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时会痛 心静时会痛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关注数: 10 粉丝数: 2,211 发帖数: 45,353 关注贴吧数: 136
来领证了!! 【来领证了】你是处在喧嚣的都市,还是漫步悠闲的小城,你对幸福的定义又是什么呢?是家人身边的温暖港湾?还是疲于奔波的无限勇气? 本次贴吧联合了百所城市吧吧主发起了#你感觉生活在当地城市幸福吗# 话题讨论,参与即有机会获得百度官方送出的“最幸福吧友证书”及贴吧周边奖励,快来参与讨论吧! 【活动时间】12.01--12.07 【参与方式】围绕以下任一话题回贴讨论即视为参与成功。 话题①#什么增加了你的幸福感#,提升幸福感知力,为美好生活打call! 话题②#我的生活现状#,我在哪,我的工作是什么,我工资多少,聚焦生活百态,寻找本地更多可能! 话题③#我的幸福瞬间#,以文字/图片形式分享记忆中的幸福时刻,定格美好瞬间! 【活动奖励】回贴评论+点赞量第一名的吧友(不少于10个)奖励百度贴吧官方送出的“最幸福吧友”证书! 【注意事项】 1、不要复制抄袭他人内容,分享自己的想法哦;(有抄袭欢迎吧友举报,可取消获奖资格!) 2、参加活动吧友需不处于封禁状态; 3、不得在楼层中出现无意义水帖、刷楼及违规内容,均视为无效回帖; 4、系统删贴/自行删贴等楼层视为无效楼层; 5、同一ID仅可获得一次奖品; 6、活动奖品将在活动结束后的30天内统计发奖,届时中奖用户请留意贴吧私信,吧友们记得打开私信通知哦~
《西安吧》4月份便民链接汇总 2022年4月份招聘求职专用贴<a href="http://tieba.baidu.com/p/7781461178" target="_blank">http://tieba.baidu.com/p/7781461178</a>2022年4月份出租求租专用贴<a href="http://tieba.baidu.com/p/7780567536" target="_blank">http://tieba.baidu.com/p/7780567536</a>2022年4月份吧恋,交友专用贴<a href="https://tieba.baidu.com/p/7780818431" target="_blank">https://tieba.baidu.com/p/7780818431</a>2022年4月份商品交易专用贴<a href="http://tieba.baidu.com/p/7780548216" target="_blank">http://tieba.baidu.com/p/7780548216</a>2022年4月份爆照专用贴<a href="https://tieba.baidu.com/p/7780546442" target="_blank">https://tieba.baidu.com/p/7780546442</a>2022年4月份宠物收养专用贴<a href="http://tieba.baidu.com/p/7781029719" target="_blank">http://tieba.baidu.com/p/7781029719</a>2022年4月份顺风车专用贴 <a href="http://tieba.baidu.com/p/7780543904" target="_blank">http://tieba.baidu.com/p/7780543904</a>本吧只提供平台,方便于众 所有房屋出租 二手闲置物品买卖 交友征婚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真假请吧友谨慎分辨,避免上当受骗。如出现矛盾本吧概不负责!楼下禁止发布任何消息,有需求请点击上方链接,谢谢!西吧吧务组2022.4.1
西十高铁今日开工!武汉至西安2小时 12月15日上午9时,备受瞩目的西十高铁将在十堰举行开工仪式,预计4年半建成,届时从武汉坐火车,2小时左右可到西安。   西(安)十(堰)高铁是国家《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规划建设的8条通道之一,及福(州)银(川)高铁武汉至西安高铁重要组成部分,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经商洛,终到湖北十堰市,湖北设郧西、十堰东等站,在十堰东站与2019年11月通车的汉十高铁相接,形成西安至武汉又一快速铁路客运通道。  据介绍,西十高铁自西安东站引出,经商洛、郧阳至十堰东,项目新建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陕西省境内169.4公里,湖北省境内86.36公里,湖北段总投资134亿元。   2021年11月,西十高铁取得全线初步设计批复,11月底完成施工招标,具备全线开工条件,计划工期54个月,预计将于2026年竣工通车。   据介绍,西十高铁湖北段桥隧占比为98.85%,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安全风险高,主要不良地质有危岩落石、岩堆、顺层坡面、滑坡、错落、泥石流、瓦斯、突泥、突水、坍塌、掉块、岩溶、岩爆及软岩变形等,且沿线涉及汉江流域、多处饮用水源保护区、郧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郧阳国家地质公园等,在环保、水保等方面给施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中铁十一局集团承建西十高铁1标,线路正线长28.14公里,其中隧道长共计23公里/9座,桥梁长共计4.1公里/11座,其中汉江特大桥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主跨采用420米斜拉桥结构形式,塔高189米,是国内首座梁桁组合结构的高铁斜拉桥,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神定河特大桥最大桥高108.7米,为全线最高墩,连续梁主跨为160米,为全线最大跨连续梁;长7.37公里的罗家梁二号隧道、长6.5公里的友谊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均为全线重难点工程。   西十高铁建成通车后,十堰至西安实现1小时内到达,武汉至西安将实现2小时左右到达。对于贯彻“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长江中部城市群与关中平原城市群联系,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布局,振兴秦巴山区经济,加快沿线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对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目标定位,率先在中部地区绿色崛起,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陕西发布《关于对旅游相关企业进行纾困补贴的公示》 旅行社企业  近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对旅游相关企业进行纾困补贴的公示》,该项举措引起央广网、中国旅游报等众多媒体关注报道,也获得业内纷纷点赞。   在补贴办法公布之前,陕西省文旅厅8月、10月、11月多次举行座谈会和研讨会,与旅行社、酒店和景区代表研究纾困补贴方案。最终确定对接待入境外国人旅行社、专职外语导游、旅游演艺节目以及承接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接待的旅游饭店发放纾困补贴,专项补贴合计金额999.6万元。   1123名专职外语导游每人补贴2000元   面对疫情持续的冲击,文化和旅游部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也不断推进纾困举措。6月发布《关于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支持旅行社发展的通知》;10月发布《用好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政策进一步支持旅行社恢复发展的通知》。除了暂退80%保证金并且持续延期补足外,还推进使用保险缴纳保证金进行试点。   为响应文旅部要求,在2020年补助涉旅企业831.1万元的基础上,陕西省今年再次拿出999.6万元纾困,对全省2019年度接待入境外国人旅游人数排名前30的旅行社、1123名专职外语导游、39项旅游演艺节目和26家承接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接待任务的四星级和五星级旅游饭店进行补贴。旅行社企业补贴标准按照阶梯式进行,最高30万元,最低5万元;专职外语导游及旅游演艺发放标准统一:每名专职外语导游岗位补贴2000元,每项旅游演艺节目补贴5万元。   据悉,目前公示及补贴发放前期各项工作已经完毕,将会尽快完成资金发放工作。   西安海外旅行社本次将获得5万元的补贴,总经理张军表示,非常感谢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本次陕西省对文旅行业的帮扶走在了全国前列,虽然补贴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大部分旅行社是受益的。   为何选择这四大类型进行补贴?陕西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确定的企业范围,是在陕西文旅厅党组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座谈的结果。主要解决的是受损比较严重、经营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企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专职外语导游。因为缺少团队游客,外语导游生活来源受影响较大,给他们发放补贴,一方面是扶危济困,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可以尽量稳定外语导游人员队伍。演出市场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时演时断,所以对旅游演艺也进行了补贴。此外,陕西众多酒店为保障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做出了贡献,对付出努力的酒店进行补贴也在情理之中。
详解地理标志商标 究竟哪些人可以开“潼关肉夹馍”小吃店? 近日,“潼关肉夹馍”“逍遥镇”等商标纠纷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全国有数百家商户被潼关肉夹馍协会起诉,该协会表示,商户只有加入协会才能继续使用“潼关肉夹馍”的商标,加入协会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无独有偶,河南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协会也起诉了全国各地上百家经营逍遥镇胡辣汤的商户,称这些商户使用的“逍遥镇”字样涉嫌侵权。11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就上述纠纷答记者问时指出,“逍遥镇”作为普通商标,其注册人并不能据此收取所谓的“会费”。“潼关肉夹馍”是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其注册人无权向潼关特定区域外的商户许可使用该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并收取加盟费,同时也无权禁止潼关特定区域内的商家正当使用该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中的地名。 11月21日,河南周口市西华县表示,责令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暂停商标起诉事宜。11月26日,潼关肉夹馍协会发表致歉信,向全国潼关肉夹馍经营者道歉,表示将立即停止对全国经营者维权。 “潼关肉夹馍”所属的集体商标,有何特殊之处? 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专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知识产权律师王国华介绍,集体商标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由多个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组成的社团组织。简单来说,注册集体商标的主体是某一集体组织,可以是某一特定的行会、商会等团体或其他集体组织,具有“共有”和“共用”的特点。因此,集体商标是为集体所有,由各成员共同使用的一项集体性权利。 王国华律师表示,在商标的使用上,集体商标有特殊的表现:集体组织通常不使用该集体商标,而由该组织的成员共同使用,不是该组织的成员不能使用;每个成员都有平等使用的权利,成员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同时又必须对其集体成员的使用进行监督,并对违反使用规则的成员进行处理。 此次陷入商标纠纷的“潼关肉夹馍”属于集体商标,通过在国家商标局官网检索发现,其于2015年12月14日获得商标局的核准注册,注册人为潼关肉夹馍协会
4地质人员哀牢山遇难:为何会失温,进山时是否准备过夜? 南北走向的哀牢山,夺走了4名地质人员年轻的生命。他们不幸遇难的原因,目前尚不明朗。 遇难者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目前尚不得知,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留给外界的信息仅仅是他们携带的衣服、食物和作业工具等。 这一事件留下诸多谜团。哀牢山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山,在里面会迷路、罗盘失灵吗?森林资源调查,究竟是什么样的工作?4人于11月13日中午失联,为何15日傍晚普洱市镇沅县政府才接报开始组织营救,4名队员在这两天遭遇了什么,他们遇难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遇难者是否具有野外生存专业知识并进行了充分准备,是否有人是临时抽调?今年以来,突发事件中一再出现的一个词——失温,到底是怎么回事? 针对“是否临时抽调”等疑问,4人所属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回应澎湃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hepaper.cn&urlrefer=e2791fa5e5039714f07f6bbf80fb1bc6)时说:“我们坚信大众有是非辨别能力的。” 针对此次事件,澎湃新闻采访了参与救援的当地村民、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的救援人员、具有40多年野外生存调查经验的专家,试图还原4人的遭遇。搜救人员进山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一、哀牢山是怎样的一座山? 事发后,网友在自媒体、朋友圈悼念4名殉职的调查队员时感慨,“哀牢山,听起来充满伤感的名字”。 对外界来说,哀牢山并没有与它相邻的无量山那么出名。此次4名调查队员不幸遇难,哀牢山走入更广泛公众的视野。 其实,哀牢山、无量山不仅相邻,北部部分区域还相连。2021年年初,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有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快云南省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建设的建议》。云南省林草局于5月25日答复时介绍了基本情况:哀牢山—无量山地区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处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南缘三大地理区域结合部,是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三屏两带”基本格局中的哀牢山无量山生态屏障,纳入生态保护红线面积8575.58平方千米,属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洲大陆热带向温带过渡、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的重要廊道,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西黑冠长臂猿、印支灰叶猴的最主要栖息地,以及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云南红豆杉、篦齿苏铁、野银杏、长蕊木兰等重要分布区,其物种的多样性格局及其成因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具体到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南北走向的两侧,西坡有普洱市的镇沅、景东两个管理分局,东坡有楚雄州的双柏、楚雄两个管理分局和玉溪市新平管理分局,西北边还有楚雄州的南华管理分局,全区总面积6770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3166米,平均海拔2000米。 这不是哀牢山第一次发生人员失联的悲剧。具有40多年野外生存调查经验,在西南林业大学主授鸟类学、野外生存学的教授韩联宪回忆,20多年前,思茅师专(普洱学院前身)艺术系的几个师生前往哀牢山写生,其中一名学生翻山前往楚雄那边看猴子,结果返回途中迷路,当晚未归,当地开始组织搜救,第二天搜救未果,第三天发现他时,该学生躺在一处山沟里的水塘边,已失去生命体征,身上没有任何痕迹。 韩联宪记得,在哀牢山以往的失联事件中,一名外国人曾幸运生还。就在此次4名地质人员失联处的隔壁,在中科院定位站所在的哀牢山腹地景东县徐家坝,一名外国人曾在前往观鸟时迷路失联,当晚未归。当时是12月份,气温比此次4名调查队员失联时还低。当时,中科院定位站工作人员着急,但有着丰富经验的他们知道,夜间无法搜救,第二天一边派人寻找,一边将消息层层上报,结果在搜寻途中发现了这名失联的外国人,成功营救。韩联宪说,这是因为这名外国人也具有野外生存经验,失联当晚,他用一把瑞士军刀砍了许多树枝,在一个避风的地方层层堆叠后爬进去避寒,避免失温,第二天天一亮就往山顶爬,“站得越高,越容易被外界发现。” 在哀牢山里迷路,对韩联宪这样的野外科考者来说并不陌生。韩联宪称,他本人、他所在动物研究所的同事及他所带的学生们,都有在哀牢山迷路的经历,但最终都能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化险为夷、及时脱困,“哀牢山最易迷路,是因为它的每个山包的山头都是高圆面,每一个山头都一模一样,没有任何特色,所以走进去之后就极难分辨清。 在当地樟盆村村民的认知里,他们进山最怕的就是雨天,因哀牢山温差很大,且下雨后山中弥漫着大雾,能见度低、气温更低,这是他们上山的忌讳。当地村民向补给站背运物资 二、森林资源调查是个什么样的工作? 此次4名失联遇难地质人员进山的任务是林业资源调查,并非地质勘探调查。 韩联宪介绍,我国的林业资源调查分为两块:一种是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一种是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此次4人的任务属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县为单位,每隔十年开展的森林资源调查。云南省林草局官网的公开资料显示,事发的普洱市镇沅县自2005年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而整个云南省在"十八"大三中全会后开展了第四次森林调查工作。曾在哀牢山东坡山脚下的石羊河谷调查过绿孔雀栖息地的野外科考者顾伯健称,一般类似这种调查,都需经保护区同意,还得在省林草局办理相关手续。 韩联宪介绍,林业资源调查有一套规范的作业方法,其中有固定样点、参数、坐标等,在野外完成调查,最终形成方案报告。 根据《云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调查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地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其中提到,承担调查任务的单位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在接到调查任务后,应做好技术力量和物资的准备工作,确定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调查人员,组织学习工作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教育;并收集调查地区近期的地形图、航片、卫星数据和图像等;组织所有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工作培训、试点练习和考核。 承担此次调查任务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原是武警黄金部队第十支队。公开资料显示,其1979年3月组建,2018年8月退役后集体转隶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同属于自然资源部的国测一大队,在野外调查作业时已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安全手册。比如,配带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通讯装备,明确联络事宜,包括GPS、卫星电话等;注意天气预报;在林区随时确定自己的方位,与同行人员保持联络,作业路线留下标记;穿好防护服等。这是因为,在野外林区,随时可能会遭遇意外、迷路、中毒、自然灾害、野生动物,或感染森林脑炎、接触性皮肤过敏症等。搜救人员在研究商量路线 三、4名遇难队员没有在山上过夜的计划和装备? 综上,鉴于哀牢山的复杂地形和4名遇难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他们在原始森林作业的前提是具备相应的野外安全意识和生存技能。 根据前线搜救指挥部公布的名单,他们4人分别来自四川宜宾筠连县的张金榜、江西南昌的杨敏、昆明官渡区的刘宇、重庆的张瑜,年龄依次是25岁、27岁、29岁、32岁。 事发后,自称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内部人员的人士向媒体透露,2021年9月7日,该单位发内部通知,抽调75名同志参加全国森林资源调查,其中此次遇难的杨敏来自该单位后勤服务中心,并非野外作业专业人员,是临时抽调,在一个“未发放劳保服装统计表”中有33人,杨敏的名字在列。 针对“临时抽调”等疑问,澎湃新闻多次向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求证。该单位党委书记范忠禹回应称:“我们坚信大众是有是非辨别能力的。”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4人被发现时留下的食物具体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衣服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 “从他们携带的食物和衣着、装备来看,他们4个没有准备在山上过夜。”韩联宪分析,就搜救时发现的剩余食物来说,4人携带的食物是休闲食品或者说是小快餐,一顿正餐都算不上,也没有携带准备伙食的工具,并非野外专业人士的配备。就衣物和装备而言,最基本的睡袋都没有携带。根据他们携带的物资,应该是抓紧上山,抓紧完成任务,然后当天下山,并没有打算在山上过夜的迹象。最早开始参与救援的当地樟盆村护林员谢昌红也说,以往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调查活动的工作人员通常是当天进山,当天出山。 韩联宪说,野外过夜分为宿营和露营。按他在原始森林做调查的经历,人手1个防潮垫、1个睡袋,这是必不可少的。他曾带着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护林员、他的学生们穿越1个热带雨林保护区,那还是在夏季,不考虑失温的情况下,依然要求每人除了防潮垫和睡袋,还应该配备帐篷,但因行李过重,在途中男士们放弃了帐篷,给女士依旧携带了帐篷,他们把这种叫作宿营。而在山间林区,事前没有准备,遭遇意外或突发事件无法下山不得不留宿山林中,“点一堆篝火取暖睡觉,事前没准备,这是露营,两者有区别的。” 也就是说,4名遇难的队员或在事前准备不充分、无法返回的情况下露营在了山间。“碎片化的报道我们无法拼接出来他们4个人的行进过程,但他们应该是把这个工作想的简单,从携带的设备看得出来在他们的整个工作计划里面没有山上过夜的计划。如果在冬天哀牢山搭简单窝棚过夜的话,那肯定扛不住的,高海拔山地天气变化是最容易出危险的,专业人士应该明白这点。” 韩联宪带的研究必修的一门课,是野外安全和遇险求生。他说,野外作业提前就要想到迷路、失温、断粮等突发情况,他跟他的学生也曾经历过,“有准备和没准备还是不一样,我们应对处置会更恰当一点,所以没有导致严重的后果”。原始森林里起雾,能见度较低 四、野外遇险如何应对? 除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在野外作业途中遭遇突发时的处置能力也考验野外调查人员的专业程度。 韩联宪介绍,野外山区林间的迷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知道方向,也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但是找不到路;更糟糕的一种是迷失了方向,也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据他分析,遇难的4名队员应该是属于第一种情况。 根据媒体此前的报道,韩联宪认为不幸遇难的4人并没有迷失方向。他分析,在哀牢山这样南北走向的山脉,4人于11月13日从西坡的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进入哀牢山后失联,8天之后,他们的遗体在东坡的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附近山中被发现,“往东坡一直往下走,就是东边,他们知道东边是哪,西边是哪,这个方向没有错,所以说媒体报道罗盘失灵找不到方向迷路是不准确的,罗盘失灵并不是他们4个遇难的原因,他们是有方向的。” 韩联宪称,罗盘定位对长距离定向有作用,如在大草原、大戈壁滩上寻找准确方向,但在云南的山区和原始森林里并不实用。“因为走几步都是山,爬一下就是山坡。”他说,有野外经验的人遇险,一般都要走山脊,往山顶爬,一方面使自己更易被搜救的直升机等发现,一方面使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且手机信号也更通畅。 “像东北的山脉、北欧的山脉,可以顺着水沟往外走,但在我国南方的山脉,没有一个户外专家建议你顺着山沟山涧往下走。”韩联宪表示,这是因为云南的山脉中山与山之间往往是悬崖峭壁,一旦碰到断崖遇险就没有工具,此时再想返回去已体力不支。由此,经他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云南野外遇难的,基本都是最终倒在了山沟里,而没有倒在山头上,一般走山脊线,不容易碰到悬崖,更容易获得营救。 近日,韩联宪正在云南省彝良县野外山上调查,他特意挑选了天气晴朗的日子。“天气非常晴朗,我们还是要不断地做标记,交叉路口走错了好几次,靠手机软件不断地纠正方向。”韩联宪说,雨天大雾弥漫的哀牢山,能见度有限,大多数人肯定会迷路,不具备野外生存经验的人就无法脱困,迷路后不要着急,原路返回是最安全的选择,若找不到原来的路,不能着急找出路,而应该准备就地露营,保存体力等第二天再回或向外界求救,因为夜间不具备搜救的条件。指挥部里大屏上的搜寻范围 五、搜救遇困,4人遇难或因失温 4名调查人员遇难后,外界出现各种猜测,从遭遇野兽袭击、雷击到罗盘失灵迷路、失温等。 据此前媒体报道,樟盆村村民和救援人员曾近距离遭遇黑熊,但找到4人时,4人的衣冠完整,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 韩联宪教授说,云南一些山区确实雷击高发之地,但都集中在7、8、9月,11月的哀牢山鲜有雷击现象,且雷击之后人体的皮肤会留下痕迹,一目了然, 也可以排除是雷击所致。 关于罗盘失灵,韩联宪说,从身边人和救援人员的经历看,在哀牢山确有其事。他的朋友在哀牢山东坡新平县一侧,有罗盘失灵打转的经历;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队长李业凌11月25日向澎湃新闻表示,他救援结束之后,自己手机的陀螺仪出现了故障,至今仍未恢复正常。韩联宪分析,所谓的森林罗盘实际就是机械罗盘,一般情况下罗盘的失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附近有超高压的强电流,电磁辐射会导致罗盘失灵;还有一种活动区域地下有丰富的铁矿或磁铁矿,会导致罗盘失灵。两种情况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的。除此,他们野外调查人员一般手机上都会安装一个电子罗盘,该电子罗盘跟机械罗盘工作原理完全不同,“只要手机有电,这个罗盘是不会失灵的,我不知这4位遇难的调查人员在手机上安装了这个软件没有。” 韩联宪说,电子罗盘大部分时候并非是迷路后用来确认方位,而是在调查记录时需要对坡度、坡向进行确认。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发现的其中1名遇难人员,将衣服掀到了肚子,面带微笑。韩联宪说,如果属实,这是重度失温后出现幻觉的典型的行为特征,前些年昆明一个户外人员在大理苍山遇难,是失温死亡,死亡后的状态跟上述媒体报道此次遇难者的状况一模一样。 什么是失温?韩联宪介绍,人体是恒温的,通过食物、衣物、运动来维持身体的恒温,这个恒温一旦下降,生理功能就不能正常发挥运转,重度失温从感觉失温到失去生命体征仅需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之后几乎无可救可能,所以一旦出现人体失温,除了篝火等取暖方式,要尽脱掉湿了的衣物,用干毛巾围住脖子,保证颈动脉的血液循环升温。“人体失温之后,心脏跳动大脑依然有供血,会出现思维幻觉,作出其它一些不正常的举动。” 另一个令外界不解的疑问是,4名遇难人员于11月13日中午过后失联,镇沅县政府于11月15日傍晚接报后开始组织搜救,期间的两天发生了什么?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村民谢昌红称,11月13日哀牢山当地天气状况不好,山中弥漫着大雾,4名队员进山后便下起了雨。11月14日傍晚,4名遇难人员的司机在等待4人未果后向他们村民小组组长求助,希望得到村民的支援,14日当天保护区的管理员还一度上山搜寻。 村民小组立即召集6人准备进山搜救,但当晚天气和山中环境不具备夜间搜救条件,天黑路滑,他们的手电筒也没电,直到15日清晨7时左右,天还未完全放亮,他们6人携带干粮等立即进山寻找,到15日15时许搜寻未果后他们6人决定停止搜救返回,傍晚18时许到达山口后,便立即报案。随后,消息层层上报,接报的县政府开始组织人员投入救援,直至8天之后发现已遇难的4名调查人员遗体。 另据极目新闻早前报道,镇沅县有关部门一工作人员称,失联人员最后一次与外界取得联系是13日下午,“队员们原计划13日下午或者14日上午下山,他们所携带的干粮仅能维持一天。但直至15日,仍未见他们下山,未进山的司机于是向镇沅县报告了4人失联的情况。”
“小雪”到!陕西全省天气晴冷 23日开始温度逐步回升 11月21日白天,陕西全省大部分地区阴天转晴天,陕南南部部分地区有弱降水,受西北气流影响,陕北、关中大部、陕南东部和南部出现6级以上大风天气,其中榆林东部、延安南部、渭南东南部、商洛东部等地区出现了8级以上大风。   21日陕北-7~-2℃,关中-2~6℃,陕南2~10℃,最低气温出现在志丹(-6.9℃),西安城区5.5℃。最高气温陕北-4~5℃,关中4~14℃,陕南8~14℃,最高气温出现在渭南临渭区(13.9℃),西安城区12.9℃。受吹风天气影响,体感温度偏低。   根据最新的预报,受西北气流影响,未来三天全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逐步回升,部分地区有4-5级吹风天气。22日是“小雪”节气,“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提请大家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是有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需特别注意冷空气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西安市气象台11月21日16时发布天气预报:未来三天西安市以晴天为主,受冷空气影响,明天气温较低,23日开始温度逐步回升。具体预报如下:22日晴天间多云,-3℃~9℃;23日晴天间多云,-3℃~13℃;24日晴天间多云,0℃~15℃。   天气趋势:   11月22日:全省晴天间多云。   11月23日:全省晴天间多云。陕北、关中北部和商洛有4-5级偏北风。   11月24日:陕北晴天间多云,关中、陕南多云间晴天。陕北北部部分地方有4-5级偏北风。
首页 1 2 下一页