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赞企♂ 涅槃执政魔
广义相对论没有对时空维数规定上限,在任何维黎曼流形上都能建立引力理论。超引力理论却对时空维数规定了一个上限——11维。更吸引人的是,已经证明,11维不仅是超引力容许的最大维数,也是纳入等距群SU(3)×SU(2)×U(1)的最小维数。描述强力的标准模型,即量子色动力学,是基于定域对称群SU(3)的规范理论,它的量子叫做胶子,作用于一个叫“色”的内禀量子数上。描述弱力和电磁力的温伯格-萨拉姆模型,是基于SU(2)×U(1)的规范理论。这个规范群作用在“味道”上,而不是在“颜色”上,它不是精确的,而是自发破缺的。由于这些理由,许多物理学家开始探讨11维的超引力理论,期望这就是他们寻求的统一理论。
关注数: 36 粉丝数: 1,041 发帖数: 29,919 关注贴吧数: 80
关于传送带和一抓6分拣器的实际效率 如图所示,循环运氢,传送带和分拣器都是极速,传送带贴着箱子,分拣器算跨1格,升了1次抓6个的科技。 可以看到传送带占空比差不多是1:1,也就是说,分拣器两次运行的间隔,足够传送带运送12个东西,而极速传送带每秒是30个,也就是分拣器每0.4秒可以抓6个东西。 问题来了,这种情况怎么理解?我推测出这3种可能: 1、升了一次抓6个后,极速分拣器每0.4秒抓6个,也就是每秒15个,极速分拣器初始速度每秒6个,效率提升到2.5倍? 2、升了一次抓6个后,极速分拣器的速度变为每秒36个,每1/6秒抓6个,同时极速传送带的每秒30的单位并不是物品/秒,而是网格/秒,1/6秒的时间传送12个物品,每秒72个,72/30=2.4,也就是每个网格的宽度是物品的2.4倍。 3、升了一次抓6个后,极速分拣器的速度变为每秒36个,每1/6秒抓6个,传送带的单位确实是物品/秒。但由于分拣器的运行机制问题,当面前有东西挡住下不去时,并不是之后有空隙就下,而是固定的每过1/6秒尝试一次卸货(从游戏优化上也是这样更合理),会有卸货的时间点刚好被过来的6个氢挡住,货下不去,造成了极速分拣器每秒36个>极速传送带每秒30个,却依旧无法填满极速传送带。 以上这3种可能,看起来第3种最合理,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升级了一次抓6个反而有弊端,比如分馏重氢时,难以高效地从旁边补充循环的氢,因为挤进去的机会会更少,但实际也难以用肉眼观察出来升级科技前后的补氢效率。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