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萎也灿烂 枯萎也灿烂
苦才是人生
关注数: 59 粉丝数: 275 发帖数: 5,964 关注贴吧数: 144
【九月征文】 吃茶 为民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如今互联网迅速发展,什么东西都与互联网联系到了一起。近日认识了一个做互联网的朋友,与君详谈得知互联网是习空手道的利器。于是乎颇感兴趣,就申请了一淘宝店铺,网址如下 ********* 正欲装潢运营之,希望大家多关注。 写这东西也是互联网君的建议,丫说这是引流,店铺遍地都是能将流量引到自己的地方才是王道。 且以店铺域名“吃茶”为标题,跟大家交流一下茶事。 ------------------------------------------------------------------------------------------------------------------------------------------------------------------------- 12年初开始接触茶叶,至今差不多半年了吧。我从不承认自己接触茶叶只有半年的事实,因为在老茶虫眼里了解茶叶半年可能连什么茶是什么茶都分辨不清楚,他们会很不屑一顾的认为我是个茶盲。(他们怎会知道哥们 天生丽质、聪慧过人,对茶事有着自己的理解 O(∩_∩)O)当然半年的时间我确实只算是了解了茶事的皮毛中的皮毛,茶文化实在是博大精深,每个地方又都不一样,我觉得这也正是茶叶的魅力所在。 一直想走遍每一个地方,去喝天南地北真真正正的茶叶,了解不同的茶文化。我想我也一定会这么做,这也是我一直不想稳定工作的原因。这是我唯一的优势,买张火车票背上自己的旅行茶具去想去的地方,找一间茶馆或者是茶行边打工边问茶这是我的梦想。有人会问为何要去不同的地方才能喝不同的茶呢,如今科技发达交通便利哪个像样的茶店不是绿茶、红茶、黑茶、乌龙、普洱应有尽有。确是如此,但茶商们往往只追求价格而不在乎口感,好一点的茶商会性价兼顾一些但价还是会放在第一位的。因为中国茶叶市场如此,或者说中国饮茶人如此。同样的西湖龙井,一百元能买一斤也能买一两,一两和一斤的味道是完全不同的。然一斤的常有而一两的难求,况且有多少的饮茶人喝习惯了一斤的并以为此乃真龙井,你若将一两的斟给他喝他反觉得是赝品。到底是茶商误导了吃茶人还是吃茶人引导了茶商,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只记得有为师傅说茶商们只关心茶价的三起三落,从不关注杯中茶三起三落的美感。 前不久经过一家茶店,突然想起了崂山茶,想起偷喝老爸杯中崂山茶时的味道。便退了几步走进店,问老板是否有崂山绿,老板问要什么价位的,回答说只求真崂山屌丝一枚一百大洋左右即可。(当时鲜叶价格八元左右一百元应该能买到崂山茶)老板招呼坐下,等水沸的时间闲聊得知我是青岛人,便说正欲泡的茶是去年的春茶当时二百多元一斤进的要是喝着合适八十一斤,待会再泡一个今年的崂山茶,平常卖三百多今天遇到青岛人不要谎,只要一百六。本以为老板坦诚,迫不及待的啜了三口今年的茶,却不是心中的那种大海的味道。仔细看了杯中茶,老嫩叶混杂,断碎叶子很多,明显的杀青不均,揉捻过重。清香气很高但不是崂山茶所特有的香气。又啜一杯正欲评论,老板问出门在外不容易不知是否是您家乡的味道,说的我眼眶湿润只能四十五度角仰望天花板,匆匆的回答正是家乡的味道,给包二两得了。付了钱转身就走,老板叫住才知道忘了拿茶。从此再也没买过崂山茶。 ------------------------------------------------------------------------------------------------------------------------------------------------------------------------------------- 我个人十分看好中国茶叶市场,觉得中国茶叶市场还是很有前景的。茶叶发源于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有很好的茶文化底蕴。但中国茶人均销量和茶文化的普及远不及外国,也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的原因。因为人口众多即潜消费群体多,又有茶文化底蕴,只是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不及西欧国家。西欧国家比如英国,茶是他们的生活必须品,听说每天都有固定的喝茶时间,到点了就可以放下手上的工作去喝茶,有茶公园(具体请百度一下)。英国算是比中国要发达的,虽然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好哇)与英国走的道不同。但人家的生活质量是要比国人好的,国人的生活质量也在日益提高,吃茶人愈来愈多。总之所以中国茶叶市场就是这么的有前景。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