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微博 勇者微博
关注数: 114 粉丝数: 159 发帖数: 5,802 关注贴吧数: 4
如何分离信封上胶水和不干胶粘贴的邮票方法  要把贴在信封上的邮票完整的撕下来,在大家看起来也许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稍有失误就会使邮票失去原样,或失去收藏价值。所以,如何掌握正确的方法对大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集邮知识。在邮寄信件时,大多数的邮票都是用胶水或浆糊粘贴的,也有一少部分邮票是用不干胶粘贴的。如何分离用胶水粘贴的信封邮票和不干胶粘贴的信封邮票方法是不一样的。 分离一般胶水粘贴的邮票步骤分为:   ( 1)先将信封上贴有邮票的部分剪下,放到温水中泡十到十五分钟,直至邮票与信封分开。 (2)轻轻地洗去邮票上的胶水或浆糊,接着用吸水性比较强的纸吸干邮票上的水。 (3)最后把邮票夹在厚一点的书里,等它彻底干了后再收集到集邮册里就可以了。 由于不干胶不溶于水,贴用过的不干胶邮票无法通过水浸泡下来,所以分离的方法不一样。 分 离不干胶粘贴的步骤分为: (1)剪票的画面朝下放在玻璃片上,用沾满汽油的棉球把信封纸洇透。溶剂汽油挥发很快,需反复洇几次。 (2)不干胶被溶后,将邮票揭取下来,画面朝下放在玻璃片上。 (3)被溶的不干胶厚厚地附在邮票背面,再用棉球稍沾汽油。轻轻擦拭,需多换几次棉球才能将不干胶擦净。 (4)邮票上的汽油挥发干净后,将邮票浸入清水,取出放在第二块玻璃片上,画面朝上。用羊毫笔稍沾肥皂轻擦画面,这样可去掉残留的汽油渍。再置清水内清洗,夹入吸水纸,压平即可。
影响邮票价格涨幅的几大因素 邮市跟股市一样,也会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随时对邮票的价格进行变更,而影响邮票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社会闲散资金流通投放渠道的宽窄,集邮形势的起伏,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具体而言,影响邮票价格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   一、发行量与流通量  集邮与其他收藏活动一样,遵遁“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因此,决定邮票价格的主要是邮票的发行数量与流通量。邮票发行量少,集邮的需求量就大,邮票的价格就会抬高。如“文革” 邮票现在停止发行,市场上存货越来越少,想买的人反而多起来,其价格节节上升;那些珍罕的“变体票” 、“样票”等,也是因其少而价格飞升,这是价值规律决定的。 二、艺术质量   包括选题、设计风格、印制质量。一般来说,风光题材、古典题材邮票增值较快。如60年代发行的《黄山风景》、《菊花》、《牡丹》、《金鱼》等邮票,国内外集邮者都称赞选题好、印得好。1980年庚申年“猴”票雕刻版效果极佳,“猴”活灵活现,身价扶摇直上。 三、供求关系   一种邮票若少有人问津,那么,这种邮票的价格就上不去。有时某种邮票发行量并不很少,但由于买的人很多,价格也会居高不下,越是难买的邮票,争相购买的人就越多。新邮预订办法是力求供需协调的一措施。还有一种人为的假相,有些人大量囤积某种邮票,人为地制造供求紧张,待价格哄抬起来,吸引大批购买的人以后,便大批抛出,从中牟取暴利,因此,对供求关系要具体分析,不要人去亦云,跟着上当受骗。
邮票上的名山 特57 黄山风景 【图案面值】 1 玉屏峰 4 分 400 万枚 2 迎客松 4 分 400 万枚 3 后海松石 4 分 400 万枚 4 清凉台 4 分 400 万枚 5 天都远眺 8 分 600 万枚 6 剪刀峰 8 分 600 万枚 7 万松林 8 分 600 万枚 8 梦笔生花 8 分 600 万枚 9 莲花峰 10 分 300 万枚 10 西海云潮 10 分 300 万枚 11 黄山古松 10 分 300 万枚 12 东海观潮 10 分 300 万枚 13 石笋峰 20 分 250 万枚 14 石猴观海 22 分 200 万枚 15 狮子林 30 分 100 万枚 16 蓬莱三岛 50 分 100 万枚 【发行日期】1963-10-15 【印刷方式】影雕套印 【每套枚数】16 枚 【每套面值】210 分邮票 介绍: 黄山位于安徽省境内,秦代称黟山,唐代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名黄山。椐传黄帝曾在这里炼丹修身,所以称黄山。黄山兼中国境内各大名山之长,为历代文人游客所推崇。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说过“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风景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著名,号称黄山四绝。黄山之松苍郁虬枝,坚毅挺拔;黄山之石各具奇形,惟妙惟肖;黄山之云波腾翻滚,浩渺如海;黄山之泉终年喷涌,如琼浆玉液。   本套邮票共16枚。展现的是黄山的16处自然景观。设计者抓住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用传统中国画技法浓妆淡抹,又用丰富多变的色彩来充分体现黄山之奇。
【转帖】邮票志号的由来与作用 在我国发行的邮票当中,一般在邮票的左下角都会有一个不同的志号,就像“纪”、“特”这类的。中外邮票原本都没有志号,在邮票上编印志号,是我国邮政部门的独创,也是新中国邮票区别于旧时邮票的特征之一。志号,包含两层的意思,“志”是有关发行情况的记录,起票种定位作用,数字为“号”,主要是记录发行年份及顺序套号、枚号等。新中国邮票志号的标法特点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老“纪”“特”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67年4月。例如,1949年10月8日,新中国发行第一套纪念邮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1),在邮票的底边上,印有志号“纪1 .4-1(1)”。“纪1”表示是纪念邮票的第一套,“4 -1”表示全邮票4枚,这是第一枚,“(1)”表示这枚邮票是纪念邮票总序数的第一枚,其余类推。 特种邮票与纪念邮票一样,都印有志号,只是字头为“特”。   第二阶段:无志号邮票时期,从1967年4月至1970年。这期间发行的文革邮票81套,志号取消了,集邮者称为“无志号”邮票。   第三阶段:编号邮票时期,从1970年至1973年止,共发行95套邮票。编号的方法是从(1)起,如全套4枚,就在邮票下边编印(1)-(4),这种标法无法区别邮票的类,也看不出全套邮票有几枚。   第四阶段:称为“J”“T”邮票时期,从1974年至1991年底止。这期间的邮票志号把票种汉字改成了拼音字母,“纪”为“J”,“特”为“T”,便于和外界交流。   第五阶段:改为“编年法”,从1992年第一套邮票起至今。志号标法左为年份、本年套数,右依次为全套枚数、第几图、票种。   邮票上印志号,大大方便了邮票的收集和管理。近些年,一些国家也有在邮票上印志号的,但都没有中国的志号完整,使用时间长。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