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nhaiming Chianhaiming
关注数: 28 粉丝数: 70 发帖数: 725 关注贴吧数: 2
原创一下,写一些关于球杆的个人杂谈 很久不上贴吧了,近日看到有关球杆的很多帖子,下面说说我自己的一些见解 看到有关球杆重心的问题。两个同样参数的球杆,一根低档油漆杆,一根高档黑檀杆。这两个球杆如果你闭上眼睛竖直握在手里感觉不出太大的不同,但如果你像钓鱼那样握住杆尾掂量一下就会有不同。感觉黑檀杆更重一些,油漆杆轻一些。 重量相同,重心相同,为何有手感的不同?因为高档球杆的重量来自密度较高的前肢和后把木材;低档球杆的重量来自内部的配重。所以依照杠杆原理来说,高档球杆往往感觉比较重,或者感觉重心向前偏移。通俗一点说就是低档球杆的重心明确,在中轮偏上,配重在中轮下部。这种球杆打球前后两头不爽。高档球杆的重心相对模糊,因为重量被均匀的分布在球杆上下,球杆自然摊平在两手之间,稳定性好。此外,这里要补充一点。如果你要买球杆,高硬度前肢的球杆重心往后一点,反之亦然。 这几天接触到几位网友像我提问关于球杆打感的问题。他们发现球杆很硬,杆力也不错,但是很难打。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一根好好的高档黑檀实木杆子会这么难以驾驭。其实这种球杆很常见,特别是中国国产球杆。很多打斯诺克的国人都来自黑八爱好者,或者野台出生。他们打球经常发力,用杆法的几率不高。响袋甚至打飞球的情况经常发生。至此,很多人就认为球杆硬朗是好杆的表现,认为硬杆准度高。这就导致国内很多厂商做杆子选材指标单一,通常他们以前肢木材硬度和外观作为分级标准。这个是很不科学的。 这样的球杆蹬杆力量十足,但母球没有尾速长台防守跑不动,母球转速也不够,杆法很难体现。轻拉轻推很难控制,小范围叫球很累,通常一个轻拉就能到位的球,往往变成定干,稍一大力就过了。但是斯诺克的很多高分都是在围球的轻拉轻推中得到的。此类粗线条的球杆如何去打斯诺克?几乎无一例外,此类球杆大多来自木匠之手,他们做球杆,但是不会打球 球杆确实要有硬度,有硬度的材料做球杆这样才能让做球杆的师傅发挥的余地更大。但是一根好材料不是简单的刨出一个锥度做成一根球杆就完事了。在我看来,这只是一根半成品,它能变成无敌神杆,但现在只是一根木头。世界上能坐球杆的每根材料都不同,要根据材料的特点来调整球杆的造型和参数。最直观的就是前肢锥度的调整。 很多人买球杆第一个看的就是球杆是否笔直。放在桌子上滚一滚,看看是否跳动,是否透光。这就导致了国内绝大多数球杆都做成一根直线到底的单一锥度。那么这样一来一根好好的材料就被埋没了。打斯诺克要求球杆反应迅速,弹性好。这样母球尾速高,杆法转速高;这样就是常说的球大的比较“滑”;这样的球也往往非常贴台。 很多这样的球杆都可以通过调整前肢的造型来提升“威力”,只是每根木头都不同,调整的方法也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常来说,硬杆子磨细一点就能有所改善,具体修哪里,还是刚才的那个问题,看你的球杆本身以及你自身需要什么样的球杆。有人说,我们要去适应球杆,而不是球杆来适应我们,但我觉得完全可以两头同时进行,凭什么非要我去适应球杆。 下面还是继续说硬杆子的问题。就刚才提到,硬杆子准度好。我觉得要这个问题要辩证的去看。 硬杆子变形小,稳定性也相对好一些,所以有些球是比较容易灌进去。但我认为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强大的基本功的基础上。你打点准了,瞄点准了,自然就容易进球。这个和杆子软硬没太大关系。特鲁姆普用他的面条杆子照样神准无敌。 反之,如果没有强大的基本功,硬杆子的准度会大打折扣。这个要从母球偏移说起。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加塞让点,也知道该怎么让。但有多少人知道为什么要让??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解释是:加塞球旋转和台尼摩擦,出现类似扎杆的弧线,只是弧线微小看不清。我不知道国内还有没有其他解释,至少庞卫国是这么解释的。其实这个解释只是比较好理解,但是不科学,也不正确。为什么不科学,一个难以观察的类似于扎杆球路弧线的偏移何以导致目标球偏的和袋口没半毛钱关系????一个大力的加塞球,母球基本都是贴地飞行的,从出球到目标球那里,基本没有减少多少旋转,哪里来的那么多摩擦?那为什么大力偏移比小力还多???OK,不多反驳庞指导的解释。我这里只是要告诉一些初学者,所谓的加塞偏移,在你一出杆的时候就已经偏了。如果你力量小,通过母球的旋转还可以转回来一些,如果力量大,那么这个偏移不会被台尼吃掉多少,反之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偏移是球杆击打母球侧面所产生的一个横向的分力导致的,球杆在排挤母球。具体为什么,去看看初中物理就可以了。只是一定要说的是,高杆加塞偏的最小,中杆加塞其次,低杆加塞偏到姥姥家去。也不解释为什么了,翻翻物理书,自己想一下就明白了。如果你大学学过偏微分方程这个东西也可以算。我也算过,还画过图画过曲线,但这些没任何意义。全靠经验才能hold住。 所以越硬的球杆排挤母球的力量越大,越粗的球杆越容易产生偏移,越软的皮头越容易产生偏移,球杆越重越偏,重心越前越偏………………怎样减少偏移,方法N多种。这里简单说几个比较现实的。 第一,让前肢的前段变软一点,变得灵敏一点,这样击球点万一不在中心线上也会通过球杆的快速变形来让母球排挤球杆,减少偏移。球杆的容错量更大,母球的击球甜点更大。 第二,皮头硬一点,用红奥秘不会让你的杆法减少多少,损失的只是手感。但是硬皮头可以减少球杆和母球接触的时间,也就减少了横向力的作用时间。 第三,杆头细一点,9.0-9.5之间就好。减少力矩,减少横向分力 …………还有很多方法,但这些跟我们打球的没什么关系,要那些做球杆的人去明白就好,这里也就不说了。还有,网传加塞不让点或者不偏移的球杆那个是放屁,别相信。加塞偏移这个东西没有最少只有更少。 还有一些问题,今天不高兴写了。算算我打字累,你们看字也累。 最后,大家觉得傻练基本功没出路,或者很久没提高了,不妨低头看看你手里的球杆。仔细想想问题在哪里。别盯着动作、姿势、5分直线球不放。技术固然重要,但打球娱乐为主,有时候不妨走走捷径。一根好杆事半功倍。 以上是个人愚见,欢迎拍砖
转载 所谓的台球杆的“打感”到底是指什么? 1、硬度 这个最好感觉,用手掰球杆都能测出来。国内的厂家也都是在前肢还是粗毛胚料的时候来测试硬度据此给前肢分级。不过单独测试硬度这是一个很片面的指标,因为球杆不是硬就好打。厂家片面追求硬度,为此把杆身做粗,杆头做大,这样会降低白球击球后的尾速,缩小母球的跑动范围,还会牺牲白球加杆法后的高转速,白球的可以打出来的线路也会变小。 2、弹性 球杆的韧性、形变程度和张力强度大小。 3、通透感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球杆传力如何,击球的时候通透感好不好,这个必须是人的感觉。具体来说就是出杆时打到白球时,击球反作用力通过球杆传递到手的效果,时间快慢、强还是弱、清晰程度......通透感好的杆就象手抓着白球去撞目标球很过瘾。可惜这样的杆少之又少,而且不一定在价格贵的球杆里。 4、方向性 击球是不是有很好的指向性,两方面决定球杆方向性。一是球杆木质是不是均衡,如果有结疤之类的伤痕或瑕疵,那木质的密度就有病变或修复的影响,变得不一致,弹结疤的声音有的密实,有的空洞。那材料两边结构不一致,击球的力能均衡吗?第二就是做工,比如说球杆配重、接扣歪了,那把杆放在球台上,球杆自己就会偏转,这样的杆打出去的球也是会有偏移的。方向性不好! 5、稳定性 球杆在打各种角度的球,下各种杆法时是不是始终如一?击球的让点、分离角、变量稳定、可控性好不好都是很重要的。曾经打过几条杆法极炫的球杆,塞力很强,很有表演效果但就是杆力有点贼,击球后的反应可控性总是不一致。(往好听点忽悠说,就说这杆有潜质。往不好说,用这样的杆打球,一样的角度一样的发力,根本无法准确预测球的走位。)其实这样的杆并不好用,想适应它,它会把你磨的死去活来,说来说去就是因为球杆没有良好的稳定性。 6、贴台感 这可不是说球杆在案子上滚,看直不直。而是说球杆击球后目标球在案子上滚动的“抓地感”,走球稳定程度,可控制感如何。 总结一句话,球杆的打感就是决定你对球局的控制感。
跟大家分享一下英国球油子的一些理论 最近下班后闲来无事去泡吧,我公司附近正好有一个比较安静的酒吧,裏面有2张斯诺克球桌。经常有一些人在裏面喝酒聊天打球,我连续去了3天,发现裏面能破百的人不在少数。 昨天晚上请其中的两位喝酒,跟他们谈了一下球。其中有一位年纪60+的是酒吧裏公认的高手,听说最高打过140 首先说一下大家最热衷的低杆。 很多人认为极限低杆的击打点通常比较低,即极限杆法极限点位。然后多数人都认为极限杆法的力量通常较大,而且会认为球杆延伸多一点会比较好。不过那个老头的看法是这样的。他说要打出极限低杆是球杆+皮头+击打点位的配合,不同的球杆与皮头的组合击打点位也要改变。然后他把他的JP给我看,他说,他的JP比较软弹性不错,所以配了一个中硬的皮头,然后击打母球的中下部,也就是比中低杆略低的地方。这个点是最强的低杆点,再打低效果就会变弱。同时击球的力度不需要太大,后手也不用太紧。我拿他的球杆照著试了一下,确实如此。 然后他又拿了一根他朋友的杆子,球杆没有商标,不知道是哪家的产品。那根球杆明显硬很多,皮头是一样的。他让我把击球点放低,出手加快。我试了一下,效果很不错。 第三根球杆是一根MASTER,硬而且配了一个硬皮头。他让我用最快的速度击打最低的点位,并且球杆延伸到桌面。我试了一下,几乎没准度,但是低杆效果还是很明显。 然后那老头跟我解释其中原因。他说他自己的软杆子在击打中低杆位置的时候球杆会变形,是被母球压的变形的(我英文能力有限,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皮头接触母球的时间会变长,但是如果你大力击球会缩短这个时间。然后他还引用了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原理(我当时没听明白,后来回家想明白的)他说击打母球的中下部时利用的是球的角速度,所以不需要很大力量和很快的出手,完全依靠球杆的弹性即可。如果拿一根硬球杆就必须有快速的出手,同时击球点一定要低。他还提到床铺同学,他说他的球杆就是很软的那种,所以更容易打出很强的低杆。 他还谈到中国球杆,他说他们酒吧裏有几个人用中国球杆,通常中国球杆很好看,但是经过处理的木材比较硬。因为斯诺克是一根不需要很大力打球的运动,同时斯诺克的球本身就比较轻,这样的硬球杆就很难控制。如果斯诺克失去对母球的控制就完蛋了。他说拿中国球杆去打开伦或许会更好用。最后我问他关於买球杆的问题,他说球杆关键看弹性,他认为的弹性分两种,一个是横向的,一个是纵向的。(横向弹性大概就是指的软硬度)他说横向的弹性不能太大,太大了球杆会变得很死。纵向弹性要好,这样可以打出更好的走位(我想这里他指的是我们所谓的杆力) 说完后他就去打球了,我们也没再多聊。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现在去酒吧跟他再聊一下。我准备了一大堆问题要问。希望这次英国之旅能够增加我的球技。
关於真空方法处理皮头的实验 本人不才,打了20年斯诺克还是维持在打20杆蛇彩清台一次的水平。不过平时空来除了打球外还喜欢弄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从网上看到一些球友通过微波炉或者烘烤加热的方法处理皮头,目的是让皮头更弹性,或者更抓球再或者就是延长寿命了。想了一下大体是为了去除皮头的水份为主要目的的。但是无论是微波炉或者烘烤这种通过加热来蒸发水份的方法都会对皮头本身的皮革胶原纤维产生破坏,使得内部的孔隙更大,甚至出现纤维粘连。这些都是我通过显微镜观察对比新皮头和加热处理皮头的内部结构切片所得到的结果。因为皮头的胶原纤维在加热后会使蛋白质硬化,其实大家也可以想一下,新烧的红烧肉肉皮是比较软的,反复烧好并冷却的肉皮估计没人咬的动,蛋白质硬化了。所以我想到了用真空可以不破坏任何原有结构而达到去除水份的目的。其实类似的应用很多,比如考古中发现的古书,就是用真空的方法乾燥分离的。 正好我的职业和真空有关,所以公司裏有一整套高真空设备。我把皮头放进真空室前先把其中的两个泡在纯酒精中,另外3个没做处理。泡酒精的目的也是为了去水,同时酒精更容易挥发,在真空中挥发的同时会带走更多的水分子。只不过酒精本身是一种溶剂,我不知道在泡制的时候会不会对皮头本身的纤维结构产生破坏。所以这也算是个对比实验。在抽到极限真空下保持了1个小时。然后拿出来用肉眼几乎分辨不出体积的变化,初步看来并没有导致结构的变化(用微波炉皮头会变小)。通过显微镜切片观察也没发现和新皮头有什麼本质的区别。酒精泡制的没做切片,外观无区别。 以上是物理性状,下面说说打球的感觉。前面忘记说了,我处理的是真品的鹿头。分别用了3跟同样的碳纤维斯诺克球杆来实验。因为同品牌碳纤维球杆的差异性基本可以忽略。没处理的鹿头大家都知道,这里不说了。没泡酒精的那颗弹性比没处理的好,硬度差不多,抓球的性能也就是感觉略好。用酒精泡过的比原来的要软,弹性比原来的也要好一些,就是压缩量比原来的要大。抓球性能明显好。现在时间已经快过去一个月了,这三根球杆放在我朋友球房裏,每天被打。我今天晚上去看了一下,没处理的那颗现在已经被打死了,变得比较薄,基本没弹性,上粉也困难。泡酒精的那颗已经在一个星期前壮烈牺牲。另外一颗还健在,听说被争相抢用。我试了一下,感觉比原来的弹性要差一些,不过比那颗死鹿还是要好很多很多了。只不过对比的是我一个月前的感觉,自然有很大偏颇。 以上是我闲来无事做的小实验,望各位大神勿要大喷 至於为什麼要去除皮头的水份,我这里谈一下个人的一些看法。 在压制皮头的过程中水是会被压出来一部分的,因为水是不能被压缩的。但是释放压力后会有一部分水分子凝结,具体原理就不说了。然后皮头本身的纤维微孔结构也是比较容易吸水的。在吸水后固有的胶原纤维变得比较粗壮,从而失去弹性。这样会使得皮头在击球的瞬间变得反应缓慢。可能球已经出去了,但皮头还没有回覆到原有的形状。具体怎麼感觉看大家理解了,我写作表达能力有限,抱歉。而去除水份的皮头在击球的瞬间会对力产生迅速的释放,这就可能就是所谓的弹性。这种弹性区别於球与球之间的刚性反应。 另外,巧粉会对皮头产生影响。同样的皮头,富含水份的皮头会更容易上粉,但是多次击打后巧粉会残留在皮头纤维内部。然后和水的配合下变得越来越硬,越压越紧。最终所有的纤维被巧粉、灰尘凝结固定在一起变得毫无孔隙,这样一颗皮头也算是被打死了。 会有人问:没有水份的皮头会不会由於内部存在大量空气而变得很软呢?会变软,毕竟在击打的瞬间排出空气要比挤出水份容易得多。但变化不会很大。我通过显微镜观察得到,皮头软硬和皮头本身的纤维结构有关系,红色奥秘的内部纤维和蓝钻对比粗细差不多,只是红奥秘的密度比蓝钻高很多。也就是说红奥秘的微孔结构更紧致,所能产生的变形更小,因此红奥秘的弹性更趋向於刚性。也就是说拿红奥秘去水份会变得更弹,但不会变的很软;蓝钻去水份后会更软。这也是我用鹿头做实验的原因,去水的鹿头更弹,而且打死它需要更久 胡说八道了很多,我只是通过一些方法对皮头做了微小的改变。只是我自身球技较差,也试不出什麼东西来。所以希望有兴趣的球友也去试试看,不过一定要用真品的皮头,假货的一致性太差了,不能做对比实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