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伦铃木 绝伦铃木
关注数: 6 粉丝数: 51 发帖数: 3,965 关注贴吧数: 5
好剧留观感 —— “善者,善之资” 三年前看完该剧写的一些观后感,现在还是想把它分享一下。 主要记录我喜欢的人们。 虽然写得并不精致,但这绝对是一部很精心的剧~ 《红高粱》经典角色 戴九莲 我为什么欣赏她?1,勇敢 “我是我自己的。”——任何情况下都敢于活出自己,果敢有主见。 她丝毫不受身边人否定批判的影响,永远敢做不被他人认可的事。不受规矩教条的约束,只要她自己认为值得。 婚礼上觉得不对劲一把扔掉红盖头,一进单家的门就带领大伙把整个屋子收拾的亮亮堂堂,只身陷于土匪窝还能想办法和花脖子谈条件自救,在大庭广众之下挺着大肚子替人喊冤,夜半只身前往未知处找黑眼为爱人求情…… 2.自尊 在朱豪三登门造访希望她交出土匪余占鳌时,我都替她会为难。毕竟,第一,她和朱豪三夫妇关系好,对方很欣赏认可她,还认了她作干闺女啊,理应有事互相帮衬的;第二,对方是县长,身份尊贵一身正气;第三,县长也是一个真心让人欣赏的人,他有魄力,有决断,有勇有谋,大公无私。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居然毫不犹豫,一口回绝:“天底下的道理不是只有一个,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他救过我,我不能帮您抓他。” 这么直白的说也不怕县长和她翻脸了。 ——我们关系好是一回事,但如果你要让我做我不愿意的事情,我们的关系可以到此为止,我并不依赖它。只让人感觉到可敬。内心再欣赏对方,但也不容改变自己的原则。这样的人,真让人尊敬。 她能够这样,是因为她不依赖朱县长认可。于是她的心思便不被左右,更清明自己的心,更清楚什么是自己该做和不想做的事情。即使彼此交好,欣赏,尊敬,却不依赖,不需要求得认同。 更是因为,她非常尊重自己。她有自己的认同,于是当时的她成为了一个更让人欣赏的人。——是啊,有什么不好意思拒绝呢?她既不欠县长的,又不要县长的认可。而且,她也没有让这件事在彼此间种下芥蒂,这才是真正的情谊。 她这一生没有依靠过任何男人,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甚至比男人还要有担当。不像剧里其他的女人生活总是围绕着男人,她的人格上没有低头的地方。可以说,她并不需要另一半,因为她不是有缺块的一半。她总是不卑不亢。 任何有身份有地位有大背景的人来或找她或请或威胁她办事,她都在自己内心道义的权衡下,敢一笑拒绝。在内心里绝不认为别人高自己一头。 在强大的对手面前,要想漂亮的做人,并不需依靠他人温和。只要自己不卑不亢,便有了让人肃然起敬的人格 3. 善良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不和那别人计较太多。之前总以为和别人产生矛盾,彼此不容,自己如果主动求和会没有面子。但九儿却愿意主动去和好。看到九儿对大少奶奶,对他家二叔三叔主动说出“我是真心想和你们和”的时候,只觉得她很大气。 本来她也很善良,对别人总体来说是宽容的。 4.接纳现实,大气平和。 在别人告诉刚捡回一条命的她 说她的**老爹只顾不要脸地讨钱时,她淡然一笑:“这是他。” 当她得知俊杰出卖自己的真相时,她微微感慨,然后平静地说“你这个书呆子,咋不早点说呢?你要是早点说,咱俩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这辈子咱俩有缘无分,我认了,你也认了吧。” 遇事危险从不慌乱,镇定从容大气。最后被敌人包围的时候也是从容潇洒一笑。 没有悔恨,没有抱怨。 独立完整,在物质与精神上无所依赖,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不卑不亢,遇到大险沉稳镇静,勇于活出真实的自己,这是我最欣赏她的地方吧。
【小忆77】武林回首,大爱七七~ 两年前看了老剧《武林外史》,感觉挺好,大爱沈七。然前些天上网偶见一些剧评,忽然就想来回忆下那些我喜欢七七的地方。 初见七七,这丫头就让人耳目一新——沈大侠助她跑路,又把她从歹徒手里救出来,按照一般的发展,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套路。然而,七七做了啥?一个响亮的耳光在刚刚拈花一笑的少侠脸上落下。当时我就觉得这丫头好有意思,她是有些霸道任性,却又很特别。她完全没有想要表现好一点,来博取这位花见花开的少侠好感,也没有表现得受到惊吓,以此来得到照顾。感觉这丫头心里什么也不欠,遇好事歹事,也很淡定,很容易忘记不愉快的事,有那种 事来心始现,事去心随空 的境界~ 七七是一个不断成长进步的丫头,开始的她是顽劣蒙昧的,随着一点点经历,她变得越来越大度,善良,勇敢,而不变的是她一直非常真挚,也一直是那样笨笨的。 她是富贾的独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也会有大小姐脾气,可是当她混在一堆家丁里摇骰子的时候,彼此毫无距离,也乐得把银票与大伙儿共享; 她初见王怜花时被算计,绝不丢下对方自己逃命,丝毫不觉得自己的命比人金贵。她的地位从江湖等级上看,是处于顶层社会,完全可以睥睨江湖;而从她的小视野去看,却会看到众人平等。 七七心无隔阂,诚心待人,和谁都能混到一块儿去,又像个孩子般的对一切充满好奇心,喜欢冒险喜欢崭新的世界,所以她身边总是有一帮子朋友,总是热热闹闹的。 和她在一起,会有麻烦,却不会有忧愁。 每一次她从鬼门关走一趟回来,都直接跳下床尽情玩耍,一边大吃大喝,一边还安慰替她担心的人,好像别人才是那个在床上躺了好些天的人。 就连愁情惨淡的沈浪,在看到她刻意描的花脸妆时,也不禁吓得后退一步,然后过去三两下抹掉她的花妆,粲然一笑:“这样就好看多了!” 和七七一起,因为本真,所以温暖。 而我最佩服七七的地方,是她的大度。 我至今都记得白飞飞肆意毁她容貌,把她扔在荒野时的狠毒,来,换了你是她,你会如何做? 以七七的地位,只要她想,黑道白道,都能为她出气。可是她从未想过报仇,厉害的是,在她脸被大夫包成个白粽子的时候,她都还在陌生的地方和一帮陌生人认真地斗趣闹腾,真是实力展现着什么叫“今天,就是新的一天”啊~ 后来白飞飞受伤住在她的地盘,一般人见到仇人困顿,都是幸灾乐祸拍手称快,然而七七不恼,也没有趁机讨个公道回来。她心里装不住仇,事情过去了,她的记忆也就同步翻新了。她甚至劝沈浪,这个自己辛辛苦苦才追到的男神,回到白飞飞身边去照顾她安慰她(傻丫头,真是个傻丫头)。白飞飞不喝她送的药,她还让自己爹爹去耐心开导对方。白飞飞在她的地方住着还要动手打她,她却忘记了所有的不快,只想着对方是一个需要被留下照顾的人。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笨的人?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美好的人?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故而有涵养的人会选择以直报怨。然而,“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爱无分别,道无善恶。那才是真正的善,善本就是无条件的。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多少人的内心是这样的想法? 有人说,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勺子,万千宠爱在一身;有的人历尽艰辛也得不到爱,所以上天是不公平的。但是上天在七七这里是公平的,她心里给出的爱和她所得到的幸福是相匹配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并不是指的物质世界的平均,而是内心的充实与外在现实的匹配。一个内心美好阳光的人,即使得到了上天九成的宠爱,那剩下的一分,上天还是会给她,送都送不走。上天绝对公正,一切都是平衡着的,有些东西别人就是想抢,都没有那个福气承受。越是抓取,越是流散。当你放手,幸福就围着你不放。 当然七七也有把人气得发毛的时候,沈浪救熊猫儿“遇袭”那次也着实让我抓狂了一下~~这样的七七很真实,她笨,她毛毛躁躁,大大咧咧,心上不放事,但是她的内心始终是真挚的,没有坏心眼,所以她闯的任何祸事,最后结果都是——无咎。她内心没有阴暗,所以她运气总是很好,即使她陷入麻烦,也会很快出现那么多人那么多事帮助她,使一切能够迅速化险为夷。 每次看到沈浪把她骂出去,又找回来,骂出去,再找回来,就觉得好欢乐,充满生气~ 看到沈七,我才有了最喜欢的荧幕情侣。 七七问沈浪在自己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结果沈浪说了她的一堆毛病,七七都听懵了。我就想起有人感慨 自己曾经对爱人的底线要求有 很认真的一二三点,结果对方都没达标;然而一旁的人却很“愤慨”:“放弃所有底线都要选他,还装什么无奈?”然后就看见当事人甜蜜一笑~ 事实上,这世间的确有很多美好的品格,而大度和纯粹是最难得的,有几人真能做到?沈浪没有说,不代表他不知道。 有人把爱情分成很多类型,但我眼中的爱情只有两种模式,一种给予,一种占有。沈七无疑是带来轻松的第一种。所谓激情,不过来自欲望,缺少求索,就会显得缺少刺激,然而幸福只在最简单的地方。如果你真的幸福过,你就会明白,真爱不会纠结,大道至简,幸福至纯~ 每次看到沈浪故意逗七七生气然后跑掉,七七在后面追,他忽然来个转身让七七一头撞进他怀里,就觉得好甜~(沈大哥你真聪明…… 我不理解有人吐槽七七的模样。大眼睛,瓜子脸,这都丑,那世上得有多少丑人啊?这地球都能叫丑人球了吧!!~ 是,七七也许并不是很漂亮,可是她,真的很美丽~ 凭着回忆大致写了这些,更觉得七七越发可爱。也许一开始还算不上美好,却越来越美好~ 嗯,武林回首,大爱七七。
闲来无事,大致侃侃仙5前唯一打动过我的角色。 【龙溟】 当初玩游戏第一次见到他和凌波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当初玩仙5,对仅仅是名字一闪而过的他们没什么感觉,也已经知道了他们不祥的结局,但是不想龙溟的言行举止却很快吸引了我。 第一次比较特别的印象,是在楼兰街上,一个商人说他的弟弟在鬼王那里走失,商人着急找弟弟,龙溟很爽快地答应帮他。 ——这让我有些惊讶,因为他的真实身份是夜叉之王,没想到他会耐心以及好心地帮助一个不起眼的平民。接下来那个商人强烈要求和主角队伍一起去找弟弟,言辞那般恳切感人,我想照主角的性格,一定不会拒绝也不好意思拒绝的,但是龙溟却断然拒绝。他说,深入险境,兵贵精不贵多,然后转身离去。他因感动于兄弟情义而帮忙,却一点儿也不会感情用事,不介意那商人全力地乞求或是狭隘的埋怨,冷静果断,如何不让人欣赏? 在楼兰,他和凌波道长的知交之情也让众人羡慕。但当主角问他凌波道长哪去了,他却摇头说:“朋友之交,相近但不相融,我也不好事事过问。”——短短的一句话,见其可敬。 接下来真正震撼我的地方,是龙溟对楼兰鬼王的训诫。 他说:“国者,无民不立,无王不兴。王本就是民献给国的祭品,领受民之膏血,是为以王之牺牲换取国之昌盛。” 鬼王为他的子民遗忘他的功勋而愤怒,而龙溟却把自己当做夜叉族祭祀给国家的祭品,为国家奉献一生无怨无悔。 同样是为王,鬼王只是带着王的冠冕,但是龙溟却在骨血里有着者王者担当。 历史上曾经有过多少王?当他们摘下王冠,真能比凡俗之人如何?王冠让他们多出的,不过是傲慢。 但是龙溟不一样,他对鬼王说的那一番话,让我想起了凯撒曾经对 漠然走过废墟的埃及王后 说过的——“我再说一遍,法老!你要用你的仁爱之心管理你的国家,爱护你的子民。你应该牢牢地记住,你与这些在坍塌的城市废墟中搜寻食物的妇女 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出于偶然的命运巧合,你才出生在托勒密家族并成为一名法老而已。你只相信这是阿蒙 拉附身于你,而我却说这是命运的偶然。” 同是王与王的对话,高下自见。 傲慢的是王冠,担当的才是王。 然后是在明州码头遇见。 站在栈桥的尽头,他眺望着一望无涯波光粼粼的大海。几个主角走来看到他的背影,如此傲岸。我发现几个抱成团的主角,竟不及一个龙溟的背影完整。 无所恃赖。 踏着自己的理想,担着自己的责任,独立于天地之间,不介意旁人的误解褒贬。 当时主角感叹真希望生活就像海一样平和宽阔,让人不那么艰辛。 但是龙溟说, 纵是生活如海,但世事如潮,海上又何曾风平浪静?而人就像大海上的一帆,在各种风浪夹击中,争一线生机。 从不羡慕外物,从不盼望被生活善待,我们要做的,不过就是接受现实,然后勇敢地将船头对准浪头。 这就是龙溟。 战不死骨蛇的时候。 他说:原来如此,你既有千百条命,我就让你死上千次百次。 这话一般说来,的确自负,但是龙溟为了夜叉族必须取到水灵珠,因此他的这种信心倒让人欣赏。 对于必须做的事情,就该有必胜的信心。 那拦路者,很强,但是,你一定会比它更强。 龙溟为保护夜叉族翘首以盼的神农鼎,以自身挡住毒火,孤独地死在人界,死在前来找他算账的主角们之前,却在托付完夜叉国事之后。他说此生无怨无悔,只是有少许遗憾,然后伴随着狂放的笑声离开了世界。 至死都是潇洒傲岸。 龙溟如流星般短暂地划过,让整个游戏周边黯然失色。 有的人相逢甚短,却终不能忘。大致就说这几点了 刚刚打完全部游戏,回到那个起承转合式的大封面的时候,那海边栈桥上站着的的居然是龙溟! 我的天啊,系统,这是你送我的礼物吗? 就像铅华落尽,最后心留下的只是那一抹紫影……
【献计】除黄皓之流 孔明《出师表》里提到治国要“亲贤臣,远小人”。刚开始觉得非常有理,后来细细体悟一番,漏洞就出来了。 欲成大事者,小人是不能远的。相反,你一定要让小人在你看得见的范围活动,随时监督。当小人一旦不在你的掌控之内,暗地里对你动枪动刀,那才真的麻烦了。 而且,小人是除不尽的。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有贤才君子,必然有小人。对于这些人,除掉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要想办法管住他。其实小人有时真有他的用处,一些君子不方便做的事,他们反倒可以做的得心应手,所以,能为己所用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对于黄皓等人,最有威慑力的当然是孔明。但是最好不要采取“远小人”的办法,而是“治小人”。孔明等要北伐,走那么远,可算是远小人了,结果怎么样?朝廷近旁,千里之外,黄皓等人把你的后腿照扯不误。 所以,斗胆(我爱这个词)请丞相向天子上奏:“黄皓等太监才能出众,是国之大才,现在战乱时期,前方战事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请陛下在这特殊时期,格外施恩,准许老臣带着黄公公等臣子一起北上,为蜀建功立业,以便早日完成先帝遗愿。微臣感激不尽。” 然后孔明再拜两拜,想来刘禅定不负丞相之意。 到了前线,严密监视黄皓等人,稍有差池,军法处置。然后回报天子:“战争实在太残酷,黄公公等人已经英勇牺牲!臣闻XX公公才能也不凡,还请陛下恩准,请XX公公到战地为国效力,臣感激不尽!” 最后,祝维维北伐顺利!
【北伐】——先把它搬回孔明肩上来说说 北伐是孔明带的头,若是要论罪不能直指姜维 (最近总是看到有人各种指责姜维,我把自己想说的话终于在这里吐出一点,以后再看见直接复制过去) 其实孔明收了姜维之后,因为接班人已经有了。可以不再那么着急北伐了。 如果孔明当年不那么心切,就在两川一代好好练兵,励精图治,弄得国富民足加兵强,顺便把阿斗再好好教育教育,起码再多改善一下内政。 然后让姜维之后等待时机,等到魏国一有变动就乘势起兵,胜算就大多了。 其实姜维怎么做,主要是看孔明怎么带头。 看到孔明那么急,忠心的姜维忍心慢吗? 不过,说实在的,孔明一生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总不能要求孔明什么都好吧。当孔明感到自己体力一天天消退,身边曾多年一起奋斗的人一个个离去,连关兴,张苞都先走了,而刘备的三顾茅庐之恩未报,白帝托孤的重任依然紧紧地压在肩上,孔明真的急啊。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老臣之心吗? 试想,若是现在的中国也一分为三,我们能不急切的盼望三国归一吗? 将心比心,所有人都不希望国家在自己这一代分裂,都想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它早日统一。 其实,北伐是否能成功,蜀汉能否光复汉室。——孔明在隆中就已经知道胜算太小了。 为什么明知其不可为而为呢? 那是一种超越常人的气概,一般人只能做到知其可为才为之。而,孔明,姜维,为了昭彰正义于天下,为报知遇之恩,明知其难任然竭尽全力。 人活着,若是没了义气,不能维护正义,那还不如死了。 北伐是为了正义。曹操掌权,君不君臣不臣。逆臣篡汉,以下犯上,小人得志。这是,那些所谓的仁人不能只是忍耐,只空喊几句口号而已。一定要挺身而出。 战争当然是不好的。但战争背后的动机留给后人的教诲是无法估量的。 天下仁义,人向往之。每当曹刘交战,老百姓只要听说曹操赢了,就愁容满面;只要听说刘备赢了,就高兴地手舞足蹈。不论那些百姓是长安的,荆州的,或是汉中的。 压倒乱臣贼子,要惩罚坏人,要昭彰正义,一定要行动,好人要争气。 只要尽了自己一份力,其它,就听天命吧。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永恒的是内心的精神,不是外在的物质。 三国最后归谁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 正义不倒!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