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l 老酒l
关注数: 21 粉丝数: 32 发帖数: 2,950 关注贴吧数: 24
三寸金莲 据《南史·齐东昏侯记》中记载,南齐东昏侯(公元498年-500年在位)命宫女用金箔剪成莲花贴在地上,然后令潘妃在上边走,一步一姿,干娇百媚,走过的路上就像开出了许多金莲,这就是所谓的“步步生莲花”了。后来,妇女便称女子纤足为“金莲”。继而,“金莲”又被引申为妇女缠足鞋。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当时已把“金莲”与女子之足联系在一起,但由于“步步生莲”这一现象的反复出现,就可能使宫廷中的妇女在语言中将“纤足”与“金莲”之间的距离缩短。而在花卉中也确有金莲这一花名,它同时也被称为“金水百合花”或“金百合花”。因此,女子缠足也被充满诗意地称作“金水百合花”或“金百合花”。此其二。 隋朝炀帝(公元604年—617年在位)是一个荒淫的皇帝。有一次,他想乘船游运河,但不用船夫,却要选一百名美女在运河两岸为他拉纤。有一位住在运河边上的铁匠的女儿吴月娘被选上了。为了表示反抗,吴月娘让父亲为她打了把三寸长、一寸宽的莲花办刀,十分小巧,别致和锋利。她用一块小布条把短刀紧紧裹在脚底下,同时把脚也尽量裹小,又按裹小的脚做了一双鞋。鞋底上刻了——朵莲花,走路时,一步会印出一朵莲花,十分漂亮。隋炀帝见了非常喜欢,又见吴月娘长得漂亮,便召她近身,想看看她的缠足。吴月娘等皇帝身边的侍臣离开后,便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花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一闪,手臂受伤。隋炀帝随即拔钊朝吴月娘砍去,吴月娘自知事已败露,便投河自尽厂。隋炀帝回宫后下了一道圣旨:“女子再美,裹足者不选。”但从此之后,民间女子为了怀念吴月娘,都纷纷裹起足来。这一说法在运河一带的民间广为流传,如同中国吃月饼纪念明代戚继光,吃粽子纪念战国屈原(公元前339年—公元前278年)一样,都有可能是一种的民间传统习俗。此其三。以上传说是根据民间老人口述整理的,并且已被编入《中国风俗语》一书中。
关注春晚 北京晨报9月9日报道 上周,本已经明确表态“不再上春晚”的宋丹丹又传出已经“基本点头(上春晚)”的消息。近些年,在每年春晚剧组成立之后,宋丹丹之流的春晚“老伙计”总要传出至少一次“可能上春晚”的消息,但最终的结果总是让人落空的。渐渐地,他们就成为了众多春晚总导演都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他们靠春晚舞台赢得了全国观众,缘何又不顾观众的殷切期望,不顾老东家的“恩情”,毅然决然地拒绝春晚呢? 近些年,谈到春晚邀请的演员,总是绕不开陈佩斯、朱时茂(微博)、宋丹丹、赵本山这些在春晚奋斗过多年,并为观众带来不少好作品的“老伙计”。每年的春晚总导演在被任命之后都会第一时间邀请他们参与春晚演出,而这也是大多数观众的心声,但是似乎这些“伙计们”并不这么想。在离开春晚的日子里,他们过得都很不错,拍影视剧、演舞台剧,找到了适合各自奋斗的战场,全然没有再回春晚“一战”的心情。 对于央视春晚舞台,相信这些人都存在着一定的恭敬之心,毕竟他们很多都是凭借这个舞台而被观众喜爱的。尤其是保持谦卑姿态的赵本山,无论是关于自己的电视剧在央视播出的问题,还是关于春晚演出的问题,面对媒体,他不会说“老东家”的任何不是,还总是把“央视春晚给了我今天”之类感恩语挂在嘴边。而对于观众而言,春晚的“后起之秀”,尤其是语言类节目的“新秀”尚未形成,或者说“新秀”的作品还不成熟,观众还是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这些“老伙计”身上,期待他们的新作问世。而在这样众望所归的情况下,“拒绝春晚”也是一种勇气。 长达半年的筹备,节目时时刻刻都有可能被毙的忐忑……想要站在这个舞台上,演员的压力不言而喻。宋丹丹在第一年退出春晚舞台的时候,曾经说过“判刑也不上春晚”的激进言语,但是也说了一句发自心声的话,“这么多年的表演,把演员的那点东西都掏空了。” 而压力之外,最让演员们头疼的还有多年来这个平台形成的“约束”,创作者在创作时就畏首畏尾,演员表演的才能不能完全发挥,就像今年冯小刚(微博)在“就职演讲”中说道的,“这些文艺工作者在创作期间就先自我阉割、自我审查。”我们但愿冯导能有足够的力量改变这样的创作环境。 今年春晚改由圈内颇有影响力的冯小刚掌勺,这似乎让邀请到这些“老伙计”又多了一丝希望。但笔者还有一点想说的是,“老伙计”出山必然会增加人气,但是毕竟春晚30多年,如今他们也人过中年,与从前比,无论在体力和精力上都大有不同,也许他们自身已经无法承受长达半年之辛苦,而让“老伙计”带出几个得心应手的“新伙计”,可能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