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蝶庄生1984 梦蝶庄生1984
喜爱文科的IT男
关注数: 35 粉丝数: 510 发帖数: 20,630 关注贴吧数: 10
〓倚天屠龙记〓200522★从新修结尾周张想法看男女思维的不同 不讨论新修结尾对赵敏的影响,这件事永远扯不完,看各自的立场呗。 周芷若的想法是,十年八年你就只想我了。 张无忌的想法是,想嫁我的不算赵敏,除了你周芷若外,还有小昭和殷离,我会想你但绝不会只想你。 这就是男女思维的不同,女人总幻想男人只爱自己一人,哪怕他现在跟别的女人走了,依旧坚信他真爱是自己,总有一天他会离开那个女人回来找我的,他会只和我一个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 而男人的想法是,这个女人不错,那个也挺好,只要没造成什么不可收拾的后果,什么都可以原谅,所以赵敏手下打伤了殷梨亭和张三丰,没关系他们已经好了,可以继续和赵敏有说有笑;而怀疑殷离被赵敏杀了就要揍赵敏,因为人死了不能复生,最后发现殷离没死,那么无论真凶是谁就都不重要了。 男人永远不会为了一棵树而放弃一片树林,区别仅仅在于有的男人会主动出击,而有的男人不主动不拒绝罢了。假如说,有一天一个男人真的主动抛弃了身边的配偶,而选择了另一个女人,不管这个女人是他曾经的旧相识,还是一个新人,这只能说明这个男人对每一个女人都没有责任感,都只是玩玩罢了,他迟早会再一次抛弃他这一回的选择,去追逐下一个目标的。
一直觉得原著少室山战后赵敏下山这一段逻辑很奇怪! 这个情节从连载版就有了,少室山战后,按照张无忌的理解,是赵敏误会自己对周芷若旧情复燃,便独自下山,然后被周芷若制住,用来交换了一件事,而这件事,三个版本周芷若用途不一,连载版要求张无忌当峨眉掌门,三联版没说,新修要求张赵在蒙古不拜堂。 应该说,至少二三两版周芷若这件事都是要给敏忌恋掺沙子,一个明言要在婚礼上捣乱,一个在婚礼方式上制造难题(敏若二女的粉丝对于这婚能不能结有争议,这就不展开分析了,反正双方谁都说服不了谁),严格的说连载版也在制造麻烦,元明更替,蒙古郡主能不能在峨眉山住一辈子也是大问题。 那么既然如此,周芷若制住赵敏,再引来张无忌说一大堆甜言蜜语的意义何在?按照张无忌的理解,如果自己这时对周芷若甜言蜜语,赵敏就非走不可了,可这时赵敏已经走了啊,不是那句“刻骨铭心”,大概赵敏就真的不回头了吧? 对于周芷若来说,留下赵敏意义何在?反正赵敏已经走了,如果不留赵敏,按新版赵敏的誓言,大概率赵敏直接回蒙古,当然也不排除赵敏去找父兄,重新做回绍敏郡主,但那样至少敏忌恋就没了,周芷若就又有机会了。 甚至周芷若再腹黑一点,反正没人知道,直接击杀赵敏!以她的武功,近乎于秒杀,这不就一劳永逸的铲除情敌了么?废了半天劲,就为了换一件事,还给了张无忌表白的机会,然后再给两人掺沙子,这么做有意义? 当然,赵敏在少室山到处都是敌人,自己也不是什么武林高手,还敢孤身一人下山,也真是胆大包天!总觉得这一段所有人行事逻辑都很奇怪,总不至于折腾这么多就是为了引殷离现身?
感觉倚天四女,赵敏最小? 昨天发了一个帖子讨论赵敏和殷离年龄谁大谁小,基本上给我的答复是年龄殷离大一些,我又翻了翻史书,给我的结论就是金老在设计赵敏这个人物是绝对是随便在元末找了个看上去差不多的历史名人当赵敏的爹! 首先,只看百度百科就可以知道,察罕帖木儿这个人,生于1328年,卒于1362年,享年34岁,想想各版本的汝阳王长得多么着急!随便说一句,察罕帖木儿和朱元璋(1328-1398)同龄,张无忌既然喊朱元璋为“朱大哥”,其实也可以喊察罕“李大哥”的(察罕的汉姓为李); 其次,既然老爹死的时候才34,一双儿女也不会太大,当然按历史察罕不是王保保的生父而是养父,偏偏《明太祖实录》又在察罕帖木儿去世的那年写了一句“王保保本孺子”,什么叫“孺子”,那就是未成年男子,古代男子20行冠礼,1362年王保保不到20,假设那年王保保19,就是1343年生,那么作为妹妹(不管赵敏和王保保到底是亲兄妹还是表兄妹,但兄妹是肯定的)的赵敏多大?假设小一岁,18岁,生于1344年,察罕16岁有赵敏这个女儿,也算正常。 那么张无忌多大?小说第三章写了年份,至元二年(1336年)山素夫妇相识,十年后回中原张无忌已经十岁,显然是虚岁,不过山素夫妇效率还挺高,当年就怀了,张无忌生于1337年,居然比赵敏大7岁! 好了别讨论赵敏和殷离的年龄了,我觉得现在要讨论的是赵敏和小昭年龄谁大的问题了!那句“小昭妹子”还能不能作数! 再次,光明顶的时候张无忌虚21,殷离虚18,杨不悔虚17,这三个原文说了,按推算赵敏才虚14,实足年龄才13,还是个小学生啊!小小吐槽一下,六大派被小学生团灭,还是找块豆腐撞死算了!大都酒馆赵敏说已经在江湖上几年了,感情小郡主10岁走江湖?当然张无忌和“不合法萝莉”一起出海,这个大家就看着办吧! 最后,张无忌说小昭年龄小没长开,将来会很美,却没想到他的“敏妹”好像也在“没长开”的年龄,却是除了紫衫龙王真容外,公认最美的女孩。 所以小说最后一章殷离比赵敏高很好理解,过了一年,实足年龄18岁的殷离比14岁的赵敏高,这太正常不过了吧?矮才有问题!赵敏内力不行也很好解释,13岁的张无忌还没练九阳神功吧?内力又如何? 这样算的话,赵敏会不会是金书里年龄最小的女主?
【画眉香榭】赵敏是不是金书里年龄最小的女主? 昨天发了一个帖子讨论赵敏和殷离年龄谁大谁小,基本上给我的答复是年龄殷离大一些,我又翻了翻史书,给我的结论就是金老在设计赵敏这个人物是绝对是随便在元末找了个看上去差不多的历史名人当赵敏的爹! 首先,只看百度百科就可以知道,察罕帖木儿这个人,生于1328年,卒于1362年,享年34岁,想想各版本的汝阳王长得多么着急!随便说一句,察罕帖木儿和朱元璋(1328-1398)同龄,张无忌既然喊朱元璋为“朱大哥”,其实也可以喊岳父“李大哥”的(察罕的汉姓为李); 其次,既然老爹死的时候才34,一双儿女也不会太大,当然按历史察罕不是王保保的生父而是养父,偏偏《明太祖实录》又在察罕帖木儿去世的那年写了一句“王保保本孺子”,什么叫“孺子”,那就是未成年男子,古代男子20行冠礼,1362年王保保不到20,假设那年王保保19,就是1343年生,那么作为妹妹(不管赵敏和王保保到底是亲兄妹还是表兄妹,但兄妹是肯定的)的赵敏多大?假设小一岁,18岁,生于1344年,察罕16岁有赵敏这个女儿,也算正常。 那么张无忌多大?小说第三章写了年份,至元二年(1336年)山素夫妇相识,十年后回中原张无忌已经十岁,显然是虚岁,不过山素夫妇效率还挺高,当年就怀了,张无忌生于1337年,居然比赵敏大7岁! 好了别讨论赵敏和殷离的年龄了,我觉得现在要讨论的是赵敏和小昭年龄谁大的问题了!那句“小昭妹子”还能不能作数! 再次,光明顶的时候张无忌虚21,殷离虚18,杨不悔虚17,这三个原文说了,按推算赵敏才虚14,实足年龄才13,还是个小学生啊!小小吐槽一下,六大派被小学生团灭,还是找块豆腐撞死算了!大都酒馆赵敏说已经在江湖上几年了,感情小郡主10岁走江湖?当然张无忌和“不合法萝莉”一起出海,这个大家就看着办吧! 最后,张无忌说小昭年龄小没长开,将来会很美,却没想到他的“敏妹”好像也在“没长开”的年龄,却是除了紫衫龙王真容外,公认最美的女孩。 所以小说最后一章殷离比赵敏高很好理解,过了一年,实足年龄18岁的殷离比14岁的赵敏高,这太正常不过了吧?矮才有问题!赵敏内力不行也很好解释,13岁的张无忌还没练九阳神功吧?内力又如何? 这样算的话,赵敏会不会是金书里年龄最小的女主?
【画眉香榭】倚天意难平,19续文 本文在百度赵敏吧和LOFTER同步发。 从雯敏开始,爱了郡主将近20年,19倚天,琪敏有几乎完美的开局,却被魔改的剧情毁了一切! 这是一篇意难平的作品,19倚天的续,从汝阳王遇刺开始,有虐,也会有甜,还会有,历史的改变! 一.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 大都维摩庵佛堂,一名双十年华的素衣少女跪坐在佛前,一遍又一遍的诵读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身形瘦弱,面容憔悴,令人怜惜。昔日的大元第一美女,汝阳王府绍敏郡主敏敏特穆尔(赵敏),为避免天下兵连祸结,生灵涂炭,携父兄与明教教主张无忌议和,希冀止戈为武,天下太平,殊料明教教众竟在朱老四的蛊惑下暗中收买了汝阳王护卫玄冥二老,在和议签订之后,汝阳王返回军营的途中将之伏击射杀!王保保赵敏兄妹侥幸血战杀出重围,王保保返回军营组织军队,伺机再战,而赵敏谋刺朱老四不成,力劝张无忌与自己一同远走蒙古未果,只得伤心的带着父王的遗骨北返。 赵敏原本打算携汝阳王的棺木回故乡北庭安葬,但又考虑到路途遥远,天气炎热,父王遗骨难以保全,而自己在北上途中又发现了些许“尾巴”,几经周折才勉强甩掉,为避免祸及草原的亲族,赵敏思虑再三,最终决定将汝阳王遗骨安葬于大都维摩庵中,再将父王牌位供奉于佛前,自己日日跪在佛前诵经,为父王超度,待到三年孝期满后,再携父王的遗物回故乡安葬。蒙古习俗并不十分看重先人的肉身,往往更加重视拜祭先人的衣冠冢,赵敏如此谋划,也算是思虑周全。 跪于佛前,口中诵经不止,可赵敏心思却难以平静。想到昔日自己携父兄与张无忌和谈,想到父王称赞张无忌智仁勇俱全,自己觅得良人,本以为幸福就在眼前,殊料转眼间父王便身中数箭倒在自己怀里,带着不甘与误解离世。想到自己行刺朱老四被张无忌拦下,最终掷剑“正大光明”牌匾上,携棺北走……呵呵,“正大光明”这四个字高悬于明教行辕之上,真是莫大的讽刺!赵敏心中自然明白张无忌当日阻止自己复仇到底还是为了自己,如果真的杀了朱老四,想必自己也不可能活着走出明教行辕了,但想到浑身鲜血的父王,心里终究还是意难平。张无忌口口声声对自己一往情深、刻骨铭心,可是他面对杀父仇人都能放下仇恨,面对背家离国,蒙受不白之冤的自己却可以毫不留情的痛下杀手;张无忌虽公开宣称以自己为妻“我志亦不变”,可在他的心里,“大事”、“天下苍生”总是第一位的,要等到“大事了了”,才会和自己携手归隐,却从来都没有想过,他的所谓“大事”,就是与自己的父兄厮杀,他的“天下苍生”,永远自动忽略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族人…… 苍生何重,我赵敏何轻。当初我破坏你婚事,只是想跟自己赌一局,赌你的心和我一样,可以抛下一切,跟我浪迹天涯!我可以义无反顾的只要你,也可以义无反顾的不要你!张无忌,我认输!是你赢了,你赢了这天下苍生你肩上的责任。我输了最疼爱我的父王,我输了你张无忌,张无忌,我恨你! 思虑纷乱,口中经文亦不再连贯,想到伤心处,赵敏咬了咬嘴唇,长叹一口气,正准备起身,佛堂的门被推开,一位二十多岁的玄色锦袍少女走了进来。这少女体态丰腴,衣着华贵,虽然没有赵敏艳若玫瑰的绝世容颜,却也显的富贵逼人,少女缓步走到佛前,毕恭毕敬的跪下为汝阳王察罕特穆尔的牌位上了三柱香,又磕了好几个响头,这才将赵敏扶到一旁椅子上坐下,轻声说道:“人死不能复生,还请郡主节哀顺变!” “公主娘娘请放心,我敏敏特穆尔可不会那么容易倒下的,我还要带着父王,回家呢!”赵敏声音虽轻柔,倒也坚定,看着眼前这位元帝长女,自己的儿时伙伴昌国公主殿下,不禁想起昔日自己和一群元室显贵子女们或吟诗作赋,或飞鹰走马,指点江山,痛斥朝政,幻想有朝一日自己这群人接替父辈的权势,整顿朝纲,重振大元河山的快意生涯,脸上多了几分血色。 “看到你这样,我也就放心了。”公主知道那位运筹帷幄,谈笑间六大派灰飞烟灭的绍敏郡主敏敏特穆尔如今已经回来了,心中多了几分安定,“既然你已经回到了大都了,还是去见见他吧,你应该知道,他,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等你!” “他?”赵敏心中自然明白昌国公主说的是谁,他自幼便在元帝面前立誓娶自己为妻,时至今日他的正宫仍一直空悬,他的心意对于赵敏,对于元室的显贵们来说都不是秘密,可时至今日,自己的内心,那颗曾经被张无忌填满,如今掏空后只剩下父兄的内心,真的还能再放下一个别的人么? “在世人眼里,敏敏特穆尔已经被父王斩杀于少室山下,如今的我,已经是一个死人了,而你也知道,有一个女孩,同样一直在等他!从儿时便开始等他,等了十几年!”赵敏幽幽说道,这也是元室显贵们都心知肚明的事情,说到此处,二女都不再说话,各自有各自的心思,半晌过后,还是赵敏最先打破了僵局,“好吧,我去见他!”说完便与公主携手并肩走出佛堂…… 濠州明教行辕,现任明教教主张无忌翻看着属下报上来的或胜或败的各地军情,望着手腕上赵敏亲手绣着“清明”二字的手绢,心中难以平静,敏敏走了已有数月,自己的心也死了数月,想起当日汝阳王惨死眼前时的惊诧,想起明教教众一副“法不责众”的眼神,想起赵敏所说的“你要么现在就跟我走,要么就永远别来找我!我可以义无反顾的追随你,也可以义无反顾的不要你,放手吧!”,“敏敏,你要相信,我一定会义无反顾去找你的,你等着我,我的选择始终是你,真的!可是我现在不能走,我不能不管天下苍生啊!当日如果我放任你杀死朱老四,元军反扑,到时候受难的还是淮泗的百姓啊,等我……” “教主,我们在山东吃了一个大败仗!”一名青袍男子飞入行辕正厅,刚好落在张无忌面前,下跪行礼,正是青翼蝠王韦一笑,“益都丢了,铁冠道人重伤,田丰王士诚两位兄弟,殉难了!” “什么!是谁干的?!”周颠这个大嗓门第一时间喊了出来。“还能有谁?现在鞑子朝廷,能打仗的也就王保保那厮!”韦一笑恨恨的说道,“咱们大伙儿宰了汝阳王之后,鞑子朝廷不好意思说是议和之后被杀,只是含糊的说是战死的,就把军权交给了他儿子王保保。不过这王保保打仗确实厉害,几下子就把整个山东给占了,铁冠也只是侥幸捡了一条命,只可惜田丰王士诚两位兄弟,在益都沦陷的时候失手被擒,那王保保忌恨两位兄弟参与刺杀他爹的行动,竟然把两位兄弟活活的剖腹摘心,说是为父报仇要用两位兄弟心肝祭奠他的亡父,还扬言以后抓到我们明教的首领都一样的处理。” 听了这话,在场的明教群豪都愤愤不平,怒骂王保保的残忍,周颠更是忍不住又嚷嚷起来:“要我说当日咱们杀汝阳王的时候,就应该斩草除根,把那什么王保保,还有那个小妖女赵敏一并给宰了,以绝后患!现在王保保已经执掌了军权,赵敏那妖女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如果她加入王保保的军队,以她那毒辣的手段对付咱们,还真是一件麻烦事!” “教主,我去找个机会,把王保保那厮给宰了替两位兄弟报仇!”韦一笑主动请缨。“韦兄弟稍安勿躁!”身为教主,张无忌要沉稳许多,“那王保保本就熟识军务,如今又受朝廷的重用,身边自然不会缺乏高手护卫,行刺不是什么好办法,我们还是想办法首先在战场上打败他,然后再找机会下手。” “教主,你该不会是因为那王保保是小妖女的哥哥,就对他手下留情吧,你对他手下留情,人家可毫不领情啊!”周颠与铁冠道人张中同为五散人,彼此关系最为要好,如今听说张中身负重伤,一时口不择言。 “我相信教主不是这样的人,天下苍生与私人情感孰重孰轻,教主心里明白。”如今的朱老四已经是淮泗义军的首领,明教东路义军已大半落入其手,此时已经有资格与明教高层们一同商讨军务。“教主,当日的主意是我出的,他王保保要复仇,那就首先冲着我来!我愿领兵北上,领教王保保的手段!” “好,山东就交给朱大哥了!”见朱老四主动提出,张无忌当然同意,“除了范右使,都退下吧!” 待众人离去,张无忌赶忙将范瑶叫到身前,低声问道:“范右使,那日敏……赵姑娘北上,我命令你暗中跟随,沿途保护,如今赵姑娘已到何处?”张无忌心想范瑶卧底汝阳王府多年,又是赵敏的师傅,赵敏孤身一人北上,自己又不便现身保护,便拜托范瑶一路暗中护送。 “回教主,属下一路跟着郡主,看着郡主护送汝阳王的棺木北上,一路倒也没有遇到什么危险,只是郡主入了大都城之后,就仿佛消失了一样,可以确定的是,汝阳王的棺木绝对没有离开大都城,但是属下暗中查看了汝阳王府以及不少平日与汝阳王走的比较近的达官贵人的府邸,都没有发现有郡主出没的痕迹。” “好了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张无忌又望着那手绢,摆摆手让范瑶退下,却没有注意到范瑶眼中闪过的一丝狠辣。范瑶会真心沿途护送郡主北上?那只是张无忌的一厢情愿罢了,范瑶心中想的却是:“赵敏这小妮子还真是狡猾,老子本打算故意释放出赵敏的行踪,引来一些江湖人士在半路将她做掉,自己只需假装出手慢了一步没能来得及救下赵敏就行了,回头只要多劝教主几句以天下苍生为重,私人感情为轻,这事就算过去了,料想教主也不会过多责备。却没想到赵敏带着汝阳王的棺木,居然能做到故布迷阵,神出鬼没,七八批杀手,居然全部被赵敏躲开了,如今赵敏藏在大都城里,不知对明教来说,是福是祸!”
【画眉香榭】倚天意难平 一位少年英豪,光明顶力敌六大派,力主正邪和解,年纪轻轻就是天下第一教派首领,结尾更接近全武林领袖,甚至皇位也是触手可及。 一位将门虎女,才高八斗,谈笑间六大派灰飞烟灭。如若她想,明教、中原武林真的危在旦夕。 然而结尾处,身处汉蒙对立旋涡的两位无比惊艳的一对,最终还是携手而去,只留下江湖一段传说。 张无忌远走,明教最终式微,朱老四(朱元璋)依靠着历史光环登上皇位,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真正平民出身的皇帝(刘邦其实是六国贵族之后,算不得平民),既有勤政为民的一面,也有小农意识的局限,诛杀腐化的功臣算不得大罪名,但是立“十五不征”、开启海禁(被朱棣取消一段时间,朱棣死后重现,直至“隆庆开关”)、无路引不得出乡、设立卫所兵农分离等等,朱元璋是个理想主义者,他一心建立一个静态的,纯小农的帝国。 当然还有明蒙对立,从朱元璋、朱棣的数次北伐,到土木堡、到“庚戌之变”,直至“俺答封贡”,明蒙又打了两百年的仗,直到筋疲力尽才最终和解,东亚当时最强大的两大民族实际是两败俱伤,在不到一百年内相继被征服…… 历史当然不能改变,但是有时却会幻想如果当年真的有一个张无忌和赵敏,如果张无忌真的登上皇位,又会如何?别说什么民族对立,既然可以让明教与六大派和解,为什么汉蒙不能和解,更何况历史上两百年后也和解了。 当然历史不可能改写,即使YY一部魔改历史的续文也只能是聊以自慰罢了。放眼上下五千年,对立两族一代人和解,怕也就是上古炎黄两族的融合了,炎黄曾三次大战,蚩尤也算是广义的炎帝一脉,但最终还是融合成我泱泱中华。 我在想,以郡主与教主为参考原型,设想一段从对立两族到携手平天下的故事,是直接借用历史上炎黄从对立到融合的过程好呢(又恐笔力不足亵渎先祖),还是干脆架空一个时空好呢?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