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轩客 流水轩客
关注数: 35 粉丝数: 25 发帖数: 570 关注贴吧数: 9
碎空一刀,竟成绝响? 山河里观月楼中有这样一段:叶风大笑,傲色复现:“许兄弟过虑了,我右手废了,还有左手,碎空一刀,必不会成为绝响……” 叶风自穷庐山一战之后踪迹全无,生死不知,直到此时终于再睹风彩,修为可能更深,却一臂已废,虽然志气未消,却总教人忑忐;而《山河》接下了的篇章,是否还有碎空刀的一席之地实难乐观。作者虽然重续旧笔,议论却病诟多于褒扬,似乎难有再捡旧曰情怀以重整山河之感;只怕不唯“瘦柳钩“等大为掉价,碎空之刀,也难幸免。然而碎空一刀,我认为对作者实是意义重大~~ 碎空刀正如他的笔。 曾经见到过一篇木剑客评说《碎空刀》的文章(似乎是序),他说道“《碎空刀》背后的作者,正是像叶风这样的少侠,他悟出了一把快刀, 由经典的武侠作家那里习得了简便的招式……”如今仍然很认同这个说法。时未寒的笔若用他所写的兵器来类比,无疑是“碎空刀“最为恰当;“偷天弓“过于强霸,“破浪锥“失于险僻,“量天尺“甚于规矩,“瘦柳钩“执于狂放,“还梦笔“已折,“归心剑“未现,“飞絮环“气象偏小……唯有“碎空刀“奇正相辅,“刀气横空,刀意行空,刀风掠空,刀光碎空“的虚空刀意最合风格。 这也印证了一句话,读时未寒的书,最吸引人处在于“情理之中,却又意料之外“,说的是故事(情节)的结果(结局)总合于情理,而实现的过程多在人意料之外,给人惊喜而精彩。正如碎空之刀的不拘一格、不循常理,没有人能猜到它何时出鞘,也觉察不出它刀意所指,更想不到它出鞘后将辟向何处,刀势路线又如何;读者同样也难以逆料作者的笔锋所指,笔势所聚,行文所向,笔意所伏;然而偏偏他总能在关键时出鞘,而且每一击都自有道理,每一笔都光彩四射,有时看似已陷困境却又总能绝地反击,于绝处逢生而气贯全篇。这样的刀意难以偷师,亦步亦趋,终究望尘莫及。 不知道当年山河因何搁浅,而经年之后,如今的时大究竟还能重拾旧日情怀么?绝顶之后可有山河?难道碎空一刀,竟成绝响么?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