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flc lsflc
关注数: 0 粉丝数: 6 发帖数: 3,105 关注贴吧数: 2
通告——请朋友们关注此贴!!! 溪边的朋友们:我们已经锁链了“个人空间精品吧”,请大家随时把在本吧加了精的作品转贴到去,这样就有机会被《贴吧周刊》征稿。可以转自己的文章,也可以转别人的,淘帖多了还有奖,特此通告!可以直接点击名字进入。 风铃草 附: 个人空间精品吧地址 http://post.baidu.com/f?kw=%B8%F6%C8%CB%BF%D5%BC%E4%BE%AB%C6%B7 ◆·◆~【个人空间精品吧管理制度】~◆·◆ ——转贴 吼吼,个人空间精品吧欢迎大家。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好的贴吧同样需要一定的吧规,为了保证本吧健康长久的发展,故明确以下几点,希望大家自觉遵守,我们共同营造新时期的优秀贴吧。 1.本吧为贴吧管理组统一管辖的精品吧,因此杜绝一切与精品贴无关的灌水行为,当然,大家可以支持自己喜欢的精品贴。 2.本吧为个人空间精品吧,所转精品贴必须出自个人空间范围的贴吧,如果发现出自其他分类的精品贴,吧主有权利做删贴处理。 3.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吧主或者到贴吧投诉吧反映。 以下是用户须知: 个人空间精品吧分为以下四区 地区联谊 http://post.baidu.com/firstindex/8.html#1 个人贴吧 http://post.baidu.com/firstindex/8.html#2 网友俱乐部 http://post.baidu.com/firstindex/8.html#3 校园 http://post.baidu.com/firstindex/8.html#4 1、本吧由贴吧管理组统一管理,所转载主题统一规定,以此格式为准: 转载格式为: 标题:【转XXXX吧】/[转XXXX吧]文章标题 正文:原帖子地址 例:http://post.baidu.com/f?kz=101034146 2、只有被本吧下辖内吧主评为精品的帖子,才能被转载至本精品贴吧. 3、在本吧内不得发表与精品帖无关的帖子,也不能发表非该分类下贴吧的精品帖 4、请大家严格按照帖子类别发送,分类错误的帖子,将被删除. 附: 1.百度贴吧协议:http://post.baidu.com/eula.html 2.百度权利声明:http://www.baidu.com/duty/copyright.html 其他请参阅:http://post.baidu.com/f?kz=100966152 个人空间精品吧 2006.05.25 作者: 陌颜迷尘 2006-5-25 15:08   回复此发言
风铃草——夏天的故事 夏天的故事——如果有爱 一生何求 这个发生在初夏的故事,让我对夏天有了更多的期待与眷恋。 初夏的某一天,下午两点多,室外气温高达37度。是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我坐在办公室里,喝水、看报,很无聊。 于是,我拿出手机翻看朋友们发的短信,手机里存的短信,大部分是些幽默搞笑的内容,看着、看着,一个恶作剧的念头,迅速在脑子里闪过。不由得兴奋起来,终于可以消磨时光了。 我马上行动起来,盗版改编了这样一则短信:“大哥,前几天我去医院检查身体了,今天上午取的结果,医生说我有问题...... 我把这则短信发给了江哥,他是我童年的伙伴,大我三岁,我们是属于两小无猜的那种朋友,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遥远的南方工作,因此见面的机会不多,通常是电话和短信联系,这么多年,他总是默默地鼓励我,支持我写作.他性格沉稳、博学多才。是个高级工程师,负责国家重点工程的技术工作。当时正日夜奔波在工程第一线…… 短信发出去以后,我坐在办公室里偷着乐,等待他的回复。 半小时以后,手机没有反应,我沉不住气了,又发出了第二个短信:算了吧,还是不要告诉你了,就让我一个人面对、独自承受吧,以后我们不要再联系了...... 这条短信发过去,我盯着手机,期待着他的回复,想知道他是什么反应,然而,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个下午过去了,一点反应也没有,我心里开始猜测,莫不是他看出我在恶作剧,不于理睬;还是手机没电了?我开始郁闷起来,下了班,一个人去商场里闲逛,东瞅瞅,西看看,消磨时光.一直到商场关门才出来. 外面的天气依然闷热,我不想回家,从包里掏出手机,想打个电话给小妹,约她出来散步,这才发现手机里好多未接来电,是江哥的手机号码,短信也已经有N条了,我刚要查看短信,电话在我的手里震动起来,哦,记起来了,是上午开会时,设成了无声震动. 我接起电话,那端传来江哥急切的声音:”铃儿,你怎么样了,医生是怎么说的?”我们的工程进入最关键的阶段,今天我主持召开了一天的会议,中午我们在会议室里,边吃盒饭边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手机一直关机,六点多会议结束后才看到你的短信.打你手机一直不接,我很着急,已经把手头的工作安排好了,正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明天早上九点半就到了,你不要难过,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和你共同面对. 我愣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江哥急切的声音,不停地传来,我第一次发现他讲话的语速这么快. 我连忙关掉手机,眼泪随之落了下来,怎么擦也擦不完,手机还在不停地震动,我的心也在颤动,一种久违了的感觉从心底升起,迅速蔓延开来. “手机固执地震动着、震动着,过了很久,我擦干眼泪,对着电话那端的江哥,十分惭愧地说:“对不起,江哥,这个玩笑开大了。你那么忙,我还用这种无聊的游戏干扰你工作,真是无地自容,也许我不配做你的朋友。” 电话那端沉默了一会儿,传来了江哥爽朗的笑声:“傻丫头,我是忙昏了头了才会上你当的,你这种小把戏也不是第一次了,哈哈哈!” 我终于又忍不住哭出了声音,江哥大笑着说:“傻丫头,你知道我现在想什么吗?失而复得的感觉真好!” 这个发生在初夏的故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温暖与幸福。 如果有爱,一生何求! 风铃草
外婆的故事 外婆的故事 外婆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我一刻也没有忘记她。每年她的忌日,无论在哪里,我都会写一段文字,把我的思念化做一缕轻烟,送到遥远的天国里,我坚信外婆一定可以收到的。 我的外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苦难艰辛的一生,她集中国传统女性美德于一身的人格魅力、她那闪烁着聪明智慧的传奇般的经历,足以写一本反映那个时代女性的长卷。这也是我此生的心愿,也是我这么多年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放弃练笔的动力。 目前,我利用业余时间,把记忆的碎片收集在一起、暂时珍藏起来,等我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时,把它们精心串连起来,作为对外婆永久的追忆和报答! (一) 我的外婆,出生在一个家道殷实的大家族,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有四个哥哥,都是银匠。从小娇生惯养,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外婆家和外公家是世交,她和外公是指腹为婚的娃娃亲,外公家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家境贫寒。 我的外公老实得近乎木讷,外婆十六岁嫁到外公家,就里里外外一把手,开始了一生的辛苦劳作。据说她年轻的时候容貌秀美、聪明伶俐。刚进外公家不久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敏、能干、胆识过人。关于这些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当时家乡的刀客(土匪)到村子抓走了我的三外公,绑在河对面的树上,让家人拿钱物过去赎人,为了制造恐怖的气氛,不停地鞭打我的三外公,传来一声声惨叫,令人毛骨悚然,全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过去赎人。这时,我的外婆主动提出她去。不顾外公的坚决阻拦,她依然提着东西过了河。刀客怎样也没有想到过来一个女人,二话没说,把三外公放了回来。这件事情成为家乡流传很广的一段佳话。由此,奠定了外婆在家族的地位和村里的威信。舅妈说她曾问过外婆:“看到刀客害怕吗?”外婆笑着说:“怎么能不怕?两腿发软”。 外婆生养过五个孩子,舅舅和母亲之前的三个孩子都夭折了,因此,舅舅和母亲的到来,让外婆惊喜万分,她小心奕奕的呵护着一双儿女,用家乡传说的各种办法,保佑自己的孩子,比如给他们取一个非常难听的乳名、认个干娘。 外婆虽然目不识丁,却懂得读书的重要。在生活很窘迫的情况下,把舅舅和母亲送进学堂读书,外婆生性要强,凡事喜欢自己扛着,不愿意麻烦别人,但为了供舅舅和母亲读书,她悄悄回娘家求助哥哥们。因此,舅舅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读过中学的人之一。我的母亲则是十里八乡唯一读过高中的女秀才。母亲读书读到二十岁,这在那个年代的偏僻乡村,简直不可思议,因为这个年龄的女孩子,早就出嫁有孩子了。 按家乡的风俗习惯,母亲小时侯订过娃娃亲,母亲上中学以后反对这种包办婚姻,要求退亲,外婆二话没说,亲自去男方家把亲事退掉。母亲说,对于村里人的风言风语,外婆只说一句话:“读书是要明理的,我娃娃的书不能白读了。” 七十年代初,父亲作为年轻的气象专家,被国家登山队选中,去攀登珠穆朗玛峰。消息传到家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都在传说,去那里的人十有八九回不来了,而且连尸骨都找不回来。父亲回家商量此事,耐心地解释并非像传说的那么可怕,不仅要进行集训、还有许多安全保护措施。母亲很担心,迟迟不肯表态。外婆看到父亲很为难,就站出来发了话:她对父亲说:“既然是国家挑中咱的,这是光宗耀族的好事,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和他舅舅照应着。” 父亲走后不久,母亲忧郁成疾不得不去省城治病,我的舅舅又突发脑溢血去世,真是祸不单行啊!舅妈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一病不起。乡亲们提出打电报把我父亲叫回来,外婆坚决地制止了,连我母亲也不许通知。外婆驼着背、拄着拐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料理后事、独自承受这一切灾难,表现出惊人的坚强与果断。 一年后,父亲和他的队友一起登上主峰,凯旋而归.回到家乡后,看到我们家老的老,小的小,默默承受如此沉重的灾难,非常震惊,他放声大哭。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 记得父亲第二次流泪,是在外婆去世的一周年忌日,因为路途遥远,经济条件不允许,我们不能回故乡给外婆上坟。母亲准备了几样供品,把外婆唯一的一张黑白照片摆在餐桌上,父亲把我们姐弟几个叫到跟前,拿出他写的一篇祭文,泣不成声、断断续续地读着、读着……父亲那悲伤的样子,这么多年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抹之不掉;父亲那颤抖的声音,这么多年不时在我耳边回响,挥之不去。 父亲说:“我从小是个孤儿,不会叫妈妈,这么多年没有叫过您一声妈妈,可在我心里,您就是我的妈妈,我最伟大的母亲!” 写在外婆去世二十六周年忌日前夕 风铃草
寄往天堂的一封信 寄往天堂的一封信 亲爱的外婆: 您在天堂里好吗? 转眼,您离开我们二十六年了,过去的将近一万个日日夜夜里,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您的思念. 怀念您,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已经变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习惯在幸福的时候想您,习惯在痛苦的时候想您,习惯在每个重要的日子里梦见您,习惯在午夜里对着您的照片,诉说心中的秘密。 亲爱的外婆:这么多年我始终相信,您的灵魂一直在遥远的天国里,默默地注视着我们,关心着我们、保佑着我们! 外婆:您一定惦记着晨哥吧,舅舅走后,他小小年纪就辍学去学木匠,您不直一次流着泪说:”我可怜的娃娃,还扛不动大锯啊!” 外婆:您放心吧,晨哥现在生活得很好,他们全家就和我住在一个院子里,晨哥给人打工,他勤快能干、为人厚道、老板很赏识他,主动给加了工资。表嫂在院门口摆个小滩买冷饮,也能挣些零用钱,晨哥的儿子去年已经中专毕业,也在这里找了份工作,小家伙自立能力很强,不用我们多操心,他的女儿正在读中专,小丫头不但聪明乖巧 学习又好,还知道为父母减轻负担,用课间休息时间给学校门口的小店照看铺子,每月挣一百元钱。 外婆:您一定也惦记着我的女儿楠楠,她如今已经和我一样高了,性格开朗、聪明活泼,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前十名,小丫头志气大,说将来一定要读研究生哪。孩子已经知道关心妈妈了,有一次发现我刷牙的时候,牙龈出血,悄悄去买了维生素C,监督我按时服用,前天,无意看到我腿上有一块淤血,赶快给多多打电话报告,并陪着我去多多的医院检查。 端午节那天,我象往年一样,给您准备些吃的,等我打算端给您时,发现楠楠已经送到您的面前,她告诉我说:“妈妈,我已经给太姥姥磕过头了”那一刻我觉得好欣慰,虽然女儿从来没有见过您,可您已经活在她的心里了。 外婆: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咱们家乡的小河上那座独木桥,所谓桥,其实不过是几根木头拼在一起罢了,每当河里发大水时,乡亲们都要绕很远的路外出,极不方便。您曾告诉过我,我爸第一次去家里拜见您,正赶上河里发大水,河水已快蔓过河床了。他一只手托个西瓜,游泳过去的,您眉开眼笑地说:“河岸上站好多人看热闹,我是又担心又高兴,打那时起就认下这个儿子了。”去年,我爸东奔西走,为咱家乡争取到一个项目,在河上修了一座可以通过两排汽车的大桥。如今外出方便多了,乡亲们别提多高兴了。上次我出差路过家乡,特意下车在桥上走了几个来回,好开心、好幸福啊!相信您在天国里也一定看到了吧! 亲爱的外婆:每年都发生很多事情、每次都有很多话要告诉您! 只是寄往天国的信,总是让我思绪纷乱、不知如何表达才好!每次提起笔来、不由得泪眼朦胧。往事历历在目,伤口撕裂般痛楚。不堪回首…… 外婆:我心里还有好多话,以后再说给您听! 今天就到这里吧…… 2006年6月28日夜 风铃草
外婆的故事 外婆的故事 外婆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我一刻也没有忘记她。每年她的忌日,无论在哪里,我都会写一段文字,把我的思念化做一缕轻烟,送到遥远的天国里,我坚信外婆一定可以收到的。 我的外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苦难艰辛的一生,她集中国传统女性美德于一身的人格魅力、她那闪烁着聪明智慧的传奇般的经历,足以写一本反映那个时代女性的长卷。这也是我此生的心愿,也是我这么多年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放弃练笔的动力。 目前,我利用业余时间,把记忆的碎片收集在一起、暂时珍藏起来,等我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时,把它们精心串连起来,作为对外婆永久的追忆和报答! (一) 我的外婆,出生在一个家道殷实的大家族,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有四个哥哥,都是银匠。从小娇生惯养,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外婆家和外公家是世交,她和外公是指腹为婚的娃娃亲,外公家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家境贫寒。 我的外公老实得近乎木讷,外婆十六岁嫁到外公家,就里里外外一把手,开始了一生的辛苦劳作。据说她年轻的时候容貌秀美、聪明伶俐。刚进外公家不久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敏、能干、胆识过人。关于这些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当时家乡的刀客(土匪)到村子抓走了我的三外公,绑在河对面的树上,让家人拿钱物过去赎人,为了制造恐怖的气氛,不停地鞭打我的三外公,传来一声声惨叫,令人毛骨悚然,全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过去赎人。这时,我的外婆主动提出她去。不顾外公的坚决阻拦,她依然提着东西过了河。刀客怎样也没有想到过来一个女人,二话没说,把三外公放了回来。这件事情成为家乡流传很广的一段佳话。由此,奠定了外婆在家族的地位和村里的威信。舅妈说她曾问过外婆:“看到刀客害怕吗?”外婆笑着说:“怎么能不怕?两腿发软”。 外婆生养过五个孩子,舅舅和母亲之前的三个孩子都夭折了,因此,舅舅和母亲的到来,让外婆惊喜万分,她小心奕奕的呵护着一双儿女,用家乡传说的各种办法,保佑自己的孩子,比如给他们取一个非常难听的乳名、认个干娘。 外婆虽然目不识丁,却懂得读书的重要。在生活很窘迫的情况下,把舅舅和母亲送进学堂读书,外婆生性要强,凡事喜欢自己扛着,不愿意麻烦别人,但为了供舅舅和母亲读书,她悄悄回娘家求助哥哥们。因此,舅舅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读过中学的人之一。我的母亲则是十里八乡唯一读过高中的女秀才。母亲读书读到二十岁,这在那个年代的偏僻乡村,简直不可思议,因为这个年龄的女孩子,早就出嫁有孩子了。 按家乡的风俗习惯,母亲小时侯订过娃娃亲,母亲上中学以后反对这种包办婚姻,要求退亲,外婆二话没说,亲自去男方家把亲事退掉。母亲说,对于村里人的风言风语,外婆只说一句话:“读书是要明理的,我娃娃的书不能白读了。” 七十年代初,父亲作为年轻的气象专家,被国家登山队选中,去攀登珠穆朗玛峰。消息传到家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都在传说,去那里的人十有八九回不来了,而且连尸骨都找不回来。父亲回家商量此事,耐心地解释并非像传说的那么可怕,不仅要进行集训、还有许多安全保护措施。母亲很担心,迟迟不肯表态。外婆看到父亲很为难,就站出来发了话:她对父亲说:“既然是国家挑中咱的,这是光宗耀族的好事,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和他舅舅照应着。” 父亲走后不久,母亲忧郁成疾不得不去省城治病,我的舅舅又突发脑溢血去世,真是祸不单行啊!舅妈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一病不起。乡亲们提出打电报把我父亲叫回来,外婆坚决地制止了,连我母亲也不许通知。外婆驼着背、拄着拐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料理后事、独自承受这一切灾难,表现出惊人的坚强与果断。 一年后,父亲和他的队友一起登上主峰,凯旋而归.回到家乡后,看到我们家老的老,小的小,默默承受如此沉重的灾难,非常震惊,他放声大哭。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 记得父亲第二次流泪,是在外婆去世的一周年忌日,因为路途遥远,经济条件不允许,我们不能回故乡给外婆上坟。母亲准备了几样供品,把外婆唯一的一张黑白照片摆在餐桌上,父亲把我们姐弟几个叫到跟前,拿出他写的一篇祭文,泣不成声、断断续续地读着、读着……父亲那悲伤的样子,这么多年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抹之不掉;父亲那颤抖的声音,这么多年不时在我耳边回响,挥之不去。 父亲说:“我从小是个孤儿,不会叫妈妈,这么多年没有叫过您一声妈妈,可在我心里,您就是我的妈妈,我最伟大的母亲!” 写在外婆二十六周年忌日前夕 风铃草
寄往天堂的一封信 寄往天堂的一封信 亲爱的外婆: 您在天堂里好吗? 转眼,您离开我们二十六年了,过去的将近一万个日日夜夜里,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您的思念. 怀念您,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已经变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习惯在幸福的时候想您,习惯在痛苦的时候想您,习惯在每个重要的日子里梦见您,习惯在午夜里对着您的照片,诉说心中的秘密。 亲爱的外婆:这么多年我始终相信,您的灵魂一直在遥远的天国里,默默地注视着我们,关心着我们、保佑着我们! 外婆:您一定惦记着晨哥吧,舅舅走后,他小小年纪就辍学去学木匠,您不直一次流着泪说:”我可怜的娃娃,还扛不动大锯啊!” 外婆:您放心吧,晨哥现在生活得很好,他们全家就和我住在一个院子里,晨哥给人打工,他勤快能干、为人厚道、老板很赏识他,主动给加了工资。表嫂在院门口摆个小滩买冷饮,也能挣些零用钱,晨哥的儿子去年已经中专毕业,也在这里找了份工作,小家伙自立能力很强,不用我们多操心,他的女儿正在读中专,小丫头不但聪明乖巧 学习又好,还知道为父母减轻负担,用课间休息时间给学校门口的小店照看铺子,每月挣一百元钱。 外婆:您一定也惦记着我的女儿楠楠,她如今已经和我一样高了,性格开朗、聪明活泼,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前十名,小丫头志气大,说将来一定要读研究生哪。孩子已经知道关心妈妈了,有一次发现我刷牙的时候,牙龈出血,悄悄去买了维生素C,监督我按时服用,前天,无意看到我腿上有一块淤血,赶快给多多打电话报告,并陪着我去多多的医院检查。 端午节那天,我象往年一样,给您准备些吃的,等我打算端给您时,发现楠楠已经送到您的面前,她告诉我说:“妈妈,我已经给太姥姥磕过头了”那一刻我觉得好欣慰,虽然女儿从来没有见过您,可您已经活在她的心里了。 外婆: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咱们家乡的小河上那座独木桥,所谓桥,其实不过是几根木头拼在一起罢了,每当河里发大水时,乡亲们都要绕很远的路外出,极不方便。您曾告诉过我,我爸第一次去家里拜见您,正赶上河里发大水,河水已快蔓过河床了。他一只手托个西瓜,游泳过去的,您眉开眼笑地说:“河岸上站好多人看热闹,我是又担心又高兴,打那时起就认下这个儿子了。”去年,我爸东奔西走,为咱家乡争取到一个项目,在河上修了一座可以通过两排汽车的大桥。如今外出方便多了,乡亲们别提多高兴了。上次我出差路过家乡,特意下车在桥上走了几个来回,好开心、好幸福啊!相信您在天国里也一定看到了吧! 亲爱的外婆:每年都发生很多事情、每次都有很多话要告诉您! 只是寄往天国的信,总是让我思绪纷乱、不知如何表达才好!每次提起笔来、不由得泪眼朦胧。往事历历在目,伤口撕裂般痛楚。不堪回首…… 外婆:我心里还有好多话,以后再说给您听! 今天就到这里吧…… 2006年6月28日夜 风铃草
外婆的故事 外婆的故事 外婆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我一刻也没有忘记她。每年她的忌日,无论在哪里,我都会写一段文字,把我的思念化做一缕轻烟,送到遥远的天国里,我坚信外婆一定可以收到的。 我的外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苦难艰辛的一生,她集中国传统女性美德于一身的人格魅力、她那闪烁着聪明智慧的传奇般的经历,足以写一本反映那个时代女性的长卷。这也是我此生的心愿,也是我这么多年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放弃练笔的动力。 目前,我利用业余时间,把记忆的碎片收集在一起、暂时珍藏起来,等我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时,把它们精心串连起来,作为对外婆永久的追忆和报答! (一) 我的外婆,出生在一个家道殷实的大家族,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有四个哥哥,都是银匠。从小娇生惯养,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外婆家和外公家是世交,她和外公是指腹为婚的娃娃亲,外公家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家境贫寒。 我的外公老实得近乎木讷,外婆十六岁嫁到外公家,就里里外外一把手,开始了一生的辛苦劳作。据说她年轻的时候容貌秀美、聪明伶俐。刚进外公家不久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敏、能干、胆识过人。关于这些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当时家乡的刀客(土匪)到村子抓走了我的三外公,绑在河对面的树上,让家人拿钱物过去赎人,为了制造恐怖的气氛,不停地鞭打我的三外公,传来一声声惨叫,令人毛骨悚然,全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过去赎人。这时,我的外婆主动提出她去。不顾外公的坚决阻拦,她依然提着东西过了河。刀客怎样也没有想到过来一个女人,二话没说,把三外公放了回来。这件事情成为家乡流传很广的一段佳话。由此,奠定了外婆在家族的地位和村里的威信。舅妈说她曾问过外婆:“看到刀客害怕吗?”外婆笑着说:“怎么能不怕?两腿发软”。 外婆生养过五个孩子,舅舅和母亲之前的三个孩子都夭折了,因此,舅舅和母亲的到来,让外婆惊喜万分,她小心奕奕的呵护着一双儿女,用家乡传说的各种办法,保佑自己的孩子,比如给他们取一个非常难听的乳名、认个干娘。 外婆虽然目不识丁,却懂得读书的重要。在生活很窘迫的情况下,把舅舅和母亲送进学堂读书,外婆生性要强,凡事喜欢自己扛着,不愿意麻烦别人,但为了供舅舅和母亲读书,她悄悄回娘家求助哥哥们。因此,舅舅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读过中学的人之一。我的母亲则是十里八乡唯一读过高中的女秀才。母亲读书读到二十岁,这在那个年代的偏僻乡村,简直不可思议,因为这个年龄的女孩子,早就出嫁有孩子了。 按家乡的风俗习惯,母亲小时侯订过娃娃亲,母亲上中学以后反对这种包办婚姻,要求退亲,外婆二话没说,亲自去男方家把亲事退掉。母亲说,对于村里人的风言风语,外婆只说一句话:“读书是要明理的,我娃娃的书不能白读了。” 七十年代初,父亲作为年轻的气象专家,被国家登山队选中,去攀登珠穆朗玛峰。消息传到家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都在传说,去那里的人十有八九回不来了,而且连尸骨都找不回来。父亲回家商量此事,耐心地解释并非像传说的那么可怕,不仅要进行集训、还有许多安全保护措施。母亲很担心,迟迟不肯表态。外婆看到父亲很为难,就站出来发了话:她对父亲说:“既然是国家挑中咱的,这是光宗耀族的好事,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和他舅舅照应着。” 父亲走后不久,母亲忧郁成疾不得不去省城治病,我的舅舅又突发脑溢血去世,真是祸不单行啊!舅妈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一病不起。乡亲们提出打电报把我父亲叫回来,外婆坚决地制止了,连我母亲也不许通知。外婆驼着背、拄着拐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料理后事、独自承受这一切灾难,表现出惊人的坚强与果断。 一年后,父亲和他的队友一起登上主峰,凯旋而归.回到家乡后,看到我们家老的老,小的小,默默承受如此沉重的灾难,非常震惊,他放声大哭。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 记得父亲第二次流泪,是在外婆去世的一周年忌日,因为路途遥远,经济条件不允许,我们不能回故乡给外婆上坟。母亲准备了几样供品,把外婆唯一的一张黑白照片摆在餐桌上,父亲把我们姐弟几个叫到跟前,拿出他写的一篇祭文,泣不成声、断断续续地读着、读着……父亲那悲伤的样子,这么多年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抹之不掉;父亲那颤抖的声音,这么多年不时在我耳边回响,挥之不去。 父亲说:“我从小是个孤儿,不会叫妈妈,这么多年没有叫过您一声妈妈,可在我心里,您就是我的妈妈,我最伟大的母亲!” 写在外婆二十六周年忌日前夕 风铃草
外婆的故事 外婆的故事外婆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我一刻也没有忘记她。每年她的忌日,无论在哪里,我都会写一段文字,把我的思念化做一缕轻烟,送到遥远的天国里,我坚信外婆一定可以收到的。我的外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苦难艰辛的一生,她集中国传统女性美德于一身的人格魅力、她那闪烁着聪明智慧的传奇般的经历,足以写一本反映那个时代女性的长卷。这也是我此生的心愿,也是我这么多年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放弃练笔的动力。目前,我利用业余时间,把记忆的碎片收集在一起、暂时珍藏起来,等我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时,把它们精心串连起来,作为对外婆永久的追忆和报答! (一)我的外婆,出生在一个家道殷实的大家族,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有四个哥哥,都是银匠。从小娇生惯养,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外婆家和外公家是世交,她和外公是指腹为婚的娃娃亲,外公家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家境贫寒。我的外公老实得近乎木讷,外婆十六岁嫁到外公家,就里里外外一把手,开始了一生的辛苦劳作。据说她年轻的时候容貌秀美、聪明伶俐。刚进外公家不久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敏、能干、胆识过人。关于这些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当时家乡的刀客(土匪)到村子抓走了我的三外公,绑在河对面的树上,让家人拿钱物过去赎人,为了制造恐怖的气氛,不停地鞭打我的三外公,传来一声声惨叫,令人毛骨悚然,全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过去赎人。这时,我的外婆主动提出她去。不顾外公的坚决阻拦,她依然提着东西过了河。刀客怎样也没有想到过来一个女人,二话没说,把三外公放了回来。这件事情成为家乡流传很广的一段佳话。由此,奠定了外婆在家族的地位和村里的威信。舅妈说她曾问过外婆:“看到刀客害怕吗?”外婆笑着说:“怎么能不怕?两腿发软”。外婆生养过五个孩子,舅舅和母亲之前的三个孩子都夭折了,因此,舅舅和母亲的到来,让外婆惊喜万分,她小心奕奕的呵护着一双儿女,用家乡传说的各种办法,保佑自己的孩子,比如给他们取一个非常难听的乳名、认个干娘。外婆虽然目不识丁,却懂得读书的重要。在生活很窘迫的情况下,把舅舅和母亲送进学堂读书,外婆生性要强,凡事喜欢自己扛着,不愿意麻烦别人,但为了供舅舅和母亲读书,她悄悄回娘家求助哥哥们。因此,舅舅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读过中学的人之一。我的母亲则是十里八乡唯一读过高中的女秀才。母亲读书读到二十岁,这在那个年代的偏僻乡村,简直不可思议,因为这个年龄的女孩子,早就出嫁有孩子了。按家乡的风俗习惯,母亲小时侯订过娃娃亲,母亲上中学以后反对这种包办婚姻,要求退亲,外婆二话没说,亲自去男方家把亲事退掉。母亲说,对于村里人的风言风语,外婆只说一句话:“读书是要明理的,我娃娃的书不能白读了。”七十年代初,父亲作为年轻的气象专家,被国家登山队选中,去攀登珠穆朗玛峰。消息传到家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都在传说,去那里的人十有八九回不来了,而且连尸骨都找不回来。父亲回家商量此事,耐心地解释并非像传说的那么可怕,不仅要进行集训、还有许多安全保护措施。母亲很担心,迟迟不肯表态。外婆看到父亲很为难,就站出来发了话:她对父亲说:“既然是国家挑中咱的,这是光宗耀族的好事,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和他舅舅照应着。” 父亲走后不久,母亲忧郁成疾不得不去省城治病,我的舅舅又突发脑溢血去世,真是祸不单行啊!舅妈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一病不起。乡亲们提出打电报把我父亲叫回来,外婆坚决地制止了,连我母亲也不许通知。外婆驼着背、拄着拐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料理后事、独自承受这一切灾难,表现出惊人的坚强与果断。一年后,父亲和他的队友一起登上主峰,凯旋而归.回到家乡后,看到我们家老的老,小的小,默默承受如此沉重的灾难,非常震惊,他放声大哭。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记得父亲第二次流泪,是在外婆去世的一周年忌日,因为路途遥远,经济条件不允许,我们不能回故乡给外婆上坟。母亲准备了几样供品,把外婆唯一的一张黑白照片摆在餐桌上,父亲把我们姐弟几个叫到跟前,拿出他写的一篇祭文,泣不成声、断断续续地读着、读着……父亲那悲伤的样子,这么多年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抹之不掉;父亲那颤抖的声音,这么多年不时在我耳边回响,挥之不去。 父亲说:“我从小是个孤儿,不会叫妈妈,这么多年没有叫过您一声妈妈,可在我心里,您就是我的妈妈,我最伟大的母亲!”写在外婆二十六周年忌日前夕风铃草
寄往天堂的一封信 寄往天堂的一封信亲爱的外婆: 您在天堂里好吗?转眼,您离开我们二十六年了,过去的将近一万个日日夜夜里,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您的思念.怀念您,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已经变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习惯在幸福的时候想您,习惯在痛苦的时候想您,习惯在每个重要的日子里梦见您,习惯在午夜里对着您的照片,诉说心中的秘密。亲爱的外婆:这么多年我始终相信,您的灵魂一直在遥远的天国里,默默地注视着我们,关心着我们、保佑着我们!外婆:您一定惦记着晨哥吧,舅舅走后,他小小年纪就辍学去学木匠,您不直一次流着泪说:”我可怜的娃娃,还扛不动大锯啊!”外婆:您放心吧,晨哥现在生活得很好,他们全家就和我住在一个院子里,晨哥给人打工,他勤快能干、为人厚道、老板很赏识他,主动给加了工资。表嫂在院门口摆个小滩买冷饮,也能挣些零用钱,晨哥的儿子去年已经中专毕业,也在这里找了份工作,小家伙自立能力很强,不用我们多操心,他的女儿正在读中专,小丫头不但聪明乖巧 学习又好,还知道为父母减轻负担,用课间休息时间给学校门口的小店照看铺子,每月挣一百元钱。外婆:您一定也惦记着我的女儿楠楠,她如今已经和我一样高了,性格开朗、聪明活泼,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前十名,小丫头志气大,说将来一定要读研究生哪。孩子已经知道关心妈妈了,有一次发现我刷牙的时候,牙龈出血,悄悄去买了维生素C,监督我按时服用,前天,无意看到我腿上有一块淤血,赶快给多多打电话报告,并陪着我去多多的医院检查。端午节那天,我象往年一样,给您准备些吃的,等我打算端给您时,发现楠楠已经送到您的面前,她告诉我说:“妈妈,我已经给太姥姥磕过头了”那一刻我觉得好欣慰,虽然女儿从来没有见过您,可您已经活在她的心里了。外婆: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咱们家乡的小河上那座独木桥,所谓桥,其实不过是几根木头拼在一起罢了,每当河里发大水时,乡亲们都要绕很远的路外出,极不方便。您曾告诉过我,我爸第一次去家里拜见您,正赶上河里发大水,河水已快蔓过河床了。他一只手托个西瓜,游泳过去的,您眉开眼笑地说:“河岸上站好多人看热闹,我是又担心又高兴,打那时起就认下这个儿子了。”去年,我爸东奔西走,为咱家乡争取到一个项目,在河上修了一座可以通过两排汽车的大桥。如今外出方便多了,乡亲们别提多高兴了。上次我出差路过家乡,特意下车在桥上走了几个来回,好开心、好幸福啊!相信您在天国里也一定看到了吧!亲爱的外婆:每年都发生很多事情、每次都有很多话要告诉您! 只是寄往天国的信,总是让我思绪纷乱、不知如何表达才好!每次提起笔来、不由得泪眼朦胧。往事历历在目,伤口撕裂般痛楚。不堪回首……外婆:我心里还有好多话,以后再说给您听! 今天就到这里吧…… 2006年6月28日夜风铃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