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are cesare
关注数: 110 粉丝数: 488 发帖数: 2,409 关注贴吧数: 107
这次是真的,全国第一,全世界第一,我大秦皇岛引入最先进技术 北京时间5月25日消息,在现代城市中,交通拥堵是一件让人烦心的事。中国工程师提出一个创意,试图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在今年5月举行的北京科博会上,一辆全新的高架巴士登台亮相,它就是所谓的“立体快巴(Transit Elevated Bus)”。开发立体快巴的幕后公司是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又将它叫作“巴铁”。立体快巴可以搭载1200名乘客,它在汽车上行驶,车流可以从快巴下通过。   据报道,在科博会上展示的是立体快巴的缩小模型。从模型看,立体快巴似乎是在固定铁轨上行驶的,铁轨安装在道路上。就设计而言,立体快巴的概念介于有轨电车和大巴之间。工程师认为该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空间的利用率,和常规大巴相比,立体快巴可以更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和其它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相比,比如地铁,立体快巴还可以节省成本。   巴铁科技董事长白志明称,立体快巴一次可以搭载1200名乘客,功能和地铁一样,成本不到地铁的五分之一,一年就可以建设完成。按照计划,今年下半年立体快巴将会在秦皇岛市试运营。   设计师认为,创新的立体快巴交通系统不单节省成本,还很环保。高架高速巴士是用电力驱动的,电能来自汽车顶部的太阳能面板。立体快巴宽7.8米,高4.6米,长32米,内部安装了电梯,版本不同,设计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搭载的乘客介于900人至1200人。   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宋永州表示,法国、巴西、印度、印尼已经对立体快巴产生兴趣。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人均14.4万,你拖后腿了没? 今日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44197元,其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208317元和64780元。在家庭财富构成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65.61%,金融资产占比16.49%。 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8日发布。该报告基于覆盖全国25个省,268个县共12000户家庭的入户访问调查数据,涉及中国家庭财富的规模与结构、城乡与区域差异、金融资产和住房、家庭投融资决策、养老计划等方面,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家庭财富的基本状况。 2015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44197元,其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208317元和64780元。城镇家庭的人均财富是农村家庭人均财富的3.22倍。除了城乡差异以外,家庭财富也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为了从财富来源的角度理解家庭财富的形成以及分配状况,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对家庭财富的构成进行了分析。 ●房产净值是家庭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国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65.61%;在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比重分别为67.62%和57.60%。 ●金融资产在全国、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分别占到了16.49%、15.96%和18.61%。 ●动产与耐用消费品也是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家庭人均财富中的比重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分析了城乡家庭的汽车保有情况、消费信贷、投资渠道。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家庭的汽车保有率为31.8%。一些家庭不只拥有一辆汽车,拥有两辆及以上汽车的家庭占调查家庭总数的3.48%。 平均而言,每百户家庭的汽车保有量是39.8辆。汽车保有情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家庭消费信贷的普及程度不高,一部分拥有汽车的家庭采用贷款的方式购置汽车,但这部分家庭的规模较少,仅占拥有汽车家庭的18%,占全部调查家庭的6.5%。 在家庭进行储蓄的主要原因中,位居首位的是“为子女教育做准备”,超过40%的家庭都将其作为储蓄原因。其次分别是“应付突发事件及医疗支出”“为养老储蓄做准备”“不愿承担投资风险”“为购房或装修做准备”。这说明,预防性动机是城乡家庭储蓄行为的主要动因。 从城乡家庭的投资渠道看,在参与各类金融产品投资的家庭中 ●股票的投资参与度相对最高,占到了全部调查家庭的7.35%。 ●投资基金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4.52%。 ●投资于收藏的家庭只占到全部家庭的3.53%。 参与各类产品投资的家庭并不是盲目地进行投资理财,被调查者比较认同家人、朋友、同事的意见,对家人、朋友、同事的意见持肯定态度的占57.48%。另外,专业型理财师的作用凸显。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60岁以后的收入水平有着较低的预期。 ●33.28%:预期60岁以后,收入将不足60岁以前的三成。 ●60.07%:预期60岁以后收入将下降一半以上。 ●48.29%:应该在50岁以前制定养老计划。 ●33.84%:应该在51-60岁制定养老计划。 子女亲人赡养和退休金是两个最主要的养老收入来源。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60岁以后可能会出现难以应付的情况,只有6.74%的人认为不会出现难以应付的情况。在个人所担心的60岁以后将难以应付的情况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重大疾病、意外事故、帮助子女、日常生活消费和通货膨胀。调查结果表明,8.16%的被调查者为应对养老风险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 (来源:新华社) (编辑:张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