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fxiao esfxiao
关注数: 379 粉丝数: 55 发帖数: 4,768 关注贴吧数: 23
【报考指南】2006年新疆高考:凭成绩报志愿的特别技巧 凭成绩报志愿,决定考生能否如愿顺利进入所填院校的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考生志愿 的集中与分散情况,二是考生在所有考生中的位置,后一个可相对准确地推算出来。前面介 绍了考生在本校排名位置的简易推算方法,再考虑到一个重点中学的中下等学生可能会和一 般中学的上等生处于同等地位,那么大体可推算出自己在省市招生群体中的位置。实行标准 分的省市,考生从成绩单中便可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全省、市中的准确排位,无须去推算了。 但是前一个因素的不确定性很大,如果同水平的考生、同志向的考生,志愿集中在一个学校 或几个学校,就会将这些学校的分数抬得很高,即使知道了分数但很难确定所报志愿是否集 中,可能造成局部的竞争更加激烈。根据这些特点,公布成绩后报志愿应注意: 1、处理好搜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关系。搜集信息包括招生形势、招生政策、当年的招生规 定,心仪的高校及专业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等,越全面越好,然后运用这些资料选报适合自己 的志愿。   2、一般来说,二本边缘分数考生可考虑报外地院校;一本的边缘分数考生报本地重点院校 的机会大些。无论高考成绩如何,每个考生都一定要对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所报学校的大体 排名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太近或颠倒顺序。   3、“量体裁衣”。公布高考成绩后报志愿,考生完全凭高考成绩说话,在选志愿时是名校 优先还是“热门”专业优先?大体上可参照这样一些原则。   (1)高分考生,奔名校。指600分以上的考生,可以报考任何院校,但要考虑北大、清华某 些专业的录取分在630以上。这些考生可考虑选报其他名校的特色专业。   (2)次高分考生,奔特色。这是考生在全体考生中也属比较优秀,成绩在560分~600分之间 。若填报北大、清华感觉把握不大,分数在这两所学校所选专业往年录取的平均分(不是最 低分)之下,为稳妥起见,可考虑其他重点院校的特色专业为第一志愿首选。   (3)考分中上等的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考分在重点线以上,560分以下。志愿范围是多数 重点本科院校,选择余地大。在开设相同专业的高校中可选综合实力强、教学条件好、师资 力量强的学校。   (4)一般成绩考生,奔专业。考分在本科线和重点线之间,普通高校实力、声望差别不大, 而专业差别对就业和其后的发展关系较大,这个分数段的考生,以选好专业优先,但要注意 不要人云亦云,应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专业。   (5)成绩较低的考生,先确保有学可上。成绩较低,虽上了录取线,但未到本科线或在本科 线附近,这时选报志愿首先考虑有结合实践紧密且需求量大的专业,有利于将来就业;偏“ 冷”的专业避开激烈的竞争有利于录取。   4、考试成绩达到或接近的学校没有符合自己志趣的专业,可以考虑降低一个批次,报考自 己喜欢的学校的专业。着重注意的是报志愿学校时避免盲目拔高或过于保守,一般说就低不 就高比较保险,同时要切记在填报每批次的几个志愿学校时,一定要拉开学校的的档次,形 成合理的“梯度”。   5、考虑扩招的学校和专业,注意扩招部分是否为自己所处的位置,尽量避免高分低报,失 去了更好的深造机会。
【报考指南】2006年高考填报志愿必须考虑因素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高考考生和考生家长来电咨询填报高考志愿的相关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招办主任,请他们为考生及其家长出谋划策,并提示所应规避的风险。 记者:从2001年到2005年,录取分数线有上升的趋势,今年还会继续吗? 刘明利(北京大学招办主任):影响录取分数线的因素,包括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及考生报考人数的多少等。各个学校根据学校的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比例,最后才能确定高考的录取分数,一般情况下不能提前预测录取分数线。 宗俊峰(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在全国各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受高考试题难易程度和当地报考清华大学的生源情况而定。从2001年至2005年我校在各省份的录取分数线来看,虽然不同的省份有一定的变化,但生源质量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今年录取分数线的情况还很难预测。 记者:填报志愿,必须考虑哪些因素? 刘明利:对全国的考生来说,分三种填报的方式,一种是考前报志愿,一种是考后估分报志愿,还有一种是考后出分报志愿。对于考前报志愿的省份,我们希望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考试成绩,以及在中学排名的情况,参考自己的学校往年考入自己想报考的高校的人数再放宽一点,作为自己是否报考这所大学的指标。对于考后估分报志愿的省份,考生要根据自己在高考时的发挥以及估分的情况,结合自己平时的成绩作为参考依据。对于出分报志愿的省份,考生就可参考自己想要报考的学校的招生计划,结合自己在省内的排名位置,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报考哪所大学了。报志愿时要思考两个问题:一、自己的成绩是否能考取某所大学,即做到知己;二、大学的类型及优势所在,如师资、学科、学习环境等,另外注意一下大学的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学习,大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教育,即做到知彼。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宗俊峰:一般来说,考前填报志愿的同学要认真了解自己平时的成绩情况,在所处中学、地区的名次情况,中学、地区的考生往年报考自己想要填报的高校的录取情况,征求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并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慎重选择报考。 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省份的考生需要认真细致地对自己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估,并征求老师意见,尽量估计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分数作为自己的报考依据,注意收集自己所要报考的大学往年的录取情况,并保持与招生组老师的密切联系以获取更多信息。 考后出分填报志愿的省份的同学了解了自己在省内的成绩位次,是否能够填报自己理想的大学就比较清楚了,建议与招生组老师保持联系,以便招生组老师详细掌握报考情况,并可以针对考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做专业志愿方面的咨询。 涂清云(北京师范大学招办主任):填报志愿,从大的方面讲,主要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考生在本省份考生中所处的相对位次,其二是拟报考高校招生的基本情况。对于学生所处位次来说,由于填报志愿分为考前填报、考后估分填报和出分填报三种模式,而在这三种填报模式中,只有出分填报模式,考生能准确知道自己的位次,前两种模式则需根据考生在高中期间的历次考试情况和考后的估分情况确定。对于拟报考高校招生的基本情况,则需要了解高校近几年在本省份的高考录取情况,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毕业生就业及进一步深造的机会,高校学科、专业的实力和特色,师资队伍状况,今年在本省份的招生计划、专业分布及相关的招生政策等。 记者:如何科学合理地填报第二志愿? 刘明利:教育部规定,任何一所高校不得拒收非第一志愿考生,这说明所有的高校都必须有条件地接收第二志愿的考生。北京大学的具体政策是:“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北京大学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但其分数应不低于已投档的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分。”由于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一直比较高,所以暂时没有出现录取第二志愿的情况。对于报其他大学的同学来讲,应当阅读一下相关大学的招生章程,里面有明文规定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的要求。学生可以有目的地去报考。 宗俊峰:在保护第二志愿高分考生方面,许多省区市高招办和兄弟院校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考生向大学招生办直接咨询该校接收二志愿的条件和名额,或者可以直接查询高校招生办公布的招生章程,里面也会公布相关的政策。 涂清云:据统计,目前重点大学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占到被录取考生的95%以上,一般院校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也占到被录取考生的80%左右。虽然第一志愿在高考录取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第二志愿,甚至第三志愿有时也会发挥关键作用,填好第二志愿等于增加了录取的概率,提高了保险系数,因此考生要予以高度重视。 填报考第二志愿时,要特别注意了解相关院校接收第二志愿的政策。目前高校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二是预留机动计划,三是在来源计划中留出一定比例的接收第二志愿考生的计划。无论哪种情况,考生都要弄清具体的接收条件,考生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一般来说高校接收第二志愿考生的条件要比招收第一志愿考生的条件高不少,考生在填报第二志愿高校时一定要与所填报的第一志愿高校拉开合适的梯度,除在招生章程中明确公布招收第二志愿考生的部分热门院校外,不要把热门院校作为第二志愿,因为这一类院校第一志愿的考生生源非常充足,一般不会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更不能把在招生章程中明确声明不招收第二志愿考生的院校作为第二志愿。
【报考指南】2006中国大学100强 高校排名 排名 校 名 总得分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分省排名 学校类型 学校参考类型 得分 研究生 培养 本科生培养 得分 自然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1 清华大学 267.6 113 82.94 29.93 155 135.1 18.1 京 1 理工 工学类 研究1型 2 北京大学 226.6 102 64.8 37.32 124 89.58 33.75 京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3 浙江大学 208 93 59.92 33.39 115 94.73 18.92 浙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4 上海交通大学 160 72 47.69 24.02 88.3 82.06 5.37 沪 1 综合 理科类 研究1型 5 复旦大学 138.9 65 38.83 25.92 74.1 51.86 21.55 沪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6 南京大学 125.8 59 34.93 24.16 66.7 46.21 19.9 苏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7 华中科技大学 114.1 54 31.68 22.37 60 52.26 7.2 鄂 1 理工 理科类 研究1型 8 武汉大学 109.7 52 30.33 21.17 58.2 39.42 18.2 鄂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9 吉林大学 98.93 49 25.99 22.55 50.4 41.06 8.86 吉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10 中山大学 96.45 41 28.56 12.29 55.6 43.76 11.32 粤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11 四川大学 93.58 42 26.8 14.92 51.9 40.19 11.19 川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12 西安交通大学 91.15 44 25.2 18.36 47.6 38.26 8.89 陕 1 综合 文理类 研究2型 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8.87 40 25.73 14.72 48.4 45.43 2.54 皖 1 理工 理科类 研究1型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83.59 39 23.03 15.97 44.6 41.98 2.19 黑 1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15 山东大学 77.93 39 20.2 18.66 39.1 31.58 7.13 鲁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16 天津大学 72.56 33 20.83 12.17 39.6 36.05 3.14 津 1 理工 工学类 研究1型 17 南开大学 66.22 30 18.86 10.9 36.5 21.68 14.44 津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18 中南大学 63.14 31 17.12 13.98 32 29.73 2.01 湘 1 综合 理科类 研究2型 19 北京师范大学 61.95 28 17.74 10.14 34.1 15.04 18.71 京 3 师范 文理类 研究1型 20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55.46 22 19.13 2.41 33.9 33.59 0.01 京 4 医药 医学类 研究1型 21 厦门大学 52.3 22 15.47 6.69 30.1 15.44 14.42 闽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22 东南大学 49.99 23 13.75 9.66 26.6 22.89 3.44 苏 2 综合 工学类 研究2型 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9.59 21 14.46 7.01 28.1 26.02 1.84 京 5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24 中国人民大学 47.97 22 13.75 7.76 26.5 0.42 25.79 京 6 综合 文科类 研究2型 25 华南理工大学 47.52 22 13.01 8.8 25.7 23.73 1.74 粤 2 理工 工学类 研究1型
【报考指南】2006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本科高校名单 一、普通本科院校(共719所)  北京市(60所)  北京大学中国  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外交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首钢工学院  北京农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警察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天津市(18所)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天津农学院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天津外国语学院  天津商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河北省(30所)  河北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河  北师范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  华北科技学院  石家庄铁道学院  石家庄经济学院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华北煤炭医学院  承德医学院  邢台学院廊坊师范学院  唐山师范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体育学院  邯郸学院  衡水学院  石家庄学院  唐山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 山西省(16所)  山西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中医学院  长治医学院  运城学院
【报考指南】2006新疆高考考务工作时间安排 6月 1、召开2006年普通高考考风考纪电视电话会议; 2、7-9日,组织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3、9-12日,回收试卷及考生的政审体检卡; 4、10-12日,组织考生填报本、专科志愿; 5、12-24日,组织普通高考试卷评阅、登合分工作; 6、13-21日,各地阅读志愿卡,上报志愿数据库及各类照顾加分考生的名单; 7、编辑出版《新疆招生与考试》丛书第四册(含普通高考试题及答案); 8、20-21日,各地组织公安院校的政审、面试、体能测试工作; 9、23-25日,各地组织军校的政审;27-29日面试和体检工作; 10、25日,公布普通高考成绩,初步划定各批次录取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 11、召开自治区招委会第二次会议暨新闻发布会;公布2006年普通高考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 12、召开定向单位录取工作会议; 7月 1、1日,各地上报军检表、公安体能测试表; 2、6-31日,组织普通高校提前批次、本科批次录取工作; 8月 1、1-20日,组织普通高校专科层次录取工作; 2、中下旬,向教育部上报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数据库及普招工作总结; 3、召开自治区招委会第三次会议暨新闻发布会; 注:1、以上安排,如有变动,以实际执行情况为准。 2、以上规定时间必须严格执行,对无故拖延工作时间的,后果自行负责并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