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糖789 小蜜糖789
关注数: 8 粉丝数: 5 发帖数: 7,421 关注贴吧数: 14
民国瓷板画上的团圆  在我国,过年可是大事情,看看南来北往的人群匆匆忙忙往家赶的情形就知道,年有多么重要。   有一瓷板画,描绘的正是“团圆”这个主题,为民国制瓷大师金绍斋所制作,名曰“七子团圆”。画面中,七个孩子,有踢毽子的,有掷沙包的,六个玩得兴高采烈,有一个年龄稍小的坐在一旁兴致盎然地观看。他们穿红戴绿,其乐融融,一派喜庆气息,展现出十分难得的民间过年生活图。   从七个孩子的服饰上看,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巧具匠心,七个孩子,上衣或红或紫或绿或蓝或黄,长裤或棕或绿,即便是花色的,也各有各的不同。   瓷板画是一种在瓷板上作画的工艺,经过焙烧以后,画面永不褪色。它既有瓷的牢靠,又有画的技艺,两者完美结合,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它最早产于明朝中期,虽然产生的年代比较晚,但因其让人耳目一新的风格,立刻受到广大文人雅士的喜爱。明朝中后期以及清朝中期,瓷板画还不脱瓷器的工艺水平,主要局限在青花、五彩、粉彩、斗彩等几种上,传世的不多。但在晚清时,随着浅绛彩的出现,才拓宽了瓷板画的思路,尤其是一些文人雅士的亲力亲为,更是给瓷板画提供了很大的艺术空间,开始有了国画、山水画的魅力。   再者,浅绛彩虽然和粉彩工艺风格相似,但却完全摒弃了其分工细、工艺强、以发样照描等比较繁复的工艺流程,于是,以景德镇为首的瓷板画开始蔚为大观,浅绛彩瓷板画也成为瓷板画历史上的一个高峰。   “七子团圆”瓷板画上面有题款,写明“甲寅下月”,“金绍斋画”,下面还有其印章一枚。民国的甲寅年应当是1914年。当时,正是金绍斋的黄金创作期。金绍斋是典型的文人型画家,他在绘画上效法黄公望、仇十洲、八大山人、唐伯虎等大家之作,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扬长避短,并且,财力非凡,山水、花鸟、人物以及隶书草书小篆,无不精通,是浅绛彩瓷派的代表人物。金绍斋又是一个具有经营眼光的艺术家,他在民国初年,开办了一家 “工贸联营”的瓷社,自己制作,自己销售,相当于现在的工作室,在一百年前,能有这样的眼光,他的见识也是十分超前的。
抓好环境建设增美致富 隆冬时节,衡水湖已褪去了往日的青翠,换上了北方冬季特有的枯黄。但到衡水湖去观鸟,仍是衡水以及周边一些人的爱好。 “这么冷的天,衡水湖上还有鸟儿吗?” “走,我带你们去看看。往西边走,‘衡水湖帮’的大雁这个时候应该在觅食。”衡水市摄影爱好者霍恒茂自告奋勇要领路。 常年到这里拍鸟的老霍告诉记者,“衡水湖帮”大雁是他给命名的,因为他发现衡水湖现在有三群大雁,每天从早晨6时30分开始,有两群陆续飞往武邑、冀州方向觅食,还有一群在衡水湖周围,他就给起了个名字,分别叫“武邑帮”、“冀州帮”和“衡水湖帮”。 穿过7公里长的北堤,来到衡水湖西侧的滏阳新河行洪区,眼尖的老霍首先发现目标:“快看那边!”只见远处密密麻麻的一群大雁聚在一起,不一会儿,这些大雁在空中排成长队,如同天上一条跃动的曲线飞过我们头顶,“嘎、嘎”的叫声悦耳动听。“最近我们又发现了几种鸟,衡水湖的鸟类达到了321种。”衡水市滨湖新区外宣局局长米俊川告诉记者,因为衡水湖环境越来越好,来这里的鸟儿越来越多。 近年来,为让衡水湖这颗“蓝宝石”散发更加夺目的光芒,衡水市将衡水湖保护与发展上升到全局和战略高度,2011年初成立滨湖新区,并将296平方公里的辖区进行了格局划分,东湖大道西侧以衡水湖为中心发展生态旅游,东湖大道以东则以旅游休闲度假带动产业聚集,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和高新技术产
大雁衡水湖畔"偷嘴" 千亩麦田减产绝收 每到冬季,成群的大雁飞临衡水湖越冬,在这里尽情嬉戏、觅食。在给美丽的衡水湖增添靓丽风景的同时,大雁啄食了湖边农田里的麦苗,也让这一带的农民爱恨交加。  迁徙大雁驻足衡水湖畔成风景  据了解,由于近年来衡水湖自然环境不断改善,优良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植被食物,吸引了大雁等候鸟的光顾,给湖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大雁又称野鹅,大型候鸟,秋冬季节从西伯利亚一带飞至我国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季飞回繁殖,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衡水市观鸟、摄影爱好者介绍,驻留衡水湖的大雁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种类。  衡水市桃城区河沿镇前孙庄村村支书孙建国说,他们村在湖边,每到候鸟飞来前,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就会来村里做保护鸟类的宣传。镇里也对保护野生动物非常重视,还给各村村干部专门开过会。村民们对鸟类的保护意识都很好,从来没有发生毒害、捕杀鸟类的现象。  湖区周边的农民们说,保护区工作人员经常会到地里巡查。“谁都知道大雁是保护动物。看着天上的大雁排着队飞来飞去,心里喜欢还来不及,根本没人去祸害它们。”前孙庄村的一位村民说。  “偷嘴”大雁让农民爱恨交加  在前孙庄村村民孙丙生家的麦田里,靠近田间小路的一侧,一排排麦苗在寒风中轻轻摇动着。可离道路远的一侧,却是一片狼藉,看不见麦苗的影子。孙丙生指着地上的爪印说,这些都是大雁落下来时踩的,出土的麦苗也被大雁吃了。“我这几亩麦子,有三分之一要绝收了。”  湖区周边村民们介绍,大雁多的时候密密麻麻,落在远离道路的麦田里,遇有行人便飞起来,不久就又落下来。今年10月底就有大雁飞来,那时麦子刚刚浇过冻水,疏松土壤上的麦苗被大雁连根拔起吃掉,让人很心疼。大雁嘴宽而厚,嘴甲坚硬而宽阔。羊吃麦苗只是咬着麦苗的上端往前往上提,而大雁则是宽硬的大扁嘴紧贴麦苗的根部,律动着向前铲。  后孙庄村村民孙庆杰说,位于滏阳河河道内的这片地被当地村民称为“24亩地”,有几千亩耕地,涉及到前孙庄村、后孙庄村、候庄村、郭家埝村、邵庄村等好几个村庄,大多数为麦田。大雁的到来,这片麦田成了大雁的觅食场所,许多村民家的麦苗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减产,有的绝收。“大雁是国家保护动物,大家保护它是责任,是义务,但大雁吃了我们的麦苗,让大家都很无奈。”村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关注一下此事,不要让农民的利益因为保护动物而受到损害。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