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sz10yls05 ylsz10yls05
关注数: 6 粉丝数: 207 发帖数: 1,764 关注贴吧数: 11
各位自称吊丝的朋友进来看,你知道一生你们要缴纳100W的税么?(转) 关心你的100万 这一辈子要交100万的税? 没错。这不是富豪们的故事,而是你,我,这样普通的工薪阶层身上正在发生着的现实。 这个让你我心惊肉跳的数字,远远大于我们每个月工资单上的缴税额,因为大量的税都被中国现行税制所遮蔽。 在以流转税也就是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中,70%以上的税收额来自流通环节中企业所交的增值税营业税等。但实际上,许多企业往往将税钱加在商品中,一环环悄悄转嫁给消费者我们吃每一顿饭、看每一场电影,甚至是睡觉时都在交税,因为脸上用了护肤品而空调或暖气正在运转。 税收近9万亿,同比增幅22.6%,这就是2011年中国人纳税的现实。自2004年起,中国一直在提“结构性减税”,但财政收入非但没有减少,甚至连减缓增长也没有,每年增长速度都比GDP快十多个百分点。这还不包括在税之外,更为庞大的而且根本找不到统计数字的“费”。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两圌会上,税改成为最热门的焦点话题之一。截至3月4日下午,在总共42份财贸金融类提案中,有关税的提案就占了13条之多。 但不幸的是,税收迷宫导致了一系列财政幻觉。老百姓(尤其是公务员)以为靠政圌府“养活”,而政圌府以为靠纳税大户国有企业支撑。这个迷宫也造成了全社会“税感”的模糊,人们普遍感觉“税痛”,却不知究竟痛在何处,又如何缓释。 今天,南方周末将探照灯投向,税。因为在一个现代国家,人民与政圌府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体现,便是税收。  恰恰是每一个纳税人,养活着政圌府、机构与每个公务员,而掏钱的人,当然应该理直气壮地关心我的钱去哪了,当然应该公开辩论以什么方式交多少钱更合适,当然应该勇敢抗议那些不合理的税和费。 这些税制常识,在中国依然还是需要广为传播的“稀缺”理念。这是转轨的艰难之处,也是必经之途。 本期专题,我们关心两圌会上的税提案,关心代表们的“税感”与“税声”;我们感受中国的“税痛”,和公民如何议税;我们帮助纳税人向税务人员提出问题,进行诚意的民间对话;我们努力走出那些税的争议与误区,也眺望一下香港如何减税如何议税;我们期盼税能变得更简单更直接,更希望能减点儿。 今天,我们一起来关心自己的那100万
下一个乔布斯,(也许很多果粉对于乔帮主很怀念,但是看看下个乔布 Paul Graham是美国互联网界的教父级人物,他创办了Y Combinator这个初创企业的孵化器,一举改写了创业家和硅谷投资者之间的旧秩序,塑造出创立技术公司的新范式。从2005年成立至今,Y Combinator扶持的初创企业已经达数百之巨。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简直就是亿万富翁的批发地。Paul Graham刚刚发表了一篇新文章,文章里面列举了一些他在Y Combinator注意到的某些最伟大的初创企业创意,他说,这些创意雄心勃勃,甚至到了令人恐惧的地步,任何一个想法都有可能令人成为亿万富翁,但其想法之大胆也许同时也会令你望而却步。 下一个乔布斯 我最近在跟一位十分了解苹果的人聊天,我问了他一个问题,现在执掌这家公司的人能否像乔布斯领导下的那个苹果那样创造新东西。他的回答很简单:“不会。”我感到害怕,也许这就是答案[1]。我问了他更多的东西,想看看他如何去阐释这个东西。不过他根本就没有做进一步的说明。不,不会有什么更多的新东西会比当前这条流水线出来的任何东西更伟大的了。苹果的收入也许还会继续上涨很长一段时间,不过正如微软所表明的那样,在技术行业,收入是一个滞后的指标。 那么,如果苹果未来做不出下一个iPad的话,谁可以呢?现有的玩家里面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是由产品梦想家来经营的,从经验上来看, 你似乎也不能靠雇用他们来得到那些东西。按照经验,要想得到一位产品梦想家的方式是,他自己找上门来并且不会被解雇。所以能够创造出下一波硬件潮的企业有可能得是一家初创企业。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我知道,让一家初创企业做到像苹果那么大,这个野心听起来也太大了,简直到了荒谬的地步。但是这个野心跟当年的苹果想要成为今日之苹果的野心相比并不过分,苹果做到了。此外,承担这一使命的初创企业与当初的苹果相比还有一个优势:可以以苹果为师。乔布斯向我们展现了什么叫做可能。这可以用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同时帮助其未来的继承人,直接的方式是像Roger Bannister那样,向你证明虽然是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但是你可以比他们做得出色得多,间接的方式是像Augustus那样,把这个想法根植进他人的头脑中,即有一个人可凭一己之力把未来展现在他们的眼前[2]。 现在乔布斯走了,我们都能感受到出现的真空。如果有一家新公司能够大胆地站出来引领我们走上硬件的未来之路,用户会一呼百应的。那家公司的CEO,这“下一位乔布斯”,也许达不到乔布斯的高度。不过他不必如此。他只需要比三星、惠普和诺基亚做得更好即可,这似乎是相当可行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