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06年的秋天 想念06年的秋天
关注数: 277 粉丝数: 1,643 发帖数: 35,742 关注贴吧数: 147
未来5年,你有什么打算?转发的消息 吴晓波:制造未来五年一定是大淘汰 中国制造业究竟该怎么转?有哪些机会,哪些陷阱?未来五年,中国的产业经济是面临总崩溃的悲惨命运,还是完成脱胎换骨的转型?所有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我们要在五年后还能够聚在一起,还能够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形成特殊的能力。 “制造业是所有产业的基础环节。如果制造业跨了,那么全球经济一定会下滑。”2013年起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肩负起支撑全球经济发展的重任。 5月27日上午,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转型之战——制造业千人大课”在深圳开启,吴晓波作了题为《2016,中国制造迎来黄金五年》的演讲。 中国制造业究竟该怎么转?有哪些机会,哪些陷阱?未来五年,中国的产业经济是面临总崩溃的悲惨命运,还是完成脱胎换骨的转型?所有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以下为吴晓波演讲内容,略有节选 在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经历了四次转型,制造业最苦。 第一次转型从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1978年之前是以中国军工业为重点的国家,以军工优先,制造业非常落后。我们在一个非常低的起点上开始第一次转型,1978-1992年乡镇企业在国营的流通体系以外建立了自己的流通体系。 1992年中国开始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的竞争力开始由生产能力变成了市场能力,中国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的服装品牌,中国的饮料品牌,中国的家电,你想的起来的,这三各行业的品牌,90%以上成名在1992-1998年之间,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次转型。 1998年发生了一次经济危机,亚洲地区发生了一个货币的大泡沫。朱镕基总理说,中国70%的工业制成品产能要提升,中国的制造企业要转型升级,带着国家往前走。在此期间中国的整个产业经济由服装、饮料、家电为主的轻工业模型向重工业发展,整个产业进入到第四个阶梯。98年中国政府开放了中国进出口市场,以后民营企业不再需要进出口公司,中国的民营企业把法国、意大利冲垮了,买回来的东西基本都上Made in China。 这就是1978年以来我们已经经历过了四次的转型,其中经历了两次的消费转型。在座的,什么时候开上汽车,什么时候住上商品房,全国都是在1998-2015年。一个产业经济在发展,我们走到今天,不是突然间这样的。中国产业发展,也不是浩浩荡荡冲到现在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整个流程是一代一代企业家不断转型创新的结果。 但是现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赚不到钱?因为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当第四次转型结束以后,36年来我们在制造业上所具有的三大优势,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制度优势,基本上丧失了,供需错配。到迪拜的山泉酒店,有将近五百间房间,去年的圣诞节,五百间房间里面490间是中国人。我们说转型,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我们要获得新的能力,获得新的工具,获得新的商业模式。这个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制造业现在有三个战略新起点。哪三个新起点? 第一,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普惠性工程,它是我们的基础设施,无所不在,非常便宜。今天的BAT全部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是因为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马云也好,马化腾也好,李彦宏也好,他们全部都是我们的工具提供者而已。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工具革命已经结束。在虚拟竞技上,未来五年内不再发生任何意义上的工具革命。 第二,全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的制造业都在想怎么样重振制造业,因为信息化革命已经结束,互联网已经变成了普惠性工具。未来几年内,我们不但要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去,我们要把人民币的泡沫输送到全世界去,买他们的车间、工厂,买他们的机器,这个很重要。 第三,消费升级诱发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这个词是去年11月中央在三改小组会上第一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说明中央政府对制造业产能的落后淘汰的决心已经下定了。中央政府已经清晰的认识到供给侧改革,通货紧缩,供给侧改革。供给错配,错配会产生势能,这个势能叫适配势能,只要把它配起来,就有机会。 为什么说制造业到了黄金五年的开始,过往成功的优势都丧失了,我们可以清零。我们现在站在新的起点上,互联网已经成为普惠工具,我们不需要再对互联网恐惧;第二,在硬件革命上,中国跟全球制造业大国一样,我们处在新的工业4.0的基础上;第三,本国消费者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未来五年成功的人,就是建立在这三个起点上。 中国大公司未来五年,将失去成长对标、变革管理开始模式变革、参与全球的技术创新。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革命性驱动力,对所有的企业,这两条是最关键的。 第一,信息领域,互联网革命。我们要重新定义渠道。未来,如果你利用大数据的话,会出现什么结果呢?真正极致的模型是车间和消费者之间没有任何的渠道,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第二,重新定义技术创新,我们有很多技术创新平台,未来会开放。未来的竞争,彻底的平台化,企业的能力会被重新定义,特别是零配件这些,彻底平台化。当能力被平台化以后,会出现一件事情,这是现在中国科技界正在谈的话题,结构式创新。 第三,重新定义消费者。未来真正的消费者将三位一体,他们将不是单向B2C的,而消费者掌握了主权,掌握了购买的主权,掌握了产品设计的主权,甚至掌握了产品投资的主权。 互联网第二个革命是什么呢?硬件革命。运用互联网工具的同时,要了解这些东西,柔性生产线,机器人,传感器,认知技术,VR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这些东西将成为我们的标配。 消费升级的同时,中国消费者日益圈层化,更加注重性能比。中产阶级消费者愿意为好的服务买单、为好的性能买单、为好的技术买单。淘宝发展到今天,那么流弊的企业,他的发展面对瓶颈,因为每一个品牌背后都有一个人格体。
活着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长期以来,我的作品都是源出于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我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我明确感受着自我的分裂,我无法使自己变得纯粹,我曾经希望自己成为一位童话作家,要不就是一位实实在在作品的拥有者,如果我能够成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我想我内心的痛苦将会轻微得多,可是与此同时我的力量也会削弱很多。 事实上我只能成为现在这样的作家,我始终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理智代替不了我的写作,正因为此,我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愤怒和冷漠的作家。 这不只是我个人面临的困难,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家都处于和现实的紧张关系中,在他们笔下,只有当现实处于遥远状态时,他们作品中的现实才会闪闪发亮。应该看到,这过去的现实虽然充满魅力,可它已经蒙上了一层虚幻的色彩,那里面塞满了个人想象和个人理解。真正的现实,也就是作家生活中的现实,是令人费解和难以相处的。 作家要表达与之朝夕相处的现实,他常常会感到难以承受,蜂拥而来的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丑恶和阴险,怪就怪在这里,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换句话说,人的友爱和同情往往只是作为情绪来到,而相反的事实则是伸手便可触及。正像一位诗人所表达的: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也有这样的作家,一生都在解决自我和现实的紧张关系,福克纳是最为成功的例子,他找到了一条温和的途径,他描写中间状态的事物,同时包容了美好与丑恶,他将美国南方的现实放到了历史和人文精神之中,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现实,因为它连接着过去和将来。 一些不成功的作家也在描写现实,可他们笔下的现实说穿了只是一个环境,是固定的,死去的现实,他们看不到人是怎样走过来的,也看不到怎样走去。当他们在描写斤斤计较的人物时,我们会感到作家本人也在斤斤计较,这样的作家是在写实在的作品,而不是现实的作品。
首页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