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之上
关注数: 2
粉丝数: 24
发帖数: 1,088
关注贴吧数: 1
买了一扎铁枝 因为尾端有孔邦镖线 想磨成镖其实很费劲 其实新手用的从0.8到1.0到1.2的3020 己经很拉不动了 但是然后镖打到水里 并没插到泥里或撞石头也会弯 有点想建议网店或镖的厂家能加粗 比如现在镖的三节是864 能加粗到975或10 8 6吗 不懂成用不 用不用得成 不懂各位大师对镖的实践使用情况怎样 可否发表一下
打鱼那回事 一个夏季新手经验 30公分,那叫一个潇洒自如 广场舞大妈热烈鼓掌等捡鱼,60公分,那是规范性操作,60至80公分,那就稍压弓门,耳根不变,算盲打 规范到位,再深就垂直重镖够牛,奇实打最难打的还是站台脚近前直接往下深水超一米,让你看得清清楚楚打不到 目前配置最缺的是重镖,什么弹簧钢特制,什么传动杆钢枝自制都是超级奢侈的重镖 能够轻易得到最好感受的就是看鱼眼镜看的越来越深,两三米清清楚楚就是看得到特别打不到鱼
哪个做沙放器更简便? 现在学镖鱼的人越来越多
越玩越乱七八糟 扁皮打镖是足够初速的,为什么要用那么大的圆硬皮筋
就是达到个人对弓的概念的齐全 目前少撸弓了 因为重复的怠性 主要是拥有了满足的弓 看了大量贴吧 视频之后 按自己需要做了出来 一把是小时候的想的 不粗犷 不复杂 原形 锯头锯尾剥皮而已 较紧凑 纤细 坚韧 坚硬 绑了1.0厚 25-15-200的皮筋还放衬衣口袋不顶 很贴身携带 二把是满足工具型 大皮筋 重弓 暴力 从估打到瞄打 近目标快打 远目标狙打 五米估点蚂蚁 50米狙大目标 相当得心应手 主打户外一个主战 一个备用 竞技没准头 就不考量了 所以有了固定的弓 相当弹弓的尽头
又做了个啥也不是的工 还要打磨钢片,磨滑螺丝帽头,还要缠绑绳带,还要开个撑头
为什么磨杈也象字迹一样 因为磨出来都是千篇一律 感觉越磨越无聊越不好玩了 还是到处逛山找原形原生态的好玩点 能够锯头锯尾就可以上手手感极好的杈才有下的价值了了
告别春节的油腻 黄皮果旧叉子磨个槽 相当习惯了开槽😀 黄皮果木质
烤火锯一下干木杈 户外的劳动 比较一下千里光 红继木 龙眼木 杨梅果 那个木杈拉锯更费力 了解木质 虽然不成杈 不过可以熏腊肉
当一小会的樵夫 顺便捡了两个杈 小杈红继木根部可模仿本地没有的酸枣 大杈千里光可模仿黄杨
红牛 红牛 红牛 红牛的样子与价格
据说摒弃了杀气 才这里这么近的,拍到小鸟的图片
小尖是刚买的,拿来做调整慢锉,大尖是第一个买的,刚开始的时候拿来下木料,非常非常漫长,感觉没点作用,其实它拿采调整才有适合,拿来当锯子也得,然后直接上了一个电动砂轮,才削得下大木杈,方头锉你不看它又短,行程小,但是它下料去料非常快,还有细纹做调整用 方头一把,顶着很多功能
之前木叉越修越粗广 但是最近喜欢握小弓门 也可能是肌腱强度降下了,小弓门没有那么费力 又或者是天气变化力感不一样
乡下烤火磨个擦 就像这个叉子的线条一样,并没有什么概念,只要虎口抓着舒服就得
打不完的弓粮 感觉气味硬度就像一个小小型的沙梨果 做弓粮完全可以打 开个弹弓的槽得要开个十几20叉才可以开的成 然后就不怎么开槽了 这几天天气相当不错,资源可以 今天出猎了一整天都没打过一弓,感觉要是瞄准发射就印下一个猎物,好像也没有什么新奇的感觉 因为撒兜了大概率,看得见的都会掉下来😁
莫呀莫呀,磨磨个槽 开槽终于成型
关于弓门与握力感 一直在修木杈,到底为什么修那么多木杈,其实就是为了修得出一个把玩很爽眼的木杈,再者就是想修一个达到握力感适宜使得虎口更舒服手腕更省力瞄打更稳准的重弓其实就是想更好的发力 弓门适合虎口的情况下偏小一点更能拉大力一点小皮筋弓门8.5 大皮筋弓门8
基本上都可以 据头尾用刀背刮了刮泥,都基本上没开裂 由于是户外自然干的密度,比不上阴干的,不过带皮的颜色还不错
不喝了,再也不喝了 碰到林场大修枝,磨破手都要不完,主要是看见的也要不下了,实在没力了 领会到了农民对木头的价值观
排排芭蕉的近距离解疑 看看图而已,发现本路段有两个射鱼的 一个装备最精良的谢珠子
虽然这种绑架不用开槽 但是没有一次开槽开的成的,差点还好,叉子还能用
不是老朽打的 老朽没那个水平
台风真厉害 路堵了 其中变猎场
应个景说说 握弓与拉弓还有推弓 握弓当然有 握 掐 撑 推 个人手感幅度肯定有差别 再说垃弓 细致的大拉矩长拉狙瞄 中拉的半估瞄 短拉的快捷虚瞄估打 再说推弓 大拉的稳抓 撑头后顷 稳推极限 静撒 精准 中拉的大力握 板正垂直 稳下 短拉快甩 撑头前顷 密度撒放 多射多下货 一个个组合成锥度 搭拉矩 肯定打不少字 先写这么多备忘
听说这台车换版 上完牌,特价不到一个 ,现在开过150 250都是巡航的 县际 自驾游 去看了一下踏板车 如果长途摩旅应该踏板的优点更舒适更多点 比如边抽烟边观景溜行,或者是小视频单手操作缓行都不错
这种大辣条 就是半颗大泥丸而已
论估打的实用性 景区料多多 估打不管你换任何一个弓架,任何一个弓杈,任何一副皮筋,不管用多大的锥度,用多长的皮筋拉多大的拉锯,都是两条皮筋一个平面一个斜角以皮筋分钟线平行线直视目标,肌肉性记忆永远打出去都是一样的 所以估打从不限制固定的配置,比如一副皮筋可以小锥断了,重绑多次,照样一个样的打
大皮兜能用的弓粮 小时候最方便的弓粮 威力与卵石子相当
参加看看砖家 这些线条好有宇宙力
弓包扔掉无数个 什么概念的弓包都不如揣裤兜的随意舒服
拥有被遗忘的弓 看来改弓与撸叉一样也会上瘾的
老朽拍下此物 可造几个木杈
小蛇吃大鱼 蛙蛇也叫草蛇
开始研究一下小小弓 小时这样子的弓是怎么加得荤的
个人感觉的腕托 还是尺寸紧凑 简洁 视线简单实用的好 线切镂空的太多有点花哨
做了一个啥都不是的弓 省了一半拉力
自开孔操作容易 先用手钻打半孔,不要打太多,再用电动螺丝打滑磨干净之后再用砂纸清洗,从4.5的卡住变成六的卡珠
感兴趣的产品不见不感兴趣的嗡嗡响
今天想找一节圆皮 来托挂1.2的大锥扁皮 看了看网购 哇塞 圆皮从早年的3060最大已变成现在的50890 直想在腕托上试试可打多大的珠
乱七八糟的工料 有哪个弓友可以说买的弓料不浪费的,想找个原皮3060装腕托卡球固定托1.2厚的扁皮,找了几遍开灯打电筒找到一节,可惜拉着脆断了,实践证明原皮变色了,就不成了了
今天见吧友说买了个八块的 我这个是一块八的两条皮筋带弓,最小的皮筋打最小的泥丸,用最小的弹弓
想要拉满弓吗?一把好弓拉不开多可惜 老朽按照时间排列一四七十,目前只踩了四次单车,每次来回十公里,每天踩两个来回,用时也不到一个小时,目前可以达到中学时代的单车没有上不了的坡,当然这个不是中学时代的2628杠是有档位的 踩单车上坡是每条筋都绷得最紧的,拉推撑捏握力量都大大增加 均衡,提高体能体力。拉弓便轻松得多
雨季不下叉 修旧叉把弓皮磨成烂裤衩
域市资源好 杨二郎的三叉戟
小鱼类的超大鱼 到底是赤眼 挠颈 还是跷嘴
谁知道大泥丸 15泥丸超便宜的店 几毛一公斤那种
想玩弓就得会网购 看来许多大龄弓友是因为想买弓才学会了用网购,第一次买的皮筋都是最大的
积极弓友的靶场 经过老朽的不懈努力,终于拉得动大皮筋,十皮筋带15株比13株更猛,拍砖更容易,看看本地弓友出猎服装 不可能穿正装商务装休闲装,但是有正板集训装更舒适
不像农村的自给自足,下了挨不挨钱?
出猎回来肚肌 只下了个叉子 天然对称的回曲形叉子怎可不下 可拉大胶那种
老头绑过的皮筋 1.2的200-25-15这个用来练臂力壮胆 70皮兜可带15或14珠 可估不可瞄 10米红牛罐可10得1 2 20米安全头盔10有一 1.0的200-25-15可正常打12 珠 估瞄可以 准度翻倍 0.85的200-35-18 打13珠 可瞄可估 准度更好 0.85的210-25-15 打11珠 是合理把弓 手感很好 打11珠正常狙 0.8的230-30-15 打12珠 主战 正常狙 0.7的200-35-15 11珠 40米可狙红牛 0.7的200-30-15 带10珠 基本少用 0.7的200-25-15 10珠常主战 0.6的180-35-18 店家帮减了2公分误发 短狙穿透强 常点红复 9珠 0.6的200-30-15 8.5珠 随包吹虚交流 0.55的200-25-15 仿弓友浅滩7.5珠打鱼 比镖实用无空军 老朽只买过羚羊传统 山寨腕托 夹片2个 不用的塑料几个 木叉多得记不清
回想旧时消费 老小了,小气了么?
不下叉就调整旧叉 此皮兜让老朽感觉相当肥腴
首先价钱 再看耐用 再者看轮子大小 动力一般 轮子数据正确的话 各种路面通用相当可以 等到活动价 这种材料的可以1.2落地 老头就果断下手 不过现实不着边 还给坚持用老头车代步
论户外在太阳下山后 早有概述户外昼夜之差 不过觉得打字多之前没讲 早期的弓友有记得早期的渔猎没那么多条框约束 一堆入群入坑的弓友 一到闲暇周末各种配置 传统 卡球 夹片 腕托 大木叉 拇指宽的弓门 平指高的弓门 无奇不在 城郊的农场 沟坎 各道口村口大树 竹林 水沟囗 野山塘 荒郊水库 河道囗 这村那村的后山去到背靠背另一个村尾 现山间的植树道 隔火道 一个摩托车一年四季把环城各山山道逛个遍 比地图app的实景测绘车还到位 时兴时遍地弓友 认不认得的发根烟互相吹虚 交流路线路况各猎点 那个树上的那个红复会让多路人厉厉在目 人多当然就不怕山道夜路了 但说到落单 那就没那么好玩了 老朽早年与一宜州(刘三姐老家那边)弓友 下午城西效外巡猎 虽然空军却不亦乐乎 停停段段 对资源的丰富兴高彩列 离城区十来公里了 兴致未减 从干道拐进入一村屯 上到后山一览无余 看见来时的干道 山的另一背面也看见另一干道 年青力壮气盛 一人一个弓包 两人一骑摩托 信心满满就随机行动翻过此山 去到另一干道再回城 当时太阳要下山 按本地习惯是过两个钟天才全黑 天黑也没什么 反正摩托车灯够亮 不过大自然的彩色天黑就没有了 在林间 只不到一个钟就伴着陌生的气息让人不自然 白天看到资源那种兴头 没有了 感觉到了两个傻呵呵这时在这林间是不适合的 苦瓜的是这植山道被高过膝盖的杂草杂枝覆盖了 这澎湃的摩托车 机头热得不够劲了 因为草密卡顿 二十分钟大汗淋漓 推推骑骑 体力快降 还有冷气的冷意 老朽的主战重弓还掉了 草 人力有限 不撤返是笨的 折返可狼狈了 有点不确定原路 感觉环境还不友好 应该用同样时间折返的 感到的累与时间可不同等 直到返到原村尾才笑的出来 还是把弓对后面路前后左右开出一连钢珠 总结吧 真正的夜间户外现代人达不到那个素质条件的
东玩西玩的 东逛西逛的
想想玩大珠子 得再重新绑圆皮
老牛牌摩托 游游乡村游
三春已过夏凉凉 户外即行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