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er1980 pieer1980
关注数: 57 粉丝数: 390 发帖数: 36,188 关注贴吧数: 16
转——一起回顾下2017邮市,展望2018年收藏市场或将充满希望? 邮海浮云 来源:新浪博客 岁月如梭,2017年就在中国邮市的不断再创新低中结束了,今天是2018年的第一天。下面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2017年的邮市。 一、 新邮行情一片惨淡,网厅邮票敞开供应 其实新邮行情从去年年底就开始走弱了,但2017年年初还是强撑了一下。1月5日鸡票发行,各大邮局零售量比猴票多了不少。网厅鸡大小版折摇号供应数量增加了一倍,达到了30万,并且鸡套票的供应时间变长,鸡票最终卖了数月,可见发行量有多么的巨大。尽管到今天,2016年邮票的发行量尚未公布完毕,但从各个场合透露出来的量来看,鸡票发行量8900多万,可能是第四轮生肖票的最大量。由于鸡票发行量的加大,使得鸡大版的价格一跌再跌,从500下跌到目前90元左右,接近官方88元的大版折。鸡小本甚至打折销售,鸡套票虽然不至于打折,但价格已经和面值无限接近。 由于年初的鸡票首战不利,后续的邮票亮点匮乏,只有千里江山图稍有挣扎,但到了下半年也沦为打折票一族。众多原本题材设计尚佳的邮票成为深幅度打折品种,如凤文物、儿童游戏、外国音乐家、张骞、建军90周年等,最低折扣低于4折,这是近几年少见的低折扣。由此可见,2017年发行量又比2016年增加了不少。直到年底增发的两个小套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冬奥会会徽邮票稍有起色,但价格也仅上涨不足一倍。今年的套票预定户真是亏惨了,目前2017年年票价格已经跌至130元左右,订一套亏损40元。 由于下半年开始众多邮票进入打折行列,网厅的套票零售遇冷,原来第一时间打不开网页的情形一去不复返,大家可以随意合单,但销量还是很小。由于2017年新邮市场惨淡,使得次新邮价格也一路走低,尤其是2014-2016年邮票下跌幅度较大。小版原本是炒作的重点,可是进入2017年小版昔日的荣光一去不复返,甚至某些小版由于题材、面值太高等原因竟然也步入打折票行列,如2015年的抗战70周年;2016年的长征80周年、中国灯塔;2017年的儿童游戏等。而老小版的日子也不好过,很多2003年发行量只有四五十万的小版由最高时五六百元跌至八九十元甚至更低。没有打折的小版上涨幅度也不大,很多也就是面值的1.2-1.5倍左右,十几元变成了小版普遍的价格。看来这些和小版发行量上涨有很大关系。 二、 老邮市场稳中有降,各地邮局开始出货 老邮的发行量很少,消耗量巨大,存世量有限,但这波惨淡的行情还是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只是没有编年新邮那么惨烈罢了。老邮首当其冲的还是原先价格比较贵的品种,如大眼妹小型张已经降至8000多,短短半年的时间价格下跌了至少1000元。1974-1984众多小型张,发行量10-100万,按说都是地量,但价格并不坚挺,成为JT下降的重点版块。虽然整体下降的幅度不大,一般在10%-20%,但由于原本价格就比较昂贵,这一下跌个别品种就是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跌幅。1980版猴票倒是一枝独秀,在大部分品种下降的同时,自身却能保住价格,也算是JT中行情最好的品种了,当然这还是由于猴票的知名度太高,市场游资随时都在关注有关。 老纪特则是有涨有跌,整体成上涨趋势,尤其是原本就比较贵的五珍,还有一些大套票。毕竟文革、编号、JT、编年都在下降的时候,资金总得找一些更靠谱的品种关注,于是发行年代更为久远的老纪特被某些邮商盯住了,打着老精稀的旗号对其进行炒作,某些热门品种自然水涨船高。但毕竟收藏老纪特的集邮者还是太少了,即使邮商之间的炒作也终有结束的一日,一旦炒作结束,相信很多品种又会打回原形,毕竟接盘侠太少了。总的来看,JT票总体成下跌趋势,但价格下跌幅度远小于编年,尤其是1974-1982的老邮目前还是市场的热点品种,七零八零后集邮者的最爱,相对来说有一定市场。每次都是价格低了一点,马上就有人出手收购,价格再次上涨,可见JT票还是市场的主体。 中国的集邮者成逐渐减少的态势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各地邮局都看到了这点,于是今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在天猫开设了网店,专营老票。而各地的邮局也都纷纷效仿,开设网店,不惜把自己压箱底的老东西拿出来售卖。毕竟一旦集邮者数量急剧减少的一定程度,老邮无人接手,很有可能也会成为一个负担,不如现在趁着价格还较高的时候抛货,套现才是王道。各大邮局的放货也在影响着这些老邮的价格,毕竟市场就那么一点,货源一多,价格下降也不稀奇了。 三、 新纪念币市场彻底玩完,银行预约制度深入人心 随着2016年猴币开始的流通纪念币预约制度的确立,使得纪念币市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当然问题的关键不是预约而是天量发行。2016年以前的纪念币发行量都在1亿以内,少一些的只有1000万。现在的发行量则到了2.5-5亿,并且可以银行预约,一个身份证可以预约20-40枚。在这样的天量下自然纪念币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成为众矢之的。最新的和五纪念币2.5亿的量最终只兑换出1.97亿,如果放在以前几千万的量还有兑不出去的吗?恐怕还不够各地银行截留的。 当然纪念币的情况远好于邮票,邮票打折,纪念币不会打折,市场价最少也有面值撑着,实在不想要了可以存回银行。而且如果将来央行推动纪念币在市场流通的话,还可以直接花掉。这样一来随着损耗越来越大,也许纪念币也有升值的一天。新币市场惨淡,老币的市场也不会多好。今年大部分时间老币的价格也在下跌,新币老币都是同气连枝的,不可能新币涨不起来,老币呜呜上涨。 还有25天2018的狗币开始预约,恐怕到时候又是预约轰轰烈烈,兑币冷冷清清。毕竟不升值的纪念币没有必要左一盒右一卷的存着,还不如将这些资金用于银行理财得到了利益多。无法流通加上集币人数有限,这几亿的量还真是毁了纪念币的市场格局。难道不能发行5000万,预约2枚吗? 最后,对2018年的展望。 2018年还是充满了希望的一年,上个月邮政公布了2018年减量27%,狗票发行量减到6900万的消息。姑且不论这些减量是否能有效果,不管怎样还是利好消息,减量总比不减好。现在市场打折票猖獗,对邮政也没有任何好处,一来国家形象受损,二来众多产品册今年滞销严重,都是发行量闹得。27%的减量客观来说还不是很多,毕竟2017年发行量没有公布,但肯定比2016年多。2016年平均发行量达到1800万,那么2017年可能为1900万,减少27%,为1387万,这个量也仅仅是2013-2014发行量的中位,比这两年的平均发行量还略多。这样发行量的不少票目前还在打折,实在不占多少优势。以目前的发行量来看,要想市场彻底转好,打折票消灭殆尽,发行量至少减少50%,即均量减少到1000万,并且每年还有2-3套发行量略少的邮票,如700万左右,小型张发行量也要减到600万,这样才能保证邮票不会打折。 市场对发行量是十分敏感的,就拿年底发行的河北雄安新区邮票为例,此票货源不多,几乎没有什么产品册,价格相对较高,最高时涨到了4元,目前也在3元以上,这样的价格在2017年邮票中算是比较好的了。有可能此票是2017年发行量最低的套票。我们不奢求新邮发行后就能大涨特涨,毕竟上涨也是个时间积累的过程,非一朝一夕能够达到。但至少不要大面积打折,预定户的钱也是钱,预定户的利益谁来保护? 如果减量能够实现,并且邮政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大幅度下调发行量,相信2018年的行情应该比2017年要好一些。毕竟2017年价格已经低的不能再低了,1.2元的邮票已经卖到0.45元了,这样的深幅度打折历史罕见,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在低到一定程度的同时触底反弹,加上减量政策严格实施,相信2018年还是充满了希望!
学会保存邮票 这七点一定要做到  小小的邮票印制精美内容丰富,近来颇受收藏投资爱好者的欢迎。而随着时间的转移,邮票的价值也会随着提升。但是如果保存不当就会让邮票在还没得到价值升华的那刻就“香消玉殒”了 。所以为了做到不“暴殄天物”,爱好收藏投资的朋友一定要学会保存邮票,这样就能使邮票得到长久保存。   一、邮票是纸制的,主要制造成分是植物纤维及胶质,属于有机质。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极易发霉、虫蛀。邮票若在这湿热不通风的环境下极易受感染而生霉,出现黄斑。所以邮票要置于橱柜顶层和干燥通风处,但不能过于干燥,否则邮票纸质会脆化,邮票会卷曲受伤;也不能过于潮湿,这样会使邮票粘住。   二、不能在雨天、梅雨季节和大热天整理邮票,因为在雨天和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尤其是大热天双手易出汗,这时整理邮票易使其发霉或产生黄斑。一般而言,邮票不能用手拿,取出欣赏时要用邮票夹夹取。   三、高温天气不宜过久地欣赏邮票,绝对不能让强烈阳光直接照射邮票,免得集邮册起翘。保存温度以不超过3 0℃为宜。   四、邮票插入集邮册时应注意:在把邮票插入普通集邮册前,每套邮票应先套上透明的保护袋;买回来的新集邮册,不要急于插入邮票,因为这种集邮册在生产中不是自然风干的,最好先放一段时间,让其彻底干燥后再使用。   五、集邮册不能平放。平放时,随着重量的增加,邮票会被压出印痕。存放时应立放,并保持不紧不松。   六、单枚邮票从整张邮票上撕下时,对有齿孔的邮票应先沿着齿孔直线反复折叠几次,然后再轻轻地撕开。不要使用剪刀等工具裁剪有齿孔的邮票,以免伤害齿孔。   七、在欣赏或参观邮票时,不要边喝茶边看邮册,也不能一边吸烟一边看邮票容易受到潮湿就容易发霉。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条件下,滋生霉菌,导致邮品发霉,使邮品上产生斑点,而且难消除掉。   来源:金投收藏网
邮票防伪技术 邮票的防伪技术这个只要是接触邮票的人应该都不陌生,因为邮票都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尤其是老精稀一类的邮票。这类邮票的价值往往比一般的邮票要大很多,所以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制假售价的动机了,不过正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随着印刷设备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先进的印刷防伪技术已运用在邮票印制中。   荧光纤维防伪专用纸   在造纸过程中,将无色的荧光纤维丝加入纸浆中,生成荧光纤维纸。这种纸在紫光灯激发下能显示出根根荧光纤维条,起到防伪功能,且不会出现荧光纤维条脱落的现象。这种荧光纤维防伪纸是专利产品。   异形孔与文字镂空技术   异形齿孔技术含量高,所需设备昂贵、加工工艺技术复杂,很难被仿造,且可以直接用肉眼识别,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种防伪技术。在此基础上我国又成功运用拼音字母镂空防伪技术,不仅起到防伪效果,同时还作为一种设计元素起到增强设计效果的作用。   荧光加密防伪油墨   区别于普通荧光油墨,一方面其加密成分具有唯一XING,使用专用仪器立即显示出真伪;另一方面,在紫光灯激发下能发出各色荧光。在设计中,还可根据邮票不同主题和图案效果的要求,运用不同的荧光加密防伪油墨,在紫光灯激发下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缩微文字   利用计算机技术,使用矢量形文字,在特殊技术软件的支持下,将文字缩小到邮票印刷所要求的规格,之后再将它传送到高精度光、机、电一体化的输出设备,通过微粒显影、定影,得到高反差、高清晰度、低伸缩率的缩微文字专用胶片,然后用于印刷。缩微文字的使用,使邮票在印刷过程中的防伪技术有了新的拓展。   荧光喷码   是近几年在我国邮票印刷过程中广泛使用的一项技术,为识别真伪邮票提供了便捷的方法。运用阵列式喷印系统,将序列号码精确地喷印在预定位置上,在紫光灯下即可识读喷印内容。   防伪底纹、防伪线纹、防伪团花   主要采用专业防伪制作系统和防伪制版核心软件制作,从设计、创意、线纹和几何图案的产生或与传统图案、手工绘制的文本和图象相结合进入系统,在一个平台上,包容了从设计的构思到印制生产完整的工艺流程,现广泛应用于各类货币及重要证件的印刷生产。   隐形文字   主要采用专业防伪制作系统和防伪制版核心软件制作,在防伪团花的基础上,通过对图象的特殊处理,使团花包含隐形文字或图案。技术含量高,制作难度大。   如今印刷技术的日益成熟,防伪技术也是有所提高,不管是荧光纤维防伪专用纸、缩微文字、隐形文字、荧光喷码等防伪标识都给邮票带来了很高的安全系数,让收藏者在购买邮票的时候多了一份保障。
邮市火热 老炮儿教你鉴真伪 长沙晚报记者 陈登辉   建党95周年、奥运年……大事扎堆的2016年,邮市比以往更活跃。由于邮票内含的文化元素高,收藏的门槛低和高雅的艺术享受,还是一种保值升值的存钱罐品种,所以受到了不少“平民收藏家”青睐。不过要想玩“老票”,则是“三分凭爱好,七分靠门道”。为此记者采访了湖南省收藏协会副会长卢伯雄,请这位收藏界的“老炮儿”以80猴票为例,给大家支几招。   一目视: 从版别特征判断真伪   爱好者鉴定邮票的真伪,前题是通过自学“邮票目录”或“邮票图鉴”的启蒙,从感应上认识邮票和其印制工艺,这也是“目视”邮票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目视邮票,首先是对需要做鉴定的邮票,依据“一锤定音”的版别特征进行鉴别。所谓一锤定音,就是查看邮票的印制版别对不对(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中找)。   二验证:“纸墨色齿胶”样样有门道   如果确认了版别是对的,再按邮票鉴定的五要素”常规进行验证,即纸张、油墨、刷色、齿孔、背胶。   以80猴票为例,首先看颜色。真“猴票”有两种颜色:一种称“红金猴”,票面底色深红,印版的网纹细密,成波浪形,墨色均匀有序;另一种称“粉金猴”,票面底色稍淡,有微小的白点。无论“红猴”、“粉猴”,其眼、鼻、嘴、耳、手、足等处的金色,黄中有亮。假猴票的票面红底色浅淡,无光泽,仔细观察底纹杂乱,无波浪纹,粉猴无微小的白点。特别是眼、足等有金色的部位,显得灰暗无亮,有时还有断线。纸张也是辨别真伪的好办法。真票的纸质较薄,呈纯白色,通常从背面可以看出猴图案的轮廓。假猴票的纸质较厚,从背面看不到猴图案轮廓,也有仿效真票背面留有墨迹,但墨迹线条位不对。此外,还有一些辨别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邮票。例如检验齿孔与真邮票的齿孔是否同一标淮,或者看背胶,把做鉴定的邮票与同时期同厂家的真邮票进行比对。   三微辨: 隐藏在细节之中的防伪记号   暗记是设计师、雕刻师或印刷者做的防伪记号,是鉴别邮票真假的证据与标记,需借助于高倍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鉴别。收藏者可通过细微鉴定,找到邮票上许多独特又细微的模版和刷色特征,从细微之处辨真伪。   邮票真伪鉴定的三招适用于一般普通、高档和精品邮票的鉴定。而对于稀罕的珍邮鉴定,必须釆用专用的仪器设备进行物化检测,对纸张和油墨进行材质性的分析,以科学的测试数据确定邮票真伪。   来源:长沙晚报
邮市火热 老炮儿教你鉴真伪 长沙晚报记者 陈登辉   建党95周年、奥运年……大事扎堆的2016年,邮市比以往更活跃。由于邮票内含的文化元素高,收藏的门槛低和高雅的艺术享受,还是一种保值升值的存钱罐品种,所以受到了不少“平民收藏家”青睐。不过要想玩“老票”,则是“三分凭爱好,七分靠门道”。为此记者采访了湖南省收藏协会副会长卢伯雄,请这位收藏界的“老炮儿”以80猴票为例,给大家支几招。   一目视: 从版别特征判断真伪   爱好者鉴定邮票的真伪,前题是通过自学“邮票目录”或“邮票图鉴”的启蒙,从感应上认识邮票和其印制工艺,这也是“目视”邮票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目视邮票,首先是对需要做鉴定的邮票,依据“一锤定音”的版别特征进行鉴别。所谓一锤定音,就是查看邮票的印制版别对不对(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中找)。   二验证:“纸墨色齿胶”样样有门道   如果确认了版别是对的,再按邮票鉴定的五要素”常规进行验证,即纸张、油墨、刷色、齿孔、背胶。   以80猴票为例,首先看颜色。真“猴票”有两种颜色:一种称“红金猴”,票面底色深红,印版的网纹细密,成波浪形,墨色均匀有序;另一种称“粉金猴”,票面底色稍淡,有微小的白点。无论“红猴”、“粉猴”,其眼、鼻、嘴、耳、手、足等处的金色,黄中有亮。假猴票的票面红底色浅淡,无光泽,仔细观察底纹杂乱,无波浪纹,粉猴无微小的白点。特别是眼、足等有金色的部位,显得灰暗无亮,有时还有断线。纸张也是辨别真伪的好办法。真票的纸质较薄,呈纯白色,通常从背面可以看出猴图案的轮廓。假猴票的纸质较厚,从背面看不到猴图案轮廓,也有仿效真票背面留有墨迹,但墨迹线条位不对。此外,还有一些辨别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邮票。例如检验齿孔与真邮票的齿孔是否同一标淮,或者看背胶,把做鉴定的邮票与同时期同厂家的真邮票进行比对。   三微辨: 隐藏在细节之中的防伪记号   暗记是设计师、雕刻师或印刷者做的防伪记号,是鉴别邮票真假的证据与标记,需借助于高倍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鉴别。收藏者可通过细微鉴定,找到邮票上许多独特又细微的模版和刷色特征,从细微之处辨真伪。   邮票真伪鉴定的三招适用于一般普通、高档和精品邮票的鉴定。而对于稀罕的珍邮鉴定,必须釆用专用的仪器设备进行物化检测,对纸张和油墨进行材质性的分析,以科学的测试数据确定邮票真伪。   来源:长沙晚报
邮市火热 老炮儿教你鉴真伪 长沙晚报记者 陈登辉   建党95周年、奥运年……大事扎堆的2016年,邮市比以往更活跃。由于邮票内含的文化元素高,收藏的门槛低和高雅的艺术享受,还是一种保值升值的存钱罐品种,所以受到了不少“平民收藏家”青睐。不过要想玩“老票”,则是“三分凭爱好,七分靠门道”。为此记者采访了湖南省收藏协会副会长卢伯雄,请这位收藏界的“老炮儿”以80猴票为例,给大家支几招。   一目视: 从版别特征判断真伪   爱好者鉴定邮票的真伪,前题是通过自学“邮票目录”或“邮票图鉴”的启蒙,从感应上认识邮票和其印制工艺,这也是“目视”邮票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目视邮票,首先是对需要做鉴定的邮票,依据“一锤定音”的版别特征进行鉴别。所谓一锤定音,就是查看邮票的印制版别对不对(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中找)。   二验证:“纸墨色齿胶”样样有门道   如果确认了版别是对的,再按邮票鉴定的五要素”常规进行验证,即纸张、油墨、刷色、齿孔、背胶。   以80猴票为例,首先看颜色。真“猴票”有两种颜色:一种称“红金猴”,票面底色深红,印版的网纹细密,成波浪形,墨色均匀有序;另一种称“粉金猴”,票面底色稍淡,有微小的白点。无论“红猴”、“粉猴”,其眼、鼻、嘴、耳、手、足等处的金色,黄中有亮。假猴票的票面红底色浅淡,无光泽,仔细观察底纹杂乱,无波浪纹,粉猴无微小的白点。特别是眼、足等有金色的部位,显得灰暗无亮,有时还有断线。纸张也是辨别真伪的好办法。真票的纸质较薄,呈纯白色,通常从背面可以看出猴图案的轮廓。假猴票的纸质较厚,从背面看不到猴图案轮廓,也有仿效真票背面留有墨迹,但墨迹线条位不对。此外,还有一些辨别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邮票。例如检验齿孔与真邮票的齿孔是否同一标淮,或者看背胶,把做鉴定的邮票与同时期同厂家的真邮票进行比对。   三微辨: 隐藏在细节之中的防伪记号   暗记是设计师、雕刻师或印刷者做的防伪记号,是鉴别邮票真假的证据与标记,需借助于高倍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鉴别。收藏者可通过细微鉴定,找到邮票上许多独特又细微的模版和刷色特征,从细微之处辨真伪。   邮票真伪鉴定的三招适用于一般普通、高档和精品邮票的鉴定。而对于稀罕的珍邮鉴定,必须釆用专用的仪器设备进行物化检测,对纸张和油墨进行材质性的分析,以科学的测试数据确定邮票真伪。   来源:长沙晚报
转——请为集邮留下一份遗产 今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当天,《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见图)发行,全国各地纷纷举办邮票首发活动以示纪念。   文化遗产是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集邮是历史的记录者。在举办集邮活动、制作特色邮品、参与集邮联谊的过程中,集邮界人士常常自问:“我能为后人留下什么?”   著名邮票设计家邵柏林先生,近日将《庚申年》猴票首日封设计手稿、中国邮政标识设计手稿以及相关书刊等珍贵资料捐赠给了天津邮政博物馆。   “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已经不属于个人,应该回归社会。”邵柏林先生的无私捐赠,受到了广泛关注与称赞。   集邮一辈子,收藏一辈子。“自己珍藏的东西最终应该走向何处”,一直是集邮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是留给子孙后代?还是捐赠送人?不少集邮者,特别是老年集邮者在思索着。思索的过程,也是徘徊的过程、犹豫的过程,甚至是痛苦的过程。   真正的集邮者,把集邮视为生命。为自己珍藏的东西找个好归宿,犹如为自己的生命“设计”出一个好结果。   人的生命有限,但集邮的意义无限。无论把自己珍藏的东西交给谁,“使其发光、发热,使其更有价值”都是集邮者的普遍期待。   请把东西捐给博物馆吧!博物馆是社会的公共课堂,是讲述历史、传承文明的地方。邮品史料“住”在博物馆里,能得到工作人员科学而规范的照料,并能最大程度地面向社会公众传播集邮文化。   请把东西送给晚生后辈吧!对于集邮界的广大青少年集邮者来说,即便是最简陋的邮品也能成为“集邮启蒙教材”;对于集邮者自己的子孙后代来说,一枚枚家传的邮品无疑将成为重要的家庭文化遗产。   请把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吧!将邮品送给身边的邮友,可以帮助其顺利编组邮集;将邮品拍卖,并把收到的钱款送给生活上出现困难的邮友,可以使其暂时渡过难关。   破烂废纸,是不会发光、发热的,更不会成为文化遗产。集邮者徜徉在集邮的海洋里,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什么东西都收藏;相关部门在设计、开发、制作邮品时,应注重简约包装与厚重文化并重。   为后世留下的应是精品,而不是糟粕,这是集邮界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一个圈子里,正气饱满了,邪气自然就无处藏身了;积极的事多了,消极的事自然就少了;高尚的人多了,恶劣的人自然就少了。集邮界也一样。   集邮者为后人留下的,除了物质层面的邮品资料,还应有精神层面的向往和榜样。方便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为集邮事业无私奉献,向身边邮友伸出援手,为集邮后辈加油鼓劲……集邮界的无数前辈已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并指引我们将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四叉)
邮票投资6大秘诀!!! 秘诀一:在市场最绝望的时候出手 通常市场普遍低调、情绪悲哀的抛售盘遍地的时候,很可能是庄家要起势的时候,他们已经收够足够的筹码,到了做多获利的时候。所以最绝望的时候,也许是最合适的建仓机会。 秘诀二:切勿追高 一般投资者都有追高的习惯,这也是中国投资者普遍的心态。例如股市的6000点、邮市的2700点都有大批的投资者进场追高被套。而且追高也有一定盲目性,随便选一个品种就入市操作,高涨的大盘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而越是大盘高涨的时候也伴随着高风险。 秘诀三:切勿相信牛市垃圾也能变黄金 慎选品种 垃圾永远是垃圾,牛市垃圾变黄金的现象确实存在。但一旦入手垃圾票,有的时候即便是牛市也未必能很快出手,投资精品票,还是最为稳妥的作法。 秘诀四:慎重割肉 投资一定要使用家里的闲钱,这样可以在投资过程中做到胜似闲庭信步,不会被庄家的欺骗伎俩所蒙蔽,做到挥发自如,不会在熊市中无谓的割肉。起码会全身而退,最少要保本。我们即使不能在投资中赚钱,也不至于亏本。 秘诀五:注意邮票品相和保存 交割中一定要注意品相。品相就是邮票的生命,拿回家以后要注意干燥避光处保存,避免折角、避免污染邮品。 一旦品相受损将很大程度影响以后的顺利交割,好品变中品,中品变差品。不干胶和丝绸类尤其不容易保存。 秘诀六:辨证的吸收论坛或媒体上各大名家的观点。
邮票投资六大秘诀! 秘诀一:在市场最绝望的时候出手 通常市场普遍低调、情绪悲哀的抛售盘遍地的时候,很可能是庄家要起势的时候,他们已经收够足够的筹码,到了做多获利的时候。所以最绝望的时候,也许是最合适的建仓机会。 秘诀二:切勿追高 一般投资者都有追高的习惯,这也是中国投资者普遍的心态。例如股市的6000点、邮市的2700点都有大批的投资者进场追高被套。而且追高也有一定盲目性,随便选一个品种就入市操作,高涨的大盘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而越是大盘高涨的时候也伴随着高风险。 秘诀三:切勿相信牛市垃圾也能变黄金 慎选品种 垃圾永远是垃圾,牛市垃圾变黄金的现象确实存在。但一旦入手垃圾票,有的时候即便是牛市也未必能很快出手,投资精品票,还是最为稳妥的作法。 秘诀四:慎重割肉 投资一定要使用家里的闲钱,这样可以在投资过程中做到胜似闲庭信步,不会被庄家的欺骗伎俩所蒙蔽,做到挥发自如,不会在熊市中无谓的割肉。起码会全身而退,最少要保本。我们即使不能在投资中赚钱,也不至于亏本。 秘诀五:注意邮票品相和保存 交割中一定要注意品相。品相就是邮票的生命,拿回家以后要注意干燥避光处保存,避免折角、避免污染邮品。 一旦品相受损将很大程度影响以后的顺利交割,好品变中品,中品变差品。不干胶和丝绸类尤其不容易保存。 秘诀六:辨证的吸收论坛或媒体上各大名家的观点。
黄永玉的首次邮票创作 图1图2图3图4   端 卉   黄永玉多次与“国家名片”结缘,T27《林业建设》邮票是黄永玉最早从事邮票原稿创作的作品。   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绿化造林,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1953年8月25日,新华社报道,中国东北、西北、山东、河北、河南等处防护林带营造工作获得初步成就。1958年4月4日,国务院第74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指示。1958年6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内造林18亿亩。仅1958年一年,全国造林达4亿多亩,等于1949年后8年间造林而积总和的174%。   为了宣传林业建设的意义和中国林业建设取得的成就。1958年原邮电部根据当时森林工业部的意见,拟定发行森林工业题材的邮票。但是,怎样才能将此题材 邮票生动地展现出来呢?邮政总局邮票设计室为此多次研究创作形式及创作人选,最后决定邀请有丰富林区生活经验的黄永玉先生用版画形式创作此套邮票。   黄永玉擅长版画,个人风格突出,深受中外好评。1956年创作了《阿诗玛》木刻插图,吸收传统的线刻为主的造型手段,富于装饰性和抒情性,取得巨大成 功。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他曾三次去北方林区旅行写生,相继创作了《森林小学幼儿班》、《小鹿你好》等木刻版画,流露出对祖国林业建设的赞颂和对人民的热 爱。   黄永玉接受创作任务后,以极大的创作热情投入到创作中。赴东北写生一个月后,他按邮票8倍的比例创作了4幅木刻作品,邮票设计师刘硕仁则根据木刻作品设计出邮票图稿,唐霖坤、孔绍惠、高品璋、孙鸿年等人进行雕刻。   1958年12月15日,T27《林业建设》邮票发行,全套4枚:第1枚(图1)“森林资源”图案描绘了莽莽林海的壮观景象;第2枚(图2)“保护森林”图案描绘了一支护林队进行巡逻的情景;第3枚(图3)““油锯伐木”图案以莽莽林海为背景,描绘了伐木工人使用油锯进行伐木作业的场景;第4枚(图4)““绿化祖国”图案描绘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植树造林的热烈劳动场面。   《林业建设》邮票面世后受到广大人集邮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好评。画家钟灵特别撰写了《林业建设邮票礼赞》:“四幅木刻,各有特点,而整组又是和谐和统一 的,都极富装饰趣味,可以看得出,作者在构图和刀法上,都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细致而不琐碎、严谨而不呆板,难能可贵的是经缩刻复制后,仍尽可能地保存了原 作的韵味,可见设计者为了不伤害或少伤害原作,也是煞费苦心的。这一切,都保证了邮票符合主题的需要和形式的完美。”   1959年,英国《集 邮者年鉴》将T27《森林资源》这枚邮票列为1958年世界10枚最佳邮票之一,评论称:“它可以算是一幅杰作,它的构思和技能虽然完全是西式的,可是里 面蕴藏着令人喜悦的中国风景、民族风格的风景。”1980年,此套邮票在《集邮》杂志举办的新中国成立30年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中被授予荣誉奖章。
黄永玉的首次邮票创作 图1图2图3图4   端 卉   黄永玉多次与“国家名片”结缘,T27《林业建设》邮票是黄永玉最早从事邮票原稿创作的作品。   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绿化造林,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1953年8月25日,新华社报道,中国东北、西北、山东、河北、河南等处防护林带营造工作获得初步成就。1958年4月4日,国务院第74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指示。1958年6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内造林18亿亩。仅1958年一年,全国造林达4亿多亩,等于1949年后8年间造林而积总和的174%。   为了宣传林业建设的意义和中国林业建设取得的成就。1958年原邮电部根据当时森林工业部的意见,拟定发行森林工业题材的邮票。但是,怎样才能将此题材 邮票生动地展现出来呢?邮政总局邮票设计室为此多次研究创作形式及创作人选,最后决定邀请有丰富林区生活经验的黄永玉先生用版画形式创作此套邮票。   黄永玉擅长版画,个人风格突出,深受中外好评。1956年创作了《阿诗玛》木刻插图,吸收传统的线刻为主的造型手段,富于装饰性和抒情性,取得巨大成 功。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他曾三次去北方林区旅行写生,相继创作了《森林小学幼儿班》、《小鹿你好》等木刻版画,流露出对祖国林业建设的赞颂和对人民的热 爱。   黄永玉接受创作任务后,以极大的创作热情投入到创作中。赴东北写生一个月后,他按邮票8倍的比例创作了4幅木刻作品,邮票设计师刘硕仁则根据木刻作品设计出邮票图稿,唐霖坤、孔绍惠、高品璋、孙鸿年等人进行雕刻。   1958年12月15日,T27《林业建设》邮票发行,全套4枚:第1枚(图1)“森林资源”图案描绘了莽莽林海的壮观景象;第2枚(图2)“保护森林”图案描绘了一支护林队进行巡逻的情景;第3枚(图3)““油锯伐木”图案以莽莽林海为背景,描绘了伐木工人使用油锯进行伐木作业的场景;第4枚(图4)““绿化祖国”图案描绘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植树造林的热烈劳动场面。   《林业建设》邮票面世后受到广大人集邮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好评。画家钟灵特别撰写了《林业建设邮票礼赞》:“四幅木刻,各有特点,而整组又是和谐和统一 的,都极富装饰趣味,可以看得出,作者在构图和刀法上,都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细致而不琐碎、严谨而不呆板,难能可贵的是经缩刻复制后,仍尽可能地保存了原 作的韵味,可见设计者为了不伤害或少伤害原作,也是煞费苦心的。这一切,都保证了邮票符合主题的需要和形式的完美。”   1959年,英国《集 邮者年鉴》将T27《森林资源》这枚邮票列为1958年世界10枚最佳邮票之一,评论称:“它可以算是一幅杰作,它的构思和技能虽然完全是西式的,可是里 面蕴藏着令人喜悦的中国风景、民族风格的风景。”1980年,此套邮票在《集邮》杂志举办的新中国成立30年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中被授予荣誉奖章。
黄永玉的首次邮票创作 图1图2图3图4   端 卉   黄永玉多次与“国家名片”结缘,T27《林业建设》邮票是黄永玉最早从事邮票原稿创作的作品。   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绿化造林,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1953年8月25日,新华社报道,中国东北、西北、山东、河北、河南等处防护林带营造工作获得初步成就。1958年4月4日,国务院第74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指示。1958年6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内造林18亿亩。仅1958年一年,全国造林达4亿多亩,等于1949年后8年间造林而积总和的174%。   为了宣传林业建设的意义和中国林业建设取得的成就。1958年原邮电部根据当时森林工业部的意见,拟定发行森林工业题材的邮票。但是,怎样才能将此题材 邮票生动地展现出来呢?邮政总局邮票设计室为此多次研究创作形式及创作人选,最后决定邀请有丰富林区生活经验的黄永玉先生用版画形式创作此套邮票。   黄永玉擅长版画,个人风格突出,深受中外好评。1956年创作了《阿诗玛》木刻插图,吸收传统的线刻为主的造型手段,富于装饰性和抒情性,取得巨大成 功。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他曾三次去北方林区旅行写生,相继创作了《森林小学幼儿班》、《小鹿你好》等木刻版画,流露出对祖国林业建设的赞颂和对人民的热 爱。   黄永玉接受创作任务后,以极大的创作热情投入到创作中。赴东北写生一个月后,他按邮票8倍的比例创作了4幅木刻作品,邮票设计师刘硕仁则根据木刻作品设计出邮票图稿,唐霖坤、孔绍惠、高品璋、孙鸿年等人进行雕刻。   1958年12月15日,T27《林业建设》邮票发行,全套4枚:第1枚(图1)“森林资源”图案描绘了莽莽林海的壮观景象;第2枚(图2)“保护森林”图案描绘了一支护林队进行巡逻的情景;第3枚(图3)““油锯伐木”图案以莽莽林海为背景,描绘了伐木工人使用油锯进行伐木作业的场景;第4枚(图4)““绿化祖国”图案描绘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植树造林的热烈劳动场面。   《林业建设》邮票面世后受到广大人集邮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好评。画家钟灵特别撰写了《林业建设邮票礼赞》:“四幅木刻,各有特点,而整组又是和谐和统一 的,都极富装饰趣味,可以看得出,作者在构图和刀法上,都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细致而不琐碎、严谨而不呆板,难能可贵的是经缩刻复制后,仍尽可能地保存了原 作的韵味,可见设计者为了不伤害或少伤害原作,也是煞费苦心的。这一切,都保证了邮票符合主题的需要和形式的完美。”   1959年,英国《集 邮者年鉴》将T27《森林资源》这枚邮票列为1958年世界10枚最佳邮票之一,评论称:“它可以算是一幅杰作,它的构思和技能虽然完全是西式的,可是里 面蕴藏着令人喜悦的中国风景、民族风格的风景。”1980年,此套邮票在《集邮》杂志举办的新中国成立30年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中被授予荣誉奖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