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别梦寒0203
今宵别梦寒0203
关注数: 2
粉丝数: 12
发帖数: 782
关注贴吧数: 0
在deepseek里面提问“芜湖高铁时代落寞了”它这么回复的靠谱吗? 一、为什么会有“落寞”之感? 这种感觉的产生,主要源于与“前高铁时代”的对比,以及和周边城市的比较。 “前高铁时代”的辉煌:铁路枢纽的荣光 在普速铁路时代,芜湖是华东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作为皖赣铁路、淮南铁路、宁铜铁路的交汇点,芜湖长江大桥的建成更是打通了南北大动脉。大量往返华东的旅客和货物都需要在芜湖中转或经停。 那个时代,芜湖火车站是繁忙的枢纽站,其地位在安徽省内仅次于合肥。 “高铁时代”的相对边缘化:从“十字路口”到“过路站” 京沪高铁的“绕过”:中国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京沪高铁,选择了经过蚌埠、合肥,而非传统的芜湖-马鞍山走廊。这标志着国家高铁主干网络的重心发生了转移。 合肥的“米字型”崛起:安徽省举全省之力打造合肥为高铁枢纽,合肥迅速建成了“米字型”高铁网络,成为华东最重要的铁路中心之一。相比之下,芜湖的高铁线路更多是作为合肥枢纽的延伸和补充。 枢纽地位的削弱:虽然芜湖现在有宁安高铁、商合杭高铁、合福高铁(经无为),形成了一个“大”字型或“十字型”布局,但它更多地扮演着连接上海-南京-合肥这个核心三角与皖南、浙北地区的“通道”角色,而非一个独立的、能够汇聚四方车流的“枢纽”。许多长途跨局车次不再停靠芜湖,而是直接经由合肥。 “虹吸效应”的担忧: 高铁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加速了人才、资本等要素向核心城市的聚集。南京和合肥对芜湖的“虹吸效应”变得更为明显。人们担心,高铁会让芜湖的优秀人才更方便地去南京、合肥就业安家,让投资更倾向于流向那些能级更高的城市。 二、事实的另一面:落寞感之下,芜湖正在“闷声发大财” 如果将“落寞”定义为交通枢纽地位的相对下降,这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将其引申为城市发展的全面落寞,则是一种误判。事实上,高铁时代的芜湖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 地理区位优势并未消失,而是转化了: 芜湖依然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交叠地带。这种“左右逢源”的位置,让芜湖可以同时接受两大中心城市的辐射。 “1小时通勤圈”的价值:通过高铁,芜湖到南京仅需30-40分钟,到合肥约40-50分钟。这极大地促进了同城化效应。很多人在芜湖居住,在南京或合肥工作,或者反过来。这种紧密联系,对于吸引那些希望降低生活成本但又需要依托大城市资源的人才至关重要。 产业经济的强势崛起:安徽的“第二城”并非虚名 “芜湖制造”的招牌:拥有奇瑞汽车、海螺集团这样的全球知名制造业巨头。奇瑞汽车近年来销量和出口量屡创新高,是安徽乃至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一极。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通用航空、微电子等新兴产业领域,芜湖已经形成了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例如,埃夫特机器人、杰锋汽车动力等企业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 GDP数据的支撑:芜湖的GDP长期位居安徽省第二位,并且与后面城市的差距在拉大,与省会合肥的联动也在加强。其人均GDP等指标在长三角城市中位居中上游,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和质量。 交通地位的“重新定义”: 虽然全国性枢纽地位下降,但芜湖正在强化其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性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的地位。 “空铁水公”多式联运:拥有朱家桥外贸码头、芜宣机场,以及发达的高速公路网。高铁的引入,将这种多式联运的优势放大了,使得物流和客流效率更高。 结论:不是落寞,而是转型 所以,更准确的描述是:芜湖在高铁时代,经历了一场从“传统铁路枢纽”到“现代产业新城”的转型。 它的失落感,来自于“枢纽光环”的减弱,人们怀念那个车水马龙、南来北往的交通中心。 它的现实发展,却得益于高铁带来的“同城化红利”,使其能更深度地融入长三角,依托自身的产业基础和成本优势,走出一条以实体经济为核心的强劲发展道路。 简而言之,芜湖不再追求做一个让所有火车都必须停下来看看的“十字路口”,而是努力成为一个自身有强大磁力、能吸引优质产业和人才的“目的地城市”。从这个角度看,高铁时代的芜湖非但没有落寞,反而是在一条更具可持续性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它的故事,对于许多类似的中国二三线城市如何在高铁网络中找准自身定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月22日-23日省长王清宪赴奇瑞调研,勉励奇瑞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145,380,奇瑞连续三个月刷新单月销量历史纪录!
转载:关于芜湖高铁建设的几点建议,值得期待 翻到了人民融媒体转自芜湖日报的一篇文章《关于芜湖高铁建设的几点建议》,政府主动出击,值得期待!
去福禄商城夜市吃饭有感而发 我在芜湖已经二十多年了,最熟悉的当属王家巷这带(买房之前一直租住在那里)。因为有舞厅、邮局和好多小吃的缘故,所以去团结新村那里比较多。后来慢慢的形成了规模,成就了在芜湖赫赫有名的福禄商城,当然也是我最爱去的地方。之后因为工作的缘故,一直在外地好些年,前段时间回来在晚上七点左右便带着爱人和孩子去那里吃小吃,到了一看真的是萧条,绝大部分商户都关门了很是吃惊,跟以前简直是天壤之别,也远不及我九几年刚来芜湖去的样子。后来在老早群艺馆旁边吃的砂煲饭,店面虽然靠近马路,老板生意也是不好。受杨某巷事件的影响,ZF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在星隆国际建了小吃街,看似高大上,实则徒有虚表。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市井小吃最接地气,也是一座城市的味道、记忆和特色,更是一座城市的根和灵魂,芜湖却逐渐丢了它!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感慨,不喜勿喷!
芜湖百名干部将奔赴沪深!
芜湖的发展要痛定思痛了! 芜湖这些年的发展明显慢了下来,与省内兄弟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所以导致近两年关于超越芜湖、芜湖有政策没有发展起来等类似的言论不绝于耳,这里面固然有一些是莫须有,有一些也是炒作话题的,但不管怎么说芜湖发展慢了下来是事实!从以前提出来的“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到后来的“向东看、往东比”等发展理念,让芜湖的发展突飞猛进,在省内稳坐二把椅,遥遥领先其他兄弟城市。随着引江济淮工程,以及巢扬、宁宣等高铁的开建,芜湖港以及芜湖站的枢纽地位也将进一步下降,更加不利于芜湖的发展。芜湖是时候该痛定思痛了!
◇06-17◆〖互帮互助〗高铁井喷时代芜湖该何去何从? 商合杭南段通车在即,芜湖不仅与省会合肥有了直达的高铁,而且也打通了与苏浙沪的交通壁垒,有了南北大通道。再加上宁安的东西通道,芜湖初步形成了高铁十字枢纽。虽然芜湖站是最新颁布的中国60个铁路枢纽中心站之一,但随着北沿江、巢马/扬马、以及宁宣等高铁的建设,芜湖没有在新一轮的高铁竞争中分到一杯羹,芜湖站也将愈发显得尴尬。在这高铁井喷时代,芜湖该何去何从?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