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跃山头的小羊 虎跃山头的小羊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关注数: 75 粉丝数: 115 发帖数: 4,630 关注贴吧数: 26
防治子兔急性肠炎(黄尿病)妙招 仔兔急性肠炎病俗称黄尿病。仔兔黄尿病的症状是拉黄水、黄尿,体形消瘦,被毛潮湿,**周围常被黄尿浸湿,臭味难闻,患兔身软如泥,后期多呈昏迷状,病程2~3天,若不及时治疗,常因脱水而死亡,该病主要是仔兔在哺乳期间吃了患**炎的母兔奶水所致,该病发病急、死亡快,因此一旦发现患有黄尿病的仔兔应立即对母兔和仔兔进行治疗。 防治方法:①防止哺乳母兔发生**炎。在母兔分娩前2~3天内,少喂精料,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并根据母兔乳汁浓度,及时调整饲料的水分含量,可在饲料中拌入磺胺嘧啶,每公斤体重用0.2克,连服3~4天,也可将磺胺嘧啶0.3~0.5克和苏打1片混合后拌料进行饲喂,每日2次,连用3天,可以有效预防**炎的发生。②要特别注意母兔**的卫生。首先将母兔的浓稠乳汁挤干净,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将其**洗净、擦干。③将患病母兔与仔兔分开。母兔发生**炎,要及时将仔、母兔分开饲养,并调换健康母兔给仔兔哺乳或人工哺乳,同时,对患病母兔进行治疗。母兔肌注鱼腥草注射液,每日2次,每次3毫升,同时内服穿心莲片,每日3次,每次3片,连喂2天。④仔兔治疗。对已经患病的仔兔,可口滴氯霉素眼药水或黄连素针剂治疗(将药液吸入注射器内,脱掉针头,然后把药液滴入仔兔嘴里),早晚各一次,每次2滴,连用2~3天。 预防措施:①保持母兔笼及用具清洁、干燥,产箱内垫柔软、清洁、干燥的垫物。②怀孕母兔产仔前后,要适当地减少其精料喂量,以防乳汁过多、过浓而引起**炎,乳汁过多、过浓时要适当增加多汁饲料。③如果发现病死兔,对病兔要隔离饲养,死兔要深埋。④一旦发现母兔腹下有黄毛,应立即给其肌注鱼腥草注射液。
长毛兔幼兔死亡的防治   从不同生育阶段来看,仔兔、幼兔死亡率是最高的,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兔场和传统的农户中,其死亡率达20~50%,有时甚至更高。仔兔、幼兔死亡是影响毛兔生产至关重要的因素,过高的死亡率给养兔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在总结自己多年的临床诊治经验的基础上,就仔兔、幼兔的死亡原因作了简单分析,并提出防制措施,供同行和养兔户参考。   1、引起仔兔、幼兔死亡的常见原因   1.1细菌感染 由各种各样的细菌感染,而使仔兔、幼兔发生死亡,其病因主要有:   金黄色葡萄球菌病 本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本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致病,但当皮肤、黏膜有损伤时,即可侵入机体造成危害,大小兔都可发病。本病主要引起仔兔、幼兔脓毒败血症或仔兔急性肠炎(仔兔黄尿病)。生后最初几天的仔兔,在多处皮肤,尤其是腹部、胸部、颈、颌下和腿部内侧的皮肤引起炎症,并出现粟粒大、白色的脓泡,很多病兔在2~5天后因败血症死亡。仔兔黄尿病常是全窝发病,死亡率较高。   巴氏杆菌病 本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对2~6月龄幼兔危害较大,以败血症为最常见。病兔临死前体温下降,四肢抽搐,病程短的24小时内死亡,稍长的3~5天死亡;最急性病兔,未见有临床症状就忽然倒地死亡。   沙门氏杆菌病 本病由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和肠炎沙门氏杆菌引起,各种家兔都易发生本病,以幼龄兔和孕兔更易感,死亡率最高。兔初便秘后腹泻,粪呈暗绿色或者灰黄色,病兔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病程一般2~4天。   魏氏梭菌病 由魏氏梭菌引起,以1~3月龄的幼兔最易感。病兔常忽然发病,急剧下痢,粪呈水样并有特殊腥味,病兔常因脱水而死。   大肠杆菌病 本病常常是由于气候突变、饲养管理条件差等因素诱使肠内大肠杆菌异常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引起腹泻,以致死亡。兔场常因环境的污染而引起流行,引起幼仔兔大批死亡。其特点是拉粘液性透明样粪便,兔只消瘦、衰竭而死亡。   兔链球菌病 病兔精神沉郁,呼吸困难,体温升高41℃左右,以春秋季较常见。   1.2病毒感染   家兔病毒性出血症 本病是家兔的特有病毒病,其发病易感性不分年龄大小,在新疫区传播迅速,病程短促,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而在老疫区,哺乳仔兔和老龄兔有一定抵抗力。其特征是病死兔呈全身败血症变化,但以呼吸道病变最为典型。   兔传染性水疱性口炎 本病由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主要是1~3月龄的幼兔发病,引起唇、舌和口腔其他部位黏膜的坏死,病兔常因采食困难消瘦而死。   兔痘 本病仅家兔感染发病,各种年龄家兔都易感,但幼兔和妊娠母兔死亡率较高。常见症状都有眼睛损害,常并发支气管肺炎、鼻炎、胃肠炎,在身体、口、肺、肝、皮肤上常能见到丘疹和结节。   1.3寄生虫感染   球虫病 本病常发生于温暖多雨的季节,各种家兔均易感,特别是断乳后至3月龄的幼兔发病严重,其主要症状为黄尿、尿频,仔兔生长停滞,可视黏膜苍白,顽固性下痢,死亡快,部分出现腹围增大下垂,肝肿大。   兔弓形虫病 本病常因幼兔吞食了弓形虫卵囊、滋养体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而感染。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特征为病兔体温升高,眼、鼻流出脓性或浆性分泌物,腹部因腹水而臌胀,成“纺锤形”,并出现局部或全身性的运动失调、后肢麻痹等神经症状,一般2~8天内死亡。   1.4饲料及饲养管理因素 饲料调制不当和饲养管理不当是造成仔兔、幼兔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常见的有:   1.4.1保温不当引起仔兔、幼兔冻死、冻伤。初生仔兔由于全身无毛,几乎无调节体温的能力,如果接生不及时或保温措施不力,仔兔常常受冻感冒,甚至冻死。   1.4.2管理疏忽、鼠咬或其他动物咬食。由于初生仔兔眼耳闭塞、体型小,根本无逃避敌害的能力,故常常成为老鼠、猫等动物攻击的对象。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