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老曹 zz老曹
爱五岳,爱山水,爱户外,
关注数: 15 粉丝数: 22 发帖数: 1,192 关注贴吧数: 13
分享登山杖给你带来的好处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户外活动中,适当地利用装备,有时候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户外爱好者来说,在徒步的时候如果能有两根登山杖与你同行,能为你带来不少便利。   1、最好有两根可以自由伸缩、携带方便、有防震功能的专业登山杖。户外品牌排名指出如果没有,当然也可以就地取材地用树枝、木棍代替。   2、当你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前进的时候,登山杖可以保持你的身体平衡,避免一些摔倒或磕磕绊绊的发生。   3、过河的时候,登山杖等于你的身体又增加了支点了,有利于在湍急、湿滑的河流中保持平衡。   4、上坡的时候,登山杖可以帮助你的脚助力,下坡时可以帮助减少膝部的震动,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5、走在有灌木丛的山路上时可能会有蛇,户外品牌排名指出这时可以用登山杖在前面探路,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   6、虽然不是丐帮,但是有了登山杖,就等于你也有了一根打狗棒,逢村过寨的时候,你可以用它来对付野狗。   7、休息时可以用登山杖把地席支起来做一个简易的遮阳棚来遮避太阳。   8、冬天的时候,经过有雪的低矮树木时,可以用登山杖把树枝上的雪打下来,这样雪就不会掉在身上了。 9、有的登山杖还可以作为照相机的独角架使用,在徒步的同时,如果你还有摄影的爱好,这种登山杖是个不错的选择。
登山要保护好你的膝盖! 一。认识你的膝关节 膝关节的构造可以很容易支持运动,正常运动是关节任务的一部分,但是在负重行走,尤其是下山,却对这个弯曲关节的考验加重了。平均而言,一个人每年大概要走200万步,这个统计不包括那些野外徒步旅行。但膝部损伤并不仅仅是步行数量的问题。在地板上行走时,你的脚后跟承受的压力是你自身重量的三倍;在平坦的路面上慢跑时,这个压力大约是你自身重量的五倍。而徒步下山类似跑步,如果你还背一个大背包,那这个压力还要包括五倍的背包重量。 膝部有它自己的减震器:半月板,这是两片半月型的软骨,位于股骨和胫骨相交处,它的作用就如软垫,用来分散重量。此外,还有关节软骨,它们就像平滑的弹力内衬,覆盖在膝部会合的骨顶端,使骨端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减到最小。不过,这两类软骨只能消减一定量的撞击力,当背着一个重重的背包远足时,尤其是下山行走,容易使膝关节发生器质性病变。一辆汽车的减震器老化,你还可以换一个新的,但对于膝关节,你却没有选择。 膝关节构造复杂,它不像肩胛窝,也不像结构如吸盘似的髋关节,膝关节没有那么深的关节窝,它更像门上的合叶,一个机关巧妙的合叶,容纳着一侧稍长一侧稍短的股骨头,四条主要韧带(其中几条是交叉韧带)将关节束扎在一起,膝盖的每一次屈伸,都会牵引这些韧带。这样一个不怎么强韧的关节,在运动加速时要充当腿部的杠杆,在减速时又被当作“车闸”。事实上,任何快速的转向都涉及腿中部的扭转,这对膝部而言,可能就会导致疼痛,或者更糟。 在野外徒步时,还会遇到一些猝不及防的问题。我们脚下的路面往往凹凸不平,到处是四散的枯枝落叶,有时雨水还会令路面湿滑无比。如果不小心绊倒、滑倒或跌倒,都可能拉伤或撕裂你的某一条韧带。 膝关节扭伤时,首先受损伤的通常是内侧副韧带(MCL),它起于大腿骨,止于膝内侧的胫骨。如果扭伤很严重,当内侧副韧带撕裂时,会听到啪的一声。一会过后,疼痛会转为一种钝疼,你可能可以走路,至少可以直直地向前走。内侧副韧带撕裂通常不需要手术,休息、抗炎药物治疗以及冰敷都有助于康复;加固锻炼则有助于防止韧带再次撕裂。如果扭伤极其严重,则可能撕裂前交叉韧带(ACL),那么疼痛症状就会很严重了,而且还会导致膝关节的不稳定,你很可能以后要接受手术治疗。 人在上山的时候,1)股四头肌用力收缩,髌骨与股骨的关节面反复摩擦撞击,致使髌骨软骨面受损,部分坏死,剥落,日久可形成“髌骨软化症”迁延难愈。表现为:膝部隐痛,不能准确定位,上山膝部不敢用力。2)股四头肌反复运动,肌腱与骨以及肌腱之间相对运动频繁,滑囊超负荷压力,局部温度升高产生炎症,渗出液增加,囊内张力大,引起疼痛。表现为:相应部位肿胀,髌骨上滑囊(髌上饱满,浮髌试验+);髌骨下滑囊(膝眼消失,疼痛)。轻者,渗出液少,经休息,几天后可吸收。重者。渗出液多,全膝肿胀明显,屈伸受限,治疗不当,转变慢性滑囊炎,遇劳发作。 人在下山的时候,1)膝关节总是处在交替屈膝负重的状态中,这时韧带松弛关节很不稳定,全靠支持带维持,当关节有横向位移时,极易损伤支持带,产生细小的纤维段裂,毛细血管出血。表现为:膝内侧或外侧疼痛,以下山时为重。2)屈膝时关节不稳定,如果受到侧向外力或滑动,重心不稳,可扭伤膝关节,造成半月板损伤。表现为:关节内剧烈疼痛,不能屈伸活动,合并关节囊损伤致关节肿胀。 二。出行前的准备 首先,研究一下你的双脚是如何与路面接触的。看看你的鞋,是不是内侧磨损比较严重?如果是这样,表明你行走时足内侧用力过度,在足跟抬起到足趾着地这一过程中,脚部过度向内翻,如此一来,相应的胫骨上的扭曲会牵引膝盖骨偏离中心,这就有可能导致前膝部疼痛。最简单的矫正办法是穿一双结实的靴子,它能支持踝部,便于控制姿势。有足弓支持的鞋垫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登山徒步一双好的鞋子,引起足够的重视.
游五台山记;宛若重游太白 --6(连续转帖-河飘游记) 图片:53.jpg 图片:54.jpg 金阁寺 图片:55.jpg 正在装修的竹林寺 转台第二天(竹林寺—狮子窝—吉祥寺—西台—中台—澡浴池—北台):辽阔的草甸,狂劲的风,灵魂在起舞,心情在唱歌 竹林寺—狮子窝 和小许说好,早晨5点起床,不刷牙洗脸吃饭,只上一个厕所就走,但起来后,动作不是我想象的迅速,5:26分才出发,到竹林寺时,海拔1千9百多米,立刻就翻山,翻到海拔2千4百多米,到达山顶,又下去,走了一会儿,远远看到一个蓝盈盈的塔身,我们估计那可能就是狮子窝了,到达狮子窝时,7:00整,即:竹林寺到狮子窝一寸的距离里,我们翻了一座山,垂直拔高5百米,用时一个半小时,这比我预想的时间要快,还行吧。 在狮子窝问路时,和尚师傅们很热情,让我们在寺里用早斋,昨天晚上已经在农家里拿了两个馒头,一点咸菜,本不想在寺里用早饭,但一个已经削发的女和尚,竟然还是我的老乡,很热情地告诉我有热粥,一个男和尚,也是我老乡,很热情地告诉我还有热馒头,那种感觉很奇妙,好像回到家一样,又好象五台山已经被东北人占领一样,于是我和小许在寺里用了早斋,热粥,热馒头和咸菜,吃着很润肺,也顺便和女老乡和尚聊了几句。 我问:你这么年轻,就看透世事,了无牵挂么? 女和尚老乡温婉地看着我笑:嗯,没啥想法了。 她的表情自然,温柔,不失妩媚,真真地有些可惜了。 我说:你这样出家,还能回家么? 女和尚老乡:修成佛后可以回去。 我说:你家里人会来看你么? 女和尚老乡:我只有一个父亲,过几天他会来这里。 我说:你父亲也要出家么? 女和尚老乡:不一定,但会在这里住 我没有再问,但心里疑惑:她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伤痛?进而断然削发出家? 她是那么美,那么温柔,谁忍得下心伤害她呢?妈个腿地,让我知道,砍了他!!!! 在狮子窝,第一次看到黑色白尾的狐狸,狐狸不怕人,在狮子窝旁悠闲地溜哒。 吉祥寺 狮子窝到吉祥寺一个小时就到了,很安静的寺庙,是律寺,小许说律寺很少,我对寺不懂,每进一寺,大多是问路,而寺里的和尚们都很热情,而且指的都是小路,感觉非常好。 我在吉祥寺的清凉桥上走过,心里想:不知道上天让我走过了什么,又会经历什么呢?尽管不知道清凉桥具体的内容,但感觉自己被超度了,哈。 西台 从吉祥寺到西台走了三个小时,于11点正走到西台顶,感觉用午斋可能有些早,但刚好听到西台用斋的钟响,于是和和尚师傅说,我们想借午斋一用,没想到,管事的和尚师傅竟然又是我老乡,甚至是同市同区的老乡,看着他的眼睛,不知怎么,心里就酸楚,就伤感,就想哭,并非我有伤心事,而是感染了和尚老乡的心情,他的眼睛明明是伤感的,我把腰包里仅有的糖拿出六块给了和尚老乡(这六块糖虽然钱不多,但对我很重要,给了和尚老乡后,我就只有三块糖了,另外的九块糖早晨给了小许,这些糖原本计划上北台时,如果遭遇高原反应时用的。) 西台的午斋异常丰盛,超出我的想象,一个热炒西红柿和西葫芦,一个凉拌花生黄瓜胡萝卜,一个辣萝卜,还有海鲜清菜汤,主食则有标准的黑龙江烧饼,大米饭,摊玉米饼,这些都上完后,还有饭后甜点:一牙沁凉甜爽的西瓜,第一口咬下去,那西瓜的口感真是太美味了!这还不算,还每人送了一袋三盒药,其中一盒是新加坡出的跌打损伤油,一盒是拉肚药,一盒是全英文的美国药……
天下奇观--"悬空寺" 莽莽苍苍蜿蜒起伏的北岳恒山,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古有“恒山十八景”之说,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这座纯木构建筑,瞩目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飞之势,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据史料记载,初建时,寺院高出地面近百米,而支撑寺院的仅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柱子。悬空寺为什么建在这悬崖峭壁之上而不与地相接?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道教也分为南北天师道场。北魏时期,太武帝拓跋焘崇信道教,曾一度灭佛兴道,并且迎请嵩山道士寇谦之来京都平城设立道坛。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下诏将天师道场移到恒山,就在当年,按照寇谦之道长“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遗训修建了“崇虚寺”,后来人们根据崇虚寺建筑悬空的特点,改称如今的“悬空寺”。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平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飞架悬空栈道连接,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插入岩石里的横梁使用当地产铁杉,事先用桐油浸过,起到防虫防腐作用。之前先将木楔置于洞内,后将横梁插入,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悬空寺像这样形似虚设、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 悬空寺的选址充分显示出它的合理性,没有花费巨大的劳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势造殿,显示出各殿阁的主次错落和强烈的节奏感。寺庙建筑半藏绝壁之中,上有巨崖掩护,两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挡,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庙前檐流入峡谷,避开了雨水对殿宇的侵蚀;山风吹来两旁突出的石壁减缓了风势,减少了对寺庙的威胁。另外,对面高耸的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太阳,相对缩短了寺庙的光照时间,就是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时节,每天也只有三四个小时。这些因素是悬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
悬空寺景区门票 登临费价格调整 恒山风景名胜区悬空寺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方案,经大同市物价局审核后,获得正式批准。新门票价格已从4月6日起执行,对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游客,延后两个月执行。 从2004年起,多年来悬空寺景区一直执行旺季60元、淡季55元的门票、登临费价格。这一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同类景区门票价格,并不能体现悬空寺早在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与其作为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国内唯一真正儒释佛三教合一的独特古建地位不相符合,甚至远远落后于一些地方景点的门票价格。 据了解,此次由市物价局批准的悬空寺门票价格调整方案,充分考虑了加强文物保护、体现资源价值、有利景区长远发展以及近年来同类景区已多次提高门票价格等实际情况,并按相关规定组织听证会的基础上最终出台的。根据市物价局批准的方案,悬空寺景区执行旺季门票、登临费130元,淡季门票、登临费125元的价格。 此外,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悬空寺景区继续对学生、60岁以上老年人等凭合法有效证件实行半价优惠;对儿童、残疾人、现役军人、**伤残军人、70岁以上老年人等予以免票;对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游客,按照恒山风景名胜区制订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制度在新门票价格的基础上继续给予优惠。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