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中的沙砾 长河中的沙砾
关注数: 26 粉丝数: 72 发帖数: 22,925 关注贴吧数: 12
关于艾妲用法的探讨 说实话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发掘出这个角色的全部战力。 首先是装备方面。就基础属性而言艾妲基本上是最强大的队友,但是相应的装备适应性也是最差,防具方面好歹有个比基尼铠和猫耳头套,武器方面就很够呛了,入队的时候只有攻击0的龙石,除了青龙石可以前期靠爆炸烧瓶拿下来以外,其它几块石头入手都有一定难度;而攻-75 魔150的青龙石一旦装备上也就意味着艾妲的普通攻击基本可以作废了,而吐息类技能由于同时物理魔法相关,因此青龙石对吐息的威力也没什么提升。这就导致艾妲前期没什么武器可用,而剩下几条龙能搞定一条基本也能搞定其它几条,所以我在玩的时候往往就是前期一直龙石,到了中后期直接一口气打完五条龙拿龙王石,过渡十分不平滑 接下来是技能方面。艾妲的技能种类比较单一,几乎全都是吐息类技能,优势是群攻效率比较高,技能魔法属性覆盖面广;劣势则是物理属性单一,并且技能缺乏质的变化。肉体语言学系列的格斗技能基本上只能给艾妲学,这几个技能的数值和效果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像古武术的劣化效果我觉得打BOSS的时候是很好用的,就是格斗属性略坑爹,我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明显吃格斗的敌人,也没法用技能人为降低格斗耐性 我现在的想法是,前期先把青龙石给拿下来,艾妲平时就带龙石,在某些场合可以换上青龙石当法师用;艾妲带上青龙石的魔力还是很高的,MP也比较够用,只是吐息技能光靠魔力撑不起来,可以让艾妲读基本书学点纯魔法。可能的话尽早入手黑龙石,黑龙石的单体普通攻击是最强的,地属性也还算是个不错的属性,打物理系BOSS的时候黑龙石的高防御也更好用,再就是黑龙石可以打出格斗技能。红龙石攻击比黑龙石低,不过在吐息方面应该会比黑龙石强(毕竟黑龙石一带魔力都见底了……),不过吐息技能我用得不太多。至于绿龙石和白龙石怎么用我就真不知道了……个人感觉,艾妲的长处还是在她的适用性广,通过变换龙石可以应对不同的场合,但是让她和专职菜刀/法爷比那还是不行。最终战打超位者的时候我用艾妲似乎也就只能打出400+的伤害了
第N周目通关的一点感想 上上周目刷裘古圣剑死活刷不出来,最后一怒之下动用了修改器改了一把,于是这周目就萌生了走一把暴力神官的念头,实际操作的时候其实预想完成度很低…… 队友方面为了保证输出和综合能力常驻帕里斯,然后因为想攻略琪莉雅所以一直把她也带着,结果输出方面主要还是交给了这两个人。主角转职的时候很痛苦,因为不想降攻击力又不想降魔力,结果初级职业只敢转退魔师,高级职业一开始转了一个裁决,但是MP不太够,圣绝之剑基本没用过;后来第二个熟练证转了贤者(主要是为了翻书方便),结果攻击力一落千丈,手上又没有像样的武器,主角在这一段时间里基本都沦为奶爸;最后好不容易靠几级剑圣把攻击力挽回一点又拿了卢恩之剑,几个塔差不多也推完了;最可气的就是人品不好,死活翻不出哈鲁教典下,一直到陵墓都打完了才在遗迹图书馆翻出来。不过金色王剑这招确实厉害,即使没有BUFF在单体输出技能里也是很强的,特别是斩+雷属性这点很赞。 结论就是神官想在保持辅助能力的情况下拥有物理输出能力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也许在有继承的情况下能办到吧 另外怎么感觉超位者变强了……?圣战+弱点看破的情况下帕里斯单次攻击只有两三百的伤害,琪莉雅只有一百多,反而是主角的金色王剑能打到七百(+妖精之药+深水陷阱) 微妙地觉得艾尔森和泰蕾莎关系可能不错
我TM是真忍不了了 前段时间导师找到我,问我想不想当助教。我想了一下每个月有500块钱可以拿不说,还可以再学一遍量子力学,听起来很不错的感觉就答应了。 以上背景。 这几天一直在改作业 。我个人的感觉是,这些作业简直就跟屎一样。通篇都是照抄的痕迹,看不到一点自己思考的过程。题目的要求是查资料推导公式,我自己在改作业之前做了一遍,除了少量定理还没有学过以外,大部分需要的知识和相应的数学物理能力都是这个年级的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理论上应该)已经具备的。我并不是在说这道题很简单——我自己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翻书去搞懂推导过程的每个部分,但我相信只要肯用心肯下工夫他们不会做得比我差。但是不——他们就是不肯花这个工夫,要么偷工减料,要么不知道从哪里抄来一些连我都看不懂的东西,唯一几个比较像样的还都是一模一样的东西——叫你查资料不是叫你抄啊! 我改作业之前导师跟我说过,给作业打分不看质量,只要按时交了都是A。实际上我上这门课的时候老师也允许我们有些题目不会做,作业的主要功能是考察学生的课业情况。你不会做,这是个技术问题,我可以教到你会为止;但你不会做硬要装成会做,根本就不肯用心,作业完全糊弄过去,这就是个态度问题。 我不喜欢态度不好的学生。我的琴友朱某翔也不喜欢。只是他有权利呵斥他的学生,我没有。
做了个奇怪的梦 一开始在大街上,路边有个高得很夸张得跟图腾柱似的火锅店(或者别的什么饭店)招牌,然后一堆员工把那个图腾柱一节一节拆卸下来组装成一个小列车一样的东西,接着这个造型奇怪的列车就真的载着员工开始沿着马路跑了。我刚想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广告,路上就出现一堆军人大声喝止要列车停下来,列车还是越开越远,那些军人就叫围观群众都蹲下,我心里想不勒个是吧居然让我遇上这种场面,刚躲到掩体后面他们就开始交火了,子弹漫天飞,蹲在我旁边的@已被补完 因为没躲好被打中了,我想把他拖到更安全的地方,结果发现军队被恐怖分子包抄了,街上的楼房里到处都是刷出来的敌兵。 接下来的记不清了。中间有一些什么打不过的时候可以从世界里跳出来以及因为看了韩寒的书所以变成了反政府武装坐在面包车里躲避追杀还有跟追兵格斗之类的莫名其妙的剧情。 我还能记得的最后的情节是我在的组织基本全灭,就剩我和一个妹子A被敌对组织给抓了,敌对组织好像也就死得只剩一个妹子B(怎么抓到的?),我们三个人在一个色调很灰暗的建筑里,我问B外面的情况怎么样了,画面切到外头,是个比世纪末还要世纪末的废墟。B开始像我们展示目前的生态修复进展,拿出两框土,里面有几片菜叶子,解说了一些我记不清的东西,大意就是虽然这项目进展缓慢又没什么像样的成果,不过好歹还算是有点希望什么什么的。 虽然想叫人解梦不苍半仙好想已经死不见尸了?
毛子、伏特加以及人形兽 前段时间实验室来了几个毛子搞合作项目(其实我没看出来哪里合作了,我只觉得他们在从早到晚搞一些我看不懂的东西),有一天其中一个毛子(真名不祥,我们管他叫阿童木,据说是他名字的谐音)要回Mother Russia,于是他们决定晚上去酒吧给他送行,负责本地招待事宜的实验室大师兄张某随即把我们也拉上。一伙人都是从来没去过酒吧的(其实本校吉他协会每年都会在那个酒吧举办摇滚节,按理说曾为管理层的我应该去过,但是我对摇滚实在没兴趣),一路上都在规划一会儿怎么被毛子灌醉 当天晚上酒吧有演出(实际上当时差不多前后各一个星期的时间天天都有演出)所以要收门票,为了看看毛子喝酒是什么景象我忍痛掏了40块钱。台上是个没听说过的歌手,观众也不多,那人吉他弹得还不错,不过唱歌水平感觉很一般,情感表现力不行,所以我听了几首歌就没兴趣了,几个人跑去吧台各要了一杯伏特加兑红牛/橙汁/雪碧,然后准备等毛子来喝纯伏特加,结果过了一会儿三个毛子来一人要了一瓶啤酒(눈_눈) 毛子:“(俄罗斯口音英语)勃列日涅夫说,今天没有伏特加” 我们:(听不懂) 大师兄张某:“(翻译成中国口音英语)他说,勃列日涅夫说,俄罗斯人只喝可乐” 闹哪样 期间跟阿童木聊了一会儿。 我:“我听说在俄罗斯啤酒被定义为软饮料?” 阿童木:“是啊” 我:“碉堡!所以说你们喝啤酒跟喝可乐一样?”(蓝脸) 阿童木:“不不不,我们不会跟喝水一样喝可乐的” 我:“那你喝多少会醉?” 阿童木:“(指着三百多mL的啤酒瓶)五六瓶吧” 我:“那不是跟我差不多嘛”(面瘫) 我:“你们在俄罗斯一般吃些啥?“ 阿童木:”呃……土豆跟肉啦……蔬菜跟肉啦……啥啥啥“ 我:"跟肉?"(心照不宣) 阿童木:(心照不宣) 我:”你们应该吃得比较多吧,俄罗斯那么冷“ 阿童木:”还好啊,没那么冷。可能像西伯利亚那种地方会非常冷吧,不过莫斯科还好“ 我:”原来是这样吗(苦逼)我还以为俄罗斯超级冷,俄罗斯人都超级结实超级壮“ 阿童木:”对,我们屋里还住着熊对吧(心照不宣)我从来没见过熊,大概我不是俄罗斯人“ 我:(心照不宣) 其实我是故意这么问的。看看真实的老外和想象中哪里不同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实际上这几个毛子谈吐和举止跟我们差别不太大……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天下的phd都一个德行(心照不宣) 看见三个老外于是凑过来搭话的闲人冲自己桌那边喊:”(武汉话)诶!这边一桌都是华科的博士!“ 真尼玛黑出翔(心照不宣) 一段时间后,作死从美帝回来,回来之前扬言要”喝喝喝!“于是我让他带了瓶伏特加。晚上把实验室本科跟他一个班的小福子也约出来,在学校附近找了家川菜馆就开始喝喝喝。其实感觉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和白酒比起来反而是伏特加的口感比较柔和,可以一口喝多点,而且根据我们的感受伏特加就应该大口一点喝,有股土豆香味,小口喝只能喝出乙醇的味道 然后我伏特加上瘾了(心照不宣) 最后是一件跟上文无关的事情。 饭桌上听说不少喜闻乐见的事情。我的意思是节哀顺变的事情,但是我真的很喜闻乐见。就是”叫你别穿高跟鞋你看你现在摔倒了疼吧哈哈哈哈哈“这种感觉。 为什么我现在听说这种事都这么开心呢(눈_눈)
塔七的读后感 因为最近电脑都放在实验室,所以这篇乱七八糟的东西纯粹是在手头没有书的情况下凭印象写出来的。但老实说凭印象也够了,因为接下来要涉及的章节我大概不会再去看第二遍。 我以前以为斯布雷斯才是最会讲故事的人,因为那个时候我只看过《童话》。看过《夕拾》之后我才意识到,艾梅达尔的诗人头衔不是浪得虚名的。斯布雷斯的故事都很个人化,相比之下艾梅达尔的故事往往并不聚焦在个体特质上,而是着眼于某些社会性的东西,这可能跟两个人的性格和经历有关系。我想《夕拾》里的故事都是好故事,但我并不喜欢,因为它们散发出一股莫名的无奈感,这是一种超越了个体的无奈,让我看完了感到不太舒服。之前《夕拾》在连载的时候我看了一半就没往下看了,因为我自己都忘了我只看了一半,一直到拿到实体书才想起来。 在《等待》连载期间我一直没看这个故事,因为出于某种我自己也说不清的原因我觉得如果我看了我可能不会很开心。本来是一直没打算看的,后来是因为塔七收录了吧友的评语所以拿到实体书的时候就把《等待》给补了。老实说这个故事让我感觉心情有些复杂,所以我还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先随便扯扯布条人和女王好了,对于其他配角我印象不是很深。之前在贴吧里看到过围绕这两个主角的争论,所以我在看的时候稍微多注意了一下。总体感觉,布条人是个可怜又可悲的家伙,他蒸干自己之后就失去了自我(或者说,正是因为没有自我所以才会做出把自己蒸干这种事情来?),接下来的一生都只靠印在布条上的女王支撑。我没有觉得他有多爱女王,一个连自我都没有的人,拿什么去爱别人?他爱的只是一个印在布条上的女王的幻影,他所做的一切也只是为了把这个幻影找回来,至于真实的女王,他既不了解,也不接受。他付出了很多,但是这种付出的对象却是虚无的。至于女王,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她,她的形象有点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这里只是因为看到了之前的争论所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女王没有做错什么,有人说她不懂爱(似乎她自己也这么说?),她当然不懂,她没有爱过怎么会懂?女王没有和什么人朝夕相处过(布条人?人活到这份上,要我说已经不算是个完整的人了),她没有机会了解谁的内在,所以从技术上而言她根本不可能把内在的什么东西作为自己的择偶条件;至于跟南瓜头走了,这是认真定了终身,还是只是看对了眼所以先谈一谈?因为觉得美所以谈一谈,我觉得这太正常了,根本就是人之常情。 说白了我觉得布条人活该。自作孽不可活。更何况这代表了一种跟我的选择完全相反的生活方式,让我一点都不喜欢他。 扯远了。 发生在女孩身上的故事,大部分都没有给我特别的感触,只有变成女巫和复原的那一段……让我感觉心情有些复杂。为了生活她改变了很多,放弃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女巫的生活其实让我感觉很不错,相当不错,女巫和伙伴们一起抵御领主入侵的那段情节让我有种说不上来的激动,如果故事就在这里结束,那我可能也会觉得挺好;但是等待给了女巫一个选择,是保持女巫的身份,还是要回当初等待的结果?这个选择简直是要了我的命,经过了那么久的时间那么多的努力那么长的路走过来换来的生活,被问要不要放弃,而天平的另一端放着的则是自己所有这一切最初的原因。这两个选择不管选哪一个都会让我五味陈杂,所以后面的故事我已经不太能集中注意力看下去了。 至于最后那个尖耳朵……我只想说WTF。It was a lie! It was a f@cking lie! 最后想说的一点个人的东西。我一直觉得《等待》的故事是我选择的生活舍弃掉的那一部分。上次跟一个朋友出去喝酒,我问他为什么分手了,他说他的生活只围着自己转,我说那你还谈个P的恋爱。其实我是一个很多时候连绕着自己转都懒得的人,如果膀胱没有压力我可能都不会去厕所,这种生活模式所带来的就是,当然,我比他更“还弹个P的恋爱”。所以等待,至少是更符合故事表面情节的针对某个人的等待,在我的认知了是一件很别扭的没法去想象的事情。我用了不少时间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这种生活,所以我不想轻易放弃它。 我不知道到时候我会选什么。
真·天津出差游记 说是游记,实际上只是随便写点感想。毕竟出差不是旅游,我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沿途景观上 北方的地形跟中部和南方差异挺大的,刚出武汉一段路上基本沿路都是山,往北走着走着就开始变成平地。这种差异并不仅仅是体现在地面平整度上的,还有一些别的因素,但我形容不出来。去天津的路上有一段,底下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天上是一大堆棉花一样的云,阳光照下来,看着非常舒服。天津的气候我觉得真是比武汉好,或者说武汉的气候实在是太恶心了,湿度大,夏天不能散热,冬天不能保温。当然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天津的空气虽然能保持我的衣服干爽,但是会让我鼻腔出血……而且还是干的血 但天津没武汉这么多蚊子。我觉得我搬去北方生活可能会更舒服一些。 出差途中其实只有大概半天的时间实在干正事,主要也就是跟同行交流一下科研话题,然后看看别人是怎么做实验的。期间我又得知一些学校制度很扯淡的事情,比方说项目的人员经费比例过少导致实验室养不起博士,比如800块以上的东西被划分为“设备”而不是“材料”(买设备的程序要麻烦很多,买回来还不能随便遗失。实际上除了小架子和螺丝我估计做光学买不到多少800以下的东西),再比如上次提到过的人员安排不合理,学校似乎是只想受一些功成名就的人来,但是再怎么厉害的人,他的功名不可能是自己一个人做出来的,他需要一个配套的团队,有人负责中间管理,有人负责一线工作;如果按学校那种打算只招成名了的,那实验室里就只剩一群光杆司令,后果可想而知。问题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定规矩的人竟然想不明白。 另外有件恶心的事情就是整个光电国家实验室要搬家,因为政府要修路。我艹$%^&*(的武汉市政府,这几栋楼修了还不到十年就要搬,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规划的,连这么几年都管不了。实验室搬家不像一般的地方,光是把东西运过去就要巨大的成本,搬完了还需要费很大的劲让实验室重新恢复运转,估计没个一两年都下不来。简直是蛋疼到飞起。
新人报道,然后请教一下我现在的打法有没有重大缺陷 我玩的应该是weidu版的三部曲,从BG1开始玩,因为上来又没几个法术能用又不喜欢喝药,BG1时代打怪基本都是靠微操近战放风筝,打法师基本靠进出门 现在打到SOA第二章,延续了之前的恶习,战前不怎么准备防护法术,打得狠偷懒。打法师的流程基本上是:凯东DM→和尚查冲过去震眩拳摸奖+艾黎飞弹看看能不能打断一个施法→贾希拉虫群别的法师→大家一起冲上去乱刀。也有遇到过不好使的,次元球体里那两个法师防魔武没给DM掉,结果人家几个法术就把我灭了;然后我读档让艾黎扔了个蛛网+死云杖,和尚查带着自由行动戒指(BG1带过来的)进去揍人。当然打是打赢了,就是觉得自己这打法好像挫了点……一点破魔防魔的技术含量都没=_= 打眼魔的时候没钱买盾,都是靠yoshimo的陷阱弄死的,懒得睡觉所以伪转职了N多次,最后那个BOSS不知道为什么我用了封印神器丫还是显示“未受伤”,然后也是一通乱打弄死的。想试试看下水道棺材里那个巫妖有多厉害,然后就埋了一圈陷阱开棺材,然后凯东DM真视,大家围住乱刀…… 打影龙的时候没什么能用的法术,降低了难度混过去的。因为懒得记防护,队伍没有全员上火抗,接下来要不就是和尚查被一个龙息直接炸死,要不就是红龙开了加速把主力输出凯东抓死,要不就是艾黎中了沉默,读档好几次之后好不容易运气好,艾黎一套降抗→毒咒→目盲都中了,欺负盲人才弄死丫。龙威我没怎么管,因为队伍好像都没怎么受影响,一直到打完了才发现明斯克这个二货竟然还被吓得到处乱跑,早知道就不把抗火戒指放他身上了 顺便说一下我用DLTCEP把和尚的拳头改过了,从13级开始打人降命中,再往后打人还会降AC,持续时间不到一轮的样子,忘了具体几秒=_=之后还打算把和尚的高级技能也给改了,主要是娱乐和NETA
写点有的没的 按我的理解,贴吧是个交流想法的地方,特别是塔吧,大概是由于《塔》的特性,塔吧的话题往往会比别的地方更有营养。这就造成了,至少对我而言,如果有什么东西想表达或者讨论,塔吧是个更优先的选择。 我不知道是不是人人都如此,反正我的情况是,当我抛出一个观点的时候,我是希望能得到别人认可的;但是很显然一个人不可能每件事都对,更不可能讨好到所有人,因此在所难免的,在这里说话的时候会产生碰撞和摩擦,过了一段时间就可以发现有不那么喜欢自己观点的人,以及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人。再过一段时间,我意识到一些吧友可能不是讨论问题的最佳人选,一些吧友和我没有太大的交集,还有一些吧友根本就和我有观念上的差异。当我在说出一件事情之前就可以大概预料到什么人会有什么类型的反应时,把它说出来的欲望就开始减退了,因为我没有必要为了我并不喜欢的那些回应这么做,而我会喜欢的那些回应——好吧,我只能如果给它们的来源列一个名单,它是不会很长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有两个选择:1,.说出来,然后并不因此而十分高兴;2.别说,虽然我没法憋住不说。在两边都尝试过之后,我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式:说,但是实际上什么都没说。这事我很擅长,因为我从十年前就开始练习在几乎所有话题里吐槽,讲一个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的笑话或者干脆把自己变成一个笑话对我来说并不是件特别困难的事情。这么做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想我也不需要多做说明。至于真实的我是不是真的有在这里表现出来的这么二?也许吧,或者也许其实没有。 这么做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自黑实际上是需要消耗精力的,有时候比黑别人还要来得消耗;因为黑只需要找出一个槽点,而自黑除了制造一个槽点之外,还要给别人留下一个能黑进来的空当。并且,黑与被黑是建立在双方不造成任何实质性语言伤害的基础上的,这意味着如果被黑的一方表现出真正的不满,游戏就进行不下去了;而要说这种卖傻的行为从来没有让我觉得有一点点不舒服过……我也不敢这么说。虽说吧,这种副作用大概只是某种游戏成本而已。 我也不知道我想表达什么。也许只是,我发现与其玩这种拐弯抹角的游戏,不如直接找一个用不着这么费事就可以交流的对象?
元宵节快乐 刚自己做了堆汤圆,不得不说米粉这玩意真是比面粉难搞百倍,一开始怎么折腾都不够黏,结果加了没多少水黏稠度陡升,往里放馅的时候能黏在手上不下来(눈_눈)然后因为太软乎包完了往旁边一放立马就能瘫成一坨形状奇怪的玩意(心照不宣) 下汤圆的时候感觉这玩意就跟历史书上提到的甲午海战时期清军使用的炮弹一样,质量不过关所以装填之前得临时加工(心照不宣)那堆汤圆也是下锅之前要把它揉回球形 好吧,至少做出来的汤圆还是能吃的,虽然所有汤圆的馅无一例外全部都不在汤圆的中心。用的馅是超市里买的著名品牌五芳斋,事实证明就是个稀烂货色,糖放得太多,芝麻的香味一点没有。下次自己调馅好了。 以上是跟我要说的重点没什么关系的内容。 重点是我表姐脑残一样的跑到东北去见网友了,直接影响是元宵节家里人凑不齐+过生日的家伙不在,间接影响是全家人都要跟着拙计。根据尿性来看那小子估计是不会过来,所以以后如果还有发展最大的可能就是表姐把工作辞了然后颠到东北去住,工作也找不到多像样的(实际上她现在的工作也好不到哪去。她想找个工资高又不折腾的工作,搞笑!不要说她那个稀烂文凭,我这种“名校”出身的工资高的基本也就那群用生命搬砖的码农),肯定也没有家里人照顾,然后只要有点矛盾就又是“我放弃了一切跑过来你居然还不对我好”这种绑架行为,预计两三年之内都无法正常发展,即,安家立业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你问我为什么能这么预测? 因为这种事已经搞过一回了啊(心照不宣) 抽死这帮荷尔蒙上脑的(苦逼)
德布罗意波的理论其实是错误的! 一个新的观点提出,有反对的意见是很正常的。请不要迷信权威的理论,也不要轻视无名小卒的论文。希望以平常的心态认真的阅读这篇论文。想想这篇文章的理论分析和实验事实分析是否有道理,有没有错误,然后再下您的结论。 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理论是1923年提出的,至今已有84年。局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对波的本质没有透彻的了解,作出的论断有错误,在所难免。他认为一颗飞行的子弹伴有相应的物质波,恰恰把波抽象化,神秘化了。谁也无法证明它的存在。这是对波的本质没有正确认识所造成的错误。(在大学的物理学课本中可以找到一个飞行的子弹伴有相应物质波的论述,并且还列出具体的计算方法)。 人们往往喜欢把自己不了解的东西神秘化,甚至把量子力学这门科学也神秘化,使常人不可理解,凭常识不能理解。实际上波是很具体的,波的形成要有具体的条件:1 波源 2 传递波的媒质。只有具备上述二个条件,波才能传递能量,体现它的物理量,频率,周期,振幅。一个飞行的子弹伴随的物质波有这么具体的条件吗?不是神秘化了,是什么? 科学和故弄弦虚是两回事。神秘化是不科学的,近乎是一种迷信。 有网友说,单个粒子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运动,可以体现波动性,是不正确的。请参考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个钟形玻璃罩内放一个音叉并使其振动,此时在罩外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就是罩内的空气分子群体把声波传递到罩外,证明空气分子群体具有波动性,可以传递声波。再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使其达到真空状态,此时罩内只残留少量的空气分子。这时在玻璃罩外听不到罩内音叉发出的声音,也就是没有声波传送到罩外。所以罩内单个空气分子的多次运动,也不能传递声波,不具有波动性。 完毕! 不要反驳我,你们只是为了反驳而反驳罢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