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城理人 天城理人
长壮有姿貌,容颜雄伟,性好威仪,少有逸群之才.
关注数: 1 粉丝数: 11 发帖数: 7,023 关注贴吧数: 12
{转帖]曹操与《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这是大多数学者的观点,现在来谈谈我的看法.一,其实,三国演义对曹操的看法,较之于朱熹,是有长足的进步的.朱熹,是历史上第一个敢于推翻三国志中,曹魏为正统的看法,尊蜀汉为正统的学者,奇怪的是这种看法一经提出,就受到百姓的肯定。但是,罗贯中,没有盲目的遵从这样的看法。而是将曹魏政权作为三国中一个和蜀汉,东吴一样,名正言顺的政权。这不得不说是罗贯中,历史观进步的地方。二,三国演义较之宋元话本小说,对曹操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有着长足的进步。三国话本小说,将曹操这个艺术形象简单的处理成了一个反面角色。仅仅举几个简单的例子,第1,话本在描写曹操受降关羽这一事件时,有三个版本,1,曹操要待关羽下马后自己也下马然后生擒关羽,2,曹操要赠关羽毒酒,害死关羽,3,曹操要亲赠关羽锦袍,待关羽下马受袍时,将他擒住。无论任何说法,反正曹操,是一定会暗算关羽的。但是,同样的故事,到了演义里就成了,近乎佳话的白马坡和挂印封金。第2,大家可以看看罗贯中给曹操写的邺水歌,“雄谋韵事与文心”“英雄未有俗胸中,出入岂随人眼底”“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而化为群”, “分香未可谓无情。。。。。。落寞豪华皆有意。”。最是那句,“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这首邺水歌,为文大气,对曹操奸雄的一生,嗟叹与称赞不已,末尾那句,“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更是对曹操,不流俗为人的肯定。三,当然,演义对于曹操也是做过一些丑化的,原因,有二,其一,演义部分的取材源于宋元话本,由于魏晋以后的民间传说中曹操一般都是反面角色,所以宋元话本亦以其为反面描写,忽略了其性格中较为复杂的一面,三国演义虽然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大部分情节脱胎于话本,所以,继承部分话本对于曹操的描写其二,由于作品人物塑造的需要,三国演义为了将曹操塑造成奸雄的典型,一面写与袁绍,董卓等人相比的过人之处,写他与刘备,关羽等人的新猩猩相惜,一面又写他杀后囚帝,突出其凶残的一面,打造出了比较丰满的人物形象。总之,还是那句话,读书不能人云亦云,需要自己慢慢品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