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州刀客 丰州刀客
关注数: 18 粉丝数: 15 发帖数: 563 关注贴吧数: 5
敬请关注人间大爱:这是一群怎样的学生?这又是怎样活过来的父母? 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一个延续15年的感人故事 合影      编者的话      15年前,一位父亲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背上了7万多元的债;15年前,儿子的一群同学决定承担起子女的责任。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不仅激励着两位老人勇敢地活了下来,也让人们看到了普通农民的诚信品质。本报今日转发《光明日报》长篇通讯《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敬请关注这个延续15年的感人故事。      “儿子、闺女们哪!”2011年3月25日上午11时40分,刚从承德赶到保定的农民李维贺紧紧攥住等候在路边的5位青年的手,两行激动的泪水从他布满沟壑的脸上滚落下来。      15年前,为了一个不是约定的约定,李维贺二儿子的同学、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93(01)班的同学决定承担起子女的责任,这责任他们一担就是15年。      15年后,66岁的李维贺还清了当年欠下的7万元欠款后,千里寻亲,要亲眼见一见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闺女”,要当面替已在天堂里的儿子说一声“谢谢”。      白发人送黑发人      1995年11月的一天,李维贺从承德县下板城镇乌龙矶村的家中赶到保定市第一医院。推开心脏内科病房的门,他一眼就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二儿子李宝元。旁边的几个孩子有的手里拿着苹果,有的拿着毛巾正给儿子擦身。      “爸,他叫牛树起,这个是赵高峰、杜彦敏、宋彩霞、时翠平……”儿子逐个给父亲介绍着,“这些日子都是他们在陪床。”李维贺不断重复着:“谢谢,谢谢你们照顾宝元啊!”      几天前,学校给家里来了一封信,说儿子得了病。看到病床上儿子的第一眼,李维贺就感到脚底一股凉气传遍全身。李宝元的哥哥李广坤21岁的时候患上扩张性心肌病,撑了两年后,撇下父母兄弟走了。      两个月后,“弹尽粮绝”的李维贺给儿子办了休学,准备将他转回老家医院。      那天,同学们都哭了:“宝元,你一定要好好养病,争取早点回来。”      回到承德,宝元不时接到同学书信,开始他还能回信。后来病情严重恶化,发展到心、肝、脾、胃等器官全部衰竭,李维贺就读信给儿子听,这些孩子的名字,一次次烙在了他的心里。      1996年10月1日一大早,李维贺赶往市区红石砬沟寻求偏方。      他不知道,此时家中的儿子正一声声呼喊着:“爸呢?我爸呢?他咋还不回来?”      直到日落西山,李维贺回来掀开自家屋帘,看到炕头宝元双目圆睁正咽下最后一口气。      炕东头,亲戚们手忙脚乱,喊着宝元妈的名字。李维贺不知道,老伴儿眼看二儿子生还无望,一口气吞下大把安眠药。      那段日子,李维贺至今不愿回忆:“像有一把尖刀扎在心上,要一秒一秒地熬着过。”      7天后,老伴儿醒来,浓密的乌发一把一把掉,嘴里不停地唠叨着:“宝元呢,宝元去哪了?”      一家4口,转瞬间只剩下了两位白发人。      56封信 15张汇款单7万元欠款      李宝元去世两个月后,李维贺意外地接到孩子们的第一封来信。
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还是好人多) 15年前,为了一句不是约定的约定,李维贺二儿子的同学、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93(01)班的同学决定承担起子女的责任,这责任他们一担就是15年。      “儿子、闺女们哪!”2011年3月25日上午11点40分,刚从承德赶到保定的农民李维贺紧紧攥住等候在路边的5位青年的手,两行激动的泪水从他布满沟壑的脸上滚落下来。      15年前,为了一句不是约定的约定,李维贺二儿子的同学、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93(01)班的同学决定承担起子女的责任,这责任他们一担就是15年。      15年后,66岁的李维贺还清了当年欠下的7万元欠款后,千里寻亲,要亲眼见一见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闺女”,要当面替已在天堂里的儿子说一声“谢谢”。      白发人送黑发人      1995年11月的一天,李维贺从承德县下板城镇乌龙矶村的家中赶到保定市第一医院。推开心脏内科病房的门,他一眼就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二儿子李宝元。旁边的几个孩子有的手里拿着苹果,有的拿着毛巾正给儿子擦身。      “爸,他叫牛树起,这个是赵高峰、杜彦敏、宋彩霞、时翠平……”儿子逐个给父亲介绍着。“这些日子都是他们在陪床。”李维贺不断重复着:“谢谢,谢谢你们照顾宝元啊!”      几天前,学校给家里来了一封信,说儿子得了病。看到病床上儿子的第一眼,李维贺就感到脚底一股凉气传遍全身。      李宝元的哥哥李广坤21岁的时候患上扩张性心肌病,撑了两年后,撇下父母兄弟走了。      眼前这一幕,硬生生地把李维贺刚刚愈合的伤口再次撕裂开来。“难道老天爷还要收走我的第二个儿子吗?”      “这个李宝元是在劫难逃啊。”刚刚走到医办室门口的李维贺听到两个医生的谈话。      他一阵眩晕。过了好久好久,才一步一步挪回病房。      天塌了。      两个月后,“弹尽粮绝”的李维贺给儿子办了休学,准备将他转回老家医院。      那天,同学们都哭了:“宝元,你一定要好好养病,争取早点回来。”      李维贺也哭了,为儿子的病悲伤,为同学的真情感动。      回到承德,宝元不时接到同学书信,开始他还能回信。后来病情严重恶化,发展到心、肝、脾、胃等器官全部衰竭,李维贺就读信给儿子听,这些孩子的名字,一次次烙在了他的心里。      1996年10月1日一大早,李维贺赶往市区红石砬沟寻求偏方。      他不知道,此时家中的儿子正一声声呼喊着:“爸呢?我爸呢?他咋还不回来?”      直到日落西山,李维贺回来掀开自家屋帘,看到炕头宝元双目圆睁正咽下最后一口气。      炕东头,亲戚们手忙脚乱,喊着宝元妈的名字。李维贺不知道,老伴儿眼看二儿子生还无望,一口气吞下大把安眠药。      那段日子,李维贺至今不愿回忆:“像有一把尖刀扎在心上,要一秒一秒地熬着过。”      7天后,老伴儿醒来,浓密的乌发一把一把掉,嘴里不停地唠叨着:“宝元呢,宝元去哪了?”      一家4口,转瞬间只剩下了两位白发人。      56封信 15张汇款单 7万元欠款      李宝元去世两个月后,李维贺意外地接到孩子们的第一封来信。      这是一封催人泪下的信,这是一封饱含真情的信。      大爷,大娘:      您们好,宝元去世的消息我们已经都知道了,请二老不要太过于伤心。我们虽然不在您们身边,但却永远不会忘记二老。我们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二老能尽快恢复健康。宝元虽然去了,但我们仍在,二老以后的生活费用将由我们来承担。我们明年就毕业了,宝元没有完成的事情将由我们来完成,您二老一定要坚强起来,好好地活着,才对得起宝元和大家。
重温童年的歌谣 儿时那缺少文化的年代,接受最早的该是奶奶\妈妈\外婆教给自己那简单的歌谣了,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回忆下,不为那文化流传也为那亲情的留忆.请吧主置顶配合下 作者: 丰州刀客 2008-7-4 23:52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童年歌谣你还记得吗? 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不要娘.把娘背到山后头,媳妇儿背到炕头上.哈哈,这算不算啊?好像还有,后面忘了^还真忘了 作者: 121.27.215.* 2008-7-4 23:57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童年歌谣你还记得吗?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叫小妮捉猫去, 吱niu(纽), 挂住小妮的... 哈哈............ 作者: 59.37.38.* 2008-7-5 08:50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童年歌谣你还记得吗? 爹挑水,娘推磨,剩个小孩拾柴禾,一拾拾到老娘家,老娘给个干馍馍,咬一口,真难过,后面忘了 作者: 121.27.208.* 2008-7-5 09:42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童年歌谣你还记得吗? 接上面的. 咬一口,好难过,想跳井,井又深,想跳河,河又宽...... 后面的我也记不得了. 谁想得到? 作者: 59.37.38.* 2008-7-5 11:25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童年歌谣你还记得吗? 好像后面有撅着小嘴儿变成小鸭子儿还是拌着小脚上黄天什么的,我去找个老人问问去 作者: 121.27.208.* 2008-7-5 11:31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童年歌谣你还记得吗? 瞎话瞎话, 锅台角起种着二亩甜瓜, 大车儿也推不走, 小车儿也拉不走, 来个光腚小孩一包包走 瞎子也看见了 聋子也听见了 哑巴就喊 瘸子就撵 一撵撵到东西地南头 三砖砌个四方井 从枣树上折个柳木扒勾儿 勾住小秃的小辨儿 “谁的孩子?” “寡妇的孩子” “走找你爹去” 作者: 光着屁股去南极 2008-7-5 15:54   回复此发言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