源,依照化学结构可分为⾎原素铁(动物性⾁类食品为主)及非⾎原素铁(以植物性食品为主)。⼈体对⾎原素铁的吸收率⾼,可⾼达15~40﹪,且不受喝茶的影响,因此铁质的摄取来源以⾎原素为主时,较不受饮茶的影响。但国⼈摄取的铁质,以非⾎原素铁为⼤宗,⾎原素铁仅约占总铁摄取量的20%,非⾎原素铁的吸收率偏低,通常⼩于10%,⽽饮茶容易抑制⼈体对非⾎原素铁的吸收。因此若是食物中的铁来源是以⾎原素铁为主时,因喝茶引起缺铁的疑虑当会减少。 2017 年一篇发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Ref. 2),进行了一项小规模人体试验,找来 12 位年轻女性,比较随餐喝茶和餐后 1 小时喝茶,铁吸收率的差异。研究分三组,分别是 TM1(标准餐 + 水)、TM2(标准餐 + 茶)和 TM3(标准餐 + 餐后一小时喝茶)。在标准餐中,受试者会吃到 4 毫克的硫酸铁,是一种非血质铁。 结果研究发现,如果喝茶的时间拉到餐后一小时的话,非血质铁的吸收率会比较好,所以如果真的担心喝茶对铁质吸收的影响,也可以考虑不要在饭后立刻喝茶,把喝茶时间延后一些也会有帮助喔!、
古树茶是什么茶叶?有什么功效与作用,一文彻底搞懂“古茶树” 【易武古茶山古树茶】 要讲清易武茶山,要先讲清楚六大茶山。按照《本草纲目拾遗》、《滇海虞衡志》等书所记,六大茶山是: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慢撒。据传说六大茶山种茶还与诸葛亮有关。《普洱府志·古迹》记: “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硭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撒,固以名其山o"诸葛亮到过六大茶山并留下茶种的说法当然只能是传说,但六大茶山已有上千年的种茶史是不争的事实。六大茶山之名到后来发生了变化,在阮福的《普洱茶记》中又出现了六大茶山的另一说法:倚邦、架布、熠崆、蛮专、革登、易武。两者相对不难发现原来的攸乐、莽枝、慢撒没有了,换成了架布、熠崆、易武。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最主要原因应该是六大茶山的分布与结构造成的。六大茶山是一片相互连接的茶区,这一带山峦起伏,有无数的山峰、山梁、山包,在很多山包上、山梁上、山峰上都有茶园,六大茶山的名称只是选取了这大片茶区的六个有代表性的茶山来称呼、来涵盖周围的一片茶区。例如倚邦茶区就包含了倚邦、曼松、曼拱、熠崆、架布、麻栗树等自然村和茶山,面积达360平方公里。蛮专茶区包含了蛮专(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等茶区。由于具体的茶山、茶园太多,加之茶区内民族冲突、械斗时有发生,各茶山的地位、产量、名气也会有所变化,加之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写书的人并没有到过六大茶山’所记录的也常常是听闻,因此六大茶山的具体名称发生变化也是正常的。在六大茶山的名称演变中’易武取代慢撒很正常,因为易武是易武土司所在地,辖区包含了慢撤茶区。尤其是现在慢撤茶区的老茶树被挖掉种粮的很多,产量大量减少。架布、熠崆取代攸乐、莽枝则不合理,因为架布、熠崆属于倚邦茶区,列有倚邦就不该再列架布、熠崆,攸乐、莽枝是重要茶区不该取消。 按现在的行政区划,攸乐山属景洪市基诺乡。易武山(含慢撒)属勐腊县易武乡。蛮专、倚邦、革登、莽枝属象明乡。但在自然分布上六大茶山是基本相连的,处在同一区域。古代这大片茶区还包括清末割给法国的勐乌、乌得。现在老挝北部靠近易武山的地方仍有古茶园。 从各茶山的实际茶园分布看,叫六大茶区更为准确。 由于历史原因莽枝、革登古茶园荒芜、毁坏较严重,产量在逐渐恢复中。 易武位于勐腊县城北方,距勐腊县城110公里。进易武的汽车路从勐醒分岔,已铺成柏油路,勐醒至易武32公里。易武年平均气温17.2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1900毫米。 易武一带最早是古濮人种植茶树,明末清初以后,随着六大茶山名声越来越大,尤其是列为贡茶后,内地人大量迁入六大茶山,包括四川人、石屏人等,他们或种茶、或经营茶叶生意,现在易武~倚邦一带还有大量石屏人的后裔在种茶或经营茶生意,他们乡音不改。麻黑村63户几乎都是石屏后裔,进入麻黑好象到了石屏。据村主任何天强讲他家迁居麻黑已有七代0 1 920年麻黑村的张正鸿先生创建了鸿庆号茶庄,到清光绪年间易武产茶已超过200吨0 1 930年至1 949年易武曾作为镇越县政府所在地。一系列在普洱茶历史上著名茶庄在易武出现,如同庆号、同兴号、同昌号、安乐号、乾利贞号、鸿庆号等。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由于战乱,茶叶生产和经营受到重大打击,大量茶园荒芜,人口外迁,茶庄停业。新中国成立后实施计划经济,茶叶列为统购统销产品,茶庄全部停业,古茶园有的改作了农田、粮地,剩余的主要供勐海茶厂作原料。1979年在元阳召开全省密植速成高产学术研讨会,1980年又在昌宁召开全省低产茶园改造会,开始在全省大规模推广“改土、改树、改园”的茶园改造运动,在这个运动中易武古茶园被大量改造矮化。现在的易武茶区内茶园分成三种类型:一是少量保存下来的没矮化的乔木型茶园。二是被矮化的老树茶园,这部分量最大。三是新开辟的台地茶园。由于矮化的老树茶园多数生长在林中,因此还能保持较好的山野气韵。 易武茶区包含整个易武乡的产茶区,也包含着过去的慢撒茶山。易武茶区现在老树茶比较多的有易武、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等地。由于茶地分到各家各户,因此要对茶叶产量作出很准确的统计是不可能的,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易武每年老树茶产量在60~70吨。当然随着茶价上升,茶农对茶园管理投入增多,产量已在逐年上升。 90年代以来随着普洱茶升温,易武茶因其历史名望和茶质好而受广泛追捧,造成严重供需矛盾,于是打着各种名号的易武茶大量充斥市场,这其中有用易武台地茶充老树茶的,有用外地茶充易武茶的。 易武老树茶是标准的大叶种茶,具有条索黑亮、较长、泡条,汤色金黄,苦涩较轻、香气较好,汤中带甜,汤质较滑厚、回甘较好、陈化较快等特点,由于矮化和长于山林的特点’山野气韵不同寨子的有所区别。目前冒充易武老树茶的茶叶中,一种是易武台地茶,口感相似但苦涩明显重于老树茶,甜滑感不如老树茶,且条索较老树茶细短。一种是小景谷老树茶,条索相似但苦涩重于易武老树茶,且甜感不如。一种是江城老树茶,口感滋味很像易武老树茶,苦涩轻、汤中带甜、回甘较好,但条索更黑,而且汤质滑厚不如易武。 目前能称茶王的就是薄荷塘古树茶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