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Bird 林Bird
关注数: 3 粉丝数: 15 发帖数: 1,950 关注贴吧数: 1
对大陆和台湾未来方言走势的小预测 很简略的预测 台湾的话,我很想拿新加坡做例子,我觉得台湾未来很可能会发展成新加坡那样 就是: 1、全民基本都会国语(新加坡是英语),除了少数没文化的以外,国语是上课、办公的第一语言,青少年第一选择。 2、第一大族群的语言,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讲的还不错,但很多人讲的不行,程度不一(新加坡是华语,比如新加坡华语讲得好的也不少,但很多华人都不太会) 3、客家、原住民大概可以类比马来、泰米尔,但情况估计不如后者。 其实从新加坡的华语来看,也还算ok了啦,基本上去新加坡他们都可以跟你讲华语,平常以华语沟通的青少年也还有一定比例。更主要的是因为学校硬性要教,所以就算新加坡华人实在没动力学华语,都是要多少会一些的。 所以我觉得台湾的闽南语大概最后会变成华语在新加坡那样 大陆这边,跟台湾很明显不是一条路。 1。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政策方面不会有任何变化,只可能在城市里铁面无私地推广普通话,但是基本县城以及以下,除了上课要讲普通话平时都不用讲。 2、大陆以后也绝无可能出现当时KMT的侮辱性推普,因为现在关于推普已经相当敏感,也相当有成效,所以不需要那样。 3、大陆由于太大,地域性太强,所以一般在和不同地方的人交往的过程中,反而会增强自己的家乡情怀,这是台湾所欠缺的。台湾没多少人来北京、上海念书,到台北他们显然体会不出讲闽南语的自豪。但在北京、上海就可以。    很多厦门人到了北京变得超爱讲闽南语,跟这个有不小关系。 4、大陆的城市化现在刚刚到一半,方言在这个过程中,在市区里会进一步衰落,但城市化有结束的那天,大陆发展到最后,可能会与日本、韩国相似,即大多数方言在县城、乡镇继续活的很好。
我觉得“江阴八十一日”很能说明汉服的沉痛了,也许应该多普及 这是个建议 因为很多同袍对常人宣传剃发易服,从大道理讲,但是许多人无感因为历史感淡漠,而且满人虚无化。 但是英勇悲壮的具体事件知道了之后却是不可能淡漠的。 江阴八十一日为什么说明了汉服的问题? 因为,江阴实际上一开始已经投降过一次,也就是说,他们接受了清王朝的统治。这个用现在主流史观完全好解释,即前朝弊政也致使百姓对前朝死心。 从百姓的一般心理来说,也就是他们接受了外族统治者。 这对一个民族来说,已经是底线。 也说明,百姓毕竟是百姓,普通人,谁又不怕死。 但为何,颁布剃发易服令之后,全城的百姓,男女老少,全部都可以慷慨赴死? 英勇就义? 这正说明了,这身衣冠,在普通百姓心中,是有着如何崇高的地位。 汉人自小读“身体发肤,受诸父母”读了千年不是白读的,在无法保卫的时候,当高贵的死去,不使其受辱。 如果能把类似江阴八十一日,广州之屠 这些汉人百姓为了捍卫祖先的衣冠,全民上阵,全民抗清,全民玉碎的历史,印制成一些精美、古意的小册子 文字可以适当煽情,如能让人泪下最好不过,因为这都只是还原历史。 在跟普通民众好奇,分发、介绍时,用谦卑、有礼的语气,邀请他们一起来分享这段历史 我想,汉服的推广,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了。 另,册子上一定要记得印上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现在每次看到这首诗,想到先祖为了守住衣冠慷慨赴死,都忍不住盈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