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flc
lsflc
关注数: 0
粉丝数: 6
发帖数: 3,105
关注贴吧数: 2
抹不去的乡愁、 抹不去的乡愁、故乡啊我心的港湾心中是故乡的家园眼里是袅袅炊烟 矮矮房檐故乡啊我爱的发源血里是故乡的清泉泪中是长长身影 方方农田故乡啊我梦的摇篮梦中是故乡的山水醒来是淡淡牵挂 幽幽思念 高楼挡不住视线岁月改不掉乡音繁华锁不住思乡的情怀啊时光抹不去我那美丽的乡愁 风铃草
抹不去的乡愁、 抹不去的乡愁、故乡啊我心的港湾心中是故乡的家园眼里是袅袅炊烟 矮矮房檐故乡啊我爱的发源血里是故乡的清泉泪中是长长身影 方方农田故乡啊我梦的摇篮梦中是故乡的山水醒来是淡淡牵挂 幽幽思念 高楼挡不住视线岁月改不掉乡音繁华锁不住思乡的情怀啊时光抹不去我那美丽的乡愁 风铃草
故乡的明月 故乡的明月依然记得我和外婆相依坐在小河边望着天上的明月数着星星一颗 一颗 又一颗怎么也数不清外婆说地上有多少人 天上就有多少颗星傻娃娃你怎能数得清依然记得我和外婆相依坐在小河边望着天上的明月听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嫦娥奔月的传说依然记得我和外婆相依坐在小河边借着故乡的明月盼着独木桥上舅舅的身影走过看到一颗流星划过外婆流着泪说又一个人去了天国故乡的明月啊你记载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记载了外婆多少美丽的传说故乡的明月啊你承载了我多少童年的悲伤承载了外婆多少辛酸的往事故乡的明月啊你见证了多少颗流星划过目送了多少个亲人去了天国我怎能忘记怎会忘记故乡的明月和那明月下外婆的清泪一抹...风铃草
朋友的距离有多远 朋友的距离有多远 总会在心静的时候,想起晨光兄。 晨光是我最尊敬的兄长和知心朋友,我们认识已经好多年了,见面的机会却只有寥寥数次。 认识晨光兄时,我在一家公司当业务部经理,而晨光兄是南方一家大型知名企业的市场部主任,因为洽谈做他们企业业务代理的事情,我和同事一起去参观考察,初次见面,晨光兄给我的印象非常儒雅、温和,更象是一个学者。以后的几天,晨光兄陪着我们参观、考察, 我发现他非常健谈,博学多才,言语间流露出沉稳和睿智、精明又不失厚道。温和中带着锐气,典型的南方商人形象。不由得从心里敬佩晨光兄。 以后,因为商议合作的事情,晨光兄来过我们这里两次,大家见面居然象老朋友一样,没有陌生感,合作非常顺利愉快。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常有电话联系,抛开业务话题,晨光兄非常幽默风趣,他那富有磁性的南方口音普通话,很有感染力,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开怀大笑。渐渐地,我们多了一些了解,得知他长我十岁,和我一样有个可爱的女儿,于是,我们聊的话题更多、更广。成了真正的好朋友。 之后,我调去机关工作,他们企业的产品,在这里的销售情况也不理想,转向南方去发展,也就疏于联系了。又过了两年,我去他生活的那个城市参加培训,吃过晚饭,一个人漫步在这个陌生城市的街头,有一些孤单,就想起了晨光兄。翻出电话号码,拨通以后,反而有一些后悔,感觉很唐突。毕竟很久没有联系了。没想到晨光兄一下子听出了我的声音,热情地说:“是小妹啊,你好!你在哪里?”我把地址告诉他,他说马上过去看我。 我们约在宾馆附近的一家咖啡厅见面,再次见到晨光兄,发现他有一些憔悴。坐下来之后,彼此没有寒暄,亲切自然、无拘无束地聊了起来。 从谈话中得知,受市场大气候的影响和冲击,他们企业形势每况愈下,嫂子和他在一家企业工作,生活状况不是很好,他仍在市场开发部任职,经常出差去其他城市开拓市场。由于现在市场竞争激烈、手段不良,业务发展不太理想。 听完他的叙述,我想要说些安慰的话。晨光兄却爽朗的笑着说:“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高峰就会有低谷,将来一定会好起来的。” 晨光兄问起我的近况,我告诉他:“现在工作环境舒适、安逸、清闲,人却非常空虚,工作没有了往日的热情…… 我们就这样聊着、聊着,又多了几分了解与理解。 这次见面之后,我和晨光兄的联系又多了起来,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彼此的情况、生活状态,我喜欢把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烦恼与困惑告诉他,听听他的高见,他总是用睿智的、充满哲理的、幽默轻松的语言,化解我心中的烦忧。渐渐地,对他有了一些依赖。 知道我喜欢写作,他经常会推荐一些书给我看,并给我很多的意见与鼓励。可他原本对文学是不感兴趣的。 就这样,我们各自为了生活忙碌着,闲暇之余总不忘彼此问候一下,送是一份祝福,送上一丝牵挂。 去年秋天,晨光兄说一周后要来我们这里出差,我做好了准备欢迎他。可天不随人愿,我临时接到通知,去外地参观学习。在他出发来这里的当天,火车载着我去更遥远的北方城市报到了。 旅途中,我给晨光兄发短信,调侃地说:老天不让我走近你啊,因为你是个危险的人物。呵呵 或许,淡淡的牵挂最真、淡淡的祝福最亲! 风铃草
朋友的距离有多远 朋友的距离有多远 总会在心静的时候,想起晨光兄。 晨光是我最尊敬的兄长和知心朋友,我们认识已经好多年了,见面的机会却只有寥寥数次。 认识晨光兄时,我在一家公司当业务部经理,而晨光兄是南方一家大型知名企业的市场部主任,因为洽谈做他们企业业务代理的事情,我和同事一起去参观考察,初次见面,晨光兄给我的印象非常儒雅、温和,更象是一个学者。以后的几天,晨光兄陪着我们参观、考察, 我发现他非常健谈,博学多才,言语间流露出沉稳和睿智、精明又不失厚道。温和中带着锐气,典型的南方商人形象。不由得从心里敬佩晨光兄。 以后,因为商议合作的事情,晨光兄来过我们这里两次,大家见面居然象老朋友一样,没有陌生感,合作非常顺利愉快。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常有电话联系,抛开业务话题,晨光兄非常幽默风趣,他那富有磁性的南方口音普通话,很有感染力,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开怀大笑。渐渐地,我们多了一些了解,得知他长我十岁,和我一样有个可爱的女儿,于是,我们聊的话题更多、更广。成了真正的好朋友。 之后,我调去机关工作,他们企业的产品,在这里的销售情况也不理想,转向南方去发展,也就疏于联系了。又过了两年,我去他生活的那个城市参加培训,吃过晚饭,一个人漫步在这个陌生城市的街头,有一些孤单,就想起了晨光兄。翻出电话号码,拨通以后,反而有一些后悔,感觉很唐突。毕竟很久没有联系了。没想到晨光兄一下子听出了我的声音,热情地说:“是小妹啊,你好!你在哪里?”我把地址告诉他,他说马上过去看我。 我们约在宾馆附近的一家咖啡厅见面,再次见到晨光兄,发现他有一些憔悴。坐下来之后,彼此没有寒暄,亲切自然、无拘无束地聊了起来。 从谈话中得知,受市场大气候的影响和冲击,他们企业形势每况愈下,嫂子和他在一家企业工作,生活状况不是很好,他仍在市场开发部任职,经常出差去其他城市开拓市场。由于现在市场竞争激烈、手段不良,业务发展不太理想。 听完他的叙述,我想要说些安慰的话。晨光兄却爽朗的笑着说:“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高峰就会有低谷,将来一定会好起来的。” 晨光兄问起我的近况,我告诉他:“现在工作环境舒适、安逸、清闲,人却非常空虚,工作没有了往日的热情…… 我们就这样聊着、聊着,又多了几分了解与理解。 这次见面之后,我和晨光兄的联系又多了起来,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彼此的情况、生活状态,我喜欢把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烦恼与困惑告诉他,听听他的高见,他总是用睿智的、充满哲理的、幽默轻松的语言,化解我心中的烦忧。渐渐地,对他有了一些依赖。 知道我喜欢写作,他经常会推荐一些书给我看,并给我很多的意见与鼓励。可他原本对文学是不感兴趣的。 就这样,我们各自为了生活忙碌着,闲暇之余总不忘彼此问候一下,送是一份祝福,送上一丝牵挂。 去年秋天,晨光兄说一周后要来我们这里出差,我做好了准备欢迎他。可天不随人愿,我临时接到通知,去外地参观学习。在他出发来这里的当天,火车载着我去更遥远的北方城市报到了。 旅途中,我给晨光兄发短信,调侃地说:老天不让我走近你啊,因为你是个危险的人物。呵呵 或许,淡淡的牵挂最真、淡淡的祝福最亲! 风铃草
朋友的距离有多远 朋友的距离有多远总会在心静的时候,想起晨光兄。晨光是我最尊敬的兄长和知心朋友,我们认识已经好多年了,见面的机会却只有寥寥数次。认识晨光兄时,我在一家公司当业务部经理,而晨光兄是南方一家大型知名企业的市场部主任,因为洽谈做他们企业业务代理的事情,我和同事一起去参观考察,初次见面,晨光兄给我的印象非常儒雅、温和,更象是一个学者。以后的几天,晨光兄陪着我们参观、考察, 我发现他非常健谈,博学多才,言语间流露出沉稳和睿智、精明又不失厚道。温和中带着锐气,典型的南方商人形象。不由得从心里敬佩晨光兄。以后,因为商议合作的事情,晨光兄来过我们这里两次,大家见面居然象老朋友一样,没有陌生感,合作非常顺利愉快。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常有电话联系,抛开业务话题,晨光兄非常幽默风趣,他那富有磁性的南方口音普通话,很有感染力,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开怀大笑。渐渐地,我们多了一些了解,得知他长我十岁,和我一样有个可爱的女儿,于是,我们聊的话题更多、更广。成了真正的好朋友。 之后,我调去机关工作,他们企业的产品,在这里的销售情况也不理想,转向南方去发展,也就疏于联系了。又过了两年,我去他生活的那个城市参加培训,吃过晚饭,一个人漫步在这个陌生城市的街头,有一些孤单,就想起了晨光兄。翻出电话号码,拨通以后,反而有一些后悔,感觉很唐突。毕竟很久没有联系了。没想到晨光兄一下子听出了我的声音,热情地说:“是小妹啊,你好!你在哪里?”我把地址告诉他,他说马上过去看我。我们约在宾馆附近的一家咖啡厅见面,再次见到晨光兄,发现他有一些憔悴。坐下来之后,彼此没有寒暄,亲切自然、无拘无束地聊了起来。从谈话中得知,受市场大气候的影响和冲击,他们企业形势每况愈下,嫂子和他在一家企业工作,生活状况不是很好,他仍在市场开发部任职,经常出差去其他城市开拓市场。由于现在市场竞争激烈、手段不良,业务发展不太理想。听完他的叙述,我想要说些安慰的话。晨光兄却爽朗的笑着说:“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高峰就会有低谷,将来一定会好起来的。”晨光兄问起我的近况,我告诉他:“现在工作环境舒适、安逸、清闲,人却非常空虚,工作没有了往日的热情……我们就这样聊着、聊着,又多了几分了解与理解。这次见面之后,我和晨光兄的联系又多了起来,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彼此的情况、生活状态,我喜欢把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烦恼与困惑告诉他,听听他的高见,他总是用睿智的、充满哲理的、幽默轻松的语言,化解我心中的烦忧。渐渐地,对他有了一些依赖。知道我喜欢写作,他经常会推荐一些书给我看,并给我很多的意见与鼓励。可他原本对文学是不感兴趣的。就这样,我们各自为了生活忙碌着,闲暇之余总不忘彼此问候一下,送是一份祝福,送上一丝牵挂。去年秋天,晨光兄说一周后要来我们这里出差,我做好了准备欢迎他。可天不随人愿,我临时接到通知,去外地参观学习。在他出发来这里的当天,火车载着我去更遥远的北方城市报到了。旅途中,我给晨光兄发短信,调侃地说:老天不让我走近你啊,因为你是个危险的人物。呵呵或许,淡淡的牵挂最真、淡淡的祝福最亲!风铃草
带着微笑开始吧 带着微笑开始吧 早上起床 对镜送一个微笑给自己 一丝春风 一缕朝阳 新的一天开始了 闭上眼睛 做深呼吸 舒展身体 一身轻松 一脸满足 迎着朝阳出发吧 抬起头 仰望着蓝天 深情地说 感谢大地 感谢母亲 带着感恩的心儿奔跑吧 想着身边的亲人 思念着远方的朋友 默默地问候一声 你们好吗 生活就该这样 每天清晨告诉自己 带着微笑开始吧 带着祝福奔跑吧 风铃草
《枫叶印象》——风铃草诗歌专集 这些诗大部分已经贴在其他吧里,朋友们可能已经看过了,今天把它们整理一下搬回自己家里来! 风铃草
《并非故事》——风铃草亲情系列散文集 这里的文章大部分发在散文吧里,朋友们已经看过了,我把它们整理出来,搬回自己家里来。风铃草
溪边的快乐小屋 朋友们:为了营造溪边健康、轻松、快乐的氛围,请你把看到的笑话、幽默故事和图片,收集过来贴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拜托了!风铃草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我们家的客人很多,多少年了,都是如此。用妈妈的话说,象走马灯一样。大部分是从故乡来的乡亲,我所说的故乡,并非是父亲的家乡,而是父亲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父亲一直说那里是他的第二个故乡。 父亲当年大学毕业以后,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一个偏僻落后的贫困乡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那里一呆就是四年,后来把母亲也带去教书,我们的家也安在那里。 在我的记忆中,那个村子里的人,好多样子怪怪的,有的脖子很粗,腿是罗圈型的,还有不少先天痴呆的人,挺可怕的。据说八十年代初,有关部门曾组织专家去那里考察多次,发现了罪魁祸首,原来是那里的水质问题,严重缺碘。 那里很贫穷,祖祖辈辈靠天吃饭,大部分人没有出过远门。但民风淳朴,乡亲们很善良、厚道。父亲刚去的时候,在村上轮流吃饭,轮到谁家,人家总是拿最好的东西款待他,比如给他吃捞面条、烙饼,而他们自己只喝黄面糊糊、吃红薯面窝头,下田时也不安排他干重活,说洋学生细皮嫩肉的,使不得。 母亲过去以后,大队把她安排在学校教书,村里把生产队办公的房子腾出来一间让我们住,并连夜垒起一道院墙,接着,乡亲们主动出工出料,在旁边给我们盖了间小厨房。 我的弟弟就是在那里出生的,当年,父亲是中国登山队队员,正在攀登珠穆朗玛峰,联系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回来了。乡亲们知道父亲得了个儿子,纷纷拿着鸡蛋、白面、挂面来祝贺。要知道这些东西平时是没有人舍得吃的,鸡蛋用来换盐巴,白面只有过节和有人生病的时候,才会掺和着粗粮吃一些,而挂面只有春节或是重要的节日,才会准备一点,专门用来串亲戚或招待尊贵的客人。常常是一封挂面,转了一大圈,生了虫,也没有人家舍得吃掉。 多少年过去了,父亲母亲提起这些,总是感慨地说:多好的乡亲啊! 后来,我们家迁到省城,父亲回去搬家的那天,乡亲们冒着大雨,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停地叮嘱着:千万不要忘记他们,有空一定要回来看看。父亲每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总是泪光莹莹。 改革开放以后,乡亲们也开始走出家门。因此,不断地有人到我们家来,有来看病的,有找工作的,也有借钱做生意的。父亲总是热心的接待,尽力帮忙。并且每次都让他们吃住在家里。对此,我们姐妹几个是很有意见的,曾多次提议让他们去旅社住。可父亲总是说::“这样不好,会伤害乡亲们的感情。”于是,母亲专门准备了一套床上用品。 每次客人一走,母亲总是会念叨:“这个老乡曾给我们家挑过水,那个老乡经常给我们家浇地、收庄稼…..我们不能忘恩啊!” 去年,弟弟结婚的时候,乡亲们听说,在那里出生的孩子,如今已经是个海外留学生了,特别高兴,派了十来个代表,提前一天,搭车过来参加婚礼。 为此,父亲特意把我们几个子女都召集起来,包括他未过门的儿媳妇,开了个家庭会议,告戒我们一定要热情接待,客人再多,也不能冷落乡亲们。父亲说:“这是一份珍贵的情谊,做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 父亲:您放心吧,我们一定牢记您的教诲,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风铃草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我们家的客人很多,多少年了,都是如此。用妈妈的话说,象走马灯一样。大部分是从故乡来的乡亲,我所说的故乡,并非是父亲的家乡,而是父亲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父亲一直说那里是他的第二个故乡。 父亲当年大学毕业以后,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一个偏僻落后的贫困乡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那里一呆就是四年,后来把母亲也带去教书,我们的家也安在那里。 在我的记忆中,那个村子里的人,好多样子怪怪的,有的脖子很粗,腿是罗圈型的,还有不少先天痴呆的人,挺可怕的。据说八十年代初,有关部门曾组织专家去那里考察多次,发现了罪魁祸首,原来是那里的水质问题,严重缺碘。 那里很贫穷,祖祖辈辈靠天吃饭,大部分人没有出过远门。但民风淳朴,乡亲们很善良、厚道。父亲刚去的时候,在村上轮流吃饭,轮到谁家,人家总是拿最好的东西款待他,比如给他吃捞面条、烙饼,而他们自己只喝黄面糊糊、吃红薯面窝头,下田时也不安排他干重活,说洋学生细皮嫩肉的,使不得。 母亲过去以后,大队把她安排在学校教书,村里把生产队办公的房子腾出来一间让我们住,并连夜垒起一道院墙,接着,乡亲们主动出工出料,在旁边给我们盖了间小厨房。 我的弟弟就是在那里出生的,当年,父亲是中国登山队队员,正在攀登珠穆朗玛峰,联系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回来了。乡亲们知道父亲得了个儿子,纷纷拿着鸡蛋、白面、挂面来祝贺。要知道这些东西平时是没有人舍得吃的,鸡蛋用来换盐巴,白面只有过节和有人生病的时候,才会掺和着粗粮吃一些,而挂面只有春节或是重要的节日,才会准备一点,专门用来串亲戚或招待尊贵的客人。常常是一封挂面,转了一大圈,生了虫,也没有人家舍得吃掉。 多少年过去了,父亲母亲提起这些,总是感慨地说:多好的乡亲啊! 后来,我们家迁到省城,父亲回去搬家的那天,乡亲们冒着大雨,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停地叮嘱着:千万不要忘记他们,有空一定要回来看看。父亲每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总是泪光莹莹。 改革开放以后,乡亲们也开始走出家门。因此,不断地有人到我们家来,有来看病的,有找工作的,也有借钱做生意的。父亲总是热心的接待,尽力帮忙。并且每次都让他们吃住在家里。对此,我们姐妹几个是很有意见的,曾多次提议让他们去旅社住。可父亲总是说::“这样不好,会伤害乡亲们的感情。”于是,母亲专门准备了一套床上用品。 每次客人一走,母亲总是会念叨:“这个老乡曾给我们家挑过水,那个老乡经常给我们家浇地、收庄稼…..我们不能忘恩啊!” 去年,弟弟结婚的时候,乡亲们听说,在那里出生的孩子,如今已经是个海外留学生了,特别高兴,派了十来个代表,提前一天,搭车过来参加婚礼。 为此,父亲特意把我们几个子女都召集起来,包括他未过门的儿媳妇,开了个家庭会议,告戒我们一定要热情接待,客人再多,也不能冷落乡亲们。父亲说:“这是一份珍贵的情谊,做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 父亲:您放心吧,我们一定牢记您的教诲,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风铃草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我们家的客人很多,多少年了,都是如此。用妈妈的话说,象走马灯一样。大部分是从故乡来的乡亲,我所说的故乡,并非是父亲的家乡,而是父亲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父亲一直说那里是他的第二个故乡。 父亲当年大学毕业以后,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一个偏僻落后的贫困乡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那里一呆就是四年,后来把母亲也带去教书,我们的家也安在那里。 在我的记忆中,那个村子里的人,好多样子怪怪的,有的脖子很粗,腿是罗圈型的,还有不少先天痴呆的人,挺可怕的。据说八十年代初,有关部门曾组织专家去那里考察多次,发现了罪魁祸首,原来是那里的水质问题,严重缺碘。 那里很贫穷,祖祖辈辈靠天吃饭,大部分人没有出过远门。但民风淳朴,乡亲们很善良、厚道。父亲刚去的时候,在村上轮流吃饭,轮到谁家,人家总是拿最好的东西款待他,比如给他吃捞面条、烙饼,而他们自己只喝黄面糊糊、吃红薯面窝头,下田时也不安排他干重活,说洋学生细皮嫩肉的,使不得。 母亲过去以后,大队把她安排在学校教书,村里把生产队办公的房子腾出来一间让我们住,并连夜垒起一道院墙,接着,乡亲们主动出工出料,在旁边给我们盖了间小厨房。 我的弟弟就是在那里出生的,当年,父亲是中国登山队队员,正在攀登珠穆朗玛峰,联系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回来了。乡亲们知道父亲得了个儿子,纷纷拿着鸡蛋、白面、挂面来祝贺。要知道这些东西平时是没有人舍得吃的,鸡蛋用来换盐巴,白面只有过节和有人生病的时候,才会掺和着粗粮吃一些,而挂面只有春节或是重要的节日,才会准备一点,专门用来串亲戚或招待尊贵的客人。常常是一封挂面,转了一大圈,生了虫,也没有人家舍得吃掉。 多少年过去了,父亲母亲提起这些,总是感慨地说:多好的乡亲啊! 后来,我们家迁到省城,父亲回去搬家的那天,乡亲们冒着大雨,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停地叮嘱着:千万不要忘记他们,有空一定要回来看看。父亲每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总是泪光莹莹。 改革开放以后,乡亲们也开始走出家门。因此,不断地有人到我们家来,有来看病的,有找工作的,也有借钱做生意的。父亲总是热心的接待,尽力帮忙。并且每次都让他们吃住在家里。对此,我们姐妹几个是很有意见的,曾多次提议让他们去旅社住。可父亲总是说::“这样不好,会伤害乡亲们的感情。”于是,母亲专门准备了一套床上用品。 每次客人一走,母亲总是会念叨:“这个老乡曾给我们家挑过水,那个老乡经常给我们家浇地、收庄稼…..我们不能忘恩啊!” 去年,弟弟结婚的时候,乡亲们听说,在那里出生的孩子,如今已经是个海外留学生了,特别高兴,派了十来个代表,提前一天,搭车过来参加婚礼。 为此,父亲特意把我们几个子女都召集起来,包括他未过门的儿媳妇,开了个家庭会议,告戒我们一定要热情接待,客人再多,也不能冷落乡亲们。父亲说:“这是一份珍贵的情谊,做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 父亲:您放心吧,我们一定牢记您的教诲,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风铃草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我们家的客人很多,多少年了,都是如此。用妈妈的话说,象走马灯一样。大部分是从故乡来的乡亲,我所说的故乡,并非是父亲的家乡,而是父亲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父亲一直说那里是他的第二个故乡。父亲当年大学毕业以后,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一个偏僻落后的贫困乡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那里一呆就是四年,后来把母亲也带去教书,我们的家也安在那里。在我的记忆中,那个村子里的人,好多样子怪怪的,有的脖子很粗,腿是罗圈型的,还有不少先天痴呆的人,挺可怕的。据说八十年代初,有关部门曾组织专家去那里考察多次,发现了罪魁祸首,原来是那里的水质问题,严重缺碘。那里很贫穷,祖祖辈辈靠天吃饭,大部分人没有出过远门。但民风淳朴,乡亲们很善良、厚道。父亲刚去的时候,在村上轮流吃饭,轮到谁家,人家总是拿最好的东西款待他,比如给他吃捞面条、烙饼,而他们自己只喝黄面糊糊、吃红薯面窝头,下田时也不安排他干重活,说洋学生细皮嫩肉的,使不得。母亲过去以后,大队把她安排在学校教书,村里把生产队办公的房子腾出来一间让我们住,并连夜垒起一道院墙,接着,乡亲们主动出工出料,在旁边给我们盖了间小厨房。我的弟弟就是在那里出生的,当年,父亲是中国登山队队员,正在攀登珠穆朗玛峰,联系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回来了。乡亲们知道父亲得了个儿子,纷纷拿着鸡蛋、白面、挂面来祝贺。要知道这些东西平时是没有人舍得吃的,鸡蛋用来换盐巴,白面只有过节和有人生病的时候,才会掺和着粗粮吃一些,而挂面只有春节或是重要的节日,才会准备一点,专门用来串亲戚或招待尊贵的客人。常常是一封挂面,转了一大圈,生了虫,也没有人家舍得吃掉。多少年过去了,父亲母亲提起这些,总是感慨地说:多好的乡亲啊!后来,我们家迁到省城,父亲回去搬家的那天,乡亲们冒着大雨,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停地叮嘱着:千万不要忘记他们,有空一定要回来看看。父亲每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总是泪光莹莹。改革开放以后,乡亲们也开始走出家门。因此,不断地有人到我们家来,有来看病的,有找工作的,也有借钱做生意的。父亲总是热心的接待,尽力帮忙。并且每次都让他们吃住在家里。对此,我们姐妹几个是很有意见的,曾多次提议让他们去旅社住。可父亲总是说::“这样不好,会伤害乡亲们的感情。”于是,母亲专门准备了一套床上用品。每次客人一走,母亲总是会念叨:“这个老乡曾给我们家挑过水,那个老乡经常给我们家浇地、收庄稼…..我们不能忘恩啊!”去年,弟弟结婚的时候,乡亲们听说,在那里出生的孩子,如今已经是个海外留学生了,特别高兴,派了十来个代表,提前一天,搭车过来参加婚礼。为此,父亲特意把我们几个子女都召集起来,包括他未过门的儿媳妇,开了个家庭会议,告戒我们一定要热情接待,客人再多,也不能冷落乡亲们。父亲说:“这是一份珍贵的情谊,做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父亲:您放心吧,我们一定牢记您的教诲,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风铃草
童年的回忆 童年的回忆 童年是一首快乐的歌,童年是一篇抒情的诗,童年是色彩斑斓的梦,童年是故乡涓涓流淌的小河。 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美丽的小乡村度过的。许多的童年往事,已随着岁月的流失淡忘了,唯有外婆家房后的歪脖子大枣树和那条曲曲弯弯的小河,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清晰。并时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使我想起童年的伙伴和一些儿时的趣事。 舅舅家都是男孩子,因此他非常宠爱我,表哥们迫于舅舅的威严,也处处让着我,我象个小公主似的,快乐的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每天唧唧喳喳,蹦蹦跳跳。外婆说:长大一定是个疯丫头。晨是我的表哥,大我两岁,但总是象个小大人似的,处处照顾我。明是我的远房表哥,说是哥哥,其实只大我几个月,但个子很高,长得虎头虎脑。每天跟在我的身后,充当保护神。 外婆家的房后有一棵大枣树,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具体年轮,树干很粗,我们三个人手拉手才可以环抱着它,树身弯曲成弓,象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被岁月压弯了脊梁。形态各异的树枝,伸向四面八方,形成一个巨大的伞状,遮天蔽日。 春天刚刚到来,我们就开始盼望着枣树结果。终于,枣花儿开了,一颗颗枣儿长了出来。青青的、小小的,已经让我们馋得留口水,迫不及待地拣来小石块使劲往树上扔,试图砸下些枣儿解解馋。每当这时,外婆就会说:“小馋猫,再等等吧,枣儿红了才甜哪。”舅舅则说:“让他们玩吧。”得到舅舅的许可,我们拣来许多小石块,不停地往树上扔,累得满头大汗,偶而落下一颗小枣,欢天喜地的,哥哥们舍不得吃,让我先尝尝。啊!涩涩的,木木的,一点也不好吃,我们顿时没了热情,只期盼着枣儿快快地长大长红。 不经意间,抬头一看,头顶是红红的一片,树枝被压得弯了下来。我们欢笑着,跳跃着。舅舅拿来一根长长的竹竿,绑上钩子,举起来用力一钩,噼里啪啦洒落一片,我们跪在地上抢了起来,抓一颗添进嘴里,脆甜脆甜的。我们按奈不住喜悦的心情,想到树上去摘枣儿,这是绝对不能让外婆和舅舅知道的。于是我们趁舅舅下田干活,外婆在屋里纺线的时候,悄悄地跑到房后,晨哥说:"你在下边望风吧.”我撅着嘴也要上去,明哥说:“让她上去吧,我在下面驮着她,你拉她一把。”于是他蹲在地上,我踩着他的肩膀,手扶着树干,明哥慢慢地站起来,晨哥伸出手来,用力把我拉上去。我们三人坐在树枝上,捂着嘴吃吃地笑,不敢发出声响,要知道外婆的耳朵是很灵的。 我们挑又大又红的枣儿摘来吃,不小心被刺扎一下,也顾不上喊疼。猛然发现一枝树枝被压弯在房顶上,上面的枣儿似乎更大更红,非常诱人。我提议到房顶上去摘,于是明哥自报奋勇地要求上去摘。他沿着枝干、猫着腰、颤颤惊惊地爬向树梢,伸出一条腿,踩在瓦上,继而坐在房顶上,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我们忘乎所以地大喊大叫起来。呀!不好了,外婆从屋里踮着小脚跑出来,惊慌地叫起来:“作孽啊,赶快下来,摔坏了可怎么办。”大人们手忙脚乱起来,搬来梯子,把我们一个个提溜下来,于是,外婆把纺车搬到了屋外,我们再也没有机会上树冒险了。 故乡有一条小河,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延凌河。河床很宽,但河水很少,清澈见底,通常水只到小孩子的膝盖上边那么深,只是在离村庄很远的下游拐弯处,形成一个很大的旋涡,我们称它为“潭”。那里小孩子是绝对没有人敢去的,传说淹死不少人,闹鬼。因为没有危险,大人们不太约束,每当夏季到来,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或是在沙滩上追逐奔跑、或是在水里嬉闹玩耍,又或是拣鹅卵石、摸鱼虾,欢声笑语不断,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我和哥哥常常拿着竹编的提蓝和簸箕,到河里去捞虾,哥哥轻手轻脚地将簸箕沉在水里,沿着河边的水草,慢慢地往上游走,走着走着,猛的一提簸箕,哇!里边的小虾乱蹦乱跳,我大叫着把篮子伸过去,我们把小虾抓到篮子里,快快放进水里,小虾马上安静下来,在篮子里游来游去,它不知已经身陷绝境了。偶而捞着一条拇指那么大的鱼,我高兴地喊到:“鱼、一条大鱼!”明哥笑着说:“这算是大鱼?等我长大以后到潭里去给你捞真正的大鱼。”他伸开双臂比划着,于是,我开始盼望着他快些长大。 假如运气好,捉到一只螃蟹,我们立刻欢呼起来,引来其他小孩子围观,大家开心地笑着、闹着。仿佛得了个宝贝。我们就这样乐不知疲、流连忘返,直到外婆的一声声呼唤传来,才恋恋不舍地上岸。于是,饭桌上多了一道红艳艳的美味佳肴。 童年的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乐趣,简单快乐,不知愁为何物。离开故乡多年,岁月的流失,早已物是人非了,单调而又枯燥的生活,早已使神经麻木,唯有乡愁的滋味却不时涌上心头,牵动一下神经,钩起一些美好的回忆。有人说,只有离开童年生长的地方的人才会有故乡的概念,有了故乡才会有乡愁,我很以为然。 好想好想回到故乡去,重温儿时的梦,找回遗失的童真。 风铃草
怀念外婆 怀念外婆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外婆的背永远都是朝上的,弯曲的象一张弓,走路总是低着头,只有扶着东西才能抬头看看前面的路和周围的一切,舒展一下身体,因此看起来特别的矮小。 外婆的眼睛整天红红的,仿佛有擦不完的泪,她的头发极少且花白,在脑后挽成一个小小的发簪,只有核桃那么大,她的手大而粗糙,指关节常年肿大,样子很吓人,一双三寸金莲又尖又小,因此走起路来晃晃悠悠,似乎随时有可能摔倒。 然而,在我眼里外婆是慈爱伟大的,她那弱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生养育过两个儿女,十个子孙。外公死得早,里里外外全靠外婆和舅舅撑着,在我幼年的印象中,从来没见她歇息过,难得的空闲是坐在纺车前纺棉线。 外婆爱我们所有的孩子,再苦再累也不让我们受委屈,从不舍得让哥哥们干重活,总是说:“娃们要长身体,不能累着”,幼年的我总是象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外婆后面,拱在她的怀里撒娇。寒冷的冬天,我把冰凉的小手塞进她温暖的怀里不肯拿出来,外婆总是眉开眼笑地说:“我娃精得很噢!长大必定有出息.” 外婆的手很巧,能剪会做,锈工尤其好,我最自豪的是穿着外婆做的绣花鞋,掂着脚尖,昂着头,到处炫耀。每年春节前,家里就会人来人往,有让外婆做衣服的、有来讨绣样的,她总是来者不拒,放下手里的活,一天到晚忙忙碌碌。 外婆的人缘极好,在村子里威信很高,但凡谁家婆媳生气、夫妻吵架,都会请她过去调解。而我总是充当她的小拐杖,外婆的口才好、幽默风趣,总会把人家说得眉开眼笑。看到这些,我小小的心里非常自豪和骄傲,觉得她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 外婆家门前有几棵古老的皂角树,枝繁叶茂,连成大片树荫,每天早上,她就早早起床把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了饭时,周围邻居就端着饭碗聚集在这里,边吃饭边闲聊,小孩子们在人堆里蹦来跳去,东家吃一口,西家吃一口,吃个肚儿圆. 乡村的生活很平实,尽管孩子很多,由于外婆的能干和舅舅的勤劳,生活过得很祥和。日子在外婆的忙忙碌碌和我们的欢声笑语中一天一天过去,然而,这一切在一个无情的、风雨交加的夜晚被彻底地打破了,我最亲爱的舅舅,突发脑溢血英年早逝,灾难来得如此突然,如此深重。舅舅是外婆唯一的儿子,身后留下五个未成年的孩子,年幼的我还无法读懂这一切变故所带来的灾难。只是紧紧地拉住外婆的衣襟,无助地看着她流泪,听她一边一边地说:“天塌了、天塌了”!心里充满了恐惧。 然而,外婆是坚强地,在人们的哀叹和哭泣声中,擦干眼泪,默默地料理后事。外婆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背似乎更驼了,脸上不再有笑容,常常一个人坐在纺车前发呆,不时地探着头向大门口张望、偷偷地流泪、自言自语。幼小的我还不知怎样安慰她,只是寸步不离地跟着她,不时把头埋在她的怀里,用手抚摸着她的面颊,不安地望着她。日子在这样凄苦和辛酸中熬过了几年。我一天天长大,外婆也一天天苍老,她已不能干其他的活计,每天坐在纺车前,不停地纺啊纺,长长的线就象长长的岁月,看不见尽头。 十三岁那年,父亲带我到省城读书,当我一步一回头哭着离开外婆时,外婆拄着拐杖送我到小河边,抹着眼泪说:“去吧、娃,去了长大才会有出息”。 从此,我童年所有的快乐没有了,小小年纪已尝到了思念的痛苦。 八十年代初,由于交通不便利和生活的困苦,几百里地的距离是那么遥远,好似远在天边。我是多么的无助与无奈,只有生活在无尽地思念里。 当家乡传来外婆摔倒瘫痪的消息时,父亲借钱让我利用暑假回家看外婆。再次见到外婆时,她已躺卧在床上,瘦小的身躯似乎很舒展,耳朵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白发已所剩无几,我们默默地相望,流不尽的泪水诉说着思念。 这个假期是愉快和幸福的,我仿佛又回到童年时代,我和外婆脸对着脸,心贴着心,外婆用她那严重变形的手,抚摸着我的面颊,脸笑成了一朵菊花,我把头埋在她的怀里,依然是那么温暖。 就在我开学后不得不离开她,回省城后的第十天,我最亲爱的外婆走了,舅妈说:她走时一直含糊不清地喊着我的乳名。想到这些,我的心就象刀割一样的疼,痛不欲声。我是外婆最疼爱的孩子,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几次差点丧命,是外婆用她那温暖的双手,整天把我搂在怀里,一匙汤、一口水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外婆常说:“娃娃命大,长大会有福气的。”我撒娇地搂住她的脖子说:长大争钱给她买糖果吃。糖果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对孩子来讲都是奢侈品,外婆是从来不曾尝过的。 然而,她老人家没有等到这一天,这成了我心里永远的伤痛。 我最亲爱的外婆:一个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一生没有出过远门,不知道火车是什么样子,却用她那慈爱、善良、勤劳、坚强的品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教育着我,给了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我爱外婆,这种爱已深入骨髓、溶入流淌的血液中,怎奈阴阳相隔,我只能把她的美好品德继承下来,在传承下去,作为对她的追忆和报答! 亲爱的外婆: 您在天堂里安息吧!风铃草
"牵挂"是一种情怀 牵挂是一份挚爱,它的名字叫舔犊情深,从幼年到成年,相依走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牵挂是一份思念,它的名字叫天长地久,从花开到花落,相思走过多少段风雨路程;牵挂是一份承诺,它的名字叫至死不渝,从生离到死别,相恋走过多少个苦涩岁月;牵挂是一份依恋,它的名字叫相濡以沫,从青丝到白头,相伴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牵挂是一种炽热的情怀,牵挂是一种凄美的浪漫,牵挂是一份孤独的美丽,牵挂是一份装满各种滋味的祝福;就让我们默默地,感受这种凄美的浪漫,享受这份孤独的美丽,淡淡地相思,淡淡地牵挂......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